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41章:联省衙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41章:联省衙门

崇祯七年六月中旬,朱家父子从朝廷的大明日报上看到了发给陕西的圣旨,这一份圣旨也是明发天下各省的,因为它与所有的行省都有关系,这就是朝廷赞同支持陕西省对泾河流域的改造,同时,各省都要出银子:相关受益的省份分派的多一些,一般省份也要出两万两,山东属于受益省份,被分派了八万两,河南十万两,直隶、山西都是五万两。朝廷除了免除泾河流域各县的赋税之外也拿出十万两白银。这个银子暂定要拿三年,这样一来,陕西每年就能得到将近60万两的治理款项,再加上慈善会的善款就有60多万两白银了。除此之外,泾河流域还波及到了甘肃,甘肃的几个县也要照此办理,并且均交给洪承畴管辖,一体治理。

与此同时朱家在京城的情报网也传过来有关六月十五崇祯皇帝平台召对的一些内容,也就知道了这个变化系皇帝本人一手推动的。

朝廷的突然变化令朱家父子始料不及,原因何在?

朱万化猜测:是否崇祯突然间明白过来了,他也想治理好黄河?

朱大典笑道:“我儿还是太幼稚了,皇帝是看明白了陕西的变化,他这是在拉洪承畴!尽最大的努力,最后的拉一把,想把洪承畴拉回去。这也说明朝廷还没有掌握到陕西军队的改编、重组和组建议会的事情。他们这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最后挣扎一下而已。如果朝廷早几个月有这个动作,恐怕陕西的宪政还要往后拖。”

朱万化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朱大典又说道:“这道圣旨的作用还不仅仅于此,其他省的有识之士,像河南的吴甡之类的人物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他们有可能放慢宪政的脚步,继续观望。否则,陕西的宪政消息一出来,有可能会有跟风者。但是现在就不好说了,崇祯的这一招还是厉害。”

“父亲,对待每一个大明官员,我们都不会逼迫他们的选择,因此,对于陕西议会的宣传,还按照原定的计划,等待陕西省议会组建完毕,再登上报纸公布。否则,我们就有逼迫洪承畴的意思了,洪承畴目前即便是想后退也是不容易了,他的洪兵已经不存在了,食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另外就是我们的联省议会马上就开始组建,各省均等,都是五名议员,辽宁可以特殊一点,准备建省的都分派一个名额,这样一来辽宁就是九名。首任议长我们提名,联省议会通过。万文现在历练的差不多了,我的意思就提名二弟,父亲你看可以吗?”

“可以,要在报纸上反复宣传,议员绝对不可以有任何兼职,公职、私营商铺的职务也不可以。”

“对,还要加上一条,所有的联省议员要向议会申报财产,资料由议会保管,不公开。”

联省议会实际上就是将来的国家议会构架了,他的职权功能随着历史的进展也必定会逐步的演变,会变得越来越完善。初期的功能必然是简单初级的。

议会的最大功能是立法权,包括宪法都要由议会确立。但是由于初期的议会不完善,甚至部分议员本身都不是经过选举产生的,所以他的立法权限也是有限的,包括下面列出的权利也都是有限的雏形。

第二个权利就是弹劾官员,因此议会有一个下属机构——廉政公署。第三个是监督财政,所以他还有一个财政公署。第四是议会批准组建联省衙门,这就是实质上的中央政府了。

联省衙门的最高长官叫做“执政官”,他就相当于大明的内阁首辅。衙门的其他官员都是执政官提名,包括执政副官二至四人,吏、户、礼、兵、工、刑六房,它对应着中央政府的六部,但是职权略有变化,例如刑部实际为监察部,因为联省有独立的大法官,不需要刑部审理案件。

有了自己的吏房就可以自己任命官员了,基本上就脱离了大明的朝廷,联省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了。

议会还审定任命大都督和大法官,这都是独立于联省衙门之

外的。

最后还有一个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他不是议会选举的,其原因就是他对应着皇帝的位置,即便是总统这种概念,也不是议会选举的,而是全民直选。现在朱家就是自我任命。他的名称就定为“督军”,因为他即管民政,又管军事,所以只能叫督军。

“督军”之名提前诞生了。

这样一来,部队就有了三个合法的领导:督军、大都督府、兵部。那么军队听谁的呢?

督军是领袖,原则领导不会直接给部队下命令,相当于精神领袖。兵部管理钱粮、装备、军饷,确定作战方向,管理各级教官,给大都督府指定作战任务,相当于监军的角色。大都督府具体负责部队的日常管理、调动部队、下达作战任务。国家的武装力量责权分清了,军政分开了,也就避免了军队干预政治。

朱大典提出朱万化任督军,他说:“你也应该走上第一线,在国人面前亮相了。”

朱万化不肯,他说道:“我任督军置父亲于下属,于理不合。”

朱大典说道:“这个天下是你打下来的,为父我不过帮衬而已,就算皇帝,他的长辈多的很,难道还要按辈分谦让不成。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他的父亲只是草民,没有任何官职,我坐在大都督的位置上已经很满足了。”

就这样朱万化即将首次以领袖的身份亮相。

督军府、联省衙门、联省议会的地点拟设在济南,原因是这里交通方便,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拟定的首任执政官洪承畴在西安,并且那里还有不少政务需要他处理,这个事情还有待解决。

这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地做,第一件就是要组建联省议会。现在朱家控制的行省有:台湾、浙江、山东、辽宁、陕西五个行省,其中辽宁实际包括了:辽宁、吉林、黑龙江、滨海(海参崴)、兴安五个省。

南交口、热河虽然自称宪政,实质是郑芝龙和祖大寿控制下的小军阀,联省也不会接纳他们,只是友军关系。

这五个行省的议会就都接到了通知开始选派自己的联省议员。

按行省的数量,国防军一系占五个,如果明后年黑龙江等建省的话,那就是九个省了。此外还有占据了部分地区的省没有计算在内,如四川。

朝廷管不了的,半独立状态的有两个省:热河和南交口。

朝廷掌握的行省还有十三个,从北向南数:直隶、山西、甘肃、河南、四川、湖广、南直隶、江西、福建、两广、云南、贵州、交口。

朝廷控制的省份还是超过了半数。

......

时间进入了八月。

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于七月底圆寂了。祖大寿正在以大活佛忠诚弟子的身份为前世活佛办理丧事,表面平静的外蒙古实际上也是暗流涌动。

国防军目前有两个营在外蒙古,他们是随祖大寿进入外蒙古时跟过去的第26营,和在外蒙古组建的独立第五骑兵营,祖大寿的入蒙部队是5000骑兵,有这些兵力应付军事挑衅问题不大。并且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就是外蒙的第一大势力坎岱道尔吉王爷已经被祖大寿和国防军搞定,所以说外蒙古的大局是稳定的。

尽管如此,有一些势力还是要武力解决,在祖大寿那里已经有了一个死亡名单,这个名单中僧侣(也可以叫做喇嘛)居多。原因也容易理解,在一些僧侣的心中祖大寿只是俗家弟子,自己把身份摆的太高了,他们不服!祖大寿就在等待一个机会,机会一到,他立刻会大开杀戒,彻底地铲除异己。权利是血腥的!

为了加强力量,祖大寿又传令吴襄带上3000骑兵赶到乌尔格,吴三桂自然也就跟来了。吴襄此来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当祖大寿不在外蒙古期间,吴襄就是他的替身,坐镇外蒙古,毕竟祖大寿是热河的头头,难免有事离开外蒙古。

目前,锦州的主事者是祖

大乐,这半年时间他就在做两件事,一个是派出一班人马,选一个师爷带队,跟随国防军的人员与科尔沁蒙古方面计算各地的折价,就是算账,这笔钱就是买下热河的费用。第二件,就是派出大量的部队选择重要的地点、关口,接收防务,设立官署。到了八月初,主要的地点已经全部接收完毕。他们比辽宁的接收进展可是快多了,这也是因为蒙古人路途远必须提早动身,皇太极要求年底之前科尔沁的人口必须全部到达金州一带,等待运输。

在防务方面令关宁军最头疼的是,蒙古人没有城池,有一些极小的村寨土围子,还是汉人建的。蒙古是彻底的游牧民族,人员随着草场牵涉,绝对是居无定所。王爷等上层人物,倒是有王府,那也是极简单的建筑,并且没有城墙。关宁军有骑兵,但是他们惯于守城,不轻易野战。毫无办法,只好自己慢慢的建筑城池。

按照祖大乐的提议,在基本掌控热河的时候,应该尽早奏明朝廷:热河建省。

其主要原因就是沿着长城一线都有朝廷的边军,特别是宣化、大同和遵化等地,屯驻的还是朝廷比较强的官军,一旦他们发现有机可乘,发兵北上,就会造成复杂的问题,不好处理。祖大寿深以为然,让他用祖大寿的名义立即上疏朝廷要求建立热河行省。

祖大寿的通信完全利用了国防军的无线电报,确实非常便利。

对朝廷报告:他们占领了科尔沁之地当然不能说科尔沁蒙古全族迁移了,因为移民东瀛之事还在保密之中,所以就只能说“驱逐”了科尔沁蒙古,占领其地。

奏疏到了朝廷又是一场轩然大波,不可理解,太诡异!

科尔沁蒙古好歹也是四五十万之众,可战之兵少说也有十几万,战斗力并不比清国差多少。关宁军充其量六七万兵,就算是强军,能强到哪里去?就算打了几个漂亮仗,要达到驱逐科尔沁的战果,那得需要多少年?近在眼前的大战竟然毫无声息!普天之下哪有这种事情?傻子也不信!

可是偌大的事体,祖大寿绝对不能开这个玩笑,何况边关的消息、侦探又有多次的禀报,科尔沁异常也不是短时间了,只是无法判断。多年来边军历来是防守,能守住就不错了,任谁也没有想到要出击。结果对面一夜之间成了关宁军的地盘了!

按说这可是大大的好事,不知要高呼多少次“万岁!万万岁!”,要摆上多少桌庆功的宴席?可是朝堂的大员们,你问我,我问你,议论纷纷,就是找不到结论,集体找不着北了!温体仁提着笔写节略,墨汁都滴下来了,还是没写出一个字,他不知道如何下笔。

袁崇焕跟他温体仁不贴边,没有干系,但是袁崇焕那一系的人多数都是他的政敌,祖大寿是袁崇焕的亲信,按照温某人的惯例,他温某人必然要处处敌对,他请求建省就要驳回。这个奏疏怎么驳回?这可是开疆扩土啊!非比寻常!

最后他一个字没写,就呈报到司礼监。

也是怪事,崇祯同志竟然破例,御笔亲书一个字——“准”!

一般的奏疏都是曹化淳简要批注意见,次要的汇总在一起成批的奏报给皇帝,紧要的单独奏报。这个奏疏太重要,他没敢动用“批红”的权利,也是原封不动的呈报御览。

结果是,已经慵懒了一阵子的皇帝不但看了,而且是仔细的看,翻来覆去的看。起初他也和那些大臣一样,云里雾里的看不清,不过到底他是皇帝,最后看明白了,还是花皮做的鬼!

驳回?这个能驳吗?这叫开疆扩土!上千里的土地,不要了?行吗?不驳回怎么办?庆功?江山都快不保了,还庆功?

结果就是一个字——准!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让那些大臣们去办吧!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该他们为君分忧了!

从此朝廷又多了一个行省。在崇祯的手里开疆扩土都是常事了,可是万岁爷同志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伟大!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