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92章:提前防灾

崇祯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开封督军府中,朱万化与温体仁等人的会见磋商还在进行之中。

朱万化继续说道:“一笔勾销的办法是为了保朝廷的颜面,更是为了皇家的颜面,特别是朱由崧一案,实在是太丢人了。我联省衙门不是不可以一笔勾销,但是要有一些条件。”

听到这里温体仁、冯英都振作起来,有希望了!

“第一,我联省衙门关照了朝廷的颜面,朝廷也要关照联省。眼下北方干旱,受灾面积很大,朝廷应该拿出一点实际行动来,拨款救灾。此外,治理泾河是多年的工程,朝廷也要继续拨款支援。”

温体仁和冯英连忙拿起笔记录,有个会议桌还是方便。

“第二,对于福王世子朱由崧,朝廷要下达斥责的旨意,可以密发不公开,但是旨意要有。如果朱由崧再犯此罪,我联省衙门定然严惩不贷。”

这一条很坚决,福王父子也是太猖狂,必须严厉警告。

“第三,这一百多件案子一笔勾销,但是不等于案子没有了。我联省对待这些案件将秉承‘民不举官不究’的原则。没有苦主告状就算过去了,一旦有苦主告状,我联省必究。”

“第四,为了避免案情复发,王府要做好被害人的安置,愿意返乡回家的,发放安家银两遣送回乡。想离开王府又不能回家,无处可去的,人要交给当地官府,也要发放安家银两,由官府安置。自愿留在王府的,今后王府要善待她们。”

这些女人也是情况复杂,回家自然好,但是很多人怕是回不去了,所以不能一律遣散回乡。

“第五,每一笔案件的勾销费用,白银一万两,立时交割。”

这一条狠,就是要福王出血。此前已经榨了福王接近两百万两了,其中不少折成了土地。

“这五条缺一不可,你们可以商议一下,两日后再议。”

这些的确需要商量,与朝廷、皇帝、福王都要商议,因此会谈就此结束。

京城里是有邮政有电报的,因此,温体仁可以通过电报快速的与朝廷联系,当然了,对于联省来说,保密性是没有的,所以词语上他们就要注意了。对此,朝廷毫无办法,先进的通信工具在人家的手中。

福王的小辫子捏在朱万化的手里,谈不拢就继续坐牢!最后的解决只能按照朱万化列出的条条办。银子当然要福王自己支付,洛阳官府又给出一些优惠诱导福王拿出土地良田,结果福王府的四十多万亩的土地累计去掉了一半,此外还搭上了一百五十多万两的白银。一百五十万两是个什么概念?那是大明一般省份,正常年景下,上交朝廷的赋税总量,不少啊!可以说福王的损失很大,但是这些家财对于福王还是不算什么,他太富有了。

福王父子,特别是朱由崧,受到了朝廷的严厉斥责。联省也是派出刑房的官员,到福王府当面警告,如果今后再发生买卖人口,拐骗人口,特别是**幼女之罪,定然会使用最严厉的处罚。

要福王府的土地是朱万化的主意,借此机会减少土地的高度集中程度,这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福王的土地占了洛阳地区的八成,确实太高了,这一次拿回了二十多万亩的土地,使福王府的土地占有量下降到四成。官府手中有了土地,就可以向无地农民低息贷款出售土地了,可以极大地缓解土地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福王手中良田还不少,有待今后继续想办法,或许还有机会。

联省当然不会无理剥夺他人的财产,福王如果守法,他的财产还是受到保护的。文明法制社会避免社会财富过度集中的办法也是不少,

反垄断法、高额度的遗产继承税都属于这方面的政策。

......

在开封期间温体仁走访了周延儒。

像孙元化、王元雅等人温体仁也是认识的,但是都不熟悉,几乎没有交往。温体仁、周延儒二人可是老搭档了,他们共事多年,交替做过首辅,一起玩过阴谋,赶跑了钱谦益就是他们二人联手的杰作。当然了,周延儒被罢官回家那也是温体仁的杰作,现在温体仁就选择性的忘记了。周延儒是不会忘记的,但是时过境迁,周延儒还会不会继续的嫉恨温体仁那就不一定了,性情豁达者也可能笑一笑就过去了。

温体仁拐弯抹角的询问在联省如何谋得官职,周延儒也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了,那里会听不出来他的话音,温体仁这是要投靠联省,他在为自己谋求新的出路了!

至此,温体仁之所以主动请缨来开封,其目的已经暴露无疑了——他要跳槽!这是探路来了。

朱万化会谈时见了他一次,此后就难于见面了,他若主动求见也没有理由,闹不好就是满城风雨,对温体仁的名声有损。所以他就以访友为名,来见周延儒。

周延儒太了解温体仁了,别人可能会被假象迷惑,周延儒绝对不会,在周延儒的眼里温体仁就是透明的,为人、秉性、心里、品行那是一清二楚。从心里来说,他可是不愿意在联省与昔日的老搭档共事了,这种老油条当然也不会吧好恶表现在脸上。

周延儒从书架上拿来几本书,这些都是联省有关的各种机构的组建办法。周延儒一边翻书,一边指着书上的文字介绍说道:“长卿兄(温体仁的字),不知你要谋何职?联省任命官员的办法与朝廷可是大不相同了,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任命办法。我们这一拨官员是联省的第一批,任命方式也就特殊了,基本上是推荐加协商的结果。这种办法仅限于首批官员,今后就都要按规矩办了。”

“什么规矩?”温体仁急迫的问道。

周延儒指着书上的内容给他看,说道:“从联省衙门说,执政官、执政副官的权力大,产生的过程也最麻烦。他们是有任期的,任期五年,到年限就要选下一任了。在选举之前的一年,联省议会就要成立一个选举公署衙门,所有选举的事都归这个衙门管。他们要公布候选者的条件,有意争夺执政官这个职位的,就要自己组成一套执政官、执政副官的架子,到选举衙门去登记,登记被批准了就是候选人。候选人需要在中华日报的专栏上发表执政文章,说明自己的施政纲领,也可以批评竞选对手施政纲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争取选举人的选票,选举的时候,得选票多的当选。”

“选举人都是那些人?”

“进入宪政的各省按城乡分别选举,或者指定选举人,城镇里500人出一个选举人,到县衙门登记。乡村每1000人出一个选举人。到了选举日,这些人都要到县衙门投票。”

古代的民主是很粗放的,每个人都参加选举说着好听,高度民主,实际上没有意义,多数人恐怕连选举是什么都说不清,你让他选什么?再说了,选举人必须要识字,在绝大多数人口是文盲的国度里只能用这种办法。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物,民主也不是绝对的,这个办法比少数人说了算要强多了,这就是进步,对比原来的专制,这就是民主!

最后一点,在明代的交通、信息传递条件下,投票选举的成本也是很高的,人力物力的耗费也不是小数字,不节制就是劳民伤财了。

“得票多的,经过督军的任命,就出任执政官和执政副官,任期五年。”

“其他官员呢?

都要选举吗?”

“大法官、大都督都是议会选举的,他们与执政官的衙门没有关系。全国性的选举只有这一次。联省衙门的侍郎,各个行省的巡抚、布政使这一级的官员,都是执政官提名、联省议会通过、督军批准、吏房备案的。联省衙门的其他官员都是主官推荐,吏房批准备案的,例如兵房的下属官吏都是兵房侍郎提名推荐的。行省的府县官员由布政使推荐,吏房批准任命。知县以下官吏都是知县推荐,布政使任命。”

周延儒最后说道:“这就是联省的大小官吏的任命办法,长卿兄若想谋执政官一职,需五年之后了,以兄之谋略,先做长期准备,定然有所斩获。”

说到这里温体仁听出点味道了,他今年已经六十二三了,在过五年已经接近七十岁了,纵有雄心壮志,年龄不饶人呐!这个周延儒似乎拿他打哈哈了!

若退一步做侍郎、巡抚、布政使,第一个要过洪承畴这一关,他与洪承畴几乎没有交往,但是洪承畴的几件事(剿灭山西乱民之事)都坏在了他温体仁的手里,据传闻,洪承畴可是要弹劾他的,只是因为洪承畴来到了联省才算作罢。哎!完了,联省的大门他是进不来了。

温大佬在联省碰了个软钉子。

......

朱万化知道明年是严重的旱灾之年,并且南方的福建省也会陷入旱灾、蝗灾之中。如何应对的确头疼,朱万化总不能告诉大家,“明年大灾,都不要种地了!”朱万化不是成了巫师了吗?所以他不能阻止农民种地,而是用其他办法,诱导农民去做工,开小型手工业作坊,做小商小贩,依此养家糊口。这可是不容易呀!甘肃、陕西、河南、山东这四个省之中无法灌溉的土地至少是半数以上,牵连的人口上千万。干旱之年地下水位下降,水井灌溉是不行的。压力非常之大。朱万化可以商议之人也只有朱大典了,因此一有时间,朱万化就会借故回到朱家巷的宅子,与老爷子密议。

在这四省中,朱家的大型企业不多,除了陕北的煤矿,还有几家在山东。这些企业都要尽力的扩大生产,扩大工人数量,可以容纳养活一部分人口。特别明显的是陕北的神木煤矿,它地处最严重的干旱中心区域,雇佣的都是灾民,可以解决很大一批人口的生计。

工厂企业每雇佣一人,就解决了一家四五口人的生计,只要工商活跃起来,就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在预计灾区的重点地区,研究出新的奖励政策,鼓励开办小手工业作坊,诱导人们开编织作坊、铁匠炉、棉纺、毛纺、印染、皮革加工、服装作坊、粮食加工、食品作坊、挑担推车的小商小贩、贩运货物等等。这些遍地开花的小型工商业也能吸纳不少人口。

还有就是灾区的大型的工程做好规划,明年春季就开工,例如公路、铁路、水库、水渠的建设、泾河的治理,大型工程吸纳的人口众多,同时也建设了重要的基础工程,一举两得。

救灾的最后一招,就是鼓励移民。台湾、东北都是好地方,几年来移民已经不少,但是还远远的不够,特别是滨海省、兴安省,依然地广人稀,人口奇缺。

移民已经搞了多年,各方面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从收拢移民、转运、沿途供给、医疗保障,到落户安置、住房、土地的分配、当地的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都日趋完善了,使移民的意外损失降到最低,并且可以尽快的适应新环境。

还有一个意义重大的大工程——黄河隧道。这个工程要不要开工呢?现有的技术能不能建成?且听下回分解。

--- 第39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