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227章:阳泉城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227章:阳泉城下

在阳泉城以西越过了系舟山的地带,一队浩浩他妈的*的乱民队伍正在行进,旗帜混乱,队伍更杂乱。这时的乱民队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多,多得无边无沿。

队伍中有一杆大旗随风飘扬,大旗上“紫金梁”三个字非常醒目,标志着这是三十六营老大王自用的队伍。

“轰!”猛然间一声炮响,打破了沉寂。就在队伍中的人们还在发愣的时候,接着又是连续的几声炮响,紧跟着,队伍的头顶上开始落下纷纷扬扬的纸片。

开炮的位置很远,看着冒出烟雾的地方起码有四里的距离,几十匹马已经飞奔而去,渐渐的进入山中,不见了踪影。大炮打来的不是炮弹,而是雪片一样的纸片。大炮打出纸片!天下竟有这等奇特的事情!

等到纸片送到紫金梁的手上时,他才知道大事不好。即令收缴,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虽然队伍还没有四散奔逃,也已经是混乱不堪,呼兄喊弟的招呼声不断,这是溃散的前兆。

这一路行军的队伍拖延差不多有十里之长,如何关照的面面俱到?不等他们商量出对策,聚集队伍,加强看管,不少机灵之人,反应快的已经开始脱离队伍向山路或者荒野逃遁而去。

这些人之所以跟着队伍走就是为了每天发放的那一点可怜的食物,力气大的可以争抢的多一些,力气小的可能一无所获,但是,那毕竟是一条活路。现在有了吃饭的地方那里还会跟着队伍走?这个道理太简单了。

紫金梁的队伍怕是被这几发炮弹打没了!他很快就会成为光杆司令!

......

三月二十二日魏四虎率领的二营到达了阳泉城。阳泉与国防军的联络已经历时半年多,受益匪浅,因此以吴知县为首带领当地士绅迎接二营进城,并设宴为魏四虎接风。

国防军的一个营的编制是700人,进入城中,寻找一处空地扎营并不显得拥挤。国防军军纪严明,特别这是作战时期,没有军令一概不能随意出兵营,一支军队进入城中,对于县城没有任何影响,市面上根本就看不到国防军的士兵,仅仅在北门附近的一块空地上多了一个戒备森严的兵营。

县城中的官员、士绅、百姓对这样的军队赞不绝口,有生以来他们也没有见到这种文明的军队。“文明之师”名号便传播开来。

魏四虎告诉吴知县说:“吴大人,我军此来可能驻军一两个月,我们有特别的军务,并不是来围剿乱民平定地方的。此外,我军供给充足,不需要本地父老供养,唯一需要的就是新鲜菜蔬,所有的军需我们都会按照市价购买,绝不会搅扰地方。

在驻军期间,由于军务需要,我军会频繁地出入城门,有时甚至是夜间,所以还要烦扰吴大人安排在北门由我军参与防守,以方便出入。

在我军驻防期间,如若有乱民攻城,定然会协助防守,保阳泉城安全。”

吴知县说道:“魏将军客气了,贵军驻在我阳泉城是阳泉父老乡亲的福分,我们巴不得你们常驻于此。北门的防务就交给贵军了,明日换防便是了。”

魏四虎说道:“谢谢吴大人的信任,但是县里的兵丁还是不要从北门撤防,从外表上要保持原样,其一是我军驻防此地不宜张扬,其二,贵县必定有自己的行事规矩和事务,我军不宜越俎代庖,耽误了公务还是不好。所以我军驻防北门是处于暗处,明处还是县里的兵丁。”

“魏将军想得周到,如此甚好。”

自从进入了阳泉城,以班为单位的出击小队便频繁的出入北门,游走于山西省的中部地区,执行炮击散发传单的任务。

山西面

积不是很大,现在却集中了西北三十六营的乱民(这三十六营都是名头大的团伙,小的团伙还有一些,实际上总数是五十多伙),这就显得狭窄了,本不该遇到的人也难免会遇到。

二营进驻阳泉的第五天,竟然意外的遇到了闯将李自成!这可是狭路相逢。

此时的李自成还不成气候,在各路豪杰中还算不上什么人物,历史上轮到他呼风唤雨的时候还是八年之后,但是有朱万化的出现就再也轮不到他出头了。

当“闯将”两个字的大旗出现在阳泉城下的时候,魏四虎也走上城头用望远镜观望。三爷朱万武带来的文案中有名头的乱民首领都有介绍,闯将就是李自成,他还是知道的,文案中对李自成的评价还略高于其他几个首领。看着他的队伍的确也有一些样子,核心的队伍还是比较严整的,但是毕竟是乱民流寇,同样是携裹了大量的民众,所以从人数上看差不多也接近一万人了。

这么多人来到城下,小小的阳泉城并不大,让乱民围了个严严实实,从城头看下去也是人山人海的。

此时的山西虽然大的城池都保住了,小的县城,城镇也被乱民攻破不少,估计李自成听说阳泉富庶,始终没有被乱民攻破,城池也不算大,所以就跑来撞运气了,若是破了阳泉,财物粮食定然收获颇丰。

此时是正午时间,太阳高悬,大地已经有些燥热了。站在魏团长旁边的吴知县脸上直冒汗,也不知道是天热还是紧张。

魏四虎问他:“吴大人,乱民攻阳泉城也有多次了,这一次的人数算多的吗?”

吴知县说:“魏将军,去年被贵军击退的那一次,人数比较多,此外就没有这么多人了。但是也不能光看人数,此城下之闯贼甚是彪悍,从列阵就能看出一二,若不是贵军在此,即便能守住城池也会伤亡惨重,还望将军助我。”

魏四虎说:“乱民自有其短处,只要打在这个弱点之上,乱民就会不战自败,吴大人且站在这里看我破此贼。”

吴知县闻言心中开始琢磨,乱民的弱点是什么呢?反复的想,还是不得要领。

魏四虎转身传令:发射宣传弹,狙击手做好枪击的准备。通信兵立即吹响了军号,各处指挥位置的军号也都随即吹响。这军号声已经震动了李自成的军队,因为,大明时代的军号大多是牛角号、海螺号,吹出的声音就是“呜!”一个音,国防军的军号音色嘹亮,是能吹出个调调的,嘀嘀嗒嗒的很好听。

“轰!轰!”各面城墙上都有几门掷弹筒发射出宣传弹。一时间炮火轰鸣,硝烟滚滚。

场面也是很壮观,整个乱民队伍的上方都撒下了纷纷扬扬的纸片。

城上防守的兵丁,帮助守城的平民都愣住了,这打得是什么炮?没有炮弹光有纸片,连吴知县也呆呆的看着,不解其意。大敌当前为什么只打出一些纸片?

但是时间不长,传单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先是城下乱民有一些混乱,争相抢夺纸片,凑在一起观看,议论,大声呼唤,到了后来简直不可思议,数以千计的乱民向着不同的方向乱跑,越跑越远,这就是所谓的一哄而散。当然还会剩下一些人的,特别是大旗周围的骨干队伍,多数还没有跑散,但是跑掉的也不少。骨干兵丁都是精壮,他们也是要吃饭的,作为骨干队伍,饭食会优厚一些,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饿不死就是了,吃饱那是梦想,有吃饱饭的地方谁不想去?

乱民本来就不成队形,这一下更是混乱了,大股的乱民距离城墙两里左右,旗帜密集处,也就是乱民头领的位置稍远,大约五里,看来他们知道,有一些城池是有大炮的,

不敢靠的太近。

终于,有组织的队伍开始行动了,不是攻击城墙,而是追赶甚至屠杀逃跑的乱民。

城头的枪声也随即响起,这种作战几乎程式化了,不需要魏四虎下令,基层军官都知道怎么办。

每个连都有三支狙击步枪,营部掌握10支狙击步枪,合起来一个营差不多有20支狙击步枪,狙击步枪都带瞄准镜,射程有1500米。所以这些狙击步枪就纷纷开火,目标就是手拿刀枪执行镇压的乱民骨干。

乱民围在城下,近的只有一里左右的距离,有的步枪射程也够。

城下乱哄哄的,人多加混乱,但是所有人都慢慢的看明白了,挥舞刀枪,追杀别人的大小头目、骨干,不是脑袋被打爆了,就是内脏被打出来,其他人没事儿,只要不乱动,枪子儿就不找你。当然混乱之中误伤也是难免的,毕竟不能每一枪都打得那么准,即便有误伤,也要开枪,否则死伤更多。

这一下所有的人都老实了,谁不怕死啊!

乱民的队伍快速的离开了阳泉城,特别是骑马的,跑得更快。李自成会很后悔来到阳泉城,这个鬼办法真是打到了他的“七寸”,绝对要害。

国防军不是故意放李自成一马。这是因为,魏四虎怕过于招摇,82迫击炮、20直射炮都在兵营里没有带出来,掷弹筒只能打250米射程不够,其他枪支也射程不够,打不着他。另外,按朱万化的观点,根本也不在乎消灭这些首领,只要消除了产生乱民的根源,李自成之流的再多也没有用,不消除根源,这些首领灭了一茬还会再生一茬。所以击毙李自成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取得劳工、移民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开枪射击是为了挽救普通民众的性命,危害民众的人是首要的枪击目标,否则,国防军根本就用不着开枪。此外,朱万武告诉他们不要随意出击,我们没有打击、围剿乱民的任务,我们要的是民工和移民。所以他们跑掉了也就算了,没有必要追击。

近万的乱民就被这纷纷扬扬的纸片打跑了!好奇的吴知县就问魏四虎:“魏将军,那纸片上写的是什么?这么神奇?”

魏四虎笑着递给他一张,吴知县展开一看,是连环画,再仔细看下去不由得笑了,最后竟然笑弯了腰,这有点失去了县太爷的尊严。

这是谁想出来的好主意?难怪呀,这个弱点找得准,谁不吝惜自己的性命?有饭吃就能活命,不跑那是傻子!

山西太小了,才走了李自成又来了左良玉,估计他是追着李自成过来的。

追到城下一看,李自成早就跑了,那你就继续去追击吧!左良玉没有走,派个人过来说:开城门,他们要进城休息。左良玉何许人也?山西人都知道,让他进城还不如让李自成进城呢!

无奈,吴知县只能上城回话,告诉他:请左将军担待,阳泉城太小,容不下几千人歇马,本县可以送五十石粮食劳军,左将军辛苦了,请兵马稍退,我派人送粮食出城。

有人说了,用绳子从城头吊下去不就完了吗?

一石粮食装一麻袋,120斤,吊不好人都跟着摔下去!分成小袋?是不是太不像话了?怎么说也是县太爷对官军,只能从城门送出去,你退一步,我送粮食,你不退兵,对不起,白白!

左良玉的兵都是骑兵,那是关宁铁骑,大明第一强军,但是他们并没有拉着大炮作战,骑兵再猛也上不了城墙。吴知县不开城门,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即便有办法,他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攻击大明的县城,毕竟他还顶着官军的旗号。

--- 第227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