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426章:牧草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426章:牧草之战

崇祯九年六月中旬,阚岱王爷带领的收割牧草队伍的营地,遭到俄军的突然袭击。

军营里的蒙古军在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费了好大的力气整理好出击的队伍,在战鼓声中开始出击了。此时,守卫营寨边墙的蒙古弓箭兵遭受了严重的伤亡,营寨已经被俄军突破,弓箭兵的伤亡换来了骑兵们宝贵的整队时间。

六千多人的蒙古马队,分三路向寨墙外冲去。俄军攻入寨墙的是步兵,进攻时损失了一些,还有四百人,全部手持火铳。寨墙处有不少车辆、拒马等障碍物,已经被俄军清理了一部分,他们清理的目的是为自己的骑兵打开通道,便于俄军的骑兵冲入营寨,他们不但为俄军的骑兵扫清了道路,也为出击的蒙古马队打开了通道。蒙古兵距离近,一个冲刺就到了眼前。俄军的火铳兵依托着马车开始用火铳自卫,“砰!砰!”的火铳就打响了,密集冲锋的蒙古兵中弹倒下的也不少。蒙古兵距离近,战马的速度快,四百名火铳兵基本上只能打一枪,战马就到了眼前。

骑兵对步兵的短兵相接,优势当然在骑兵的一方,蒙古军总数七千,数量占绝对优势,所以在营寨边墙的战斗中,冲进来的俄军步兵被蒙古人的马刀砍杀殆尽。

“砰!砰!”的火铳声再次响起来,这一次是俄军出击的骑兵到了,他们的装备不但有马刀,还有火铳,射程之内可以打上一枪。

可是开枪的不光是俄军,阚岱王爷的卫队也有火铳,他们也开火了,所以双方互有伤亡。但是,俄军的骑兵悲剧了,他们吃了敌情不清楚的亏,他们判断这一股明军没有火器是严重的错误。只是一刹那的时间,一批手榴弹像出巢的鸟群飞了出去。俄军的骑兵人数少,要追求一个突击的效率就要集中兵力,这正好利于手榴弹的大批杀伤。

蒙古人的手榴弹不多,这一次的投掷也是下了本钱的,几十名王爷的卫士,每人投出了两三枚,一百多枚手榴弹在俄军密集的骑兵阵中爆炸,“轰!轰!”的爆炸声连成了一片,俄军骑兵的战损至少有两三成。

爆炸过后,两军的骑兵就撞到了一起,“砰!砰!”的枪声声再次响起来,这一次的枪声不是火铳而是阚岱王爷卫士们手中的三眼铳。

交战中,三眼铳就是狼牙棒,它比马刀长,铸钢的头部带有尖刺,借着马力,狼牙棒的砍砸冲击力很大,马刀不是对手。在搏斗中,它的三个枪膛装三发子弹,可以分别击发三次,击发的方法是拉动拉环,与手榴弹的击发原理相同,一拉就响,没有延时。三个拉环形状不同,哪一个已经拉过了,很容易记住。三眼铳打出去的都是散弹,枪管短,射程近,最大杀伤距离只有三十米。在近身搏斗中这三枪的威力可是不小。遗憾的是蒙古军中拥有三眼铳的只是王爷的卫士,数量太少,只有三百支。

俄军的火铳只能打一枪,然后就换马刀交战。

俄军的武器居于劣势,人数居于劣势,所以是一触即溃。

到这时,俄国人知道他们判断出了大错,赶紧退兵。于是退兵的号角吹响了,但是能撤下来的仅仅是残存的骑兵,步兵无论如何是跑不过马匹的。

俄军还有一招,那就是后队的步兵尚有七八百人,他们不但有火铳,还有三门轻便的青铜火炮,这种炮在大明叫做虎蹲炮。他们列开阵势防守,蒙古人也是不容易占便宜的。

......

对于虎蹲炮倒是要说两句,因为这是大明发明的火炮,历经一两百年也传到了西方。这种火炮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优点呢?

虎蹲炮个子小,口径小,一般是五六十毫米的口径,重量轻,一般只有几十斤的重量,运输方便,便于野战。它有一个简易的支架,火炮架设起来后样子像一只老虎蹲在地下,因此名曰虎

蹲炮,严格的说他是介于火铳和火炮之间的兵器。

为了保证质量,避免炸膛,另一方面,它的用料也少,所以一般都是青铜铸造的。古代的炮规制不一,形体各异,凡是具备了轻巧方便特点的都称之为虎蹲炮。

虎蹲炮的炮弹以散弹为主,也有实心弹和开化弹。

它的优点不说也清楚了,就是运输移动方便,火力猛于火铳,是作战一线的利器。也可也说是古代的掷弹筒。

......

残存的一百多俄国骑兵打马飞奔,向后退去。蒙古人的马队紧随不舍,拼命追击。

两军相距只有五六里,对于骑兵是瞬时即到。俄军逃跑的骑兵逃回自己的阵地,阚岱还是没有与西方人打过攻防战,不知道西方人防守的厉害,如果不是拼命,这种防御阵地是不能冲的。

当然了,如果拼命的话,蒙古人六七千骑兵完全可以冲上去,俄国人挡不住的,但是,伤亡也是巨大的,那就是用人命换胜利了,这就要看值得不值得。

俄国败退的骑兵刚刚退回,俄军的火炮就开炮了,打出来的炮弹都是散弹,就是漫天飞舞的铁蛋子或者碎石。它的射程短,杀伤面大。

老式火炮射速慢,俄军只有三门炮,如果蒙古人拼命冲锋的话,它只能打两三炮。

火炮的攻击给蒙古骑兵带来了不小的伤亡,好在这种炮打不远,只有冲在前边的遭到了炮击,蒙古军整体损失不大。

炮击的声音也很大,没有经过这种阵势的马匹也有可能受惊而乱蹦乱跳,把骑手摔下马来。

对于老式火炮,阚岱还是知道的,他不但遭受过国防军的炮击,也遭受过明军官军的炮击,他知道火炮厉害。

阚岱急令:鸣金收兵!

因为他不是来拼命的,有便宜就打,没有便宜赶紧撤。他明白,即便打赢了又如何?俘虏几个罗刹人有何用?罗刹人的城堡他还是不能去攻打占领,有大明的国防军在,他犯不着付出重大的牺牲与罗刹人硬碰硬的拼命。赔本的买卖不能做!

王爷没有死战、退兵了。他的及时撤退是对的,火炮威猛吓人,实际的杀伤力有限,如果蒙古军继续进攻,就会遭到列阵火铳的打击,数百支火铳开火,至少要有百人左右的伤亡。

俄军经过这一次的教训,更是不敢出击了,他们也是交替的掩护着撤了回去。

一场由牧草引起的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蒙古军伤亡一百七十多人,主要伤亡产生在守卫营地边墙的战斗。俄军的伤亡就大多了。从打扫战场估算,伤亡应该在四百人左右,战场上的俄军伤兵都被杀掉了,俘虏很少,只有三十二人。蒙古人可以把战俘带回去做苦力,将来也有可能作为谈判的筹码。

蒙古军除了加强防卫之外,还继续收割牧草,打了胜仗阚岱王爷就更不惧怕罗刹人了。

阚岱还是加了一份小心,派出一个小队,返回乌兰牧场,去乌里雅苏台联系国防军的第五骑兵团,阚岱希望得到国防军的保护。阚岱知道,如果有国防军在,今天这一战他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

从嘉峪关前线返回没有几天的阚文明见到了阚岱派来的使者,第五骑兵团驻扎在这里,支援漠北蒙古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在请示陆军总监朱万杰侯爵之后,阚文明派出了一个连,给这个连加强了三个火力单位和一部无线电台。三个火力单位是:一,一个迫击炮排,这个排装备了四门82迫击炮、六门掷弹筒;二,一个重炮排,携带一门重炮和相关的辎重;三,一个重机枪班,配备一辆重机枪战车和一辆弹药车。他们组成了一个加强连,随同使者前往西伯利亚。

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蒙古人安全地收割牧草,如果俄国人不捣乱,大家相安无事,如

果俄国人再有挑衅,可以灵活处置,必要时可以攻克最靠近漠北的一个城堡。攻克的城堡阚岱要不要据守,他们自己决定,国防军的意见是不要据守。原因是:在敌占区保留一个孤零零的城堡有难度,也有危险,毕竟他们割完牧草就撤回了,再过去就是一年之后的事情了。守一个孤城没有价值。

阚文明告诉他们,国防军只是给火力支援,这一个连的兵力是保护火炮的,不要直接参战。

朱万化的战略意图就是让俄罗斯向东扩张的野心止步于西伯利亚,这里将是欧亚的缓冲区,也是分界线。希望欧亚双方相安无事,如果有人不安于现状,硬要闯过界限,那就让西伯利亚成为战场吧!

......

在吉林、朝鲜边界的茂山现在属于吉林省管辖,崇祯九年初,在这里开始建设的冶炼厂到六月份已经点火试生产了。考虑到建设成本,和尽快建成投产,这里暂时没有建设炼钢设备,没有轧钢厂,也没有金属加工厂,除了铁轨、其他的小型铸造件之外,全部铸造铁锭,供给其他的冶炼厂、加工厂使用。之所以急于提高生铁产量,还是因为铁轨需要量大,供应不上,因此,茂山的生产能力主要用来冶炼球墨铸铁,铸造铁轨使用。

铸造的铁轨还需要加工才能成为铁轨成品,茂山没有加工能力,因此,它的铁轨毛坯料就要运输到辽宁安东,在安东加工后,海运到青岛,供给青西铁路建设使用。

运输也有一些问题,必须使用专用的马车,并且受季节的限制,冬季冰雪封路,可以走爬犁,但是爬犁运不了铁轨。所以只能在夏季,就近运输到海参崴,海运到安东。

茂山只有一座高炉,能力是年产六万吨生铁,这就使得全国的生铁产量达到了三十一万吨。

对于铁轨这个单一产品来说,茂山的投产,增加了原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每年可以修铁路的里程从五百里提高到了八百里,这正是目前急需的。现在的铁路已经修到了开封,按这个铁轨供应量,从六月开始,到崇祯十年的六月,一年时间可以修到潼关,河南全省之内全部贯通。这条路对于工商经济、军事、政治意义都极其重大。

河南的铁路工程是容易的,这完全得益于黄河这条高架河流,在郑州以下没有支流,铁路沿着黄河而建,一座桥梁都没有,同时又是平原地带。可是铁路进入陕西难度就大了,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数丈深的沟壑到处都是。铁路通过就必须架桥,可是几十米高的桥墩谈何容易?现在的桥梁制造能力太差,大跨度做不到,跨度小,桥墩就要多。很难想象,像烟筒似的桥墩建成一排,会有多难?

好在铁路沿着渭河以南的山地边沿,也是黄土高原的边沿,这种深深的沟壑少了许多,也没有那么深,还算相对容易。

年初时,朱万化派出了专家组奔赴陕西,沿线考察,设法解决这一难题。专家组经过几个月的跋山涉水,还是没有辜负朱万化的期望,他们到底还是想出了办法。

其实这个办法说来也简单,就是把线路尽量的向南靠,靠向秦岭的边沿。宁可开山凿石,修建为数众多的小型桥梁,也不走黄土高原。这一原则也要在河南的洛阳到潼关段执行,因为那里也已经是黄土高原的地形了,沟壑虽然不多也很棘手。

这不是好办法,增加了线路长度,增加了工程费用,沿途车站远离了大城镇和经济中心,走到了山区的边沿。但是办法很实用,只要合理的利用地形,选择山区边沿的丘陵地带,还是可以适当的减小工程量的。专家组已经沿途查看地形,给出了大致的走向。

对于专家组的这个贡献,朱万化也不吝啬褒奖,他指示工部拿出奖励方案,从优犒赏。

--- 第426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