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64章:基层政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64章:基层政权

被人侵占了家产的这位姓林,原来是岳西县里有名的大商人,以经营布匹绸缎为主。岳西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财主,杀富杀的就是有钱人。于是浮财、货物全部抢光,又把他的房契、店铺许可等文书丢到了大街上。这种热闹事,众泼皮哪有不到场的?于是这些东西就到了泼皮牛二手里。

平时就是没理搅三分的主,现在得了“理”,他们绝不饶人。于是数间店铺成了泼皮的游乐场,连林老板一家人都被从祖屋中赶了出去。现在他一家人栖身于破庙,无家可归。

泼皮牛二是不会经营商铺的,所以他就想到了卖房子,都是本乡本土的谁不知道根底,因此,没人敢买。

朱万化定的是赎买政策,但是这要看对谁,国防军把城市泼皮、黑社会定义为城市土匪,马小六和教官石怀亮当然是知道的。马小六就把这个事情交代给新上任的官员了,这也是他们立威的机会。

新知县老爷接济了林老板一些米粮,然后派出人员进行调查,也取了一些人的证词。一切都没有失误,他就给联省衙门发了一份电报,请示处置办法,说出自己的理由。第一件事情还是要慎重一点,这个请示还是必要的。

联省衙门回电:“按城市土匪剿灭。务必斩草除根。”

城市的土匪也是要调查的,都有哪些骨干,哪些成员,劣迹罪行更要调查清楚。十天之后马小六调一个连进城参与剿匪。只是一个晚上所有的团伙成员全部抓获,交军事法庭审判(因为现在是军管),结果杀掉大半,牛二等人在城里闹市区公开宣判,然后拉出去枪毙。林老板的契约文书已经不全了,在调查重新取证的基础上,由县衙门给他补齐文书,作为收回财产的凭证。林老板损失是巨大的,毕竟收回一些财产,曙光银行对他发放贷款,协助他重整旧业。

这一件事在不大的岳西城和周边乡镇可就引起了轰动。这种事情可不是少数,有人高兴有人愁,丢了房产、地产的纷纷前来告状,军事法庭接应不暇,为此不得不扩充人手。

得到富人财产的也不都是恶人。贪便宜,吃白食是肯定的,但是人无大恶,不能都抓监狱里去。所以要区别对待,有的就要执行朱万化制定的赎买政策了。

说实在的,这个赎买政策有点和稀泥,可是政务上不就是让大家都过得去,尽量取得平衡,还不是和一把稀泥吗?

从前朱家就曾经下大力气揭露“杀富济贫”的伪善性,它实际上就是**裸的强盗行径。马小六请求陆军总监给他搞一批这种报纸,或者专门的宣传材料,以便在大别山区广泛散发,这也是舆论攻势,让大家都知道,杀富济贫都便宜了谁,其社会危害有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国防军就不能指望当地所有的民众都心向国防军了,占了便宜的被反攻倒算一把,心中当然不能舒服。很有点还乡团来了的味道了,可是没有办法,这是社会的基本底线。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条是文明社会的底线,不管你是什么主义,什么社会制度,这一条都要遵守,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人类的文明社会了。突破了这个底线,其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大乱!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家一起穷!这样的社会抹杀了创造性,人们心里都没有了“梦”,没有了希望,因为是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杀的“富人”。

在大别山区的这种形势下,可以想象得到,国防军的剿匪要多了几分艰难。因为,有部分民众得了好处,他们不想被反攻倒算,也可以说岳西军得了部分民心!

当然,能够收回失去的财产的人,对国防军是感激涕零的,国防军得了地主富人的民心。

......

九师一团的三个营是有分工的,大别山区大约是个三角形的形状,三个营各自负责一个角,在团部指挥下协同动作,第81营负责的就是山区最南边的这个角。这一个角大约就是方圆两百里的范围。各营有无线电台

联系,营以下用灯光通信。

崇祯八年五月中旬,占领岳西城的国防军的各级军官和他们带来的官府官员是最忙碌的,处理岳西军留下的各种问题就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为了有效的收复岳西县全境,建立基层政权,光是联省衙门委任的五名官吏是不够用的,这就需要就地解决和招募人才。地方官员需要大批的本地人员充实,这是最简洁有效的办法,任何政权也都会这么做,在岳西也不例外。为此,他们都要在与当地人打交道时有意的发掘人才,抽调出来,给予培训,准备任命到各个乡镇。有了基层的官吏,以连队为单位的剿匪队伍才能出发,前往各地剿匪和建立政权。

这个年代。读书人与富人几乎可以划等号的,国防军得了富人的民心,也就得到了读书人的支持,选拔基层官吏就不会太难。

时间进入了六月,第81营在扫**稳定了岳西周边地区之后,也有了第一批的基层官吏,国防军就以连队为单位分头向周围山区出击了。这种出击就带有游击战的味道了,因为一支部队,为了寻找、追击敌军,就可能小部队孤军深入。

因为国防军是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所以营部直属编制比较大,第81营和团部在一起,加上团直属部队人数也是不少了。为了加强出击的各连,从营直属部队中抽调一批直射炮、轻机枪和通信兵、工兵支援各连,每个连得到了一门20直射炮、两挺轻机枪、四名通信兵、一个工兵班的补充。出击各连需要的辎重由营部负责运输、补充。三个连都派出去之后,岳西县城里还有500多人,并且火力比较强,岳西城的安全绝对没有问题。

稍后,他们的临时营也会跟随进山,像岳西县城及周边这种占领区就会被严密控制起来。

团部已经和第六师(驻地九江)取得了联系,81营后续的后勤物资由第六师供应,经潜山运到岳西。

81营一连的出击方向就是向南奔潜山方向,也兼有打通后勤补给通道的任务。一连长名叫张弛,他是山西移民出身。

从岳西向南的山区又叫做天柱山,这个名字就说明它的主峰一定很高、很险。

出击的小分队要在各地建立基层政权,也就是乡一级的政权,这个乡政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如何能够保证政权不再丢失?

联省的各个省的政权都是到乡一级,一个乡有三名或者四名雇员,他们都没有品级,不是官员,最多能算是吏员。有薪水。包括一个主事(乡长),一名警察,一名农艺师或者叫做经济师,事务繁杂的可以增加一名书办。这三名雇员是合作关系,但互不统属,就是谁也不是老大。要说权利似乎警察大一点,因为他是执法的,有武器。警察打人那是工作需要,并不违法!当然了,被冤枉的,事后可以找法院去讲理。并且这三人中警察一般都是外来的。

主事的权利也不小,他的权利体现在,村一级底层他可以委派一名办事,也算是村长或者联络人吧。村长没有薪水,有上情下达的权利和误工补贴,他一个月要到乡里来一次,上报情况领受任务,连路程耽搁三日,就领三日的补贴,此外,还有一套官府雇员的制服,在村民眼中那就是官服。他们在农民面前就是官,权威也不小,大家都会争着干的。

还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安全。土匪卷土重来怎么办?岳西军有回来了怎么办?这就需要有地方武装。

对付岳西军是国防军的事情,岳西军不铲除干净他们是不会撤兵的。在岳西城里的留守部队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组建本县的武警连队,武警根据需要可以超编,现在地方不平定,这一个连预计就是300人,保护县城和应急出击各个山村也是够用的。

一连的第一站来到一个叫做“彭家”的山村,一进入村庄国防军的士兵们就觉得有些异常,街面大路上空他妈的*的,一个人也没有。大明官军军纪不好众人皆知,但是国防军在这一带也应该是有一

定的影响了,怀宁到这里并不远,一年前国防军还曾经在怀宁剿匪救灾,很受当地人欢迎的,这里的人们能不知道?

“彭家”村子不大,山路从村口经过,进入村子需要沿着石头砌筑的台阶登上去,台阶很长,中间折了几个弯。小村子在比较高的一块平地上,在山区里,所谓平地就是坡度比较缓罢了。村中两条路形成了丁字型。

一连准备在这里过夜,布置好禁戒,就开始找村里的人了解一些基本情况,这么大的一个村子至少应该有一个办事人吧?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事情却成了难题,家家门户紧闭,任你叫门就是不开,其中有两户房子还不错,应该算是乡绅吧,也是大门紧闭,并不出头。按国防军的军纪总不能破门而入吧?局面很尴尬,他们好歹也是大明的官员和官军呀!

其实南方山村人家都是极简陋的,树枝编织的院墙和院门轻轻一推就开,房屋的墙壁就是一层木板,木板之间到处是缝隙。所以到了冬季,南方虽然不是很冷,可是很难熬,室外温度如果是10度,那么室内温度就是7、8度,很冷啊!

南方山区的民居是什么样子?可能很多人都没见过,特别是北方的朋友们,说出来可能令人惊讶。但是,这却是上千年文明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只是近代这几十年变化太快了,这些历史的痕迹逐渐的消失了。

房屋的墙壁有夯土的,也有木板的,这就要看木材是否丰富了。如果是夯土的,为了透气就要留窗户,可是很多窗户只是一个一尺多见方的洞,并没有窗框和窗户,为了防备野兽爬进来,就要用破筐之类的堵塞它。如果是木板的,窗户就可有可无了,因为四处都漏风。

屋顶就比较划一了,全部是木框架挂茅草,所以叫做茅草房。南方雨水多,要想茅草房不漏水,坡度就要大。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屋檐矮!矮到什么程度?说一句众所周知的歇后语就知道了:“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这句话人人都会说,可是现代人是不好理解的。只有知道了从前的人们都是住的这种房子的样子,才会懂得这句话的由来。人们无论高矮,在这样的屋檐下都要低头。

屋檐矮,还有一个后果就是房门不高,本来不大的窗户又被遮挡了,所以室内光线微弱。从室外到室内,人们就会暂短的失明。

等你恢复了视力之后,你就会发现,室内的一切都是漆黑的,特别是房梁,漆黑崭亮。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是南方的民居没有火炕,也没有炉灶,当然也就没有烟筒。室内正中地面上是一个不到一米的方坑,这里是烧火的地方。烧火、做饭、取暖、照明,它是一个多功能的炉灶。房梁上垂下一条黑漆漆的绳子,绳子的下端是钩子(木叉做的),钩子上挂上锅,这就是做饭的全部装备了。所以到了做饭时,家家房顶上,沿着茅草的缝隙都冒出了烟,就是所谓的“炊烟袅袅”,现代人看到了恐怕要打“119”报警了。冬季取暖时为了减少烟雾,不做饭时就烧木炭,夜晚照明烧“明子”,“明子”就是多油脂的树木中取出的固态油脂,或者是多油脂的树枝,民间用来照明用。

这个灶坑是取暖、吃饭、照明的中心,所以它的周围就有一些矮木凳,就像现代人坐沙发看电视一样,这是室内的中心,有事无事,大家都环绕而坐。

很多人喜欢吃的腊肉,最正宗、最原味的产地肯定是南方的山区,因为腊肉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的产物。人们一时吃不完的肉,积攒下来准备过年的肉,收拾干净了,切成条,挂在房梁上,用不了多久就被烟火熏黑了、风干了,到了过年时(腊月)再食用,这就是腊肉。

到了炎热的夏季,这种房子主人也不愿意呆在里面,于是就会有亭子、廊子、天井一类的建筑,供人们纳凉。

81营第一连在彭家村遇到了难办的事,他们将如何处理呢?且听下回分解。

--- 第364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