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408章:调整战役目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408章:调整战役目标

崇祯九年四月初十中午,一场遭遇战在距离张掖一百五十里的位置打响了。

朱万杰、岳成、赵大柱三人站在指挥车顶上观战。

四千骑兵的集团冲锋,其队形的宽度、长度就能达到五里左右,黑压压的一片。队伍中各种旗帜上下飞舞,战鼓声与马蹄声震动得大地颤抖,蒙古兵“嗷嗷”的喊叫声混杂着马匹的嘶鸣,地面上卷起的尘埃腾空而起,场面非常壮观。

在蒙古骑兵三角队形的最前端,有特别明显的三四百匹战马与众不同,他们是重甲骑兵,马匹高大,骑手也都高大强壮,显然是特意挑选出来的。骑手和马匹都身披重甲,一般的箭矢是奈何不得他们的,瘦弱的马匹都带不动这一套重装备。蒙古人缺少钢铁,更缺少工匠,这些重甲从何而来?朱万杰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蒙古人的马队已经进入了1000米,开始从小步慢跑变为加速狂奔,马蹄声也骤然加大了,“嗷嗷”的喊叫声更大了。但是国防军的一方还是没有开火,他们严格的执行了朱万杰的命令:放进来,狠狠的打!

马队的头部进入了1000米之内,可是马队的尾部还在3000米之外,这时候开火显然不能发扬所有的火力。他们在等着蒙古马队踩地雷,那是三百到五百米的距离。

终于有蒙古骑兵踏响了地雷,这一次地雷的埋设,有不少是连环雷,一次踏响的地雷不止是一颗,而是三五颗地雷同时起爆。踏响地雷的就是重甲骑兵,因为他们在最前面,倒下去的骑手无论受伤与否都是站不起来的,原因就是那一身盔甲,太重了,摔倒爬起来太困难。密集的骑兵队形,摔倒的人和马就成了后面的障碍,或者绊倒更多的马,或者被数十上百的马蹄踏成肉泥。

地雷一响那就是开火的信号,二团的六挺重机枪每一侧安排了三挺,重机枪在战车上,距离地面有两米高,视野开阔,“砰砰”的连续射击就更加准确有力。在1000米之内,重机枪8.8毫米的子弹穿透力超强,无论人还是马匹都会被打得肢离破碎,抵挡冷兵器的盔甲完全无用,重重的头盔都可以被打成碎片。每分钟200发的射速,使得它成为对付骑兵的大杀器。六挺机枪的交叉火网,不要说几千骑兵,就是一两万骑兵也休想冲过去。

一个团还有十几挺轻机枪,分布在前沿的阵地上、战车上,与重机相比,轻机枪的射速稍慢,子弹力度、射程都稍差,但是消灭几百米之内的骑兵也是大杀器。

所有的步枪也都开火了,但是步枪的射速,对于快速的骑兵,其杀伤力有限,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掷弹筒的射程太近,现在还用不上。但是,它们装的都是散弹,在最后一百多米的距离上,其打击迅速,打击面宽,是最后的防守手段。

炮兵阵地上的82迫击炮以及数量不多的直射炮,他们在气球观测员的指挥下,打击蒙古马队的后队。20多门炮,射速都是每分钟二十多发,数百枚炮弹砸下去,蒙古马队的后队就全部被笼罩在炮弹的爆炸之中了。

各种火器开火的同时,第一团的骑兵队伍就从两侧出击了。一个团加上他们配属的临时营(临时营也是骑兵)有六千多人,他们从战场的两侧向敌军的侧后迂回,以完成对敌军的包围之势。骑兵的武器以三眼铳、马刀和喷子为主。

准格尔蒙古人都被打懵了,处于机枪扫射、四处爆炸的炮弹、地雷之中,那里还会注意四五里之外的侧翼方向迂回的骑兵。

当枪炮声减弱时,

残存的蒙古人才发现自己被包围了。

战场上响起了激昂的冲锋号声,正面二团的临时营,在火力掩护下开始出击。

所有参战的士兵都被告知,蒙古人手中有三眼铳、火铳和手榴弹,所以他们也加了小心,远远的就用火铳射击,投掷手榴弹。

国防军的喊杀声也震动山野。

按照朱万杰的目测,残存的敌军已经不足半数。

准格尔骑兵残部,在这种摧枯拉朽的打击之下,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三面的包围无可遁逃,斗志全无,除了垂死挣扎只有投降一条路了,于是大批的士兵开始下马跪地投降了。

战场上的喊话劝降就不必了,这些蒙古兵都不懂汉语,国防军的士兵中除了少数蒙古族士兵之外,也都不会说蒙语。

经过清点,俘虏了一千六百多人,其中有数百伤员,重伤的也有几十个,现在的医疗条件怕是很难救活了。

让俘虏们抬着伤员集中看押,然后打扫站场掩埋尸体。

朱万杰写成战报上报到朱万化和大都督府。部队就地扎营休息。

很快,朱万化复电指示:

由于在准格尔人手中发现了新式装备,这就说明准格尔蒙古人对罗汝才的压力极大,并且存在西路军已经失败的可能。因此,对于当初定下的驱逐准格尔人到嘉峪关以西的战役目标做出调整:改驱逐为诱敌,力争聚而歼之。

向张掖的推进还要降低速度,进军不要太犀利,不要咄咄逼人,不要急功近利。类似今日的遭遇战还会发生,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我军要减小打击力度,这种局部聚歼的战斗就不要再打了。

第八师到达兰州后,调一个团上去,保护第十师的侧翼及后方安全。

我们修改后的战役意图是在河西走廊聚歼消灭准格尔蒙古人的主力,消灭其大批的有生力量。为了战略上的聚歼动作,目前要适当的隐藏实力,不要把敌人吓跑了。在辽阔的西北地区,寻找消灭蒙古人是很困难的。

因此,部队进军到达张掖之后,对张掖形成威胁,围而不攻,减少主动出击,仅仅自卫而已,暂时不要越过张掖。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敌军向张掖集结。我军将采取战略包围的态势,把吸引过来的敌军聚歼于张掖地区。为此,第十师的第三团已经调到海北,准备突袭嘉峪关。北面的驻外蒙古的第五骑兵团也已经向乌里雅苏台以南集结,预计十日之后可以向南出击,目标也是嘉峪关。

朱万化说出了调整后的整个战役的构想,与出兵之前定下的战略目标有很大的修改。

朱万化同时也给外蒙古的第五骑兵团下达了命令,命令他们向乌里雅苏台以南集结,集结之后向南沿着黑河南下,从巴丹吉林沙漠的边沿进军嘉峪关,与第十师第三团配合封堵南起祁连山北到沙漠之间的河西走廊通道,建立东西两边的防线,堵住嘉峪关以东的逃跑通道,封住西边过来的救援敌军。同时命令他们:行军如果遭遇蒙古人,不要理会他们,击溃驱逐即可,行军是第一要务,不可贪功。黑河沿岸可能有准格尔蒙古人,也可能有绥远蒙古人,这个告诫还是必要的。

朱万化告诉第五骑兵团和三团,封堵嘉峪关的时机要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对于俘虏,事先已经有安排,依旧按照预定的计划办,这就是:要区分首领和普通士兵,首领要全部关押,进行甄别,首领和危险分子只有两个出路,那就是常年关押或者流放澳国,如果流放,允许其携带家

属。非危险分子,可以等同于士兵的处置。

对于士兵要建立俘虏营地,对他们进行短期的教育和服苦役,然后全部释放。

这主要是考虑到西北地广人稀,不适宜再减少人口,他们也是可以做大明子民的,即便还有不安稳之人,继续与大明为敌,以国防军的军力也不惧怕他们。

事后对于俘虏的审讯中,又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西路军的情况。

据俘虏的供述:目前的西路军依然存在,并且他们守住了巴尔喀什地区,也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同时损失也不小。

西路军进军途中已经与准格尔人多次交手,正如朱万化所预料的,准格尔占领的区域太辽阔,方圆数千里,调兵不及时,少量的军队不是西路军的对手,西路军顺利的到达了巴尔喀什地区。西征之前,国防军已经提醒过罗汝才要依托坚城防御,他到达之后,立即开始修建城池。巴尔喀什地区自汉代以来,汉族的军队多次到达并守卫这里,因此,有一些古老的城池,但是多处损毁严重。有城池就比没有强,维修总是快于重建,因此,许多要点的城池很快就建起来了。

去年秋季,西路军到达巴尔喀什时间不长,陆续到达的准格尔骑兵就开始向巴尔喀什进攻。匆忙建起的城池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火器和坚城的配合之下,西路军扛住了准格尔人的进攻。

准格尔蒙古人还是吃亏于轻敌,他们小看了这几万明军,陆续到达的准格尔人就陆续的投入进攻,形成了添油战术,结果被西路军分批击败。据俘虏的供述,准格尔蒙古的骑兵在巴尔喀什地区前后损失了近十万之众,并没有攻下一城一地。

当然了,杀敌一万,自损八千,西路军的损失也不小,据准格尔人估计,西路军的损失也在七八万人。

不过这个话有些靠不住,因为西路军总数才七万多人,不可能损失那么多还能守住巴尔喀什,可能是准格尔人自己谎报战功的结果。按照这个情况,朱万杰估计西路军的损失至少在两万人以上,也算是重创了。

好在他们制造武器的装备没有落到准格尔人手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准格尔蒙古人缴获了部分武器,也俘虏了西路军的士兵,因此,他们手中有新式火铳、三眼铳和手榴弹,但是数量不多,并且弹药奇缺。火铳还勉强可以用黑火药,火绳点火,但是三眼铳的子弹,打一发就少一发,无法补充,手榴弹更是如此。

之所以战斗刚开始,他们就对空发射火铳,那是因为,他们都是骑兵,作战时无法骑在马上用火绳点火发射,因此,放几枪向对方示威。火铳的火药可以补充,打上几枪也不在乎弹药损耗。

听到这个情况,朱万杰也就理解了,事情真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这些审讯的情况,朱万杰立即用电报向朱万化通报。

这些情况也让朱万杰认识到了,他大哥朱万化对战役目标的调整是正确的,否则,让准格尔人保存实力而退,罗汝才真的很危险。

朱万杰召集营以上的将领传达了朱万化的指示,并做了分析,指出其重要的意义,要求部队下一步的行动都要以此为准,制定作战计划和指挥作战都要贯彻这一原则。这个作战原则要求保密,只是到达营一级,不要向下传达。

第五骑兵团、三团的突袭嘉峪关的计划,仅有师长、师教官知道,这个作战意图更加是严格保密的。

--- 第408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