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228章:左良玉抢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228章:左良玉抢城

阳泉城门处,左良玉要带兵进城休息,吴知县不敢让他们进城,答应给50石粮食劳军,请左良玉后退,让开城门的位置,以便于送粮食出城。摆明了是互不信任。

远处的左良玉摆摆手,命令他的兵后退,可是没有退出很远,距离城门最近的半里都不到,也就是100多米,这是没安好心那,100米的距离对于骑兵那是转瞬间就到。吴知县再怎么说他们也不后退了,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其实这事处理也简单,不理他就完了。朝廷虽然有官军路过资助钱粮的条款,那也不是硬性规定,我没有钱粮拿什么资助你?

气的吴知县转身就走,并嘱咐兵丁仔细防守,自己就回了县衙。结果屁股还没坐稳,兵丁又来禀报,说是官军撤了,又派来使者索要军粮。

无奈的吴知县只好找来魏团长,请他协助,否则设个瘟神不一定能干出什么事儿来。此时的左良玉是山西的总兵,就相当于省军分区司令员,副省级的官员,一个小知县也不好得罪他太苦,但是又要防备他进城。

吴知县说:“魏将军,我知道你们的大炮厉害,但是,左总兵毕竟是本省的官军,不能用炮打他,只要能挡住他进城就行。打开城门,我的兵丁是守不住城门的,魏将军若有办法就帮我阳泉一次。”

临行前朱万武特意反复交代,见了左良玉躲着点,现在吴知县来求,也是关系着阳泉城百姓的安全,再说了,国防军也在城中,这是躲不开的。

于是魏四虎说:“吴大人,容我上城看看再说,我们一起去。”

“可是,魏将军,你们士兵的这身军装能不能换一换,左总兵若是诬告我阳泉县被外军占领可就说不清了。”

“这个好办,我们也有大明官军的服装。”

于是魏四虎带上一个连,穿上鸳鸯战袄,全部配上左轮步枪和喷子、盾牌、手榴弹,没有携带其他武器,连掷弹筒都没带,既然冒充阳泉的兵,其他武器还是不便携带的。连魏四虎本人也是穿着与士兵相同的鸳鸯战袄,国防军的鸳鸯战袄稍有差异,首先是比较新,没有一个是带补丁的,式样颜色也有细微的差异,细心的人还是能看出不同的。

魏四虎随着吴知县来到城头一看,外面的官军距离城门一里多路,也就是五六百米,并且侧面有一百多人骑在马上,随时准备冲锋的样子,的确没安好心。再让他们后退,或者下马,估计不会有什么结果,总这么耗着也不是个事儿,再说国防军在外面有不少活动的小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碰上,这个瘟神必须了断。

城门外就是一马平川,非常利于骑兵冲击。

国防军悄悄上城的士兵夹杂在守城兵丁之中,城下还留下一个排,用来堵城门。魏四虎看看自己的士兵都已经到位,做好了准备,就对吴知县说道:“请吴大人开城门送粮,你告诉出城送粮的兵丁,如若官军马队冲击,则车辆粮食丢在外面不要管了,人退入城内即可,也不必关城门。手忙脚乱的关城门,就可能造成门前的混乱,我军无法开枪。大人放心,他这一百多骑兵绝对能挡住,我会掌握分寸,尽量少伤人。”

这次没有废话,吴知县命令开城送粮,50石粮食,用独轮车送出去,也需要不少时间。即便用马车也要五六车,魏四虎说,不要用马车,马车太大,容易堵塞城门,不便于撤回人员,一旦撤退动作慢了,就要出伤亡。

城门缓缓打开,几辆独轮车鱼贯而出,到了城外,依次卸车,反回来再运第二趟,就在独轮车第二次出城的时候,左良玉预先准备的100人的马队启动了,马蹄声轰鸣,直奔城门冲来,这是要抢城门!

城门处负责监视的士兵急忙喊叫:“放下车子,退回来!快!”

魏四虎心中愤怒,左良玉这点心计都用在这种龌龊事上了。他大声下令:“开火!”

士兵们事先已经得到了指令,全部使用散弹,尽量射击马匹。两个排的士兵,左轮步枪、喷子各一半,

最先开火的是左轮步枪(此时喷子射程不够),40多支步枪,一齐开火,全部是散弹,密密麻麻的小弹丸立时就覆盖了马队的前队。

散弹的杀伤力差,马匹皮厚,一般情况下只能击伤,而不能击毙,受伤重的马匹就摔倒了,被后面的马匹撞上,受伤轻的马匹吃痛,跳了起来,或者改变方向乱跑。马队就混乱了,摔倒落马的比比皆是。但是枪声并没有停止,左轮步枪每打一枪要拉一下枪栓,以便下一发子弹旋转过来子弹上膛,可以连续击发六次,然后换弹。

混乱的马队还是在向前冲,随着距离的接近,到了喷子的70米射程,喷子也就加入了战团,喷子口径大,散弹的弹丸数量多,左轮步枪还有点准头,喷子一打就是一片,基本不用瞄准。这40多支喷子一开火,人员马匹就全部被覆盖在漫天飞舞的弹丸之中了。硝烟已经笼罩了战场,能见度急剧下降,但是喷子依然是砰砰的射击,直到魏四虎觉得差不多了,才下令停火。

居高临下的射击,极大的发挥了各种枪支的火力,射击效果出奇的好。

随着军号声,射击停止了,等到烟雾慢慢散去,才显露出战场的惨状,这100多骑兵依然骑在马上的就是后面的几个,马队冲锋的路上一片狼藉,虽然倒在地上的士兵多数只是轻伤,死亡的极少,有的可能还没有伤,不管躺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除了哀号,就是发呆,马匹也在挣扎。

左良玉看到这个景象也是呆楞在那里,城上旗帜飘扬,兵丁手中的火铳都指着城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开火,吴知县已经不见了,是啊,这个尴尬的场面还是不见的好,城门缓缓的关上了,留下散乱的粮食麻袋,和东倒西歪的几辆手推车。

这几个月正是左良玉最得意的时候,屡战屡胜,杀遍西北无敌手,没想到在小小的阳泉城下栽了。

他在阳泉城上兵丁的监视下,收拢部队,救护伤员。死亡倒是不多,只有七人,大部分是被马踩死的,重伤也不多只有十一人,那是钢珠打到了门面上,打瞎了眼睛,或者被马匹踩踏重伤。其余都是轻伤,马匹即便不死也不能做战马用了,损失战马数十匹。

左良玉的兵对于火铳并不陌生,他的骑兵就装备着大量的三眼铳。但是左良玉很奇怪,小小的阳泉城那里来的这么厉害的火铳,它的威力可不是三眼铳能比的,也难怪偏居一隅的阳泉城能在这乱世中保一方安宁。从伤亡上看吴知县是手下留情了,只不过这个情分太尴尬。

左良玉吃了个哑巴亏,灰溜溜的走了。城门处的粮食他也没要,这个粮食太揪心,吃下去能噎死!

......

700多人的国防军驻在小小的阳泉,他们的伙食标准高,都是现银购买,没有使用曙光币,从不赊账,造成了阳泉城蔬菜、肉类价格猛涨,种菜的农民,养猪的、养鸡鸭的倒是赚了一笔。于是城内城外种菜的人多了起来,养鸡、养鸭、养猪的也多了,造成了一时的繁荣。

国防军的士兵,除了奉命执行任务,从来就不出兵营,偶尔见到一个也是说话和气,办事公道。当地的官员士绅庆幸自己遇到了好军队,文明之师!于是,也时不时的来军营劳军,这种军民融洽的关系在大明还是少见的。

......

三月底,在忻州以西的云中山的边沿地区,从阳泉大败而回的闯将李自成遇到了同样败退回来的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等人。出师不利的几个首领自然迫切的要汇集在一起商讨对策。

“不知道是哪个驴不日的想来的二球注意,弄了个吊日的修河堤有饭吃,我的崽子们都散了伙。哪天逮住他大卸八块我也不解恨。”

说话的是张献忠,他的‘崽子’就剩下了两千多人,其他各位首领也差不多,现在这几位强人的人马和在一起也就是两万人左右,与前几天的十几二十万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王自用还端着老大的架子训斥道:“

发狠有么用?想法子要紧,我们该到那里去,怎么办?这是要紧的,弟兄们都说说。不然我们还是回陕西去吧?”

这伙人里数他剩的人多,还有五六千人。

高迎祥说:“陕西不好回,黄河正是桃花汛,首先一个过河不容易。洪承畴、曹文昭还都在陕西,回去就是一场恶战。再说陕西已经不知道抢了多少遍了还能有油水?我们吃什么?”

桃花汛就是冬季的冰雪融化形成的河水上涨,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叫做桃花汛。山西、陕西间的黄河河道正是经过山区的一段,落差大,河水湍急,冰块翻滚,到了汛期,渡河会十分危险,但凡可以拖延,是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过河的。

如果非要过河,这个季节可以过河的地点只有汾河的河口河津渡口,它在山西的西南部,可是刚刚被‘修河堤有饭吃’打回来的这帮人敢去河津吗?

高迎祥所说的三点都是关键,有这三条,基本上就否定了回到陕西的路。

罗汝才说:“闯王说的对,陕西不缺人,转一圈就是数万人的队伍,可是到哪里去抢粮食?陕西的富人现在也是穷光蛋了(已经被他们抢过N次了)。我们要去的地方必须是遭灾了,吃不上饭的人多,我们可以扩大队伍。但是还要有很多富人,我们才能抢到钱财,抢到粮食。这才是我们的福地。”

罗汝才是个奸诈的人,他总结的就是流寇的实情。流寇不思生产,一味的抢劫,他这番话就是流寇理论的总结。

张献忠又说话了:“理是这么个理,你倒是说说我们到哪里去呀。”

罗汝才说:“我要是知道能到哪里去,我还坐在这里?我早就去了。大家想办法吗?谁也不能哈怂。”

高迎祥说:“难那,向西是黄河,过了黄河是陕西,刚才说了,不能去。向北是宣大边关,出了边关是蒙古草原,蒙古人比灾民还穷,走上一百里见不到一个人,我们吃什么?向东是直隶京师,那可是龙潭虎穴,谁敢去?向南......哎,真不知道南边怎么样。”

在这伙人中李自成的话比较少,但是这回他说话了,他说:“河南是个好地方,即便混不下去了,也容易找个出路,那里四通八达。他们修黄河河堤,应该就是那河堤已经毁败不堪了,否则如何会这么匆匆忙忙的修河堤?如果那河堤一决口,河南当如何?”

这一句话拨云见日,说得众首领都两眼冒金光。黄河一决口,河南大地就是一片饥荒,中原历来就是富庶之地,财主、大财主、大大大财主有的是,又能抢钱财又能扩兵员,真真的福地呀!

可是黄河能决口吗?怎么能让它决了口,那就阿弥陀佛了。

“打过去,不决口咱们就扒开河堤让它决口。”张献忠狠狠的说。

张献忠发起狠来可是不得了,历史上崇祯十七年六月,张献忠在四川打下重庆之后,俘虏了三万七千明军俘虏。他们被编成百十个长队,顺序前行,到了队伍前面的木头案子上伸出右手,放在案上,站在木案前的乱民兵丁手起刀落,那只手应声而断,留在案上手指还在抖动,血如泉涌从断臂上喷出。哀号的断臂俘虏,抱着手臂向前奔逃。执刀士兵大喊:“下一个。快点!”

这是张献忠得了重庆之后一时高兴,没有执行屠城的惯用政策,宽大为怀,俘虏一个不杀,仅剁手为戒!

他剁手的目的有三:其一,对反抗他的人给予惩戒。其二防止这些人再次反抗,剁了右手,无法持兵器,就上不了战场了。其三,散布恐怖气氛,达到震慑反抗的目的。

罗汝才一句话就让大家气馁了,他说:“莫说打过去,山西南部我们都过不去,那个‘修河堤有饭吃’的炮弹只要一打,眼下这点人也保不住。”

是的,现在众首领们都是拿出来最后的家底儿,保‘崽子’们天天有饭吃,虽然吃不饱,毕竟有盼头,饿不死。可是手中的粮食能保几天?

--- 第228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