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六:杨威天下_第421章:占领乐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六:杨威天下_第421章:占领乐山

崇祯九年六月初六,第七师教官朱明秋率领一个营来到了乐山县城附近,这个营是第63营和它的临时营“临63营”,总兵力一千九百人,汇合了常驻在这里的驻军和侦探,准备夜间突袭乐山县城。为此,还派出了一个班的特种兵装扮成商贩分批进城,他们的任务是夺取北门,迎接大部队进城。

跟随而来的,建立政权的官员们暂时留在了保护交通线的军营之中,这一批人员有四十多人,有县乡两级政权的骨干,有建立警察机构的警官,人数最多的就是组建武警部队的各级军官。明天一早他们就要进城执行他们的公务。

夜袭乐山城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是袭击城内的一个官军军营,对官军强行缴械,控制军营,这个军营是一个千户所。乐山是成都以南的一个重镇,它有两个千户所,一个在城内,另一个在城西北的夹江。根据探报,城内的军营中并没有一千兵丁,只有不足七百人。在大明的卫所中,一个千户能保留七百兵丁已经是很好的了,一般都不足半数。第二个任务就是抓捕袍哥帮会成员,尽量少漏网。

在城市中作战,还是尽量的安排在夜间,用偷袭的办法,避免较大的战斗。其主要的用意还是避免市民无辜的伤亡。如果在城市中两军对阵,战斗规模再小也可能伤及无辜。

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派出潜伏人员,夜间从城内偷袭打开城门,还是有把握的(城门到夜间是关闭的)。只要打开城门,其后的作战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了。

傍晚,天色渐渐的暗下来,朱明秋率队出发了,到达乐山城外时天色就完全黑了下来。他们到达的是乐山县城的北门,他们的出发地在乐山的西面,为什么来到了北门而不是西门呢?这就要说一下乐山的地理情况了。

乐山县城是三面环水之地,它的东面是岷江,南面是大渡河,大渡河在这里汇入岷江。城的西面稍远处(约十里)是青衣江,青衣江在这里汇入大渡河。国防军是渡过青衣江而来,占据了北面,就等于包围了乐山县城。

这里虽然是山地,但是河流纵横,也属于富庶的地区,县城周围到处都是良田村镇,因此,袍哥帮会成员有不少就居住于县城周围,并不是都在城里。

朱明秋命令二连到西门,派出一个排堵住城门,其余的两个排就地开始清剿外围。尽量不要开枪,避免惊动城里的人。

一连守住北门,也是就地清剿,三连从东边开始向南,清理东门、南门沿江的狭窄地区,这里的商户码头也不少,也是人口稠密之地。

这种清剿都是目标明确的,帮会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主要成员居住何处,都在掌握之中,如果不在家,一般的去处就是妓院了,所以妓院也是清剿的重点。这个年代人们的夜生活是非常贫乏的,天一黑就是睡觉,因此,漏网者是极少数。

国防军的老装备——盾牌,是始终保留的制式装备,每个班有两名盾牌兵,配两面大盾牌,另外还有两面小盾牌备用,盾牌兵还装备喷子。像今天这样的行动,盾牌可就派上了大用场,它是极好的防护装备。另外就是临时营装备的大刀、长矛,也是这种街头巷尾抓捕行动的利器。

国防军人多势众,又是有组织的正规部队,抓捕几个街头的混子还是容易的。整个行动不到一个时辰(两小时),就完毕了,抓捕了80多人,漏网者三人,都是小喽啰,骨干分子全部抓获没有漏网。

城外的行

动还是惊动了守城的军士,特别是城的东侧、南侧,热闹的街区紧贴着城墙,虽然是和平时期,城门处还是有值班站岗的,城外的异常还是让他们不断的在城墙上向外张望。毕竟没有起火,没有大规模的动乱,过一阵子有重新安静下来,所以守军的岗哨也就打消了疑虑,他们上报与否就不得而知了,最终城上、城下也都恢复了平静。

夜深了,到了子正时分(午夜12点),“砰!砰!砰!”的三声,声音不太大,在宁静的夜里也传出了很远,三颗信号弹,两绿一红在北门外升起,照亮了天空。又过了一会,北城门悄然打开。

信号弹是给城里的特种兵传递的指令,命令他们占领北门,打开城门。

大队的国防军,尽量压低脚步声,列队入城。上千人的行动,尽管压低了噪音,其动静也是不小。

进城的部队兵分三路:一路沿着城墙向两边发展,占领全部城墙和四门,封锁县城,等待在其他城门外的部队也全部入城。第二路是第一连的正规部队(170人),他们还携带一个班的临时营士兵(20人),冲向城内的官军兵营,任务是包围和解决官军,朱明秋就跟随着这一路。奇怪的是第一连的士兵同样穿的是鸳鸯战袄,并不是作战的迷彩服。

其他的,包括1200人的临时营的士兵,在向导、侦探的带领下,分散抓捕袍哥帮会的成员。他们要首先抓捕头目骨干,然后抓普通成员。

国防军进城顺利,没有发生战斗,奔赴各处目标的部队加快了脚步,所以城里的人们也听到“啪,啪!”的脚步声,城中的各处街道到处可见国防军的身影,城里屯兵的兵营很快就被包围了。

进攻兵营的一连一刻也没有耽搁,军营的大门很坚固,试着撞了几下没有撞开,他们干脆就用手榴弹炸开营门,大队的人马就涌入了兵营。

睡梦中的官军被爆炸声惊醒了,不少人跑出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看到各处营房间的空地上有穿着鸳鸯战袄的兵丁边跑边喊:“兵变了!不反抗的是兄弟!反抗必杀!”他们跑遍了兵营里的每一处营房,以便叫醒所有的兵丁。

喊话的是地道的本地方言,像是同一个兵营的兵丁,但是又有点不像。他们是哪里来的?

喊话的就是那20名临时营的士兵,他们的鸳鸯战袄与大明官军的军服极相似,但是又不完全相同。他们都是本地人,当然是本地方言,口音一点也不差。

这个“兵变”的喊话,纯属欺诈,这一招是军官们从军事教材上学来的,教材上说的是河南进入宪政时,解决河南官军的战例,河南就是用这个办法俘获了兵营里的官军。这一招就被朱明秋用到了这里,所以他特意带来一个班的临时营士兵,这些士兵都是宜宾本地人。

兵变在明末的军队中是常事,一般都是与军饷、军粮有关。四川是富足之地,不会缺粮饷,但是,这不等于士兵们可以吃饱饭,也不见得可以按时拿到军饷,其原因就是军官吃空饷尚嫌不足,还要克扣士兵的粮饷。

特别严重的还有军官用扣押的军饷向兵丁们放高利贷!士兵也是要养家糊口的,谁家都可能有天灾人祸,急需用钱,领不到军饷,兵丁那里会有钱,于是就向军官借钱,他们借的就是高利贷,借一次,一辈子还不完。

因此,四川的兵闹兵变也是常事,很多士兵都有兵变的经历。对于普通士兵而言,这种事情于己无关,何必管闲事

糊里糊涂之中,乐山城里的官军六七百人,就做了国防军的俘虏。他们并不惊慌,穿好衣服,不慌不忙,按照指令都比较有秩序的走出来,被集中在兵营的空地上了。

兵不厌诈,这一招诈骗把兵营里的官军和平解决了!解决了军营,就等于完成了军事占领,县城就在国防军的控制之中了。

最大的工作量还是抓捕袍哥成员,他们的人数有三百六十多人。

军营就成了俘虏的关押场所,所有抓捕的人员全部关押在这里。

乐山城里的官府衙门,国防军并没有动他们,只是在各处衙门的门口加了岗哨,不准出,也不准进。他们不是现在的主要问题,到明天,城里安定了,才轮到处理他们。

天亮了,惴惴不安的民众们,小心翼翼底打开房门,看到街上依然安静,只是多了一些花皮的岗哨。

这里的人们大多见过国防军,也认识他们的军服,随着大溜,大家都叫他们花皮。

安民告示也贴出来了,人们都围上去观看,有认字的就大声的念起来。告示文字简洁,话不多,就是两件事:第一,从今以后乐山被国防军军管了,官府任命了新官员,民众有冤情的,可以去告状。第二,宣布袍哥帮会就是土匪,今日已经被剿灭,如果有人抓到漏网者扭送官府,经查证无误给予奖赏。即日起,官府开始审理有关袍哥的案件,民众们有仇有冤的马上去官府告状。

民众们对于官军也没有什么好感,因此,百姓们如何欢迎慰问官军的戏码是没有的。但是,士绅、工商人士、以及平民百姓对于袍哥可是恨之入骨,国防军灭了袍哥还是大快人心,不少的商铺带头,鞭炮就在城里放起来了,人们还是很兴奋,像过节一样。

可是真的去告状的人还是没有,谁知道官府能不能秉公处置?

国防军还是老套路,成立军事法庭,开始审理袍哥帮会的案子。为了启发民众们告发袍哥的罪恶,两天后军事法庭拿出几个成熟的案子,在县衙门门前公开审理、宣判,并且开刀问斩,现场杀人。当然了,杀人是需要事先禀报大都督府。

这个举动还是有效的,之后告状的民众络绎不绝,案情的审理也就顺利了。

对于袍哥帮会,原则上舵把子以上的全部杀掉,其他骨干,有人命案子的也要杀,即便没有死刑的也要服苦役。国防军对于城市土匪的处理历来是严厉的,特别是这种有上百年历史的帮会,他们随时可能死灰复燃,所以必须用果断的措施,给予根除。

处理帮会就会牵扯出官员、官军,对于官方的人物,要引用律法,并且适当的放宽尺度处理。这不是放纵犯罪,而是策略的需要。大明朝廷一方的官员、军官数量庞大,要照顾到他们的感受,不能给这些人造成错觉,以为联省、国防军容不得异己。

人无完人,大明的官员也是一样,贪污受贿的,为非作歹的不少,但是,程度有轻重,不是所有人都该抓、该坐牢、该杀头。国防军的尺度如果过于严厉,就会把很多人推到对立面上去。因此,凡是有一些名望的人物,有功名的,他们的犯罪处理全部要登上中华日报,以告知天下:联省处理人犯是依法而行,并且有仁义,议功、议贵,都可以网开一面,给出路。

叫收买人心也好,叫团结大多数也好,这是宪政向全国发展的需要,是政治的需要。

--- 第421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