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赤胆神枪—特科英雄传奇> 第五百二十五章 “乱世人命如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二十五章 “乱世人命如草---”

这时候,一个老点货伙计,年纪比张应练大上十岁的中年汉子在不远处喝道:“练子,你抡圆了胳膊,抽这小子一个大嘴巴,他就不发酒疯了,就能想清楚事,看清楚人了!”

张应练练过几天武术,当时就转身子,抡圆了胳膊——终还是没能一巴掌扇出去——都是汗一把泪一把苦出来的伙计弟兄,要他张应练下那狠手,一时无论如何不能够-----

张应练手上打不出去,动不了,他的腿杆子却是能动。

他抬腿就向外走,也不顾身后动静。

走动中,好像听见刚才提醒自己“给这浑小子一巴掌”的老点货伙计的骂声加上一声响亮的耳光声。

他出了店门。

所有的行里后面事情在这一瞬间,全都飞去了九霄云外。

面前的人和事,让他立刻如同石雕,站立,纹丝不动。

张应练认识的一位另一家商行的伙计,人称“成老好”的老哥儿,这时候,完全没了平时的全部的神气,客气——被捆成一个直溜溜的肉团,站在街当心。

说是肉团,可能不算十分贴切。“成老好”身上,衣衫均在,只是因为绳捆索绑,勒出了身上肉的形状,或直或横,不堪入目!

张应练认识的另一位帮派里的小头目,从来对张应练和颜悦色,很是关切的青年,这时候,挥舞着一支手枪,正在破口大骂。

“你个老东西,你以为,过去你老东西对老子假情假意,就能让老子对你,还有你的那共产党的一套他妈的信上?老子不傻!老子知道,我们蒋总司令主张的是什么!

你个混账老东西,还想从老子这里套出老子参加的清党计划的内容。他妈的,你也不想想,就用你个老东西经常说的什么‘大义’算起来,老子信的是三民主义,老子能听你这赤党的?

告诉你个老赤党分子!我们帮里这一块,连老子在内,都是跟总司令走的,跟北伐革命军一条心的!

谁要反对总司令,反对北伐革命军,那就是反对总理,反对,这个,我们的总会!

好了,老子也不跟你啰嗦了。

就你这老东西——”

这帮会的年轻小头目嘴停了一下,一扫周围。

张应练也随着小头目的目光扫一眼周围。

他看见了许多带些惊诧的眼睛。

那小头目的声音继续了:“——今天论私,老子倒是可以不跟你彻底翻脸,可是论公,就对不起了!

各位!”

小头目转脑袋大半圈,向周围围观的众人:“清共委员会有令,也就是执行北伐军总司令部的命令!今天,就是一些罪大恶极的共产党暴徒的死刑执行日!”

他的眼睛发红,卡卡地走向一边。

张应练这才看见,这小头目脚上,不知什么时候穿上了一双皮靴,像是警察专用的。

看着自己过去很熟悉的帮会小头目,张应练觉得,自己脑子有些绕不过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

他再看那被捆得紧紧的成老好。这位附近街面上许多人都熟识的老伙计,冷冷地斜眼看着走到路边去的那刚刚发表了杀人演说的帮会小头目。

一个国民革命军士兵端了步枪,走到成老好身后,举起了枪,枪口正对成老好的后脑勺。

张应练目瞪口呆地看着。

阳光下,国民革命军士兵被阳光晒得黑红的脸,士兵眼中果决的神色,他站立的侧向端枪射击姿势,慢慢闭上眼睛的成老好的脸容-----这一幕,深深留在了张应练的脑海中。

枪响了。

张应练坚决要求东家把他调到码头货仓去。

他实在受不了每天从成老好中枪倒卧之地走过,在几十公尺外上班的日子。

他的妻子,因为巧合,也连续两次亲眼看到了当街杀人,从此陷入时时的惊恐中。

妻子和孩子,被张应练送到市外乡村亲戚家,很快在那里买了土屋居住。

妻子坚决表示,就在乡下住,孩子再大些,就在那里读私塾,读小学堂,至少不至于像在上海城里那样担惊受怕----以后孩子再长大了些,要读更多的书时候,也许世道会安定些,不会有士兵当街枪杀老百姓----妻子一直坚持认为,政府军队枪毙成老好,不是杀错了,就是上了坏人的当了。“老好那样的人,会是赤党?是大恶人?”

同时,妻子也对张应练的帮会有了与过去不同的看法,一到张应练回家时候,就跟他嘀咕,要他少跟帮会的人来往,“最好以后不在帮!”

张应练慢慢疏远帮会的人们。

他发现,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这样做。

为了孩子再大些好念书,张应练听了妻子的话,在家居乡村一带转了转,找私塾先生和小学堂,看看哪里合适。

到底那一带离大城市上海近,读私塾的少,读一些新开小学堂的多。

张应练找了间不太远的小学堂。

小学堂真是小,校长和老师加到一起也就两个人,还是夫妇俩。

这夫妇俩居然是从上海来到这里的。

张应练很高兴,他和小学校长见了两次面,觉得很投缘。

小学校长也就是读了个相当初中毕业的职业学校,本算起来,和张应练“墨水喝得差不多”,只是相聊之下,张应练觉得比起自己,小学校长的眼界高多了,宽多了。

听了小学校长说的一些,张应练回城里码头货仓上班时候,边看社会边想得多了些。

算算到了学校放假的时候,张应练离城下乡探亲。

他本还和小学校长约好了,这个假期再见面聊天。

不料,小学校长夫妇俩都不见了,小学堂被贴上了封条。

一打听,说是城里来人抓这夫妇俩。而这俩,头天夜里都离开了,去了哪里,谁都不知道。并从此再无消息。

张应练探家后回城,看的想的更多了些。

离开城市搬到山区居住的舅舅来信,说在山里生活还算安定。

奉家中老人之命,张应练向商行请了假,到山里看舅舅一家。

他看到舅舅一家,包括自己的表妹夫小汪,在山里过仿佛离尘世很远的平静日子,便安心地走了。

但他这一走,并没能回到上海。

上海和城外的亲人不得他的音讯,写信询问,知道张应练早已经离开了那山里一带。

报上登寻人启事,沿车船行走路线询问。

问出了起码几十个似是而非的行人消息,有的是人死亡的消息。有的查实了,不是张应练,有的根本就无法查实。

算是

遍寻不着。

张应练的父母亲极为后悔:“----这兵荒马乱的,让练子去探望什么远处的亲戚-----”

妻子把唯一的孩子当成情感的寄托,用积蓄和自己种点田地养孩子。

几近绝望之时,张应练来信了!

张应练在信中说,他离开了舅舅家,紧赶慢赶往山外走,往上海方向走。不料因在山中受了些风寒,终于在旅途中病倒,这一病就是两三个月,一直不见好,又怕家中担忧,就没给家中写信,直到前不久,身体好了许多,已经可以上路了。但是,因为上海商行那边,东家生意不怎么好,已经将自己职位降低到底,如果回去,自己收入已经无法养活家小----自己在旅途上得到好心人帮助,基本摆脱了病魔,也在山边小城找了一份工作,就是替救助了自己的好心人打工。

救助了自己的好心人开的生意不小,在西北那边城市都有生意。现在西北那边的生意遇到大困难,急需可靠的人去帮手解困。自己是商行出身,算是懂得一些。为报好心大老板救命之恩,自己决心出这份力。此信特地向家里人报平安,希望家里老人安好,勿以他为念,并适当关照他的妻子孩子。希望妻子带好孩子----适当时候,他会赶回家乡来----

城乡家里,老人和妻子都看信一遍又一遍,确信张应练还活着,便都哭一哭,笑一笑,好久才渐渐平静了些。

能说什么?张应练连个让这边回信的地址都没写。

等吧。

这年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无数。

男人出门做事,突然不见,从此杳如黄鹤的,无数。

张应练这算是不错的了。

等。

其实要仔细琢磨,可以发现张应练的信中,有说得对不上的漏洞,还不知一两个。

对家人来说,这并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张应练还活着,以后会回来。

----这些,都是张应练,后来改名为练之猷之后好久,自己告诉小老汪的。

小老汪现在是在转述张应练——练之猷向他讲述的过去经历。

张应练的后来经历,据他说,是这样的——

----那天他走到一个山间小镇,又饥又渴,进了小镇上一家饭馆,要了菜和饭,坐下就狼吞虎咽起来。

正吃着,进来两个男人。一个背了支匣枪,另一个背了支步枪。

饭馆老板见了,连忙上去迎接。

“镇长,您老人家来了,要吃点什么?”

张应练看看那镇长,也就三十多岁年纪。

不过他见世面还算多,知道饭馆老板是客气话,也不在意,自己继续吃饭。

他吃着,觉得好像周围的食客好些都起身了一下。

他正犹豫,自己是不是也要抬抬屁股,表示一下对这小镇最高长官的尊敬?

他从上海大地方来,平常见佩枪配武装带的军警,以及配哨子提警棍的巡捕,都见得多了。

至于当官的,自然也见得不少。

不过,“在这山里,这镇长就不小了,我得起身----”

正要起身,就听得“砰”地一声。

背了匣枪的镇长,在紧邻张应练坐的这张桌子边上,另一张桌子面上,用力拍了一掌!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