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334章 和谐使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4章 和谐使者

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谐使者

张由松自信可以控制其他部分,所以,又将注意力转向,做了两件大事儿。

一是向宗王们发出了勤王的号召,号召所有在活的明朝朱家王爷们,慷慨解囊,向朝廷赞助军饷,现在,朝廷即将北上征战,希望各王都能团结一致,共度难关,朝廷最缺乏的是军饷,因为激战中,扩军备战,是必然的。

这一号召,还带有明显地联络感情的意思。对于明朝末年的诸王,张由松印象比较深的有,唐王,鲁王,桂王,这几位,都是后来英勇抵抗满清军队,奋战到死的王爷,是些有骨气的人。

其次,还要求这些王爷们,向中央政府推荐人才,宗王内部的人才,外部的人才,只要是人才,中央都要,都会委以重任。

这个说法,也带有联络和安慰之意,希望借助朱家皇族的旗帜,能呼唤和培养出一批人才,毕竟,老朱家的人,是出过马上打天下的皇帝的,而唐王鲁王,桂王这几位,都是很厉害的角色。尤其是桂王。

张由松更进一步违反了常规,放松了对皇族的高度警惕和控制,公开宣布,允许各王,组建军队,数量在一卫编制,也就是五千六百人以下。还给予诸王训练和指挥军事的全权,宣布,各王自己组建军队以后,完全归自己护卫队,以保卫地方,保卫大明,真正为明中央朝廷的藩篱。

这点上,张由松的策划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内阁六大臣,都有五个坚决反对,但是,张由松毫不犹豫地驳斥了他们:“太祖设置藩王,当然是有深意的,时国家初定,必须有强枝节,可是,等国家安定以后,就不必再留了,可削减之,朕可惜的是,太祖有始无终,反而酿成了大祸害。所谓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利弊因时不同,对错随之改变。现在国家危难,异姓将领多不可靠,朕不启用皇族,又能依赖何人?如果将来灭了满清贼寇,纵然有藩王势大,挑战中央,则朕心甘情愿,让出宝座,自己带领一干亲随,远渡重洋为番外神仙!”

其实啊,张由松是对历史的必然有所顾忌,如果自己不能扭转乾坤,那么,唐王,鲁王,桂王,这些人是要起来抗战的,与其死死压制,使他们丧失了筹建实力的机遇,还不如冒些风险,万一自己崩溃败死,这些人可以立即揭竿而起。不会那么被动。

这些内部的事情,虽然违背祖宗制度,毕竟还是有道理可讲的,张由松最出人意表,让人大惑不解的就是,真正的要实践此前的诺言,以共同对付满清为由,向李自成闯贼军摇动橄榄枝,乞求和平。

朝堂里,自然免不了一番争论,一些大臣甚至哭泣,绝食,以争取皇帝回心转意,都被皇帝坚决地训斥了,辩驳了。

“朕为大明千秋大业,岂能拘泥于私家恩怨?”

这一表态,应该是张由松最大的得分点儿,这一决策,先是遭到群起而攻之,后来,则是齐声赞美,歌功颂德。

朱由崧的老爹是被李自成破了洛阳以后煮死的,极为残酷残忍啊,所以,皇帝的求和于李闯的决策,就让人不可思议了。只是,皇帝的权变智慧,大度风范,立刻就感染了很多人,他们跪在皇帝的面前,连连赞叹:“皇上以国家大义为先,居然连父亲之仇恨也能搁置,实在是罕见明君,臣等万万不能企及!”

当然,张由松也说了,自己不是不报仇,在灭了满清以后,将外敌铲除了,再说内仇,这种高风亮节,清醒理智,使开始那些反对者,真正认识到了,面前的大明皇帝,真的不是一般人。

这次的谈判活动,非常复杂,所以,张由松很是重视,将内阁大臣们召集到宫中,严肃认真地商讨。然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还挑选最有口才的官员,有地位威望的人选择,最终,以黄道周为钦差大臣,亲自赶赴湖北河南交界地带,去寻找李自成,谈判。

“皇上为了大明的基业,将父亲的血海深仇都可以暂时放弃,对微臣来说,臣还有什么不能放下,还有什么畏惧的呢?”黄道周慷慨激昂地表态。

他还是有把握的,因为,张由松制定的策略,提供的条件相当优越。比如,在攻灭满清靼虏期间,明朝官军和李自成的部队,和平相处,互不干涉,互不侵犯攻击,其二,两军互相称为友军,而视满清及其附庸的汉族投降军为敌人。其三,将湖北省部分地区,河南省的全部,拨给李自成军为驻扎地,所处地区的人民,粮食物资等,俱由李部官兵掌握,朝庭且号召所在官员百姓,都服从李军管理。其四,在扫清满贼军之前,暂时以河南,陕西陕西为李自成军的发展疆域,进攻方向,而山东地面,为朝廷军的势力范围,两军要各自为战,遥相呼应。

皇帝还表示,国家兴亡,第一大事,洛阳的福王,自己的老爹,不恤百姓,也有大罪!

可以说,张由松的表态,几乎让一些大明官员目瞪口呆,这太离谱了。不过,如果放在为了维护国家,挽救危局的高度,则是非常明智,了不起的做法。也让每一个人都佩服。

黄道周带领五百名卫队,乘船逆流西上,同行的还有河南省的参政袁枢,这是助手。

在黄道周西上的时候,张由松甚至秘密交代:“只要能够和李闯军遘和,无论如何的条件,都是可以考虑的。”

不管如何,李自成的部队再失败,再遭受了大瘟疫的袭击,死伤惨重,也有军民四十余万众,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部将李来亨,郝摇旗等,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上,英勇抵抗清军数十年呢。

黄道周是大明的内阁大臣之一,又兼任着某部的尚书,是个名副其实的当权派,他出面寻找李自成,能够说明大明的诚意,又有相机决断之权,让张由松相当放心。

黄道周的出行路线,是经过了周密安排的,他复有两项使命,一,携带依仗等物,去襄樊晋封左良玉为王爵,以加强恩德笼络,二,对左良玉讲解皇帝和朝廷的苦衷,要他必须保持克制,不要和李自成军发生冲突。三呢,左良玉部队,撒在湖北省地带,部分河南界,完全有骑兵力量侦察李自成军的动向,好象,早一阶段,李军已经进入了湖北,逃避清军的追踪打击。顺利的话,黄道周一到襄樊,就能从老左的嘴里知道李自成军的所在,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几艘帆船点点装扮了长江巨流,落木萧萧,寒冷的冬季里,一切都给人灰色的,沮丧的感觉,当黄道周的船队逐渐消逝在狭窄起来的远方江流的时候,张由松那犀利的目光,已经炽烈起来。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