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诀

崇祯八年五月十八日,在开封督军府的会议进行到了中午,会议暂时休息吃午饭。

皇帝上朝一般是不预备饭食的,连水都不准备,饿了、渴了自己忍耐着,即便带来了点心也是不敢吃的。

大都督府有一个大餐厅,是专为官员们会议准备的。工作餐,两荤两素,四菜一汤,每人一份,不用个人动手,仆人会送到饭桌上。饭菜可口并不奢华,都是寻常的菜蔬,没有酒。吃饱了到客厅喝茶休息,也可以到花园里散步。朱万化并不特殊,也是吃的同样的饭菜。饭后散步,与官员们随意聊一聊。

复会后的话题比较艰难,民族主义的情结一般人都是有的,大佬级的官员也不例外。西伯利亚是个什么样他们不了解,按照朱万化的介绍,那里是个大平原,面积非常之大,并且是个湿地,河流湖泊纵横。但是冬季实在严寒,离开了御寒的房屋人是无法生存的,漫长的冬季长达七八个月。这样的地方如何生存?大家都垂涎这块广袤的土地,又畏惧那里的严寒,只是议论一下,就是个议而不决的结果。

朱大典想到,或许万化儿能有办法?因此,他说道:“督军,你可有何想法?不妨说来,或许可以启发他人呢?”

朱万化是知道的,西伯利亚除了北部极严寒的地区之外,它的南部是可以种庄稼的,在现代城市也不少,人口也不少。但是那是与很多现代的技术手段分不开的。眼下的条件下,虽然那里有少量的人口,但是在那里生活是很艰难的。

人不可太贪婪,国家也是一样,不能贪得无厌,世界上好地方多的很,能全部收入中国的版图吗?即便中国想开疆扩土也不会选这个方向。朱万化的北方战略是为了国家的安全,避免北极熊蚕食我北方的领土,并不是想吞并他人的领土。如果抱有这种野心,那还有止境吗?过了西伯利亚就是乌拉尔山脉!来自后世的朱万化是知道的,乌拉尔山脉就是一个矿藏的大宝库,珍贵的矿藏品种多,储藏量大,它是俄罗斯现代化工业的基础。那么乌拉尔也占了?是不是又要想到里海的石油呢?是不是进而想占领欧洲呢?

那不是称霸世界的狂人了吗?有史以来想称霸世界的能有好结果吗?

因此,朱万化说道:“那里是极端的苦寒之地,对人们的生存有很大的限制。我们经营北方的领土,目前主要还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大家已经看到了,如果我们不出兵干预,罗刹人已经到了贝加尔湖地区,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到达黑龙江流域。如果真的让罗刹人尝到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甜头,他们的沙皇就会动心了,以举国之力向东方扩展。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东北地区就危险了,也不是出动一个骑兵营就能解决问题的了。所以在唐努乌梁海和西伯利亚大平原就是我们的北方前线,在那里只要很小的兵力,配合合适的策略,就可以阻挡罗刹人向东的野心。

从国家的利益,北方安全的角度看待这一地区,它就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要点。我们花费很少的财力物力,就可以稳定我国北方广袤的国土。明白了这个要点,我们应对策略就容易制定了。

基于这个理由,我把西伯利亚看成一个缓冲区,是遏制罗刹人野心的缓冲区。如果罗刹人野心勃勃,心血**,我们就在这个缓冲区里斗一斗。

我同意玉绳兄(周延儒)的意见,就是任命坎岱道尔吉为漠北巡抚,驻节阿巴坎。如果坎岱道尔吉接受任命,那么他就是大明的子民了,也就意味着他并非独立于大明之外的蒙古王爷。

我也同意父亲的提议,在外蒙古暂时不执行新政,保全目前蒙古上层人物的利益,以稳定大局。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唐努乌梁海地区,与西伯利亚差不多,都是苦寒之地。漠北蒙古人在这里都是季节性的放牧,夏季把牛羊牲畜赶过去,就食于草场,冬季里,把牲畜赶到南边避寒,所谓避寒也是相对而已,漠北区域的南边也是很寒冷的。坎岱道尔吉想吞并漠北,就是看中了这个肥沃的夏季草场。你让他常年驻守在漠北,他就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冬季避寒怎么办?气候上,漠北毕竟没有外蒙古更优越。”

朱万化站起身来,走到地图旁边,说道:“这里是外蒙古的乌里雅苏台,从这里向西,是千里的大平原,并且是西北难得

的湿地,河流湖泊众多,它是外蒙古最肥沃的一块地方。它的北方与唐努乌梁海毗邻,这个平原北部的一角,就是乌兰牧场,要划给坎岱管辖,使他有一个冬季的避寒之地。这样一来他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也就会很高兴的接受这个任命。”

乌里雅苏台在外蒙古的地位非常重要,历史上清朝就是在这里设将军府控制整个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的。

在座的这些大员们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督军大人对于北方边疆了如指掌,同时有设身处地的为坎岱道尔吉着想。让他去守边疆,也要给他出路,给他一个好的环境,让他可以富足地生活下去。

朱万化又重新坐下来,继续说道:“按照我的设想,还不仅仅如此,我们还要让坎岱道尔吉对西伯利亚产生兴趣,诱导他不断的向西伯利亚腹地出击,主动地充当我们守卫北疆的马前卒!那个苦寒之地有什么诱惑呢?那就是草场上的牧草!

牧民们赶着牛羊跨越数千里去草场就食,那是不现实的,路途太遥远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夏季到那里去收割牧草,晒干,打成捆,用车拉回来。不但解决了冬季的牧草,还可以进一步的改放牧为圈养牲畜,就是牲畜不要做季节性的迁移了,改变为运送牧草。这样一来西伯利亚的牧草可以养活多少牛羊啊!粗略的估算,比整个外蒙古的牛羊都要多,起码要多出两倍来。

蒙古牧民的牛羊就如同我中原农民的良田,也就等用于财富,出产这么多的牛羊,就会让外蒙古富得流油。

要想实现这一设想,前提是把牧草收回来。

怎么收呢?

各位即便没干过农活恐怕也知道:割草用镰刀、青草摊开晾晒、晒干了的草打成捆、用车拉回来。

收割几亩地的草可以,收割几千里的大草原能行吗?老办法是不行的。

解决的办法就是使用机械,用机械解决收割牧草和打捆这两个环节。

今天在坐的各位都是官员,不是工厂里的工匠、技师,机械的事情今天就不说了,但是各位要知道,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我们有钢铁,有加工能力,收割牧草的机械是能够造出来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给各位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以说明动脑筋想办法的作用有多大?”

朱万化又站起来,在黑板上画出中国农民使用的镰刀,和俄国人使用的镰刀。朱万化的前身是高级工艺师,经常讲课,技术课离不开画图,平面图、立体图都要画,这一手画图的功夫也不简单。两种镰刀的立体图效果特别的好,一看就明白。

俄国人镰刀的形状就是镰刀锤子党徽上的那个镰刀的样子,不过党徽上是个短把的镰刀,还有长把的,就是朱万化需要的那种长把的。

画完图,他讲解说:“我大明农民用的镰刀要弯下腰,一只手把握被收割的草,另一只手用镰刀割草。”

朱万化比划着割草的动作,对此,所有人都懂,没干过还没看过吗?

“这个改进的镰刀木柄很长,是双手把持、挥舞起来收割,从割草来说这两种镰刀的效率可是差了几倍。如果我们把这种镰刀再改进一下,在刀的两端加一个小小的引导部分,则进入镰刀的草至少要多出五成,此外把刀刃变成锯齿形,他又省了一半的力气。用这样的镰刀,一个劳工一天收割五亩地的牧草应该不难。

大家看看,想一想,这两种镰刀的工作效率差了多少?”

朱万化没有说那是罗刹人的镰刀,以避免不必要的猜疑。

“口说无凭,可以制造出样品试验一下。这种镰刀我们也是要生产的,交给漠北作为收割牧草的辅助手段。只要动脑筋,办法总是有的。

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马力拉动的割草机、打捆牧草的机械会有的。”

这些大员都成了听课的学生了,一个个的听得目瞪口呆。镰刀还能做成这个样子,站立着割草,这样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朱万化又说道:“这不是**技巧,我们是在利用技术来实现北方的安宁,实现治国的目的。

最后的运输倒是可以说一说,大家能听懂:大草原上无遮无拦,只要马车设计的合理,随处都可以行走。什么是合理呢?在座的可能有人见过蒙古人的勒勒车,勒

勒车的特点就是车轮特别的高大,这是蒙古人积累数百年经验的结果,我们就应该拿来用一用。在坑坑洼洼的大草原上,这种车最好用,因此我们造的草原上的运输车,就应该是大车轮。

如果做事不考察实际的情况,贸然的把我们的胶轮大车拿去运输牧草,这些车就可能瘫痪在草原上,因而误了大事。

收割牧草是需要劳工的,坎岱道尔吉自己的部队就有三到五万人,他再适当的雇佣一些农牧民,数万的劳工就有了,一边收割牧草,一边保卫草场,两不耽搁。一个夏季就能收割大量的牧草。养兵的银子也就有了。

解决了牧草的收割、打捆、运输,把这些机械交给坎岱道尔吉,他会收割哪里的牧草呢?

他不会收割唐努乌梁海的牧草的,因为那里是他自己的夏季牧场。用不着我们提醒,他的眼睛就会盯上西伯利亚大平原,有我国防军的支持,他过去占领几片草场还不容易!他会主动的在战略要地建设城堡,来保护他的草场,只要有能力他就会扩张!这样一来,他就成了我们保卫北方边疆的马前卒!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划一块地方给他,让他去称王称霸!我们支持他称王称霸!如此,则大明北疆无忧亦!”

联省的官员们真是佩服督军大人慎密的算计,巧借蒙古人的力量,再投入少量的国防军支持来维持这种局面,则罗刹人就陷入了西伯利亚的泥潭之中,东进的事情想也不要想了。于此同时,由于与坎岱王爷的合作关系,外蒙古的大局也就迎刃而解。北方就剩下如何安抚其他蒙古各部的问题了,外来的忧患迎刃而解。

察哈尔蒙古、绥远蒙古都在大明势力的包围中,南边是大明的内地、西边是热河、北边是外蒙古,假以时日,都将彻底的平复。

如此一来就剩下喀尔喀蒙古和准格尔蒙古了。

喀尔喀蒙古位于外蒙古的西南到新疆的北部地区,现在已经处于弱势,历史上它将逐渐被准格尔吞并。准格尔却是正在崛起的一部,它的首领就是葛尔丹(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这个人物),历史上它曾经占领新疆、甘肃、绥远直到山西、河北的北部,向南它占领了西藏、阿富汗等地,向西,它占领了中亚一带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后来被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所灭,因此使清朝的疆土伸延到了中亚,直达里海沿岸。

昙花一现的一个庞大政权消失无影无踪,只剩下一个“准格尔盆地”的名称,似乎时刻昭示着它曾经的强大和不可一世。

准格尔蒙古信奉藏传佛教,因此,历史上从明末直到清代的康乾盛世,中国的西北地区、中亚地区、阿富汗地区都是藏传佛教的天下,其他宗教绝对没有。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西部疆土之大,准格尔从反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因为征服了准格尔,那广袤的地域自然就成了中国的国土,中国的国土曾经到达过里海沿岸,说的就是征服准格尔这件事。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明帝国只剩下准格尔蒙古这一个忧患了。可是,在准格尔的核心地带,朱万化已经打入了一个楔子,那就是巴尔喀什地区的罗汝才。目前准格尔蒙古的势力不小,据历史记载,此时的准格尔人口已经接近百万(是后金的十倍),但是他们绝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上那样夸张了,因为这片土地上的明珠、大粮仓已经落入罗汝才的手中。

对于如何利用坎岱道尔吉,众人几乎无从表达意见,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知识、水准和能力。

洪承畴在泾河流域是见过播种草籽的机械的,非常简单的机械,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使得播种草籽成了非常轻松的工作。那么割草、打捆的机械他相信也是能做出来的。只要能方便地收割牧草,其他的难题全部迎刃而解。

最后议定:让祖大寿推荐一名外蒙巡抚,任命坎岱道尔吉为漠北巡抚,并划出乌兰牧场归于坎岱的治下。

责成辽宁在安东研制割草、打捆的专用机械(实际上是在马车上加装机械设备),以及制造适合于草原上的专门运输牧草的车辆,限期一年完成。

当然了,在基本结构设计构想上,朱万化会给安东提出基本的思路和草图的。

--- 第38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