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333章 紧急封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3章 紧急封王

第三百三十三章 紧急封王

残余的锦衣卫势力,情报员,接到了联络命令,立刻返回南京城,只有少数无法返回的,则改变了身份,潜伏起来,等待时机,相当于,一个千户大人的叛变,将张由松辛辛苦苦经营的地下战线,彻底地摧毁。

沮丧之余,张由松暗暗发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北方的秘密情报机关,绝对不会满清妥协让步。

这时期,他吩咐南京的锦衣卫队,各地的其他成员,认真总结经验,反思自己,以免重蹈覆辙。

对于各地的负责人,实行双头制,宁可降低效率,也要加强监督,同时,将秘密组织的规模缩小,使潜伏的组织相互之间,不那么清楚,避免偶然现象,造成大规模的破坏。

这样复杂的专业性问题,张由松只是提出来,然后放任冯可宗来解决。

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都是战略性的,第一个,就是向全国百姓通报。

这个通报,很有必要,也很有技巧,既要让全国百姓和官兵知道形势的严峻性,分清敌我,又要让大家不致于灰心丧气,悲观绝望。

“最近,北方一带,形势比较严峻,少数心怀叵测的中下级军官,带领和裹携部分士兵,向满清靼虏投降,或者解散了部队,放弃了阵地,成为可耻的叛徒,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流贼出身,或者地痞流氓,因为朝廷宽大,给予出路,才招致军中效劳的,这些人的离开,是大明军事实力上的一些损失,但是,也是大明忠贞百姓官员更加纯洁,更加团结的开始,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王之纲等叛将,就是肆意屠杀睢州百姓,致死者达十万以上的凶手,流氓,野心家,叛徒,他们的叛变,是因为朝廷即将彻底清算追究他们残害百姓的罪责,所以,他们的叛逃,是必然的,也说明,大明朝廷,宁可失去一些将领和士兵的支持,也要坚决地维护百姓的利益,生命财产的安全。”

“刘择清等,也是混进大明官军中的野心家,阴谋家,更是残害百姓的流氓,军阀,现在,他们公开叛国投敌,正说明了,满清异族,都是卑鄙无耻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更有,刘择清的叛变,是因为他的残暴,朝廷正欲追究责任,查刘择清在镇期间,残忍地捉住数名百姓,以酷刑殴打,又将其捆绑,砸其头盖,喝其脑浆,残酷异常,此非人类者也!”

“查,现在留驻在南京城中的各镇将子孙,都在朝廷的严密监视和保护之中,希望那些叛乱和被裹携的镇将,能够迷途知返,体念朝庭的拳拳仁慈之心!”

“忠烈王世子及夫人,严厉谴责在开封的叛乱行为,称,这是玷污忠烈王英名的卑鄙行径,世子和夫人表示,坚决拥戴大明辨是非朝廷!”

“襄樊宁南侯左链玉表示,坚决拥戴朝廷,并欲勤王十万军赶赴南京,汇合京军北伐,讨灭诸贼!”

“福建南安侯郑芝龙表示,将出动三万水师,侧击满清军的山东沿海地带,辽东地带,袭扰敌人,并且,以陆军五万,北上增援。”

“朝廷严重声明,将以狂风暴雨般的军事攻势,将一切敢于祸国殃民的叛贼,觊觎华夏的边蛮小丑,统统扫灭!”

“京军众将领表示,坚决拥戴弘光皇帝,誓与满清靼虏和叛乱诸贼不共戴天!京军现在,满员精锐三十万,铁骑五万,不日即北伐中原,横扫幽燕,直捣沈阳,赫图阿拉!”

这是一场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政府的应对和对百姓的宣告,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危机公关项目,在这一方面,张由松既有经验,又有能力,做得相当之好。

为了避免事态太过震撼,朝廷的公告里,有意地模糊了许多镇将的名字,没有提,还有的呢,则说是镇将坚决爱国,被部下裹携而去,还有的已经骂贼而死。

张由松紧急地开动了官员集团,对南京一带的数百公里平方的地区,进行了地毯式的宣传轰炸,先稳定心腹地带的安定团结。

当然,这些事情,作为,都是务虚的方面,于大事无补,可是,也有相当的意义。不能忽视。

一场义正词严的声讨叛乱的政府公告,好象一把明矾清撒在浑浊的河水里,瞬间就将水面澄清了。

不是真正澄清,而是将无数的真假信息,令人发指震撼的消息,统统的修正和屏蔽在外了。

这一公关活动,主要是张由松来策划构思,由其他人具体来做的。策划很容易,因为,张由松自己,绝对不能陷入困境中,被这些琐事所羁绊。

大的战略问题,一直在张由松地考虑策划中,这期间,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封王。

本来,各镇将的爵位,已经提升到了侯了,正准备晋升为公,这是巨大的爵位晋升,在大明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前,能够封为侯爵,就相当不错了。可是,一连串的事情,使张由松还没有来得及做到。

这是笼络人心的一种做法,在笼络军队方面,张由松可谓是不遗余力。

北方各镇将纷纷叛变,也使张由松彻底的放弃了幻想,开始旗帜鲜明地运作了。

在内阁大臣中,先是讨论,简短地做了说明,然后是对群臣公告,适当吸收意见,之后,就派遣人员,前往各地加封了。

“朝廷感念于襄樊宁南侯的忠贞不渝,拳拳爱国爱君之意,尤其在版图动**,人心惶惶之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又,左侯爵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功勋卓著,朝廷审慎之,斟酌之,特意加恩,封为镇西王,颁布王依仗,礼节等。”

“大明勇将黄得功,崛起辽东战场,与满贼决战,屡屡获胜,又南下平定诸贼,建立殊勋,更在开府建衙以后,时刻以朝廷的安危为念,爱君护国,精诚团结,故,朝廷加封为镇东王!”

“朝廷以福建南安侯郑芝龙,抚镇东南,累累功勋,又横跨沿海,护航各地,为我大明扬军威,振人心,且忠心耿耿,感昭日月,故,朝廷加恩,封为南安王。一应依仗礼节如制。”

张由松指导下,朝庭只封了三个王,其余人等,概不加封,因为,真正能够有地方军事实力的,也没有几个人了。

这三个人,都明确地表示,要拥戴朝廷的,但是,说是说,在历史上,这三拨势力,只有黄得功一个人是死战的,而且,就是黄得功的部下叛乱,将皇帝俘获,送往满清军中的。

尼玛,明末之世界,还能有一个人忠心耿耿于国家吗?

难道只有一个史可法死守扬州?只有一个黄得功为保护皇帝捐躯?

在高级官员中,明朝灭亡的历史悲剧中,大义凛然的实在太少太少。虽然马士英是背负惨杀的。可是,这货对明廷的危害,远远大于这抵抗而死的正能量。

张由松还是有信心的。朝廷内部不斗争,左良玉就不会被煽动乱闹,郑芝龙远在福建,就是想投降清廷,还鞭长莫及,没有机会,黄得功是条汉子,可以培养。这三个人,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自己的助手。哪怕是暂时的。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