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332章 弄巧成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2章 弄巧成拙

第三百三十二章 弄巧成拙

张由松接到了这一消息,真的是目瞪口呆,欲哭无泪啊。

历史,你特么地再次重演了么?

真实的历史上,第二年,南明内部急剧分裂,马士英和阮大铖控制了朝政,还开始了对东林党的政治清算,排挤行动,甚至,制定了一个东林党的打击名单,欲要一一扫除,结果,感到了危机的东林党,秘密派遣人员西上襄樊,煽动了宁南伯左良玉,数十万大军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帜,举兵东伐,与马士英的所谓中央部队战于江岸,左军稍挫,左良玉病死,此纱,清军主力乘机南下,豫亲王多铎势如破竹,直逼南京,正和左良玉部队争执的南京部队,官员,土崩瓦解,宁与外邦,不让政敌,纷纷投降。

明军的势力,如果真与清军一一决战,胜负之数,还难以断定,因为,此后,金声桓和李成栋两个小角色的反正,都给清军造成巨大威胁,淮北一带投降的明军二十余万,南京一带三四十万啊!

立即召开了内阁大臣会议,又召开了朝臣会议,将北方剧变的消息,向大家通报。

“北方突变,朕实在没有预料,变化之快,形势之恶劣,远远超出朕的最坏打算,所以,朕决定御驾亲征,恢复局面。”

群臣不语,内阁大臣不语。

铁青着脸的皇帝和忐忑不安的大臣,在大明的朝堂上,上演了一场雕塑秀比赛。

皇帝是愤怒,郁闷,自己辛辛苦苦构筑起来的防范堤坝,为什么没有任何意思呢?这些家伙难道连南京城里的亲生儿子都不要了么?

张由松更有深刻的失败和沮丧心思。

他想不通,自己以现代人的智慧,改造了大明的军事,布局,朝堂,为什么还改变不了历史的趋势?难道满清的胜利是天命所归这样扯?

大臣们呢,是恐惧,是愚昧。他们真的不知道北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多严重,不明底细,谁敢乱言?

皇帝正在气头上啊,谁敢不小心往枪口上撞?

事实真相是:明军的北方防御体系,根本毁灭于清朝的一场政治诱惑,而直接导火线,居然是张由松自己的杰作!一场弄巧成拙的运营方式。

锦衣卫队,是张由松穿越以来迅速恢复发展的一个秘密机构,也是一个情报检索机关,间谍机关,甚至是行动刺杀机关,负有重大责任。而其成功的地方,深为张由松所陶醉。

都说历史上的锦衣卫队,是皇帝的特务机关,有很多的副作用,可是,张由松深知,没有皇帝的秘密部队,影子部队,就没有皇帝的权威,这算是他的一张王牌,在收集情报,了解天下大事,以及同各个权臣做斗争,刺探满清情报方面,都有重大的功勋。

这个组织,就是张由松的大明中央情报局,军统特别局,保密局,斩首行动筹备处,等等,使命特殊,秘密潜伏,很是厉害。

可是,事情又往往有它的特殊性,有利必有一弊。

锦衣卫队的秘密方式,潜伏的松弛分散,使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而且,这个组织机构过于庞大,部门太多,就显得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组织都有负责人,这编制和行动,都是张由松根据现代社会的传闻和经验来编制的,实际上,很不完善,他毕竟是一个公务员而不是一个保密局的专家。因此,在制度漏洞很多。特别是对于潜伏的各地锦衣卫队的控制,比较松。

在满清潜伏的某部锦衣卫队的千户胡参,算是皇帝的红人,某次大比武找出来晋升的,此后转往了北方,代替某千户休整,不料,这家伙独立掌握北方的秘密行动人员以后,大肆侵吞公款,一面虚报先招收了许多的外围人员,使南京迅速地增拨了大量的款项,一面呢,就自己私吞了。

张由松对于锦衣卫队的行动,向来是支持的,加上频繁打老虎,收获颇丰,对于几万两的银子,寒都不寒,算是小钱,尤其是,锦衣卫队是皇帝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啊,尤其是这种潜伏在满清统治区域内的人,算是自己的千里眼,顺风耳,潜望镜子,怎么不悉心维护?

一个月内之内,二十万两银子拨了过去,没有了下文。但是,此后,有一个小锦衣卫的成员,从北方逃了回来,禀报了真实的消息,其实,那千户大人,光记着吃喝玩乐,贪污腐化,很少行动!

小锦衣卫队员因为是千户的亲信,却有正义感,就返回报信,张由松大怒,通过冯可宗向那千户传信,要他返回南京。

心怀鬼胎的千户知道事情败露,犹豫了几回,就向清廷投降自首了。

反戈一击的人,是最可怕的,反咬一口的狗,是最毒的。

清廷掌握了这一消息,立刻派遣人手,将明朝潜伏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的秘密人员,尽皆逮捕,一百余名人员,只有十几人逃脱,几乎全军覆没。

不仅如此,急于向主子立功赎罪的该千户,还带领自己的锦衣卫小班底,向满清政府提出了一条颠倒黑白,搅乱大明军事防御的厚黑做法,这就是造谣中伤,骗!

满清政府的官员,立刻欣然接受,其实,他们也正在秘密地谋划呢,双方可谓不谋而合,以冯铨为首的投降派官员,被满清朝廷慷慨地任官,正欲感恩图报,还有此前投降的洪承畴大大,无耻文人范文程等人,也削尖了脑袋,为满清出谋划策呢。

这些投降人物,确实非同寻常,立刻,一个造谣惑众的计策就无中生有,活灵活现了。

由洪承畴主持策划,由该名锦衣卫千户为直接行动,这些汉族最丑恶的代表,发挥了巨大的破坏能量,正所谓,小人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清廷将那些被捕的锦衣卫队员,威胁利诱,迫使其投降叛变了一些,然后,合谋制造了许多虚假的材料,比如,皇帝对各镇将军的敌视,比如,那本最著名的东林党对北方各镇的清洗名单。比如,东林党和马士英阮大铖斗争的残酷后果等等。

如果以满清流氓屠夫的身份出面,如果以投降派的卑鄙面目出现,北方各镇的将领们,还是能够识破其阴谋诡计的,可是,锦衣卫队的出现,言之有物,证据确凿,许多事实和现象的剖析合情合理,不由别人不信。

还有一条:“南京城中,弘光皇帝发明制造了好几种厉害的兵器,所以。自以为天下无敌,将北方各镇官兵,看得废物一般,毫无用处,因此,才满不在乎,可以随意地处置屠灭。”

“崇祯皇帝死于景山,弘光皇帝以为,全是淮河一线四镇拥兵自重,不肯救援的结果,所以,异常痛恨,在皇宫中,多次发誓,要为乃兄报仇。”

这些,都是锦衣卫的叛徒们煽动性极强,也最令人信服的话。

张由松本来以为,用这样的秘密机关,可以深入敌军内部,挖掘情报,刺探军情,甚至袭击斩首行动,不料,确实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