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53章:各得其所

还有一条政令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那就是禁止缠足。

对于缠足之事我们前面的章节说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总之现在的社会缠足女人虽然不新鲜,到处都有,但是毕竟不普遍,特别是北方就更少。一般人不理解,但是朱万化自己知道,历史上仅仅几十年之后,女子缠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女子缠足几乎百分之百!这其中有满清统治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完全归结于满清的统治者,因为满人在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满族人、在旗之人(即旗人)是不缠足的,百分之百的不缠足,所以说缠足有其文化的原因。

这个时候的一道禁令,社会上风平浪静不会闹出任何事端。若真的等到女人不缠足就嫁不出去的时候,可真就是大麻烦了,那个时候,你禁止缠足可能就会有人因此而自杀,甚至出现暴力反抗。

朱万化的政令字数不多,也不是特别的严厉,他说:“在联省的范围内已经缠足并且无法恢复的,要到官府备案,官府作为遗留事端对待。新出现的缠足女人,其全家违法。处置的办法由各省、府的议会,自定章程。原则就是,违法者要受到足以惩戒的处罚,同时避免被处罚者推卸责任(所谓推卸责任者,就是有人会抛弃女儿。不要不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大了什么人都有)。在任何一个府或者省如果出现大批缠足女人,则相关的责任官员交刑部追查。”

女子缠足是对女人的摧残,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生产力。哪怕女人只有男人三分之一的社会劳动贡献,这个数字也不小啊!

......

时间进入了新的一年,崇祯八年。

李岩和老回回等首领们心情日渐沉重。

历史上的“革左五营”(就是老回回这支队伍)是极擅长情报的,现在的岳西军情报工作也不差。

大别山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在岳西军的控制之下了,他们的侦探也就遍布于大别山区以外的周边地区。随着各地情报的返回,严峻的形势就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大别山这个三角形的山地区域中的一个角指向了正南方,长江被它逼迫,在这里形成了一个“V”字型,紧紧地包裹着大别山,并且均匀的留出了一两百里的空间。长江沿岸就是花皮的势力范围,那里有长江舰队无数的小据点,还有长江水利工程施工地点的护卫。在一些关键部位,比如上一次出山发财去过的怀宁地区,只要一出山口,就会被花皮的侦查哨发现。

大别山三角形面向北的哪一个边,面对的是河南省,河南全境已经进入了花皮的势力范围。不要说出山,恐怕用不了多久花皮就会打上门来,原因是大别山的一部分就属于河南,依照花皮的脾气,在自己的范围内是不能容忍土匪乱民势力胡来的。

目前尚有一些机会的地方就是东边南直隶的巢湖一带,那里是花皮势力的一个空挡。还有就是汉口以北的一片地区,尚无花皮的踪迹。

无形之中他们被包围了,并且是战斗力极强的花皮。形势严峻呐!

他们这些人中以老回回为首的首领们心情还略微好些,因为他们多数都是胸无大志的享乐派,只要今天舒服就好,极少想到前途,属于傻乐呵的那种。

马守应就说了:“花皮还能打到山里来?这么大的山区纵横上千里,总有我的生存之地,他奈我何?”

李岩说道:“侯爷,在大别山中周旋,我李岩不怕他们,生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样的日子那一天是头啊?前途何在?”

这是没有答案的!造反取天下才是李岩的“伟大”报复,他到不是想当皇帝,他没有那个野心,否则,他自己就拉杆子干了!何必投靠他人?他就是想造反,造反就是他的事业!他在乎的是造反的过程,而非结果!

现在造反无望,他就没有了前途,理想破灭了,也就失去了一切!他的心情跌落到了最低点。

与他心情相同的还有牛金星和宋献策,他们都是想做开国元勋的,这个理想成了泡影。

对于岳西军这可不是好事,岳西军要走下坡路了!

......

对于罗汝才,朱万化冥思苦想数日,期

间也多次与朱大典交流,终于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们去巴尔喀什湖地区。

巴尔喀什湖地区在现代属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历史上那里也是中国的国土,是汉代与匈奴人作战收复的,从汉唐直到后来的清朝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后来被俄国占领。

唐代的诗仙李白就出生在那里。

在现代知名度很高的陕西村也在这个地区,据说有十几万人,他们依旧保留着陕西人的生活习俗,操着一口标准的陕西方言。

对待号称曹操的罗汝才,可以剿灭,也可以驱逐到更远的地方让他自生自灭。但是,明代的官府已经很多年没有到达新疆地区了,国防军在若干年内也难于到达这一地区,那就不如废物利用,把这些祸害搞过去,为国家为民族做一点贡献,也就算他们赎罪了,各得其所。

要利用他们,就要武装他们,给他们加强军力。但是那里路途遥远,没有后续的补给通道,所以只有一次支援的机会。那就必须给他们自己生产军火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是不能持久的。具体到每一件武器来说,火铳需要的黑火药,弹丸他们要能够自己生产,并且要有原料的来源。

这就牵扯到找矿和冶炼的技术了,铁矿、铅矿都是比较普遍的矿物,冶炼方法也简单,中国乃至世界很多民族自古就懂得这些知识,作为商品的生铁、铅锌很多地区也有。巴尔喀什湖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那里也会有不少汉人,汉人工匠自然也会有的。在他们出发之前,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们,他们在巴尔喀什湖地区就可以自己补充弹药了。

还要教会他们铸造手榴弹的弹头(生铁铸造的),只要有铁,有化铁炉就可以制造。

最难的是手榴弹和三眼铳的拉火冒,击发药是最高机密,不能交给他们,只能给他们成品。好在这个东西用量不大,给他们携带一大批备用品,如果按五到十年来打算,这个数量折合成重量,也不是很大,算法如下:

三眼铳的每一发子弹使用一个拉火帽,一枚手榴弹用样使用一个。在冷兵器作战的战场上,一次上规模的战斗最大的消耗量假如是3000发三眼铳子弹,500枚手榴弹,消耗拉火帽3500个。这种战斗,一个季度打一次,年消耗量是14000个,十年消耗十四万个,打出富裕,按二十万计算。

这种拉火帽的包装是:一粒一粒的封装在多层纸板中,类似现代的泡沫塑料封装药丸的方法,一块纸板装20个。每一百个装一盒,盒子的大小比香烟盒略大,1000个拉火帽是一个大包装,只有女士手提袋大小,重量大约一斤。这样算下来十万个拉火帽才一百斤,给他们二十万个才两百斤,完全可以带走。只是眼下没有这么多的现货,要紧急的组织生产,力争他们出发之前可以凑齐。

假如罗汝才有五到十万的部队,这种装备足以让他称王于西北地区而无对手了。

巴尔喀什湖地区湖泊众多河网纵横,湖泊也有几个,最大的巴尔喀什湖的形状细长向一条虫子,他的长度上千里!由此可见这里是多么的富庶,他是中亚大地上的明珠,现代的新疆省偌大的地盘也找不到这么好的一块地方。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这么好的地方,俄国也就不会那么贪恋了。

新疆的伊犁地区也属于这个范围,也是不错的地方,不满足的俄国人依然时刻盯着伊犁,所以到了现代,伊犁地区总是动乱不止,上百年的动乱已经把这里搅成了一锅浑水。

罗汝才拥有这么好的武装,占据着富庶之地,支撑几十年绝对没有问题。

以前我们说过,罗汝才没有野心,不称霸,所以他在乱民中人缘好。但是,不要忘了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条件变了,有了称霸的天时地利,他也必定会称王称霸的,权利谁不想?

所以,问题还是有的。

罗汝才不听话怎么办?他到了那里就裂土为王,形成了一个新的强大的中亚国家,独立了!怎么办?还有,他根本就不去那里,拿到援助,拿到军火,看着那里好就奔那里去了,怎么办?

朱万化可以明确的告诉他,以巴尔喀什湖为界,湖泊以东是大明的疆土。如果他还愿意做大明

的子民,那么他有开疆扩土的功劳,国家不会亏待他。如果他想过国王的瘾,那好!你顺便把巴尔喀什湖西边也占了!东边的那一块地方你是代替大明守候的,你在巴尔喀什湖以西称王,我们支持你,做你的后盾。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以国防军的力量,他想霸占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地区是不可能的。

如果他说谎,拿到军火就跑了呢?

前面说过,他只能向西、向北跑,别的地方他去不了!无论向西还是向北,都是蒙古人的地盘,并且地域广袤,除了草原就是戈壁滩!想找一块巴尔喀什地区那样的土地根本就没有。即便找到一个好的落脚地,那也是与蒙古人斗,蒙古人会甘心吧好地方给他?那里的蒙古人一直不怎么驯服,有个搅屎棍去搅合搅合也是个不错的结果,错综复杂的局面将来更容易收拾,起码比铁板一块强多了。这一地区的蒙古人没有百万之众也差不多,罗汝才力量再强也难于统一他们。因为,蒙古地广人稀,他们自己都是统一不了的一盘散沙,外人能统一吗?

朱家父子算来算去,没有遗漏,这个计划可行!

既然可行,那就开始实施!

首先要无色一个使者,这次出使,危险性不是很大,因为罗汝才犯不着得罪国防军,国防军也没有和他结仇。他与国防军接触只有一次,就是在山西炮打宣传单招收黄河河堤工程的民工。但是此去的危险性毕竟存在,因此就需要一个胆大心细,并且忠诚的人去执行这个任务,最后他们选择了李四娃。

李四娃就是南霸天事件中的那个佃户,此后一直跟着朱家,陕西整军的时候他到了第八师,现在是团长。于是就发出指令召李四娃到开封接受任务。

......

联省的官员任命公布二十多天之后,二月底,卢象升、史可法来到了开封接受任命,到任了,随他们而来的还有孙传庭。他们碰在一起的原因很简单,史可法现在是卢象升的部下,他们都在大同边关。他们从大同到开封就要路过代州,孙传庭现在就在代州老家“读书”,当然“顺路”就把他带过来了。

朱万化大喜,接见了他们并设宴款待,开封的一干大员都到场奉陪。

他们的到来是可以预计的,崇祯四年时卢象升已经接触过朱家父子,并且是当面交谈,双方都有深刻的了解。这几年来,国内各种事态的变化时时刻刻的加深着他对朱家的理解。从思想深处说,没有哪一个官员能有卢象升对朱家认识深刻,他是从心里支持宪政的。他心中唯一的羁绊就是“忠君”二字。

现在的宣大边关已经逐步平静下来。清国的威胁没有了;察哈尔、绥远的蒙古人受到了热河、外蒙古的牵制,蒙古人自家的安危尚且不保,那还有精力骚扰别人?边关能不平静吗?

前不久察哈尔的蒙古人还派来使者,带着礼物,前来求和,要求互不侵犯。他们是自身不保了,知道危局已经来了,生怕大明的边军趁机进攻他们。这种安定的局面是怎么来的?还不是朱家父子的努力?还不是国防军的军威?

退一步说,如果他不来开封,还有什么前途?边关无事,朝廷定然把他们调到面向国防军的前线,他还能够与国防军刀兵相见吗?

史可法是卢象升的部下,自然会受到他的影响。在这样的外部形势之下,还有别的选择吗?何况这个大法官的地位非常有诱惑力,中华日报他们是经常看的,因此,他知道大法官是个什么位置。

有这两位的劝说,孙传庭最低限度会跟过来看一看,他已经在家赋闲接近十年了,朝廷也似乎忘记了他,投向联省衙门也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刚一出山就是一个大省的巡抚,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天雄军几乎等同于卢象升的私家军,卢象升投奔了联省官府,天雄军自然就带过来了,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也有三万多人了。其实这个数量主要是受到粮饷的制约,所以数量没有进一步的扩充。这种部队朝廷用的到的时候是可以拨付军饷的,一般情况下只能卢象升自己去设法解决,三万人的负担也不小,光军粮一个月就要四五百石,因此他很难扩充。

--- 第353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