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赤胆神枪—特科英雄传奇> 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抓当年老战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抓当年老战友

这次,夏秋民要捕捉的,乃是他过去的老相识,特定意义上的老战友。

这位老相识,在大革命潮流中,曾经和他同心协力,鼓动民众响应北伐,并具体参与到北伐军的组织完善,提高战斗力的宣传教育工作。

此人姓许。

当然,说是“同志”,那是他们的过去。

现在,他们已经是死敌。

要根本改变这种对立状态,在夏秋民看来,就是两种路径。

一,许某人死;

二,许某人彻底转变立场,投入国民革命阵营。

慢说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就是夏秋民想找到过去的“许同志”,都好像是毫无一丝可能。

“许同志”,已经从国民政府的视线中,消失了好几年,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只是,夏秋民从一来到省城,就感觉到,这位当年大革命时期的战友,就在这省城里,而且,应该还担任了共产党内的较高职务!

这种感觉,决不是空穴来风。

有的时候,夏秋民想到的点子,还没跟任何人说过,也没有写在任何纸面上。也就是说,还只是他脑子里的信号,对方,也就是地下共产党,已经猜到并作了防范!

夏秋民生气:“混帐,不会错!这老许,定就在本省!也许,不,应该是一定,就在这省城!”

可是,怎么把他给找出来呢?

被行营主任称为“营中诸葛”的夏秋民,也一时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在他记忆中,过去,“许同志”从来不喜什么娱乐活动,偶尔哼一句半句京戏,都跑调,还说是听他夏秋民平时哼哼,学得的一点。

“许同志”也不喜大庭广众下做个报告什么的,他习惯于踏踏实实地做些实际事务。

那么现在,就是精细地悄无声息地安排对抗国民政府,以及夏秋民本人的捣乱活动了。

一想到“许同志”的精细,夏秋民如芒刺在背。

正在此时,南京陈主任的电话来了。

陈主任在电话中告诉夏秋民,南京本部的一干员,带了几个学生,一直在各省巡回协助破除共产党地下势力。这一段时间,将在本省以省城为主的重要地带,协助当地剿共侦辑部门行动。

陈主任说了那干员的名字,夏秋民立刻表示:“啊,董股长,我认识。谢谢陈主任对本省和夏某工作的大力支持!

好的,我一定大力协助,请陈主任放心。”

---董股长和夏秋民一碰面,客气寒暄接风宴之后,董股长说:“夏老,我的这三位学生,就先出去活动一下,感受一下省城在行营和夏老努力操劳之下的大治气氛。”

夏秋民本想问一句,“要否需要军警保卫?”

扫一眼三位吃了一肚子好东西,也不显丝毫富贵暖饱之色的特工,夏秋民把要问的一句缩了回去,微笑点头。

“随意,三位请。”

董股长说:“我陪夏老就在院子里走几步。”

夏秋民心中一动,“客气了,请!”

三个特工从容行去。

夏秋民和董股长在后面不远处,也向大院侧门处走。

不远不近,眼见三人走进门外稀稀疏疏的人流,一眨眼,已是难以分辨。

再细细找。门外远远近近,着各色服装的百姓们仍在行走,哪里分得出哪三个是刚从这大院侧门出去的?

夏秋民轻轻赞一声:“好!”

董股长轻轻舒一口气。

他知道,就这正常普通一基本功,已经过了这位革命元老的验测之关!

董股长轻轻道:“夏老,您说。”

夏秋民在青砖小道上一拐弯,董股长也一拐弯,继续在行营大院的一角漫步。

董股长只比夏秋民落后半个肩膀,二人边说边走。走了一阵,夏秋民稍少退后一点,和董股长并肩而行。

这时候,是董股长在说了。

走来走去,二十分钟后,二人站住。

夏秋民说:“好,老弟,我看,你这一功,跑不了了!”

董股长惶惑说:“夏老过奖!学生这只是根据您告诉学生的情况,作一计划,能否成功,还得看实施效果。”

夏秋民长笑一声,朗声一句:“许同志,这回,看你往哪里走?”

随即又清喝一声:“来人!”

立即就有人在后面应声:“人在,请主任示下!”

董股长吃一小惊,心道:“这人,从哪里钻出来的?啊,到底是夏老,能以党之元老身份,继续亲身在第一线带人练活儿,真地不简单!”

夏老命令道:“准备四十人,听董股长指挥!”

“是!”

来人应道,转眼不见。

短短时间后,连专事琢磨人研究人的董股长,竟是连这夏老部下的面相都想不清楚了。

他只记得,夏老的这部下,上身穿了国民革命军军服,没戴帽子,下身却是条灯笼裤。“脚上是什么?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人已经走了。大概是双军用胶鞋吧?”

董股长又想到:“--夏老带的人,衣着这一古怪,使初见的人,短短时间里,尚在稍有怪异感,而不及研究其长相,---唔唔,这,和我训练人,要求必能与所在环境,快速溶为一体,有异曲同工之妙!唔,这一招,我算学到了!”

“董老弟,我们到办公室?”

“夏老请!”

这二人,在政府工作,从未有过上下班时间概念。

和他们的蒋总司令一样,心腹大患一日不除,便一日不得安枕。

董股长的招法,说来简单,实则需要极大耐心,极大细致,极大认真,方可见效。

从夏秋民的回忆叙述中,董股长得出结论:这位姓许的老共产党人,其实极重情谊!

重情谊者,必是厚道之人,同时,也是重亲情重承诺重信义之人。

这就好办了。

董股长把夏秋民提供的许姓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用过的三个名字列出来,又将行营和省城警局的情报系统中,数年来积累的破获共产党地下组织后,得到的口供中,和“三位许同志,以及不姓许却实在就是许同志”有关连的任何蛛丝马迹都搜罗到一起,从而扩展出十多个姓名。

又将这十多个姓名的具有者,全部筛选一遍。

很快便发现,这十多个姓名中,有四个姓名,其所牵涉的人和事,重合多。

其他的,则几无重合相似之处。

定下这四个姓名,再把网撒开。

这网,还只是在档案中纸面上的搜寻线索之网,远不是捕人之网。

因为,根本就不知道人在什么地方!

各种线索兜回来。

四个人名,缩成了三个,再缩成两个,最后缩成一个。

董股长对夏秋民说:“就是此人了!”

夏老眼见这庞大的十多天的工程下来,落实到了这个人名,不由有些感慨:“老弟,不容易啊!你们本部的,行!”

董股长到底和夏秋民一起配合工作了这么艰苦细致的一段,忍不住,冒出一句来。

“夏老,本部也有凭关系吃裙带饭的,只是比较起下面,要少一些罢了。哦,夏老,我这是多言了,您别在意。”

夏秋民愣愣神。

他和董股长半月来,同心协力,已是感觉到,“---小董这样的人,乃是和黎之虎姜贵一样的政府栋梁,说栋梁,也许高了些,说‘政府就靠这样的人才,才能撑得住’,那是不会错的。小董冒出的这句牢骚,定有其事!”

“混帐,混政府饭吃,就是不干事,吸国家的血,也就是吸革命的血,民众的血!老夫我哪天见到委员长,定要当面奏上一本!”

他又想到,“啊,像我这样想的老人,还有多少尚在任上?国民革命,难啊!”

夏秋民晃晃脑袋,把一时的杂念晃出去,集中精力,“干掉眼前这个共产党,最重要!”

董股长看出夏秋民的思绪所向,也镇定一下,说:“夏老,到了这个阶段,人太多,反而可能漏风松懈。我看,撤掉二十人。留下二十人,够了。

我们要的,就是日夜盯守。”

南京方面来了急电,邻省省城出了漏子,潜伏的共产党制造了大麻烦。南京方面令董股长过去协助。

夏秋民和董股长说好,董股长带一位徒弟走,到邻省去紧急救火,安定那边的省城剿共局面。这边留下两名徒弟,在夏秋民统一指挥下,布下密网,等待机会,捉拿“许同志”。如果特别需要,可以紧急通知董股长,请他回来。如果一切都在正常轨道上运转,那么,半月一月后董股长回来,这边很可能有好消息等他!

如果将当下情况,向外人说开,不会有几个人相信,董股长和夏秋民,最后确定的这个人名,就是他们要找的“许同志”。

而即使就是的话,此人,几年都没有消息,这次,能够被政府军警找到?

因为,这个人,在这省城,找得到的线索中,只有两个稍近的亲戚。

董股长和夏秋民,却是根据几个细节,完全确定了,这个人,就是“许同志”。

而这“许同志”,赶上哪天,只要有一丝念头冒出来,和他的亲戚联系一次,就等于是通知政府:“我在这里!”

董股长和夏秋民一致认为,不能专门调查这俩“许同志”的亲戚最近是否和“许同志”有过联系,那样容易打草惊蛇。

只需要从现在起,死死盯住这两家就成。

说是盯一个月到两个月,夏秋民却下了狠心,打定主意:”盯他一年到两年!”

董股长走了。

二十人,在董股长留下的两位高足指挥下,细密地,一丝不漏地盯着两家人。

就这两家人,二十人一点不多,刚刚好。

因为,一来要换班休息,二来,被盯守的人家,总有家里人出去买东西或闲逛或上班做生意什么的,还有别的熟人朋友来探访。

所有这些,都得派人跟上,查实到最后,没了嫌疑才作罢。

终于,“许同志”——实际上,连董股长和夏秋民都没想到他的身份,乃是本省地下共产党省委书记——露出了踪迹!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