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473章:高速双体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473章:高速双体船

有人可能要问:国防军有那么强的军力,用的着跟印度人谈判吗?开着兵舰打过去不就行了嘛?

那种做法就太过于无理蛮横了,国防军是威武之师也是文明之师,能和平解决的就不能动武,否则就有滥杀无辜的嫌疑了。国际关系上还没有那么不讲理的,近代史上列强在殖民地横行无忌,够不讲理的了,他们的每个行动之前也是要打招呼的,先礼后兵,强者对弱者也要遵从这个潜规则。即便是康南军的扩张、突然袭击也是先用传教士做铺垫,然后才出兵的。

孟加拉国王亲眼目睹了第五舰队的强大武力,他明白,孟加拉王国的军队是阻挡不住大明的船队的,不答应通航的要求,大明就要武力开路了!

他示意乔汉,乔汉自然心里明白,这种话只能他们做下属的来说,要为君王分忧嘛!

他说道:“谢将军,你们的商船可以在贾木纳河通行,兵舰也可以护航,但是护航兵舰的数量每一次不得超过两艘,并且不得滋扰伤害我王国的船只和国民,每一次过境要提出请求,批准之后,方可通行。至于租借领土的要求,我方坚决拒绝。”

他们的立场软化了,但是还要尽量的维护王国的尊严。

国王也补充了一句:“希望我们双方保持友好睦邻的关系,通商贸易我们是欢迎的。”

葡萄牙人在船上准备了简单的宴会,但是这种形势之下孟加拉国王一行那还有参加酒宴的心思,他们拒绝了宴会,要求葡萄牙人的军舰立即送他们返回达卡。

谢鹏举还是达到了最低的目标——和平的解决了通航。能不能和平的占领雅江一侧还有待于今后的努力。既要侵占扩张占领区,还要避免大规模的战争,是需要赵率教去动脑筋的。

孔有德的印度洋分舰队派出的商船还没有到达,第五舰队的特遣舰队还要等待在这里,保护他们的第一次通航。

首次进入雅江的护航将由一艘炮舰、一艘快艇母船来完成。快艇母船的任务是运送四艘炮艇交给康南军。这四艘炮艇用于雅江的巡逻足够用了。

第五舰队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在吉大港购买地皮,建码头基地,保持在吉大港的存在,保护雅江航路,同时也建立一个新的贸易地点,建立市场,进行交易,获取这一地区的粮食。

几天后,印度洋分舰队的两艘商船到达了吉大港,在炮舰的护航之下,两艘商船和一艘快艇母船进入恒河河口,沿着雅江朔江而上,直奔康南省的南门关。

雅江的下游,河道极为宽阔,并且有诸多的江岔、江心岛,航道变得很复杂,各地的内河航运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第五舰队通过葡萄牙人雇佣了当地有经验的船老大,充当领航员。沿途的江岸两侧,都是印度的城市田园风光,同时也有孟加拉国水军警惕的身影,他们对于这些冒着浓烟、高速行进的船只也都感到新奇,看不明白就会以为是神船。

为了迎接商船队的到来,南门关扩建了码头,以便大型的商船停靠。赵率教很兴奋,亲自赶到南门关迎接。朱全柱接收了四艘炮艇,也从部队中抽调士兵组成了康南军的水军船队,第五舰队将留下教员训练他们。新占领区有一千里的雅江航道,这四艘炮艇将担负去巡航的任务。

商船为康南省带来了他们急需的各种设备和各种专业的人员,例如开设曙光银行的雇员、设备、物资;急需的水泥窑;造船厂需要的木工机械;各地需要的蒸汽机等等。

商船队返航也不会空载,现在康南省有大量的粮食、棉花等农产品

有了这条航路,大明东部沿海省份的移民也可以乘船来到康南省了。福建、广东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历来就不断的有出海闯**的移民。于是康南省也就派出了官员随商船到广东、福建一带招收移民。

......

由朱万雄提议的——研制高速的远洋客船,于崇祯十年五月给安东造船厂下达的研制任务,已经过去了一年,第一艘样船终于制造了出来,已经开始在渤海试航。

按照朱万化的提示,这艘样船有两个特别之处,其一,它是双体船,其二,带有水翼。

为了取得高速度,它的吨位只有800吨,就是说双体的每一个船体只有400吨的排水量,比炮舰的个头还要小。船体小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为了连接两个船体的构架受力小,保证连接的坚固,也是保证安全。

两个船体紧紧的靠在一起,间距很小,从龙骨上方就连接为一体了。甲板以下的船体分开为两个,到了甲板上部则完全是一体了。因此甲板以上的舱室建筑是整体的,显得很宽阔。

它的动力当然也是两套,每个船体都有单独的锅炉、双蒸汽机驱动的螺旋桨。风帆被彻底的取消了,这是为了船上建筑更好的布局。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速,在船只的前部和后部都安装了水翼,船只开动起来之后,水翼使得船只上浮,大部分船体就浮到水面以上了,这就减小了水的阻力,有点水上飞的感觉。

这艘船的设计思想绝对够先进的。

测试的结果,巡航速度就达到了35节,就是每小时65公里合130里,一昼夜可以航行3000多里。从青岛到锡兰府的航线,粗略估算能有一万五千里,全速航行五昼夜可以到达,保留一些余地可以按六天计算。

这艘高速客船对于印度洋的海外领地意义巨大。

渤海湾的试航之后,样船回船厂进行必要的维修改进,就可以投入青岛到锡兰府的航线上了。随后造船厂会追加两艘,同时开工建造。

第一艘双体客船被命名为“锡兰号”。

崇祯十一年七月初一,锡兰号首航,起点青岛,终点锡兰府,途径上海、基隆、琼州(海南岛)、金兰湾、金瓯、新加坡、科科岛、吉大港、锡兰府,全程一万五千里。单程六天,首期运行班次为每20日一个往返。

科科岛是安岛以北的一个小岛,现代属于缅甸,由于安岛的基地是保密的,所以暂时开辟科科岛作为安岛的港口。科科岛距离安岛的朱家湾基地约六百里,是普通船只一个白天的航程,他们只好自己转运一下了。

这条航线的开通就方便了海外各处领地与中原的人员往来。再过几个月,这条航线的高速航船将达到三艘,航班将更加密集。

在锡兰号上还有一样新装备——电灯。

在崇祯九年启动的工业电力应用研究,历经两年,到现在也有了成果。目前比较有意义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照明,二是工厂的动力。

照明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船舶,没有电力,照明就只能用燃油灯,在船舶上使用明火,第一个就是不安全,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工业电力成果出来之后,最紧迫的就是大型的船只全部采用电力照明。蒸汽机动力的船只上再增加一个发电机也非常简便,铺设线路,安装灯泡、开关都不麻烦。因此,从十一年初开始,军用、民用的大型船只都开始安装电灯。还有一个副产品,那就是船只上的探照灯更亮了,电力为探照灯提供了更好的照明性能。

作为联省的都城——开封,电力照明的应用也会优先关照,首先从几处关键的衙门大院开始,也陆续的安装了电灯。电灯照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对于大明的人们却是万分的震撼和惊喜。

这些照明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小型的电力系统,没有统一的电力网。一个大院里,有一台蒸汽机带动的发电机,拉上一套线路,自成一体,绝对没有大电网的概念。

规模比较大的电力系统就是机械加工厂里的电力应用,在工厂里主要的价值在于电动机取代了用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方式。在车间里,天上地下到处高速运转的皮带轮子被取消了,每一台机床都有自己的电动机提供动力。所以动力部分大大的简化了,并且提高了操纵的性能,工人也就不必练习挂皮带的高难度的技巧了,挂皮带还是个很危险的动作,搞不好就要伤人的。

......

在现代的五十年代以前,电力已经有了,但是工厂里依然有很多用皮带轮传递动力的设备。在那样的车间了,空中、墙壁、脚下到处是高速运转的动力轴和皮带轮,有防护的罩子罩着它们,车间里噪音很大,都是这些传动机构的声音。

当机床需要开动或者停下来,工人们就要用手拽皮带——挂轮或者卸下。熟悉机械的读者可能有疑问——不是有离合器吗?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不要小看了离合器,内中的摩擦片对于材质要求很高,并不亚于军工的枪炮钢,没有电炉是练不出来这种高品质的钢材的。不可靠的离合器,就不如挂皮带。

这种工厂里的景象,即便是影视作品里、老照片上都很难见到了。笔者有幸见识过这种老古董的机床,现代人恐怕都不敢相信有这种东西。上海、武汉、河南巩县等这些晚清时期的工业基地,或许能保留几件放到博物馆里。

朱万化所建造的工厂,就都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有了电力,终于可以改变他们了。

......

电力在军事上还有一项应用,那就是岸防炮、要塞炮,以及这一类的大型火炮,其推进、转动、调整角度就有了方便的动力。原来,在没有电力的时候,用的是绞盘车,笨重、动作慢、还很费力。

对于朱万化来说,他确实到了非解决电力不可的时候了,衙门里的室内照明很拉风,但是,不是必不可少的。舰船上的照明却是意义重大,工业上没有电力就已经不能再发展了,使用电力,这就是发展的必然。

......

陕西的疏通渭河航运的航道,第一期工程是从西安到潼关,全长三百多里,经过一个枯水期,已经施工完毕。

这一项工程因为银子充裕,官府上下的积极性都很高,所以速度快,质量好。到了十一年的四月已经疏通完毕,把河水引入到新河道之中,到了五月,渭河的航运开通了。

虽然只有三百里,并且不能通达黄河,但是水运廉价,载重量大,这个优势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这一地区的主要城镇都在渭河的沿途,货物、人员的运输需求量还是很大的。等到明后年,航道继续向上游延伸,直到宝鸡,到那时,这八百里航路的经济作用就会凸现出来。

水运的价值在那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把河沙运输到一百里以外的工地上。如果用马车运输,其运费将是沙子的数倍,这就不是运沙子了,纯粹是运傻小子。可是船只却可以运输,我们在各个河道上都能不断的看到运沙船。这就是廉价运费的作用。

--- 第473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