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83章:外蒙古建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83章:外蒙古建省

由于向东北地区的移民进行的比较顺利,吉林、黑龙江地区的人口逐渐多起来,每个省都超过了五十万。政权建设、军队的组建也基本上完成,因此也就具备了建省的条件。乘着外蒙古建省的机会,这两个行省也就同时建省,滨海府、兴安府暂时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原辽宁巡抚孙传庭改任东北三省巡抚,治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祖大寿推荐吴襄任外蒙古巡抚。坎岱道尔吉被任命为外蒙古省的漠北巡抚。

崇祯八年六月初,以上建省以及官员任命由联省衙门通报朝廷,并且在报纸上登载。

有了联省衙门就是方便,建省、设置官吏自己全办了,不必再请示朝廷,只要事后通告一下就可以了。

朝廷面对如此气粗的联省衙门也是毫无办法,巡抚级也算封疆大吏了,人家自己就任命了,勉强还算知会一声,并无请示之意。不说崇祯皇帝,就连温体仁都觉得憋气。温体仁耍了那么多的手段争来的首辅之位,还不是为了权力和风光,现在什么都不是了,啥事也管不了,这个首辅之位有何用?可远不如洪承畴的执政官来的风光。

这样一来,执行宪政的省份有:台湾、浙江、山东、河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八个行省,此外,在联省控制下的行省还有:南交口、热河、外蒙古、西疆(巴尔喀什)、西康(西藏尚未占领),共五个行省。总数十三个省。

朝廷掌握的行省还有十二个,从北向南数:直隶、山西、甘肃、四川、湖广、南直隶、江西、福建、两广、云南、贵州、交口。

从行省数量上,联省一方刚好超过半数,但是联省一方还是边远省份居多。

......

对于唐努乌梁海境内俄国人建设的这些城堡,能保留的还要保留,因为此地的冬季过于严寒,城堡是留守部队的驻防地,不能再用蒙古人原来的习惯了。蒙古人按照季节在草原上迁徙,人和牲畜一走,就什么也没有了。今后这里就要驻防部队了。

俄国人每到一地就会修城堡,并且用俄国人“探险者”的名字命名。会议上决定:城堡的名称应该改为汉语、蒙古语传统、习惯的地名,废除俄国人起的城堡名称。

“坎斯克”到不是俄国人的名字,此地原名为“坎”俄国人加上“斯克”,但是如果叫做“坎城”不妥,与“阚城”重音,分辨不清,因此,会议决议给坎岱道尔吉一个面子,此地更名“坎岱城”也算是对他收复国土的褒奖了。

“阿巴坎”是蒙古语名称,予以保留,但是位于阿巴坎之南的“萨亚诺戈尔斯克”这个俄国人的名字作为特例被保留下来,保留它是为了提醒子孙后代,要时刻警惕着,罗刹侵略者曾经到达了这个地方。当子孙后代问道为什么有这么一个城市的名字时,他们就会重温这段历史。

......

两日后,大都督府的命令到了阿巴坎前线,有了原则就可以谈判了,不过这个谈判比较简单,就是大明官军给出条件,俄军同意就执行,不同意就接着打。谈判就是战争的延续,战场的胜负也就决定了谈判的结果。

谈判就属于教官的职责了,所以明军的谈判正使是第五营教官程立,阚文明、坎岱王爷、吴三桂为副使。

程立告诉俄军使节克拉斯诺夫:俄军就地投降,放下武器,由明军看押。然后,在明军的监督之下,到唐努乌梁海的各地收拢俄军及其家属和残留人员,全部集中到一个营地。

明军方面保证不杀俄军俘虏,保证有饭吃,伤病者给予治疗,也不审判他们的军官。人员集中完毕后,会给他们带上足够的粮食食物,徒步押解出境。

条件非常苛刻,但是可以保全所有人的性命。

国防军出动一个连,由热河军的一千人陪同,送克拉斯诺夫回营,传达明军的条件。

面对如此条件,俄军内部的争论也是激烈的,但是毫无办法,他们不能丢下家属不管,就算是军队单独逃命,一千多里的路程还不知道要丢下多少性命。

因此,一天之后克拉斯诺夫来到明军的兵营,通知明军一方,俄军接受条件,全部投降,希望明军履

行承诺,保全他们所有人的生命,送他们出境回到俄罗斯。

一个月之后,集中了全部人员的俄军俘虏,被押送出境,坎岱王爷的蒙古部队全面接管各地的城堡。

坎岱接管了唐努乌梁海,其手段更是血腥,原漠北蒙古部的贵族十之八九被他屠杀了,他要完全控制漠北蒙古,不能留下后患。

他也已经知道了联省衙门对于他的任命,只是正式的命令还没有宣读,官印、文书、官服尚未送到。他动作很迅速,连忙派人到乌尔格,接自己的家眷到阿巴坎。坎岱道尔吉搬家了!并且速度特别的快。这是为何?

坎岱道尔吉对于外蒙古是留恋的,那里是他世代的家乡,人哪有不留恋家乡的?大明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异地做官,即便带上家眷,任所也是临时住所,最终还是要回故乡的。坎岱也完全可以异地做官吗?

蒙古人对于自己是否大明的子民本就是朦胧之间的事,放在一年之前,坎岱就会认为外蒙古就是他坎岱王爷的,别人休想占据。但是时过境迁,外蒙古事实上已经是大明的天下了,热河军和国防军驻扎在那里就是定盘星,谁也动不了。因此,在争夺唐努乌梁海的时候,实际上他就有心迁移到漠北,他还是希望尽量脱离别人的控制,自己有一块独立的地盘。

现在还算好,联省把乌兰围场给了他,他是蒙古人,当然知道那里是外蒙古最好的地方了。有了乌兰围场在加上唐努乌梁海,其地位、草场,一点也不比他原来占据的外蒙古差,他还有何犹豫?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热河军扣下他的家属威胁他,因此,他毫不犹疑的立即搬家!

当然他的搬家是把他的家眷接走了,他王府的产业也很大,奴隶,牛羊也不少,很多是不能搬走的,他还会留下管家照看他的王府和产业。

如果没有乌兰围场,坎岱道尔吉也会听命,但是心里憋屈,就有可能生出事端,有了乌兰围场他心里会很高兴,很痛快。朱万化的心计都用在边疆的稳定上了。

漠北巡抚,那毕竟是大明的正式官职,即便蒙古人很独立的时候,也是很在乎大明帝国的任命的,他的那个王爷的爵位还是大明皇帝赐予的,否则如何服人?所以接受巡抚的官衔,对于他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怎么会拒绝?

从理论上说,包括唐努乌梁海在内,都是外蒙古布政使的治下之民。但是他这个巡抚的牌位可不是名义的,那是有实权的,他完全可以变相控制漠北和乌兰围场,使之成为坎岱王爷的天下。

他的这种心理朱万化是有准备的,甚至可以说,朱万化就在利用他的称王称霸的野心,否则,如果坎岱没有野心,如何驱使他成为保卫北疆的马前卒呢?

这就是互相利用,利益使然。

第五骑兵营全部撤回乌尔格,为了保持联络,快速的传递紧急军情,阚文明与坎岱王爷商定,从阿巴坎到乌里雅苏台建立烽火墩台的联系线路,因为第五骑兵营将在乌里雅苏台建立基地,保留常驻军。

第五骑兵营返回乌尔格后就接到了大都督府的扩军命令:命令第五骑兵营扩编为第五骑兵团,以原来的护卫连为基础组建一个团的武警部队,武警也完全按照骑兵的装备武装,只是缺少重装备。兵源依然是蒙古族、汉族士兵混编。由于联省执行模糊民族界限的政策,所以入伍的蒙古族士兵全部起汉族习惯的姓名,学习汉语、汉字,所以部队中的士兵民族的感念已经模糊了。

第五骑兵团下设一个战车连,装备十辆重机枪战车。

......

研制收割牧草机械和车辆的任务也下达到了安东机械加工厂和马车生产厂。下达任务的同时,朱万化给出了设计的思路。

割草机最简单,它只是把牧草割倒就可以了,关键的技术有两项,一是割草,二是防止割草的机械撞击地面。

割草原理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细钢丝用抽打的力量割断牧草。草是很脆弱的,在高速旋转的轴上安装一条钢丝,它的抽打力量就足以割断牧草,钢丝长度约两尺。

这样旋转的轴在马车下部的前方安装两个,一左一右,马车行走过去就割倒了八尺多宽

的一片牧草。但是地面不是平整的,镰刀(旋转头)可能会悬空,也可能会碰撞地面。解决的办法像种草机一样,镰刀是铰接的,它的底部是万向轮,因此,就有效的控制了它的高度,即不会悬空,也不会撞到地面,旋转部分是个轴套,用齿轮、皮带增速传动。动力来自马车的车轮,左右车轮各自带动一把镰刀。用皮带轮传动,车轮上的皮带轮位于车轮外侧,便于安装和维修。

这样的割草机,用一两匹马拖动,只要走过去,就割倒一片草。一辆割草的车辆需要驭手一人,照看镰刀的一人,两个人足以。

此外,手工的镰刀也生产一批,个别的地点也可以人力收割。

打草捆的机械要复杂一些,它有四个动作:头一个是旋转的耙子把干草搂到车上。同样要考虑地面的不平整,耙子的齿是有弹性的,遇到阻力他会打弯,不会硬性的与地面碰撞。第二个动作是,搂到车上的草,要自动的向后面的打捆机械传送,同时将很宽的一个面收窄到草捆的宽度。这一步动作也很简单,就是一步一步的向后拨动,两侧有收窄的挡板。第三步最复杂,就是打捆,拨动过来的草落入打捆的槽子里,一个大叉子,隔一段时间压紧一次,直到够一捆草了,人工操作压紧打捆的动作,用草绳打成捆,然后抛到车下,后面的马车就可以装车运输了。

你见过打包机吗?那是很简单的机械,但是,朱万化没有电力,也没有内燃机,只能由人力手工螺旋压紧了。只要有钢材,机构并不复杂。

还有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打草绳。它是一个装在车上的手摇机械,抓一把草放进去一摇动就打成了草绳,供给捆草使用。

这台机械,除了驭手之外,车上需要两名工人协助操作,主要是操作打捆的那一步。

最后就是适于草原上的马车了。按照蒙古人的勒勒车的原理改进:那就是车轱辘的直径要大。

为什么呢?因为在大草原上行走,大部分是没有路的,就是在坑洼不平的原始荒原上行走,坑坑洼洼的特别多,车轮大,就可以避免陷入泥坑,不平的路面容易通过,甚至沙漠里都可以行走。

勒勒车的车轮有多高?蒙古人没有统一的工厂作坊,标准也不会统一,有大有小,最小的也有一米五左右,大的一米七八。

这么大的车轮就要用辐条方式以减轻重量,并且不能使用充气轮胎了,改用镶嵌硬橡胶块的办法。

......

说到勒勒车的车轮高度,还有一个故事,其实我们前面也说过的。就是清朝廷为了控制蒙古的人口,有一个残酷的减丁政策。“减丁”就是减少男人。朝廷规定了蒙古各部男人的数量,超过了,就要“减”,怎么减,就是杀掉!杀人也要均匀,就像种庄稼的间苗,要均匀的留下一部分男人。于是,勒勒车的车轮就成了标准,把男人拉过去,不够车轮高度的杀掉!

由此可见,勒勒车的车轮一般应该在一米七左右,这是正常人的高度。

孝庄皇太后在世的时候,她的家乡科尔沁蒙古就被“减”过丁,孝庄是多么有权势的人?她也是毫无办法的。

蒙古人对减丁政策是恨之入骨的,他们仇恨的对象是朝廷,也是中央政府。历史上苏联人占领了外蒙古,使之脱离中国中央政府的控制,苏联人也是利用这个问题来离间蒙古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

朱万化的这些设计提示,有图有文字,解说详细,实际上就是从现代农业机械上东拼西凑扒来的,为了适应当前的情况做一些修改和拼凑。最关键的修改是简化设计,机构简单才能可靠性强,俗话说“皮实”,不容易出故障,出了故障也容易排除。对复杂的机械做简化设计,那才是真功夫!朱万化也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的。

考虑到样品需要反复的测试实验,朱万化给了他们一个弹性期限,一年完成更好,最多两年。早一天完成,坎岱王爷就早一天对西伯利亚垂涎三尺。

这个“垂涎三尺”的成语不知是哪个发明的,真是漫画一般的形象啊!据说与柳宗元有关,无从考究。

--- 第383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