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52章:球墨铸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52章:球墨铸铁

到了新的一年了,清国的人口,也包括科尔沁蒙古的人口已经转运完毕了,在金州清国设立了一个商馆,用来管理清国与国防军之间的往来事务,殿后的豪格也带领最后一批人走了。至此,清国全面退出了大明,它将作为一个海外属国存在。

去年(崇祯七年)八月,清国占领了四国岛,并将其更名为中满岛。然后继续大力的支持日本黄巾军,让他们做马前卒,进行代理人战争。

进入冬季以后,日本国最惨烈的内战发生在京都、江户地区。双方拉锯式的反复争夺,每一次的战斗各方都投入数万的兵力。

在一次黄巾军占领京都之后,发出了一条震动日本全国的消息,黄巾军声称:江户幕府屠杀了日本大公的全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德川家光坚决否认,并说这是黄巾军干的!在互相的指责之中,双方都高喊着为天皇报仇的口号,战斗进行到了疯狂阶段。这种内战消耗了大量的日本人口,每日的死伤数字都是数千人,甚至上万。

由于岛津元弘极善于宣传,因此,在人心向背上占了便宜。平民哪里会知道黄巾军暗通清国呀?因此,他的兵源不缺。有兵源、有武器,黄巾军是越战越强。

经过两个多月的惨烈争夺,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终于从江户码头登船,走海路去了北海道。

岛津元弘得到了江户地区,欣喜若狂,他连忙派出使节与清国联系,准备正式建立满洲国!

这是因为江户、京都地区历来是日本的都城,岛津元弘占领了都城自然会想到改朝换代,应该建国了。

然而清国的答复让他大失所望,清国说:对于满洲国建国清国是支持的,但是不能建在这里,这里将来是清国的都城。第二,德川家光败走,但是还没有灭亡,日本人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政权。

这就是说黄巾军还要继续战斗,要登上北海道,把幕府将军赶尽杀绝。在此之前就不要考虑建国了。

为了断了岛津元弘的念想,清国提出年后,就是崇祯八年初,清军要进驻江户地区,让他们做好交割的准备。

日奸不好当啊!主子得寸进尺,黄巾军打下一块地方,主子就要一块,这有点像鱼鹰捕鱼,吞到嘴里的鱼都是主人的。

你见过鱼鹰捕鱼吗?鱼鹰是捕鱼的能手,只要水中有鱼,它定然不会落空。为了防止鱼鹰把捕到的鱼吞吃掉,每个鱼鹰的脖子上有一个套子。鱼鹰吃鱼是整条吞下的,有了这个套子,它就吞不下去了。渔民把鱼鹰嘴中的鱼取出来,再次赶它下水捕鱼。

一次捕鱼工作完毕,鱼鹰的脖子套被打开,喂它几条小鱼,作为犒劳,但是不能让它吃饱,吃饱的鱼鹰是不会捕鱼的。

岛津元弘就是皇太极的鱼鹰!

岛津元弘心怀不满,甚至是怒火冲天,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谁让自己当日奸了?

......

朱万化比较关心辽阳南部的矿区,他指示布政使任赞化,把这一地区定名为鞍山县,鞍山的矿场、冶炼厂、轧钢厂、铁路轨道工厂是辽宁省现在的重点工程,马上开始规划、建厂、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能够开工,哪怕是小规模的、部分的开工也可以,因为铁路建设需要大批的铁轨。此外朱万化还希望及早的形成建设桥梁的能力,否则,仅仅铁路建设就会被桥梁严重制约。

抚顺的优质煤炭也要开始建矿挖掘。抚顺有很多浅层煤矿,这种煤矿几乎不用寻找,因为它自己就会燃烧,远远的望去就像火焰山一样,顺着大地的缝隙,不断的冒出缕缕的青烟。这是因为煤炭的含油量大,极容易燃烧,地表有充足的氧气,加上底层挤压的压力,煤炭自己就燃烧了。

抚顺的煤炭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抓起一块煤炭,留在你手上的不光是煤灰,而是满手的油污,它的含油量太大了。

用这种煤炭生火,只要一片树皮,或者一根小木棍,一根火柴,就可以点燃煤炭。

这种煤炭燃烧完毕后,只有一撮灰白色的灰,随风一吹,灰就四处飘散了,没有任何残留的炉灰渣滓!

因为这种煤炭太好了,所以有一种说法,日本人大量的开采抚顺的煤炭,运回日本之后

倾倒在海水中,在他们的海湾形成了巨大的储存煤炭的海底仓库,这些煤炭至今还保留在日本人的海湾里。

......

由于急需球墨铸铁的铁轨,所以早在半年前,按照朱万化提供的菱镁矿资料,一个探矿小组已经到达了辽阳南部地区寻找菱镁矿。在朱万化提示的大约位置,他们转了几个山沟,也没有太费事,就找到了菱镁矿,菱镁矿石外观很漂亮,并不难寻找。首批一千斤矿石就运往了安东冶炼厂。冶炼厂立即开始在炉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菱镁矿石,实验冶炼球墨铸铁。由于指导文案资料详细完整,高质量的球墨铸铁很快就研制出来。

经过试验,球墨铸铁的铸件,经过回火处理之后强度、韧性都接近了钢的性能,十分的理想。从此,就有了廉价的钢材替代品。

山东铁路的铁轨已经全部采用球墨铸铁的铁轨,老式的灰口铁铸铁铁轨已经停止生产,台湾的铁路也将逐步的更换新铁轨。

安东、台湾、浙江的曙光基地都可以得到鞍山出产的菱镁矿石,用于生产球墨铸铁,因此,除了铁轨之外,一大批廉价的球墨铸铁产品逐渐出现在市场上,成了抢手货,价格永远是市场的灵魂!好价格就有好生意。

钢和生铁的价格之差在现代不是很大,只有一两倍的差距,但是在明代由于炼钢技术的欠缺,钢材数量极少,往往差价数倍,甚至十倍。就是朱家的技术力量,钢的产量也不够用,生铁却已经过剩。

球墨铸铁对于消耗过剩的生铁,改善铸铁农具、工具意义重大,改良的工具、农具就提高了生产率,也就提高了农业和工商业的产出,提升了整体的国民经济水平。

这些球墨铸铁的制品如果用于出口,则可以用接近于钢制品的高价获取巨大的贸易利润。

用球墨铸铁铸造的铁轨,底面需要人工打磨修整,这是进一步加工的要求。平整的底面是进一步加工的基础,在龙门刨上装夹稳固,加工上面的轨道面,然后加工铁轨的端部,钻安装孔。这就是轨道成品了。

但是道岔构件由于承载的力量很大,所以全部是铸钢加工件,它们的生产也有专用的设备。

这些加工过程中,最艰难的就是人工打磨修整底面。

由于科技理论、以及工业科技上的落后,朱家的工业并没有应用电力,因此,缺少便捷的打磨工具。朱万化考虑到铁轨数量极大,打磨的工具必须解决,否则将严重的影响产量和效率。同时,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影响工人的健康(矽肺病!很痛苦的,又无法治疗)。为此,在朱万化的提示下,轨道工厂搞出了手持的风动打磨工具,不但效率高,风能本身还起到了清洁环境的作用,烟尘都吹到了远离工人的方向。

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不是喊口号能够解决的,甚至官府有政令也解决不了,在真金白银的刺激下,总会有人以身试法的。朱万化当然会责成有关的部门制定一些法规,但是解决问题不能全靠法规,风动工具就是一个好例子,有了这个工具所有需要打磨的工作就全部解除、脱离了恶劣的环境。

对于环境的影响,这个时代就不用考虑了。工业规模太小,绝对不能形成雾霾天气,也没人测试PM2.5什么的。

风动工具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有风动砂轮,有风镐、风钻等等,这种工具不仅仅应用于轨道工厂,其他跟多地方也可以应用,例如矿山、土木工程等等。

冶炼球墨铸铁对菱镁矿的需求量不大,因为它只是冶炼工程中的一种催化剂。因此,仅仅为了供应安东、台湾、浙江的曙光基地用于冶炼球墨铸铁,暂时手工开采一些,用马车运输就可以充足供应。

将来的这里就是鞍山钢铁基地,就地取材就更方便了。

济南到济宁的铁路工程,路基已经全部完成,就等铁轨了,这批球墨铸铁的铁轨生产出来之后,预计夏季之前,这一段铁路就可以通车运行了。这个年代森林到处都是,枕木是不缺的。台湾制造的机车准备了两台,客车车厢两节,箱型货车两节,平板货车两节。这就组成了两列火车。每一列火车有车头加一节客车车厢,再加两节货车车厢,整列火车算上车头一共四节,算是最

小型的列车了。有了这两列火车,这段铁路就可以试运行了。

这种火车拿到现代就是个大玩具,但是在明代,它可是国家经济、运输、军事等方面的关键性的手段和装备。

联省的官府都在开封,这就要考虑开封的交通了。

目前开封主要靠陆路的马车运输,黄河水道的利用价值极低,并且冬季封冻,不能通航。

在计划中的青西(青岛、西安)铁路就是通过开封的,那么现在就要加紧建设了。开封到京杭大运河的距离有400里,这一段全部是平原,并且没有大型桥梁,就像济南到济宁一样,是极容易修建的,它比济南到济宁段路程长了一倍。朱万化提出由工房管理这一工程,青西铁路公司负责出资、勘探、建设,现在就立即着手勘察线路和征地。按照济南、济宁段的经验,一年通车应该没有问题。

青岛到济南段铁路,则另外成立一家铁路公司,在山东省官府的支持下同时开工建设。这一段需要通过山地(取路经潍坊的线路,山地不多),也有不少河流,需要架设桥梁,因此难度比较大,预计工期要两年半以上。可以采用分段施工分段通车运营的办法。

朱万化提出现在就开始修建铁路越过运河的隧道。采用先开辟一条临时的运河河道,让船只保持通行,绕开隧道施工的一段。在运河原河道断流的情况下开挖施工。用这种大揭盖的施工方法,技术上相对简单。

隧道工程完成后,再回复原运河河道。这样做就大大的减少了施工难度,把高难度的工程变成了规模比较大的,但是很初级的土方工程。

选择修隧道的原因是因为运河的宽度不大,这样的工程量最小,费用低,铁路的通行效率高。

你知道吗?北京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就是大揭盖施工的!线路是东起北京站、经宣武门、象来街向北拐,到木樨地进入通往石景山的线路,这一路上都被挖成十几米深的大沟。地下钻探开挖的技术,在现代都需要慢慢的积累经验,在明代是绝对办不到的。

另一方面,朱万化一直在考虑黄河,这么大的一条河,如果修桥,必须要用钢架桥梁,其费用恐怕要上亿的银两,大明的经济能力绝对承担不起的,钢材的产量也不够。如果在这个小隧道上能够取得成功的经验,就可以考虑黄河的隧道了。这后一个目标才是最吸引人的。

后世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中原大地上每一年都被黄河的春秋两季的冰凌,给完全的隔离成两半。一个国家南北不能通行,连消息也中断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可是一千多年了,中国就是这样度过的。

......

朱万化坐上督军宝座,第一个公开的政令就是关于宗教的,命令有三个要点:

“第一条就是宣布佛教为国教,封法门寺为首寺,其方丈为国师。”

法门寺是唐三藏玄装法师讲经的地方,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指骨舍利,它在佛教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条,联省之内允许其他宗教的存在,但是必须到联省的礼房备案,呈报本教派的宗旨,经批准方为合法宗教。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宗教活动的,视为非法宗教,将予以取缔,反抗者武力镇压。”

“第三条,任何宗教教派不允许把攻击诽谤其他人群作为教义,在民众中制造群体争斗。亦不可宣扬武力、杀戮,凡是有这种教义的宗教、教派,联省官府认为他们就是邪教。对待邪教必须连根拔除,各级首领头目均处以极刑。”

历史上崇祯八年八月,法门寺毁于战火,祸首就是高迎祥和李自成,由于朱万化的到来免去了这次祸患。

来自后世的朱万化深知宗教的力量,利用好宗教使它利国利民是统治者的责任。管理不好就是祸乱的源头!

在明代,宗教可以使人向善,特别是佛教,对于教化人心向善有极大的作用,它构筑了人间的一条道德防线,其作用要强于法律、法令。不信宗教的人,胆子太大,是不怕下地狱的人,什么坏事都敢干。

特别是对于像蒙古这种边远地区,宗教还是国防的助力,其作用不可忽视。

--- 第35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