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90章:福王的牢狱之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90章:福王的牢狱之灾

福王还是第一次坐牢,由于他的暴力抗法,开封的监狱对于他的关照就有限了。牢房就是普通的牢房,给他一个单人间,牢房中支起了一个木板床,这就是优待了,牢饭是单独做的,食材没变,依然是糠菜,只是干净一些,制作精心一些。这对于养尊处优的福王就是下了地狱。

福王当然不会吃这种牢饭了,自有王府的人每日来探监,带来饭食。

还有一项关照:预先通知他,三日后法院将审理他的案子,指控的罪名都罗列写在纸上交给他,要他做好准备。

福王被指控犯了三项罪,其一是抗税;二是擅自提高佃租;三是暴力抗法、拒捕。

福王朱常洵对于审判并不特别害怕,因为他知道大明律有“八议”。

八议是什么呢?

八议就是对犯人定罪的时候,有八种情况可以优待从宽,犯罪减等,不处极刑。

这八议是:一曰议亲,皇亲国戚是皇家的亲戚,属于此项;二曰议故,皇帝身边的故旧老人儿;三曰议贤,就是天下贤德之士;四曰议能,指的是有才干之人;五曰议功,于皇帝,于国家曾经立过大功之人;六曰议贵,指的是三品以上官员和有一品以上的爵位者;七曰议勤,说的是勤政之人(这一条有点虚,缺少衡量标准);八曰议宾,指的是有国宾地位之人,一般是外国使臣。

福王最少符合三条,即:议亲、议故、议贵。他是崇祯皇帝的亲叔叔,当然是皇亲国戚;同时也是皇帝的故旧之人;他是王爷,符合一品以上的爵位。有这三条,他相信联省衙门不能治他的罪,死刑更加不能。

大明的律法在联省内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联省自己就声称:凡是与联省议会颁布的律法有冲突的大明律,联省执行自己的律法,不执行大明的律法。联省议会成立之后,议长朱万文当前正在做的一项工作就是组织人力,逐条的审查大明律法,并以此为样本修订联省的律法。

大明的律法也是承袭了两三千年中国历朝历代的律法而制定的,这也是文明的积淀,历史的总结,因此绝大部分联省是应该沿袭下来的,绝对不能全盘推翻。

联省也不是一字不动的全盘接过大明律,例如达官贵人,有功名者免税这一条,联省就不认账,联省主张官绅一体纳粮。

就拿这个八议来说,即便是现代的法律,也有从宽处理的条款。“刑不上士大夫”这一条在民主社会中会遭到批判,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但是果真能执行吗?一般情况下还真是执行不了,起码要考虑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国家的根本利益。杀萨达姆那是需要数十万大军开进去才能办到。

既然办不到,在明代,人们的思想也达不到那个高度,那么这个八议,联省还要保留,也要遵守。

在明朝的历史上,被杀、被关押的皇亲国戚也不少,朱棣、朱瞻基都杀过皇亲国戚,所以,这八议也不是绝对的。

实际上朱万化也一直在执行这八议,远的不说,近在眼前的左良玉,如果用大明律衡量他,那也是该杀的,朱万化不是放过了吗?其原因就是对待政治人物就要考虑政治后果,不能死教条。四川忠州的秦良玉不是也放过了吗?原因不就是她的历史功绩吗?

同样,这时的朱常洵是不能杀的,尽管他犯的罪有很多条都是死罪,他的命必须留下,这是政治的需要,国家根本利益的需要。

治理国家不能愤青。

......

福王不能杀,甚至也不能长期关押,但是,他的抗法举动还是应该得到惩罚,办法就是要他的家财,破财免灾吗!

以农业税为例,福王拥有的良田约40万亩(很可观,洛阳一地的良田他占了八成),按亩产一石五斗计算,每亩税银四分五厘,赋税总额不到两万两。所以说他的赋税不重。抗税加一倍才三万六千两白银。

但是佃租五成降到三成,差距是两成,折合白银十八万两,这个数字就大了。福王不满也是起因于此。

他强征佃租的超出部分也要加倍处罚,那就是三十六万两了。

福王有十来家商铺,商业税是按月征收的,福王刚开始抗税,所欠只有一个月,并且他的商铺也没有太大规模的,和在一起也不足百两,与农业税相比微不足道。

说实在的,这点银子对于福王那是九牛一毛,算不得什么,百万两、千万两他也拿得出来。

武力抗法,并且导致两死六伤的结果,福王是主要责任人,那就是杀人主谋。还有私藏违制兵器,这些罪行按律当斩。援引大明律的八议,死罪免去,罪减一等,那就应该是流刑3000里。

流刑就是流放,3000里至少到了黑龙江或者西疆准格尔以西了。联省还有一个流放地——澳国,那就永远也别回来了。

罪行都是明摆着的,证据确凿,福王也不否认,因此,当堂就宣判了。福王登时就傻了,流三千里可不是玩的,今生今世就别想回来了。

不过下了法庭回到牢中,有人通知他,可以花钱免灾!多少钱呢?五百两白银一里,150万两白银就可以免流刑。交出银子来,自然有人会替他元转。

福王喜出望外,150万两对于他那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可是他就忘了他强征的佃租有多少银子了,仔细算一算真不如老老实实的做个守法王爷。

福王答应拿银子免流刑,可是法院又说了,应该用土地折合银两,官府更愿意收他的土地。福王想一想,今后土地收益也不大了,于是同意拿出十万亩土地,其余的用银两支付。双方成交,立即交割。

可是福王并没能走出牢房。

他的新官司又来了,第二天,他被押送到洛阳城中心的杀人法场,法场旁有一座酒楼,二楼临街的雅间是专为他准备的,坐在那里,法场看得一清二楚。福王不知为何拉他来这里,当然不能是杀他,观刑而已。

被砍头的真不少,有四个,还都是王府里的人。其中三人是王府家丁的小头头,罪行是武力抗法,至死人命。还有一个令福王吃惊,那是福王最得力的内府总管太监,罪名是私刑杀人。

这就是出事那天突然冒出来的叔侄二人牵连出来的,事情的由来也不太复杂。

福王荒**,**妇人无数,使用多种办法搜罗民女,那个喊二大爷的女孩就是被搜罗来的,其缘由还是由于她的二大爷在王府当差,同在王府当差的人难免有来往,他的侄女貌美之事就漏了出来,于是连哄带骗的就被弄到了福王府,被福王**就在所难免了。

可是那个总管太监也有一套潜规则,那就是被福王“幸”过的女人都要孝敬他。孝敬的财物何来呢?那就是福王的赏赐,就是说福王玩女人的银子他要分一半。

这个女孩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就被禁闭在偏僻的院落,绝了饮食,用不上几天就会饿死。女孩的二大爷已经得到通知,说他侄女已经病死掩埋了,家里人哭也哭过了,能有什么办法,尸首都见不着。

可巧就出了抓捕福王的事件,由于武力攻打副王府,王府的各处全都被搜了一遍,人员全部集中到院子了,这个死而复生的女孩见到了她的二伯父,他的二伯父当然是大为震惊。

案情并不复杂,却揭开了王府的黑暗和凶残,被杀害的绝不止这一个。对王爷可以网开一面,其他人就没有这个待遇了。总管太监被抓来,严加审讯,很快就定了罪,牵连的人也不只有总管一人。但是为了震慑福王,也为了震慑福王府的其他人,更是为了震慑其他王爷和不法之徒。今天就拉出四人明证法典,当众砍头。

事后每隔几日就会有福王府的歹徒被拖出来砍头,连杀了十几个人。

于是福王又有事情做了,用各种非法途径抢来的民女可不是一个,竟然有一百多人。从前死了的,被卖掉的更多,凡是能查到的统统查一遍,福王要配合调查,一个一个的查,一个一个的立案。福王嫌麻烦,法院、警察局不嫌麻烦,慢慢的查,这种事情是越查越多,没完没了。

被牵连的妓院老鸨子、人贩子、福王府范围的人物,什么商铺的掌柜呀,乡下的庄头呀,内外管家呀,今天抓一个,明天抓两个,有判苦役的,有流放的,有斩监侯的,也有直接拉出去砍头的。

联省不禁止妓院,但是买卖人口,坑蒙拐骗,逼良为娼是违法的。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福王的牢狱之灾没有头了。

数一数福王府中那一百多来历不明的女子这才审查了二十多人,还有一百多呢,那天是个头啊?

福王府的这一百多女子的地位就特殊了,上下人等谁也不敢惹她们,生怕被栽赃,她们一句话,那就是牢狱之灾呀!这可成了烫手的山芋了。福王府的上下人等,恨不能打板把她们供起来,这些人也是莫名其妙地改善了待遇。

事关福王,人物特殊,联省衙门也不得不上报朝廷,已经审结的,尚未审结的案卷,都誊写了节略,呈报到京师刑部。仅仅是节略,也是厚厚的一本。

福王朱常洵的祸事终于传到了京城,惊动了朝廷,也惊动了崇祯皇帝,对此他们绝对不能袖手旁观。这是朱家的王爷,平时谁也不敢碰的主,更别说他是当今皇帝的亲叔叔了。

崇祯的父亲、哥哥(就是前两任皇帝)不敢惹这

位王爷,但是也不见得能尊重这位福王,原因就是他们是争夺皇位的对手,心中有害怕也有怨恨。但是崇祯皇帝不但没有怨恨,反而有些感激,还是很看重这一份亲情的。原因何在?

到了崇祯这里,争夺皇位已成历史,与他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福王的存在,还保了崇祯的一条性命!崇祯自己心里是清楚的,朝堂上的大佬们也知道,这是公开的秘密。

这个事情就有点奇特了,有点玄乎,别急,听我慢慢的道来。

崇祯皇帝的哥哥是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位皇帝太荒唐,他本人读书不多,也没有接受过太子应接受的教育,比文盲强不了多少。这是因为他的父皇只当了30天皇帝,他本人还没来得及正式的登上太子之位,自然也就没有太子的教育了。天启皇帝在位七年就干了一件事——木匠!作为木匠,他够特高级技师水平,夸他鲁班再世也不算过分。因为他做出来的东西不光是桌椅板凳家具,更多的是会动的机关技巧的玩意,据说做的精美绝伦,拿到市场上都是价值万两白银的好东西。

假如他有幸与朱万化合作一把,或者像朱万化那样,把聪明才智用到富国强兵上,其成绩定然惊天动地,因为他们二人是同行,只不过天启用的材料是木头,朱万化的材料是金属;天启做的是赏心悦目的玩意,朱万化做的是枪炮。朱万化的职业叫做机械制造工艺师,与天启技术工作的近似度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天启皇帝要是干正事,他的本事不比朱万化差多少,大明的历史将被改写。朱万化要是能得到这么一个人,不知道能做出多少好东西来。

木匠天启做了七年皇帝,从来就没有上过朝,也不看奏章,就是整天的做他的技巧玩意,当然也不会发政令,总之就是不理朝政。因此他培养出一个天下大权独握的专权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权利太大,大到天启皇帝没有儿子,连女儿都没有,包括皇后在内,所有怀孕的女人要么堕胎,要么流产、要么夭折、要么被害死,总之魏忠贤不能容忍皇帝有继承人。

天启皇帝命短,二十多岁就死了,他无子,只能传位给他弟弟信王朱由检,就是崇祯皇帝。

崇祯即位后第一个危险就是生命之忧,他随时可能被魏忠贤杀掉篡位。当时的京城已经是魏忠贤的天下,连京师卫戍部队、皇宫的侍卫都是魏忠贤的一党,魏忠贤如果要杀崇祯那是太容易了。魏忠贤可以杀他而没有杀他,原因有几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由于福王朱常洵的存在!

福王朱常洵这一辈人,存活下来的有兄弟五人,老大就是崇祯和天启的爹朱常洛,福王下面的三个弟弟年幼,到崇祯即位时尚未就藩。“就藩”就是封一块地方,建一座王府,出去当王爷。没有就藩就没有私人势力。

假如魏忠贤杀掉崇祯,由于崇祯无子(登基时17岁,尚无子),崇祯若亡,朱常洛这一支就再无男丁,那么大明帝国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就是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端王朱常瀛兄弟四人和他们的儿子了。

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比崇祯朱由检大四岁,当年已经21岁,是福王兄弟四人中唯一成年的儿子,也是这一辈的老大。从继承崇祯的角度说,朱由崧应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福王朱常洛排第二位。

福王就藩于洛阳,并且财力雄厚,另外三个弟弟还在京城里。只要福王出头平定叛乱,在天下人的眼中,福王之子朱由崧就是侯任的皇帝,天下的官僚,各路兵马定然拥戴,魏忠贤一伙只不过是窃据了朝廷的权柄,手中的兵太少。定然是死无葬身之地,连一两个月也支撑不住。

除了福王其他的王爷、封疆大吏、各镇总兵都缺少号召天下的能力,其号召力是绝对比不上福王的。历史上李自成破了北京之后,在南京的南明政权成立,迎立的皇帝就是朱由崧,大明的王爷数十上百人,朱由崧是众所周知的废物(俗称造粪机器),但是大明的官员们选择朱由崧继皇帝位,就是上边所说的理由,讲究血统继承就只能这么办。当时的南明朝廷需要皇帝的合法性,需要号召天下的能力,因此只能选择朱由崧。

魏忠贤屡次三番的汇集党徒,密议杀崇祯夺天下。福王的这个死结谁也解不开,因此,魏忠贤一党直到彻底败落,也没敢杀崇祯。这个情况魏忠贤的众多党徒都知道,剿灭他们之后崇祯自然也就知道了,朝堂上的大佬们也是知道的。其实这个阴谋商议的情况,即便魏党不供述,明眼人也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不管福王本人是否知情,福王的这一份人情,崇祯必然要领,这就是崇祯对福王心存感激的由来。

--- 第390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