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185章:出击山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185章:出击山西

现在是崇祯四年,西北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洪承畴刚刚出山,小露锋芒,杨鹤尚未卸任,他的招降纳叛事业尚未终结。但是洪承畴对乱民的打击力度已经显示出来,乱民中先知先觉的人总是有的,看到西北前途渺茫,换个地方继续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何况他们本就是流寇。但是直隶(河北省)这个地方特殊,但凡有点头脑的首领都不会闯这个龙潭虎穴。

历史上有两支名气不是很大的乱民队伍来到了直隶中南部、河南北部的边缘地带,按历史记载应该是绰号“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明史李自成传)。估计这两伙乱民的首领大脑里缺根弦,京师周边是好闯的吗?

他们到达的地点就是顺德(邢台)、真定(正定、石家庄一带)这一带,再往北就接近京师(北京)了。这里朝廷的军队不是很强,与宁远比也就是三流部队的水平,但是军队数量多,精锐的京营部队也不远。三流部队对付乱民也是绰绰有余。所以这伙人一出现就遭到了河北驻军的围攻,这支乱民队伍很快就被赶回了山西。事件影响很小,历史上就是个微小事件。在这次作战中作为大名兵备道的卢象升出战了,应该是战绩平平,击溃乱民事情就过去了。所以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录。

朱万化这次出兵,目的有两个:首要的目的是锻炼部队,取得一些与农民军作战的经验,为即将到来的崇祯六年到八年的大战做好准备,也就是临战前磨磨刀的意思。其次,如果顺利可以得到一大批移民。乱民队伍都非常庞大,小股的也有几万人,数万人口对于朱家的价值太大了。

但是如果进入山西的部队刚好截住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也就没有了今年他们进入直隶河南这个小插曲。这样一来,就没有卢象升什么事了,小小的动了一下历史。

七月二十八日,河南安阳府城南部的军营中,朱万武召开了军事会议,布置作战任务。浙江一营、南阳独立营(缺一连,他们留守农牧场)两个营的连以上军官都参加了会议。

由于一营进入河南剿匪之前把战车留在了威海,南阳独立营的战车一连留在了农牧场,所以这次行动中两个营都没有战车,对付乱民也不需要战车。但是部队中车辆还是不少,辎重、通信、火炮等都有马车。

朱万武首先明确了战役任务:部队将开进到武安县一带进入山西,然后沿太行山的边沿北上,寻找战机,围剿乱民,战斗规模不要求很大,取得战果即可。总战役目标有二:一、锻炼部队,积累与乱民作战的经验。二、大量俘获乱民,充作移民。

朱万武说:“估计十天左右我们能够把部队运动到位。一营派出一个特务班,马上出发为部队探路,沿途寻找合适的宿营地,大部队明日出发,沿着特务班侦查路线前进,注意保持联络。”

朱万武特意询问了,用来给移民营熬粥的大锅是否准备了?魏四虎说准备了二十口大锅,是此前河南剿匪时从浙江曙光基地订购的,个大、锅深,一口锅几百人,甚至上千人也可以每人一碗。这20口大锅就装了四辆马车,每个大锅都有一面大旗,上面就画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此外还有两辆马车装了特意采购的大号粗碗。这20面旗帜,20口大锅可是剿灭乱民的法宝。

朱家军七月二十九日出发,一日后进入山西境内。前面探路的特务班还找到几名当地的向导,朱万武从中选了两名留在身边,一方面需要随时问路,在地图上标注名称。朱万化给的地图都是后世的资料上抄下来的,地形是准确的,但是地名不准确,多是空白,需要随时修改补充。另一方面,乱民都是西北各省的人,语言上差异比较大,留下两个当地人可以随时询问,特别是战场上的喊话,语言不

通喊话就没有效果了。

说道陕西口音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民国国内军阀混战时期,河南西部地区的百姓痛恨军纪败坏的岳维峻的第二军,群起而攻之,把第二军打到了溃散的地步。为了捉拿第二军的逃兵,各种民间的武装在道路上设卡堵截。抓到人后怎么区别是否第二军的士兵呢?他们使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问:这是什么?回答:圆圈、或者圈圈则放过了。如果回答“区区”则大刀棍棒一起上,打死为止。这是因为二军兵员是陕西人,这个圆圈的口音最明显。北方的方言中陕北方言最难懂。

......

朱万武还特别注意沿途的重要位置都要留下侦查哨,设立光通信中转站,以保证通信联络,以及后撤时的安全。

朱家军从武安县进入山西,进入山西就是辽县(后改为左权县),在辽县越过太行山后北行,这一路上都是山路,再往前就进入了阳泉小平原,总行程大约是350里。

途中还要路过后世鼎鼎大名的一个地方——昔阳县大寨村。

因为走的都是大路,行军队伍中的大量马车还没有造成太大的问题,只有个别路段需要工兵修整。

一路行军非常小心,虽然前方有个探路的特务班,侦查兵还是派出去很远,随时防备突然遭遇乱民,或者其他方面的官军。但是,这种可能性很小,除非逃亡,乱民是绝对不会钻山沟的,因为山沟里没有可以抢劫的粮食和财物。乱民的行踪有点类似于草原上的牛羊,牛羊寻水草而移动,乱民觅食物而行。

十天后,八月初八日,队伍终于到达阳泉附近,按照事先的计划,这里应该是此行的最北端了,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越过阳泉小平原。如果寻不到战机,可以向西进入晋中平原。总之在这里捞一把就走,深入山西太远就可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不是朱万化需要的。

特务班已经找好了比较隐蔽的休息营地,部队扎营,他们有可能要在这里隐蔽比较长的时间,以寻找战机。

山路中人烟相对稀少,这一路上也没有多少村落人家,因此也没有看到山西与别处的不同。但是一到达阳泉,前面豁然开朗,几十里的平川尽收眼底。阳泉这个小盆地南北狭长,最长处不过六七十里。

但是景象就不太正常了,正是收获季节,本应该看到忙于收获的农民,但是田野中极少有人影晃动,就连村落中也是人影稀少,不少房屋也倒塌了,有的还冒着残留的烟。这就是一场大战后的战场景象。小平原上的阳泉县城显得孤零零的,一片凄凉。

这种景象令朱家的官兵很震惊。朱万武第一个念头就是来晚了,此地已经遭到乱民的**。随即也释然了,毕竟朱家军不能长久驻扎于此,躲过了今日躲不过明日,山西的劫难尚未结束。

一营的教官不失时机的对士兵展开教育,告诉他们民乱的危害,民乱的原因,朱家执行新政的意义,教育部队忠于朱家,忠于民族。南阳独立营的教官留在了南阳,所以独立营的教育工作也由一营教官担负起来。

自从出版中华日报一来,记者这个职业也应运而生,朱家各地的部队中也经常跟随着记者,这里的情况也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可以预见,他们回去后,一批关于西北民乱的文章报道会很快出现在报纸上。

整个山西省都被群山围绕着,晋中平原就位于它的正中部,是山西最富庶的地区。朱家军没有到达那里,从这里的情况推断,晋中平原应该比这里更惨、更乱。阳泉也是山西不错的地方,只是小一些罢了。

今日已晚,扎营之后,部队吃晚饭就休息了。明天将从这里派出大量的侦查小组,对整个阳泉平原及

周边进行侦查,有的地方还要设立固定的观察点。几个进出阳泉的通道全部要控制起来,特别是通向娘子关的通道,由阳泉到娘子关有南北两条路,南边的是主要的大道,北边的是一条小路。必要时这两条路还要进驻小部队。

按照朝廷的邸报和其他各种信息分析,现在的山西是比较乱的时候,在山西境内应该有三十几伙乱民,比陕西还要多。这么多的乱民到处乱窜,只要耐心等下去,必然会有鱼儿游过来。

第二天,每三人一组的侦查小组派出了20多组,部分连排军官也参与侦查。每个组都配有通信兵,装备望远镜。三人全部骑马,携带喷子和手榴弹。朱万武亲自到通往娘子关的道路上去查看。

三天后,根据侦查的情况,朱万武做出了安排,除了各条通道上设立固定侦查点之外,在通向娘子关的两条路上各安排一个排的驻军。北通道是沿着温河而行的小路,这条路上安排的一个排,目的是堵住路口防止乱民从这里逃逸。南通道是沿着桃河而行的,是大道,这条路是按照伏击的打法,这一个排的兵力安排在十里之外,一旦乱民进入,就放他们进去,然后包围歼灭之,事先安排的这个排将是阻击的兵力。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战乱中的人们那里还有过节的心思。朱家的军营中倒是加了菜,士兵们还能感到一丝节日的气氛。各个观察哨上也送去了糖饼,改善一下干粮的品种。

在阳泉正西方向,沿着桃河有一条大道,这是太原到阳泉的一条大道,他也是从晋中平原进入阳泉的主要道路。道路一侧的高地上,身着迷彩服,隐蔽在灌木丛中的侦查兵正在监视着道路的情况。因为这条路很重要,所以经常有军官在这里值班,今天值班的是一营一连连长刘十三。

午时(12点),西方远处的烟尘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不时地举起望远镜在观察着,同时也提醒旁边的士兵注意。一个小时以后从西方出现了大队的人马,前边有几个骑马的像是斥候。从杂乱的服装看应该是乱民的队伍,他们行军居然也派出斥候,也应该是比较老道的队伍了。

大队人马慢慢的过来了,刘十三示意旁边的士兵记录人数。这种计数只能是大约的估算,一般是看道路上并排行进的人数,在看他们的平均间距,最后按照队伍的长度估算整个队伍的人数。比如,在比较宽的大道上并排有四人行走,间距一米,那么一里长的队伍就是2000人。

他们看着下面道路上慢慢行进的队伍,后边看不到尾部,旗帜混乱杂七杂八的什么颜色都有。开始通过的还算是比较年轻的士兵,不过兵器混乱,有些根本算不得是兵器,只能说是工具、农具。个别还有骑马的,应该是乱民的基干部队。后来通过的就比较乱了,年龄上老幼均有,男女都有,手提肩扛,带着大包小包,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基干的队伍和像是难民一样的队伍混杂着,一段一段的通过,人声噪杂,夹杂着马匹嘶鸣,更是显得乱糟糟的。间或还有十几辆,几十辆马车,有的甚至是牛车。

从中午起直到太阳下山,络绎不绝的队伍没完没了,统计数字已经是三万多人,看着真是吓人。难怪乱民一过像蝗虫一样,把路过的地方一扫而空,这么多人一天要吃多少粮食!

看看队伍终于都过去了,这么多人必然有掉队的,刘十三看准机会,与战士们配合,迅速出动,抓获三个掉队的,转移到僻静处立即审讯。其中一个竟然不知道队伍的首领是谁,看似又不像说谎,只能说明队伍的混乱。另外两个招供说,这是两伙乱民的队伍,他们在搭伙同时行动,这两伙头领的名字分别是“马回回”和“混天王”。

--- 第185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