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503章:新年晚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503章:新年晚会

到了崇祯十一年的年底,快过年了。歌舞团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也准备了一套节目,在过年期间就准备实验性的演出。只有实际的演出才能更好的锻炼演出队伍,对于编剧排练是也最好的检验。歌舞团里也有几位老艺人,他们有实际的演出经验,临场演出与排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有老艺人带着能避免很多失误。他们的排练得到过朱万化的数次指导,朱万化也看过他们的彩排。

为了壮声势,朱万化给歌舞团起了个名字,叫做国防军歌舞团,所有的人员都加入军籍,穿军装,发军饷,既然与国防军挂上了钩,这个机构就归大都督府管辖了。

有了军籍就会与民间团体有很大的区别,好处是生活无忧,但是也要接受严格的管理,日常生活,经济收入也都在部队的管理之下,不会那么自由。

歌舞团在开封是主场,在城内就建设了演出的场地。有室内的场地,也有露天的场地。这个时代,大跨度的建筑还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室内的剧场能容纳几百人就不错了。如果没有扩音设备,场地也不能太大,否则后面的观众什么也听不到。

露天广场的剧场其座位是一排一排加高的,有点像体育场那个样子,优点是可以容纳更多的人。缺点是要看天气,过年期间是初春,天气依然严寒,那就不能用露天剧场了。

室内的剧场,其观众席分两层,大堂里是普通座位,没有采用民间老式剧场里,放上八仙桌,看客围桌而坐的格局,而是采用一排一排,逐级加高座位的方式,这样容纳的观众多。座位是不可移动的联排座椅。二层是雅间,环绕三面,是为尊贵客人准备的。

辅助的建筑也要有一些,比如规模比较大的水洗厕所,饮用水的大水桶,卖食品的小商铺等等。

专场演出的名字叫“新年晚会”,明代是没有“春节”这个名称的,那是现代的新中国采用公元太阳历,把农历年改名为“春节”的,所以大名鼎鼎的“春节晚会”这个名字不能用。

过年期间准备演出三场,作为试验演出,门票就免费了,演出票由官府在开封城内派发,能拿到票的基本上就是官员士绅,总之都是有点身份地位的人。

票是免费的,但是没过多久,这票就有了价钱,最便宜的边座也值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可以买八十斤米,价钱可是不低。其原因恐怕还是歌舞团的名头太响亮了,打着国防军的名号自然不一般。还有剧院的建筑比较高大,刚刚建成,不少人也想进去看一看。剧院和剧团都是一流的名号,当然就引人注意了。

一共演三场,发出去的票只有两千多张,开封城里这几年人口大增,少说也有十几万人了,又是过年期间,大家都想图个热闹,所以没有票的就会百般的钻营,高价搜罗,门票就越炒越贵。

如果演出效果好,一炮打红,今后的门票定价一定会高。

这是主办人没有想到的。他们也暗自庆幸,因为二层雅间的票没有派发,否则,哪一位达官贵人来索票,真的就不好办了。

剧场之中还有一样超前的事务,那就是广告。明代的人们没有广告意识,但是在联省的城市中,广告已经出现了多年,广告业也成了一种经营的生意,一般的城市中都有广告公司。歌舞团当然不能放过这一单生意,剧场的建筑物,剧场的内外都划分出不少的广告位置,出租给广告公司。如果歌舞团经营的好,广告位的价钱就会猛涨,广告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仅此一项就可以维持歌舞团的运作。

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小年,也是歌舞团的第一场演出。演出还没有开始,剧场里已经是人声鼎沸了。由于有了电力照明的设备,所以大厅中灯火辉煌。官员们都见过电灯,并不稀奇,可是他们的家眷,还有一般的士绅可是第一次看到电灯,还是很新奇的。二楼的雅间都有纱帘遮挡,并且包厢里灯光昏暗,大厅里的人是看不到雅间里面的情况的。等到

演出开始之后,人们的注意力被舞台吸引,雅间的纱帘打开也就没有人注意了。

大厅里的人们也都注意到了无处不在的广告,显眼的位置上有一些字画,在古代的公共场所那是不可少的,但现在更多位置是广告了,有日用品的广告,有食品的广告,也有马车、自行车的,但是更多的是药品广告,俗话说:“劫道的不如卖药的”,药品可都是暴利!他们最推崇广告了。还有一个广告也很吸引人,那就是煤油灯,是烧煤油,带玻璃罩子的灯。这个广告可是够超前的,因为等待着中东的石油,它还没有上市,这是提前打广告宣传。电灯普及到百姓的家里还不知道要何年何月,这个油灯的顶级产品就大有市场了。

朱家人多,地位显赫,二楼正中的三个包间都包下了。演出即将开始,大厅里的灯光暗下来的时候,朱家的人才陆续进入包厢雅间,女眷们也都来了。中间的一间当然是朱大典和朱万化以及他们的家眷,两旁是朱家另外四兄弟的。

正中的包厢是为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当然就特别的宽敞,有一丈多宽,放两张八仙桌,地面是平的,座椅高矮不等,这是为了方便观看演出,使得围绕桌子的座位逐级抬高。其他的包厢就只能有一张桌子的大小了。

朱大典、何氏老太太、卢氏二老太太、朱万化、章氏还有朱钰围坐一桌,姨娘妾室围坐另一桌。除了朱钰之外,朱万化还有一女二子,女儿朱金兰,二子朱钊,三子朱錡,他们还小,就在姨娘的一桌,由姨娘们关照。桌子上有干果盘子,侍者为每人上一盏茶。

舞台上采用了聚光灯照明,在这个时代绝对的超前,视觉效果非常之好。

一开场就是串场的舞蹈,乐队中加入了铜管乐,声音洪亮。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舞蹈的水平有限,背景更是单调,人数也不是很多,只有六个女子翩翩起舞,动作也不是很整齐。但是也有看点,那就是这些女子各个的美似天仙,脸蛋身段绝对的一流。下面的观众女人较少,基本上都是男人,他们当然看得痴痴呆呆的,等到舞蹈结束,演员退场时一连片的叫好声不断,场面极其热烈。朱万化在雅座包间了松了一口气——开场不错。

串场过后是一男一女两名主持人亮相,他们话语不多,就是表明国防军歌舞团欢迎各位观看演出之意,给观众拜年,然后就是引出下面的节目。主持人是现代的叫法,实际就是节目报告员,也可以叫做报幕人,老名字还叫过司仪。这种做法古已有之,老的报幕办法多半是老板或者管事的,走上来说几句话,介绍节目、演员,或者请贵宾点戏等等,歌舞团的报幕办法更正规一些。他们都使用扩音器,声音也显得洪亮。

这种演出有别于成本大套的戏曲,即便是戏曲也是抽出一小段,名之为折子戏。

传统的老节目中杂耍、魔术、丑角是比较受欢迎的,新的艺术形式也穿插其中。男女声独唱歌曲就是全新的节目,起码那种唱歌的嗓音与传统戏曲的唱法完全不同。初次尝试这种方式是没有曲子的,作曲的艺人都没见过,没听过,他如何能创作?所以朱万化只好挑选现代歌曲中比较大众化的写出曲调,当然不能用“都、来、米”只能用公车调(古代的谱曲方法)写出来,歌词由艺人们来填词。

古人填词是一门学问,唐诗宋词说的就是从宋代兴旺起来的填词形式。例如“水调歌头”就是一个词牌,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是现代人都知道的。词牌就是一个曲调,是可以吟唱的,只不过其韵律很古老,更接近于摇头晃脑吟诗,味道远不如现代歌曲那么打动人心。古代的文人们把填词当做品评文墨水平的基本功,不少人都是很拿手的。

作曲是一门艺术,朱万化没有那个水平,就只能剽窃现代歌曲的曲调,标上字数平仄,让艺人们去填词,于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歌曲就出来了。其旋律较之古代的

曲调更能打动人心,更能渲染气氛。

这种全新的歌曲就震动了全场,叫好声不断。当代的艺人们受到这个启发,就可以照着样子创作歌曲了。

像唱歌这一类节目很容易出明星,歌舞团也要讲究明星效应,文艺演出全靠明星撑场子,就是广告也要有明星效应才会好。

但是古代的演员明星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举一个例子:

红楼梦中贾府养个戏班子,演出中,众人发现一个演员(龄官儿)长相酷肖林黛玉,众人都看出来了,但是谁也不敢说。莽撞的人总是有的,我记不大请,好像是晴雯或者是王夫人点破了这点,结果林黛玉寻死觅活的大哭一场。

这就是古代戏子的社会地位!要是放到现代,说那位姑娘像范冰冰,估计会乐得找不着北了。

古代的剧场之中偶尔会有掌声,那是人们高兴,情不自禁,这个时代主要的鼓励还是叫好。比叫好在高一个层次的就是往舞台上扔金银首饰一类的,这是物质鼓励。再高一个层次的褒奖,就是高喊“赏!”。但是,不是什么人都能喊“赏”的,要有身份,比如今天这个场合,有督军在场,起码要有品级的官员及其家属的身份才能喊赏,所以喊赏字必须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身份够不够。这个赏字喊出来,赏银就不是小数目了,其数量要与当时的场合配的上,像今天这个场合,十两(五千元)以下绝对不能喊“赏”。

叫好也是有规矩的,就像现代的鼓掌,要等到演出的一个间歇才能叫好,否则就干扰了演出,也干扰了观众。

特别是喊赏,一定要等一个大的段落结束才能喊,因为“赏!”的喊声一出,演员的演出就要暂停,要走到台口,向着喊赏的大佬鞠躬致谢,然后才能继续演出,这是规矩。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唱歌的演员正在拔高音,尽情的抒发,调动全场的情绪,一个“赏!”喊出来,演员还怎么唱?继续唱则怠慢了出赏的大佬,停下来,后面就接不上了。那不是砸场子吗?

喜剧小品他们居然也搞出来一个,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看。

这个小戏剧只有两个演员,一个演捕快,一个演小偷,这两个角色都是社会上的油条,语言的自由度大。小偷正在街市上观察机会,等待下手,捕快就登场了。

捕快:“是你呀!今天看你还往哪儿跑!”

小偷:“哎呀我的钱大差爷,我也没犯法,为什么要跑?你不能诬赖好人?”

捕快:“好人?你是好人堆里挑出来的!好样的,小子,那天你跑得够快的!”

小偷:“差爷大人,您过奖了,要说跑得快我可是愧对祖宗先人了。”

捕快:“呵!你祖宗是谁,跑得比你还快?”

小偷:“在下不孝,我祖上乃汉丞相魏王曹操是也!说曹操,曹操就到!谁有曹操快?”

全场大笑。

“好!”

剧场里叫好声一片......

“说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有多个解释,我们选两个。最可靠的一个是:汉献帝刘协被李催、郭汜追杀,臣子献计:曹操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李、郭军已经杀到,危在旦夕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前来救驾。这就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另一个有点趣味:曹操在濮阳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而去。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曹操何在?”曹操用手一指说:“前面骑黄马者是也。”吕布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毛宗岗对这一段评说道:“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

晚会尚未结束,不知道还能有什么好节目?且听下回分解。

--- 第503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