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474章:谷贱伤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474章:谷贱伤农

在开封督军府的内宅中,朱万化与他的夫人章氏一左一右坐在炕上,他们中间放着一个炕桌,桌子上有一些书本之类的东西,朱钰老老实实的站在他们的面前。

朱万化指着桌子上的书本正在训斥朱钰。

“你今年也有十三岁了,是个大孩子了,应该懂得学习的道理。家学中我朱家的子弟你最大,可是你看看你的成绩,不是倒数第一也差不多了。我们不要求你拿第一名,起码也要有个中等的成绩吧?有你这个榜样,弟弟妹妹们能学好吗?你以前的成绩是怎么回事?虚假的成绩糊弄谁呢?学问是你自己的,你是在糊弄自己!”

朱万化经常听到一些风声,说朱钰不走正道,但是看他的学业一直还不错,加上朱万化自己整天的忙于公务,走马观花的看看也就算了。今天得空,他亲自出题,现场考验一次,结果朱钰漏了马脚,答卷一塌糊涂,这就说明平时的成绩做了假。朱万化当然生气,家学的几为教员怕是位置不保。

朱万化是个知识分子,但不是教育家,教育孩子除了严厉之外,他没有多少办法。讲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朱万化可以讲得很透彻,但是朱钰听不听就难说了。

富二代都有这个问题,他们生活的条件太优越了,于是就缺少了学习的动力。所以才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甲富翁请学问好的乙做家庭教师,可是富翁的儿子不成器,终于败了家。到了孙子辈,甲富翁的孙子家境贫寒,发奋读书,学业有成,可是家庭拖累,事业艰难,最终成了穷教书匠,业余还要做家庭教师以补贴家用,他教导的学生就是乙学者的孙子!乙学者两代奋斗,他的儿子成终于成就了一份家业,可是乙学者的孙子同样是不成器,照样是败家子。

......

还有就是“太子党”的传言,朱万化也知道一些,作为联省的第一人,他要想知道什么情况还是容易的。今天的教训也包含着对于朱钰介入官府公事的不满。

朱万化说道:“我现在是公爵,将来还有什么爵位是无法预测的。今天我要告诉你,世袭爵位,接我的班,是需要道德、学业、能力、对国家的功绩和贡献来决定的。此外还要得到大明官员们点头认可,不是一两个人就能说了算的。你是嫡长子,有优越的条件,但是我没有说过立长不立幼的话。我和你的母亲是看你年幼,尚不明事理,因此你做过的事,今日就不提了,也可以算是一笔勾销,我们容忍一次、原谅你一次。你要听仔细了,认真反省,好自为之。”

这个警告十分的严厉,就差宣布废掉他接班人的地位了,朱万化现在可是有三个儿子,二儿子朱铎,生母章氏;三儿子朱鉴,生母秋香,废掉了朱钰,他还有两个儿子可以接班。旁边的章氏十分的不忍,不断的拿眼睛偷看朱万化,生怕他再说出更严厉的话,想帮朱钰又不敢,在那里如坐针毡。

朱钰扑通一声跪在地下,满眼的泪水就流了出来,他叩了三个响头,口中说道:“父母亲教训的对,儿子知错了,儿子一定改,用心读书,做父母的好儿子。”

他的这番话隐含着“不要废掉我”的意思,可见他够聪明。

章氏一欠身,想起身去扶朱钰,又偷偷的看了一眼朱万化,见朱万化满脸的怒容,她没敢,又犹豫的坐下了。

“下去吧!”朱万化没有改口气,把朱钰撵走了。

经此一番教育,不知朱钰能否有所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家学的教员全部被辞退,朱万化委托孙和京重新寻找教员。

朱万化也不能忘记吧身边的所有仆役叫来,申斥一通,并严厉地警告:今日之事,不准随便传言,有那个敢多嘴嚼舌头定然严惩。朱万化不得不防,他已经有了经验,每次训斥责罚朱钰,隔不久就会被老太太找去教训一顿,老太太护着朱钰,就像老母鸡抱窝,护得紧。

......

两广首府肇庆,崇祯十一年七月,正是盛夏时节

,广东是沿海地区,雨量充沛,所以并没有燥热难耐的感觉。刚才还是烈日当空,转眼间就是一场暴雨,不到一个小时,则雨过天晴,又是蓝天白云的好天气。这就是广东的夏季,有点类似于热带雨季的特点。

肇庆的街头很繁华,广东特有的早茶茶馆里热闹非凡,客人们手拿折扇,赤脚趿拉着木制拖鞋,坐在那里边喝茶,边聊天。

“李老哥,你运气如何?上一期彩票买的是什么号,可曾中奖?”

西江沿线的各个码头上都有国防军开办的赌场,最火的就是逢一、逢六每五日一期的彩票了。一个码头就是一个开奖的地区,像肇庆这样的大码头,每一期的销量都不下十万张彩票,赌场可算收获丰厚了。

“哎!运气不济呀,我是每期都买,小奖不断,大奖不见。王老弟运气可好?”

这位王老弟颇为得意,他说:“哈哈!托老兄的福气,上一期中了一张小奖,有十两银票啊!半年卖彩票的银子都赚回来了!”

“恭喜!恭喜!王老弟可有何诀窍,说来让我沾点光!”

广东的男子,泡茶馆,买彩票就是最本分的人,最正经的事了,在茶馆中这种话题差不多占了一半。

说着说着就转了话题。

姓王要了两份茶点,说道:“李兄,今日老弟请客,要什么尽管说话。”

“客气了!谢谢老弟。

老弟呀,新粮已经入仓,可是粮价不济,不敢粜呀!一石上好的稻米不到一两一,折损银子太多,我偌大的一家人可是靠着这点卖粮的银子啦。粮食屯在仓里,也变不了银子啦!”

粜,音tiao,卖出米。类似的还有籴,音di,买入米。

联省年初对朝廷的省份出口的粮食降了价,理由是部分地区受灾(北直隶、福建、江西),春荒缺粮,联省大义凛然地说,这是为了协助朝廷度春荒,救济灾民。稻米(磨完的米,不是稻谷)的批发价每石一两一钱,粮店的零售价就是一两二钱多一点。这个价钱比秋收时节的粮价还要低,并且批量很大,敞开了供应,粮商们要多少有多少。直到夏粮收获了,第一季的稻米已经收获上市,商品粮还是大批的涌入,没有停顿的意思。

“谁说不是呢?我家的稻米也屯在仓里。这市面也邪性了,没有春荒不说,这粮价总是上不去,这可如何是好?”

“还有难题呐!佃户们说了,明年的佃租要五五分成,个别还有要倒四六的,否则他们就要退佃啦。因为米价底,粜不出银子,他们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啦。”

朝廷没有执行减租,所以一般都是六成的佃租,就是东家拿六成,佃户四成,现在这个佃租维持不住了。

“李老兄,照这样下去,我们的地就没人种了,这田地就没有用啦,不如卖了吧?”

“王老弟,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产业啦,哪能败家做不孝的子孙呢?”

两人开始愁眉不展,闷声喝茶。

一个年轻的后生风风火火的跑进来,找到李姓的年长者说道:“老爷,太太差我来请老爷回府,说是有要事。”

“真是不懂规矩!我这里与王老爷有要事相商,不得空,到晚上自然就家啦,何必来找我?啊?什么事啦?但说无妨,王老爷不是外人啦。”

后生抬眼望了望,小声说道:“老爷,粮价又降了,夫人没了主意,请老爷回府商议。”

“啊!此话当真?降多少啦?”

他们喝茶的心思没有了,起身就往粮店跑,他要亲眼看一看,粮价到底是多少?

现在到了七月,半年一过,联省的粮食立即降价零四成,批发价一两零五,零售价一两一七。正是新粮上市的季节,这次的降价更是要命。

这两位仁兄站在粮站门前目瞪口呆,继而捶胸顿足,这不是要命吗?明年的粮食还要不要种啦?

他们还不知道,到了年底,还要降价,稻米零售单价会降到一两一二。看着幅度不大,

无关的人没有感觉,指望着卖粮食过日子的人就受不了了。

粮价下跌,市场的反应就是纷纷抛售,这也有点像股票市场——买涨杀跌。结果粮价更低了。粜粮的价格已经跌破了一两银子,与正常年景粜粮一两二相比,一石就少了二钱多银子。

谷贱伤农啊!

......

第十二师在广东打击帮会的行动已经进行了半年多,这次行动与四川剿灭袍哥相比是不彻底的,第十二师兵力有限,更主要的是国防军并没有掌握广东的政权,所以没能全面的铺开,特别是东部的山区,他们的兵力没有到达那里,是一个空白点。

但是广东的主要地区,特别是各处的交通要点几乎全部清理了一遍,可以说广东的帮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即便国防军现在就撤出广东,在数年之内,广东的帮会再也不能恢复活动了。

国防军竖起了三官旗牌,大开杀戒,不完全的统计数字,处死的帮会成员超过了两万人,再配合着中华日报的宣传,在今日的广东,人们都知道了什么是帮会?帮会是干什么的?其危害在何处?使得帮会在广东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今后任何人在想搞帮会,就要摸一摸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一刀砍下来就是身首异处啊!

在广东的主要地区帮会已经绝迹了。

在打击帮会的同时,第十二师也在大力的扩军,他们现在的经费充足,大都督府给的编制也很宽松,因此他们除了正规的营全部满编之外,各营的临时营也满编了,十二师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两万四千人。此外他们还整编了一个师级的武警部队,每个码头都成立了保安镖局。兵源充实,成了两广最大规模的一支军队。

但是第十二师的装备还是有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国防军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五万,而联省的军工生产不足,原料不足,大量的钢铁都用于了铁路和其他的基本建设。因此,除了正规部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标准之外,其他的部队装备都不足。

李定国的办法就是大量的使用长矛,并且李定国还对长矛进行了改革,以适应当前的情况。他是受到步枪可装卸刺刀的启发,联省又有先进的铸造加工能力,他改革的长矛是可以方便装卸矛头的。卸下矛头的长矛就是有一个铸铁头部的木棒,装上矛头就是长矛。

这主要是因为武警多数任务是面对平民的,拿着木棒更合适一些,可以避免无谓的伤亡。

广东的武警基本武器就是长矛,只有班长以上的军官才有喷子或者左轮火铳,部队里的临时营同样如此,这就简化了装备。

按规定,国防军的武警部队除了重武器(火炮、机枪)之外,与正规部队是相同的,所以两广的武警装备就是低水平了。

由于广东多河流,他们又是沿江开辟码头驻防部队的,所以他们的武警有一半是水军,用于巡逻的船只还是很充足的。他们有蒸汽机动力的快艇,也有适合内河的中小型船只,这些非动力的船只都是福建制造的。

这些装备也得益于他们充足的军费,从部队的角度看,他们是国防军序列中最富有的。

广东的局面安定了,澳门到肇庆的航路也开始局部通航。营运的船只都是适合内陆航运的中型客货船,一律是蒸汽机动力,以获得快速的效益。这里的人口密度大,客运货运需求旺盛,因此刚刚开航就是一日两班,湖广航运公司的生意兴旺。

第十二师也可以继续向前,执行他们开辟航线的任务了。在崇祯十一年的三月,他们的先头部队进入了广西。

这条从南海到长江的航路,从永州起到湘江汇入长江的这一段,按计划是由驻扎长江沿岸的第六师负责开辟航线。两边的进程各有差异,他们也经常的互通消息。到第十二师进入广西之时,第六师已经从岳阳的洞庭湖开始朔湘江而上开辟航路了。两军的交汇处就是永州、零陵。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第474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