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烟又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烟又起

过了年就进入了崇祯十二年,开封还在紧锣密鼓的讨论制定宪法,为实现虚君立宪做准备,市面上还是平静的,大明境内的各个省份也是平静的,没有战争没有动乱。

朱万雄过完年就返回了台湾,在他的主持下,制定了第五舰队西进波斯湾的详细计划,上报到大都督府。

进入了二月,就在朱万化、朱大典批准了第五舰队西进波斯湾计划之时,平静终于被打破了。外蒙古烽烟突起,来犯者是准格尔蒙古,地点是乌里雅苏台。

乌里雅苏台是乌兰草场的南部地区,这一地区现在归占据漠北蒙古的阚岱王爷(漠北巡抚)管辖,也是国防军独立第五骑兵团的驻地。第五骑兵团驻扎在这里的目的就是支持阚岱王爷对罗刹人的作战,同时也有监视威慑准格尔蒙古人的目的。

准格尔蒙古人是从准格尔盆地的北侧,沿着乌伦古河谷穿过阿尔泰山进入了乌兰草原的。他们来势凶猛,号称三十万大军,实际上不到十五万人,也是一支很大的部队了。

准格尔蒙古人口过百万,出动十几万军队的能力还是有的。

准格尔人为何突然进犯蒙古呢?其原因说来也简单,就像绥查蒙古这几年的经历一样,他们也遭受了空前严重的蝗灾。连续几年的蝗灾干旱让草场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牛羊牲畜锐减,牧民无粮断炊,饿殍遍野。游牧民族靠的就是牧业,牧业遭灾,准格尔就陷入了灾难的深渊。

按照蒙古人的习惯,到此时他们就应该聚集起军队四处征战劫掠,以获取粮食财物,第一个劫掠的对象就应该是富足的大明中原。

三年前准格尔在河西走廊的惨败让他们还记忆犹新,准格尔的首领巴图尔也战败自杀。

现在的准格尔首领叫做丹济拉,是前任首领巴图尔的儿子。巴图尔死的早,因此葛尔丹没能出生,准格尔人少了一个有魄力的领袖。

征战劫掠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否则就是等死,可是如何选择方向呢?

向东进入甘肃的河西走廊,这条路本来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从那里可以进入大明的中原腹地。但是现在他们不敢选择这条路了。

向北是西伯利亚大草原,那里除了冬天的冰雪什么也没有,人烟稀少。

向西南进入青海,中间隔着上千里的沙漠,他们从前去青海也是绕道西藏、西康,可是向西南进入西藏之路已经被罗汝才截断了。

罗汝才的地盘是巴尔喀什地区和南疆地区,准格尔进入西藏就要经过南疆,否则就要走沙漠,那是不可能的。

向西还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罗汝才占领的巴尔喀什地区,另一个就是从巴尔喀什北面过去,那是哈萨克等中亚民族的地区了。

这两年准格尔蒙古人与罗汝才的征战一直没有中断过,准格尔人败多胜少。

综上所述,准格尔人唯一有一线希望的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穿越阿尔泰山进入蒙古,另一个就是向西进入哈萨克,朝里海、欧洲方向寻找生机。

向西走荒凉之地很多,不是沙漠就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绿洲很少,不知道要走几千里才能找到肥沃的草原。

这就是准格尔人进入蒙古的原因,他们不知道在外蒙古会碰上国防军,如果事先知道,他们就不会去了。

开春了,准格尔蒙古人如果能进入乌兰草原,虽然无法劫掠粮食,那里也有众多的牛羊牲畜,对于肥沃的乌兰草场他们还是熟悉的,因为那里原本就曾经是准格尔蒙古人的地盘。如果能够占

领那里就更好了,他们可以把自己的牛羊迁移过去,进而还可以向更好的草原绥远、察哈尔侵蚀进犯。

这一次准格尔人抱有很大的希望,下了大决心,下了大力量,调集了十五万的部队,以求一举占领乌兰草原。

准格尔蒙古人跨越阿尔泰山脉而来,来的突然,阚岱王爷来不及反应,十几万人马就进入了乌兰大草原。到处烧杀抢掠,抢到了很多的牛羊。准格尔人十分的高兴,他们也没有想到乌兰草原如此的富有。

乌兰草原是漠北蒙古牧民的越冬栖息地,夏季他们会赶着牛羊去漠北、西伯利亚大草原去就食,同时也会收割那里的牧草。现在越冬的牛羊尚未出动,当然会非常多。同时,本地的牧民存储的干草饲料充足,冬季里牛羊也不会掉膘,牲畜肥壮。这些牛羊就成了准格尔人的战利品。

除此之外,外蒙古得到联省的粮食和各种物资的供应,都很富足,准格尔人不但抢到了牲畜,还抢到了宝贵的粮食、布匹、茶叶、盐巴、以及丰富的日用品,他们大喜过望。

漠北蒙古损失惨重,乌兰草原的牛羊至少损失了四分之一,人口也有大量的伤亡,或者被敌方俘虏,其中也有部分汉人。

国防军的第五骑兵团就在这里,他们为什么也会反映迟钝呢?

这是由于国防军驻在蒙古各省部队的职责所限。他们的作战行为都是协助的作用,本省日常的防务都由阚岱王爷的部队承担,国防军不能把手伸的太长,也不能管的太宽,否则本地的王爷们会不高兴的。因此,第五骑兵团平时就集中驻在乌里雅苏台的兵营里,王爷需要他们支援时会找他们。他们并不负责各地的防务,各地哨卡之类的都是王爷麾下部队的任务。

第五骑兵团的主要任务还是针对西伯利亚的罗刹人的。

国防军的各个部队正在调整调动主要的军官,现在他们主官也有调动,原团长阚文明调任到台湾第二师任教官,原骑兵团教官程立改任团长,调来第九师(河南)的一名团长马小六任骑兵团教官。

准格尔人的骑兵速度很快,阚岱王爷得到领地被侵袭的消息时,准格尔的骑兵已经扩散开来,他们的一支主力部队距离乌里雅苏台已经不远了。

联省对于蒙古的各省都进行了裁军,一般的一个省只有三万到五万部队。阚岱王爷麾下的部队只是外蒙古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联省需要他对付罗刹人,因此,给他的编制比较宽松,阚岱的部队就有八万之众,在乌兰草原屯驻五万,漠北屯驻三万。注意:屯驻与驻军是有区别的,“屯驻”带有生产的含义,汉族军队屯驻是种地收获粮食,例如现代的新疆建设兵团就属于屯驻的军队,蒙古兵屯驻是放牧牛羊。

阚岱紧急的调动集中他的部队准备迎战准格尔人,同时联络第五骑兵团,报告敌情,要求支援。经过紧张的调动,漠北蒙古军与国防军的联军在乌里雅苏台以西集结。敌情严重,第五骑兵团也是倾巢出动,同时把敌情上报到陆军总监部。

第五骑兵团还管辖一个团级的武警部队,这个武警团是纯粹的骑兵装备。这个团有两个营留在了乌尔格(乌兰巴托)维持那里的治安,乌里雅苏台有一个营,他们被留在营地看家,没有出来参战。

第五骑兵团还有一个战车连,装备有十辆重机枪战车。它们是这次作战的主力。他们另外还有一个重炮连,拥有三门重炮,是攻坚用的,这次留在了营地,没有带来。

陆军总监部的回复很快,朱万杰指示:敌军数量

很大,我们的兵力少,草原上不容易打歼灭战。残留的敌军会对草原形成祸害,破坏力很大,外蒙古地域辽阔,寻找歼灭残敌不容易。因此,不要考虑歼灭战,以击溃为主要目的,掌握打击的力度,不要使其溃散,令其有组织的退出外蒙古草原是最优的结果。

按照这种作战原则,在战场上就是击退敌军,要保留他们逃跑的能力,因此,打击的力度就要有限度。

联军尚未进军,准格尔的一支主力就杀到了眼前,准格尔人也在努力的寻找外蒙古的主力部队,力图决战,彻底的占领这一地区,因为他们看到这里的草场太肥沃了,舍不得离开了,要彻底的吞并乌兰大草原。

这一支准格尔的主力部队有七八万人,差不多是他们进入乌兰草原人马的一半,带队的主将就是他们的首领丹济拉。

乌兰大草原是外蒙古河流湖泊最多的地方,地势也相对平坦,一望无际。草原上的河流都不宽,是阻挡不了骑兵的,但是湖泊的周围有沼泽地,骑兵是绝对不能进入的,当然也不能作为战场。好在双方遭遇之地没有湖泊沼泽,战场开阔。

崇祯十二年二月十六日,国防军和漠北蒙古的联军与准格尔蒙古军一部,在乌里雅苏台以西展开了决战。

在大草原上,两军遥遥相望,联军一方有近六万人,准格尔一方有七八万人,两边人数相当。十几万人的大决战,场面也是相当的宏大了。

双方都是蒙古骑兵旗帜装束几乎完全相同,不同点还是略微的有一些。阚岱王爷的部队虽然不是国防军,也不是武警部队,毕竟已经是联省一方的官军,有编制,吃粮饷,有军装,服装式样是他们自己按照蒙古人的习惯定制的,是统一制作的军装,因此整齐划一。准格尔一方都是自带马匹、兵器的牧民,因此服装杂乱。

旗帜也是略有不同,阚岱王爷的部队有大明官军的军旗,那是以日月旗为基调的,对于这种旗帜,准格尔一方倒是认识,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参加过甘肃河西走廊之战,见过国防军的军旗。因此,准格尔一方的头领们大吃一惊,他们以为遇到了大明的官军。

中华日报基本上流传不到准格尔的地盘,他们看不到报纸,也就不知道外蒙古已经归顺了大明,因此他们非常疑惑,在这里怎么会遇到大明的官军?可是服装又不像,他们真的搞不明白了。

骑兵团团长程立的布阵,还是国防军的习惯办法。他让阚岱把他们的蒙古骑兵布置在中部列阵,国防军则以重机枪战车为核心,在左右两翼各安排三辆战车,并且配上国防军的一个营。剩余的四辆战车和一个营放在后队,保护自己后部的安全,兼做预备队。

国防军在战场上不使用旗帜,同时他们有意的安排一队蒙古骑兵,打着旗帜在国防军的战车前方,遮挡了敌军的视线,因此准格尔人看不到国防军的部队。

程立与阚岱站在同一个位置,共同指挥,程立告诉阚岱,暂时不要出击,等到国防军击溃敌军的第一波冲击之后再出击,但是,不可久战,快进快退,主要的攻击都交给重机枪和火炮来完成。

实际上,现在双方的距离只有五里,国防军的迫击炮已经可以炮击敌军的密集队伍了,但是他们没有开炮,而是等待着给敌军更大的打击,同时也是避免准格尔的主要首领阵亡。目的还是让他们有组织的退却,不要把敌军打散了。

一场恶战即将开始,欲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第505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