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93章:未雨绸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93章:未雨绸缪

为了救灾,朱万化也打算试验着开始建设黄河隧道了,地点就选在开封,这个位置居中,受益面大。这项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为此他找来章世照,要他组织工程人员做好前期的勘察、设计和组织,施工必须利用黄河的枯水期,工期是很短的。

黄河中下游的河道是很宽的,如果按照南北黄河大堤的距离来计算,平均宽度有二十多里,那么开封城北部的黄河宽度只有十几里,就是比较窄的了。

黄河在这么宽的河道内游走不定,它的主河道总在不断的变换位置。这是由于黄河水的泥沙量大,主河道会不断的被淤积而抬高河床,高到一等的程度,水流不畅,河水就转向了其他的低洼处,于是主河道就变换了位置。只有到了黄河的汛期,河水猛涨,它宽阔的河道才能灌满水。

朱万化的施工方案就是利用黄河的这一特性,在枯水季节选择一段没有水的河床大揭盖开挖施工,第一年的工程量定为隧道长度三里,是计划工程总量的两成。汛期到来之前隧道要完成封顶、填埋,同时封堵河道中敞开的隧道口。

然后在河道中开挖一段比较深的河道,人工引导黄河的主河道改变位置,使已经建成隧道的这一段成为主河道,这样黄河水就从隧道上方流过了。

通过一个汛期来检验工程质量,验证是否有工程漏洞。如果工程通过了考验,则下一个枯水期继续施工一段。后期的工程会越来越容易,因为主河道已经移到了隧道完工的位置,其他的河床在枯水季节都是干枯的河床,便于开挖施工。

用这种施工方法预计三到五年,黄河隧道即可全线贯通。

像运河隧道一样,黄河隧道也是两孔,一孔为公路隧道,一孔为铁路预留,初期没有铁路的时候可以作为公路的备用隧道。

为了便于维护、解决隧道中的照明,同时也为了预留安全逃生通道,隧道中每隔三里左右,建一个样子像桥墩一样的高高的竖井,也像是烟筒。其内部有盘旋的楼梯,人员可以一直登到顶部,它的外部也有梯子,逃生的人可以从这里逃到河床的地面上。它的外形形状要适于抗击水流冲击,成为狭长流线型,外表面全部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坚固、抗冰凌冲击。它的顶部有收集阳光的大锅,通过管道向隧道内部提供照明。它的底部就是隧道维护工人的值班、休息之处。夜间或阴天时人工点燃气死风灯提供照明。隧道的维护人员一个班次至少要二十几人,日常维护的队伍至少要一百人左右,因此,这个隧道是必须要收费的,以保证日常维护的费用。

这个隧道一旦建成,它将成为南北的重要通道,从而避免一个国家被黄河的冰凌隔开,分为两半。

这一项工程浩大,可以在河南吸收数万名劳工。因此它同时也成为抗灾、救灾的手段。

......

明年的灾荒还有福建的份,那里是旱灾加蝗灾。

蝗灾和旱灾往往是共生的,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已经是多年的干旱了,蝗灾定然也是不断。但是西北的干旱过于严重了,连蝗虫也有生存危机,所以西北的蝗灾被掩盖了。

朱万化查找资料,治理蝗灾的办法还是不少,但是有的现在无法实施,例如喷洒药物。杀虫剂几乎全部是化学药剂,朱万化对于化学知之甚少,目前也缺少化学工业的装备和原料,化工的产业链还没有形成,所以药物治理就不用想了。

有一条很吸引人,那就是利用蝗虫的天敌动物治理。蝗虫的天敌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鸡鸭鹅,这也是朱万化最感兴趣的。按资料数据,平均一只鸡鸭可以保护两亩地免遭蝗虫侵害,不知这个数据有多少依据,就像作战一样,鸡鸭也要追求一个群体效应,最好是成百上千只鸡鸭一起出动,它们对蝗虫的剿灭也会有很

高的效率。

应对福建的蝗灾之策,第一要在浙江、福建的边界上严防蝗虫向浙江入侵。这个边界也有四五百里,十来个县。江南人好养鸭,养鸡的比较少,养鸭的办法大多是在田里放养。在两省边界的这个范围之内,就要大力提倡养鸭,甚至硬性的规定养鸭的数量。同时在这一带开设一些利用鸭子肉、鸭蛋制作食品的工厂作坊,让部队军需采购、外贸机构也进入这一地区采购鸭肉、鸭蛋制品,以刺激养鸭的积极性。

这一道鸭子的防线就建立起来了。

北方的四省(山东、河南、陕西、甘肃)也要做大量饲养鸡鸭的准备,联省衙门也会有所安排。

对于福建省就鞭长莫及了,福建距离台湾很近,可是由于机遇的原因国防军在福建影响力一直不大。

如果朱万化对福建说什么预防蝗灾,人家未必听你的,说多了就有干预的嫌疑。何况朱家与福建来往不多,交浅而言深历来是人际交往的大忌。所以也就是有所心里准备,必要时给一些粮食、物资上的援助,以稳定福建的局面。朱万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

康藏军进军雅安,历时两个多月了,雅安全境基本占领,他们开始向西进军,十一月初康藏军到达打箭炉(泸定)。按照事先的约定,他们占领泸定的大渡河两岸之后,国防军将派出一个小队,保护一个专家组实地勘察设计泸定的铁索桥,要求马车可以通行。

这座桥是康藏军继续西进占领西康全境,进而进军西藏的后勤保障,是西部交通关键之点,因此,要力争压缩工期,尽早建成通车。

雅安到泸定的道路康藏军正在扩建维修,这条古道大部分是可以通过马车的,也有一些局部需要改造。建设泸定桥的建筑材料都要经过这条路到达泸定。

为康藏军而引进的首批日本女人一万人已经运到了舟山,清国人果然进行搭配,顺便送来了两千日本壮丁。考虑到西康尚未完全稳定,暂时运输两千日本女人和500名日本壮丁到达雅安,其余的继续留在舟山。日本女人长得还是不错,康藏军的大小军官们先自肥一把,两千人差不多去了一小半。

雅安到泸定的修路苦力就是这批日本壮丁,康藏军可是不像国防军那么客气,这批日本苦力到了他们手里可就倒霉了,整日里非打即骂,还不给吃饱饭,估计用不到康藏公路完工,这些壮丁就没了。

对于这座桥,朱万化曾经想到:既然是铁索桥,是否可以建成现代的拉力钢索桥梁呢?他想一想还是放弃了。

古老的泸定铁索桥,和现代的拉力钢索桥梁其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差别也是巨大的。

他们的原理都是用铁索承受拉力,承载桥梁和车辆的重量,这一点是相同的。但是现代的铁索桥的桥面是钢筋混凝土构件或者是钢结构件,这些构件被钢索的拉力承载。桥面厚重、平稳、是硬质路面。而泸定桥是木板直接铺在铁索上,桥面非常简陋,人走上去都要晃动,稳定性极差。

可以想象,那么重的桥面构件,需要增加多少钢索才能安全呢?他的直接后果就是需要大量的优质钢材,而目前朱家的钢产量还是太小了。修铁路的铁轨都是铸铁的,而不是钢轨,钢产量不足,这一座桥恐怕就需要消耗几个月的钢产量,实在负担不起。

最终的方案还是原来的十三根铁索拉起来的桥。

康藏军的火铳作坊并没有丢掉,来到雅安,他们又把作坊建了起来,现在新式火铳、三眼铳、手榴弹都有了,数量充足,国防军保证供应。但是李岩搞出来的用抛石机抛掷手榴弹头的装备,就相当于发射方便的近程火炮了,非常好用,他们舍不得丢掉。于是,他们的小型兵工厂就全力以赴生产这种抛石机和弹头,并且不断

的改进它。朱家生产的马车用轴承是能够买到的商品,这就使得抛石机的体积小了,抛射得更远了。一台抛石机,一匹马就可以驼运,机动性很好。

过了泸定(打箭炉)就有准格尔蒙古人的势力了,在西康蒙古军的数量不是跟多,对于康藏军来说,这个敌手还是比较强的,康藏军就要认真的对待了。为此,他们的主要首领,在雅安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专门研究对付准格尔骑兵的战术。

参加会议的有:马守应、李岩、贺一龙、贺锦、黄龙、刘希尧、蔺养成。

后面这两位以前很少介绍,他们二人是组成“革左五营”最基本的那五个部分中的组成成分,刘希尧号称改世王,蔺养成号称乱世王。是五营中最小的两股。

此时的李岩已经被马守应任命为康藏军的监军,其地位仅次于马守应,相当于康藏军的副司令。这个名称还是从国防军学来的,官军也有监军,那一般都是皇帝派出去的太监担任的。

牛金星已经被任命为西康省的布政使,今天是军事会议,所以牛金星没有到场。

马守应首先讲话,说明今天会议的宗旨,他说道:“各位,过了大渡河我们就要碰上准格尔的骑兵了,虽说西康境内他们的数量不多,我们也要仔细的对待,据说朝廷的官军也未必能战而胜之。今天找来各位,就是提前议论一番,众人献策,让我们临阵有个准备,不要一上去就吃个大亏,挫动了我们的锐气,未雨绸缪还是应该的。”

在座的这些将领中,只有贺锦曾经拥有成规模的骑兵,在对付骑兵的战法上似乎发言权多一些,因此他首先说话了:“巡抚大人,”这个开场称呼有些变化,从前他们都称呼马守应为“老大”,现在改称“巡抚大人”,这是由于马守应有了一些新的规矩,其目的就是去掉先前的土匪习性,要向正规的部队靠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来,马守应的脾气长了,也威严了,不是先前那么随和了。

贺锦没有称呼李岩,似乎心里还记着仇,存在隔阂。

他继续说:“战场的地形对于骑兵限制很大,一马平川的大草原是骑兵最好的战场了。这康藏之地山地众多,林木茂密,蒙古骑兵在这样的地形上还不如步兵。所以标下认为,我军行军、选择作战的战场要尽量避免开阔的地形,即便在开阔地形作战,我军也要依托山地、山林,随时转移过去,变换地形,使蒙古人的骑兵不能发挥战力。”

马守应笑着说道:“贺将军说的好!我军步兵多,骑兵少,今后各部作战务必要随时注意观察地形,避免被蒙古骑兵突袭。”

贺锦受到表扬,面上很有一些得意之色。

贺一龙不甘示弱,他说道:“巡抚大人,监军大人,我军的长处是火器,所以对蒙古人作战就要当先使用火器。可是火铳发射的速度慢,骑兵的速度快,火铳只能发射一两枪,敌军就到了近前。因此,对付骑兵的利器就是手榴弹,每个士兵投掷一颗,那就是数百上千的炮弹,定能封锁敌军的前进道路。但是手榴弹投掷的距离太近,这是个缺点。我们监军大人制造的抛掷弹头的抛石机,现在可以抛掷两百步开外了(300多米),一次可以抛射十枚弹头,这对骑兵必然是大杀器。所以标下建议:第一多制造、多携带抛石机,行军中应该随时准备好抛石机的发射准备。我们的士兵现在就要多演练,专门演练从马驮卸下抛石机,迅速完成抛射准备。每天练几次,对于手脚利索的,发现新招式的给予赏银。只要我们的弹头随时可以抛射出去,抛石机多一点,何惧蒙古骑兵啊?”

马守应连连击掌,笑着说道:“贺将军讲得精彩,各部都要按此法演练。我有两位贺将军这般虎将,何惧准格尔骑兵?”

--- 第393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