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89章:福王抗税

甘肃对牧区的贸易就包括了对准格尔蒙古的贸易,贸易的大宗商品就是:盐、茶、粮食、布匹、铁制品。换回来的就是:马匹、牛羊、肉类、皮毛、药材。

可是准格尔蒙古是潜在的敌手,对他们的贸易,特别是铁制品,难道不需要管制吗?

朱万化是不打算管制的,一方面,国防军的装备远远的超过他们,不怕他多几把刀,几支箭。另一方面,贸易也是文化交流,或者叫做文化入侵,多一些汉文化的影响,就会让他们少一分的野性,文化的功夫做足了,也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最后,贸易增加了甘肃的收入,这是当前最需要的,如果控制对准格尔的贸易也就损伤了自己。

马匹、牛羊、药材可以贩卖到大明的内地,皮毛可以就地加工,制造皮草、皮革制品、毛线、毛衣,还有肉制品加工。所有这些又要建立多少作坊?吸纳多少劳工?

还有南方的茶叶、布匹、丝绸、粮食,牧区销往内地的商品,都要在甘肃交易,商业、运输、税收,这些又是一大笔收入,同时也能吸纳更多的人力。

青海湖是咸水湖,他的湖水就像海水一样,是咸的,这是我国唯一的咸水湖。咸水湖有很多独特的产品,最常见的,最简单的,就是食盐。食盐是暴利产品,因此是国家垄断的。

整个青海湖很快就会完全控制在国防军的手中,仅其中的食盐、精制盐的产品,就可以为青海省带来巨大的收益。青海官府的财政立刻就得到了缓解,甚至成为比较富裕的官府。

青海湖还有渔业资源,运输资源等等,所以青海湖就是青海的聚宝盆。

甘肃、青海两省内有不少湖泊,除了青海湖,其他的当然都是淡水湖了。在人迹稀少的地区,湖泊中都会生长着大量的芦苇,他们生长在湖泊之中,自然不会因为干旱而不繁殖生长。

芦苇是经济作物,可以制作编制物,如常见的席子、筐、篓、包,芦苇打成箔可以编织高档产品,如宫灯,屏风。芦苇也是上好的造纸原料。

朱万化还知道芦苇捣碎加发泡剂,就是上好的食品包装物,并且制作简单、廉价,利用简单的机械就可以大批量的生产。在现代它是塑料饭盒的代替物。在明代,可以用于高档食物的包装,蛋类的支架包装等等。

芦苇捣碎成浆,它本身就发泡,如果泡沫不足,可以再加入发泡剂,发泡剂品种非常多,常见自然状态的也不少,例如炭黑,就是烧柴的锅,锅底的黑灰,还有水碱(与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气泡)。

席子是民众离不开的日用品,并且也是对南洋贸易的大宗商品,可以说,产量多大也不愁卖不出去。

可是有芦苇的地方就有沼泽。红军过草地的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沼泽,其地点就位于甘肃南部的陇南一带。如果有人不小心孤身陷入沼泽,那可是要命的。其实沼泽没有那么恐怖,多人一起行动是绝对不会出这种事的。另外就是经常生活在那里的人,熟悉其性能,再辅助一些工具,就是单人行动也不会被困住。特别是收割芦苇的工人,他们有很多对付的办法,有比较专业的保证安全的工具。

有芦苇,有沼泽,就有泥炭。泥炭就是多年堆积的芦苇残骸形成的,属于初级的煤炭矿物,它可以做燃料,也可以做肥料。养花人在市场上买的那种黑色的泥土就是泥炭。作为燃料、肥料,它也是商品。

总之,朱万化掌握着丰富的知识和资料,结合甘肃的具体情况,可以想出很多救灾,安置劳动力的办法。这也是由于朱家手中握有大批粮食的结果,没有粮食,的确不好办。

如果以上这些办法实施之后,依然有饥民吃不上饭,那最后的一招就是——移民。东北、台湾都需要大批的移民。

综上所述,这些水利、道路工程、工业、商业、手工作坊都办好了,还愁救灾吗?明年的灾荒也就不怕了。

......

秋冬季节是收缴农业税的时候,今年北方干旱,西北最为严重,河南、山东灾情稍缓,也是严重的减产。好在这两个省都有不少的水利设施,因此农业尚有收获。不管怎么说,联省范围之内的河南、陕西、山东,今年的农业税将受到影响,财政、税收就主要依靠工商业了。但是整个联省范围的税收不会减少,还会有提高。

联省也会根据朝廷的收入情况,上交粮食、白银以补贴朝廷的不足。这也要看朝廷对联省的投入和支持,例如治理泾河的支持,黄河、长江、运河等,朝廷能够拨出多少治理款项,以及对于救灾的拨款情况。如果这些方面朝廷表现的差,联省也会减少上交的税款。另一方面,朱万化还是希望全国稳定,为此,朝廷的财政就不能太窘迫。

台湾、浙江和东北地区没有干旱的灾情,特别是东北地区,原来是颗粒无收的地方,现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渐渐的显现出它的农业实力,再过几年,那里将是大明的粮仓了。

说到税收,就要说一说福王了。

福王原本是纳税的,从崇祯五年起,吴甡在河南陆续推行了一些新政,其中就包括“一体纳粮”和“减租减息”的政策,只是执行的力度差一些,纳税的比例不高,减租的幅度不大。在当时连皇帝的皇庄都纳税了,河南、山东的王爷们也不敢抗税。

但是今年不同了,河南进入了联省,执行了宪政。税收的标准是半成,地租规定良田是三成,幅度加大了。税收部分尚可,农田的地租可是大幅度的下滑,福王拥有良田万顷,可以说,洛阳地区的良田都是福王的,他的收入减少的太多了。别的王爷胆子小,惹不起国防军,可是福王是骄横惯了的,又是视财如命,他如何受得了,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面的抗税,强迫佃户按照五五地租缴纳,他原来是收六成的,从崇祯五年起改为五成,他觉得已经是大让步了,绝对拒绝三成佃租。

面对这种情况河南官府当然要干预,何况督军大人也已经有了明确的指示。洛阳警察局与户籍税务部门联合执法,福王府派出去强征佃租的王府家丁被抓了几个,洛阳城内福王府旗下的商铺掌柜也都被抓了。

按照联省衙门的规定,地主、富商可以拥有自卫的家丁,武器人数都有严格的限制。以王府为例,福王府可以拥有100名以下的家丁,武器仅限于长短木棒。其实就是不限制,王府也没有太多的武装,因为朝廷盯得更紧,王府的武装如果超出规制,那是有造反的嫌疑的。所以,大明天下的王府往往还没有大地主的私家兵多。

按联省的律法福王本人也是要抓的,因为他是第一责任人,因此警察就会同武警部队闯入福王府,强行拘捕福王,这个场面在大明是绝无仅有的,因此,福王的家丁就反抗拘捕。警察手中的武器可不是摆样子的,既然动手,警察自然就会开枪,警察的标准装备是左轮手枪,近距离上那是一枪就可以毙命的。

福王府的家丁有了伤亡,情急之下,他们亮出了刀枪,不但有大刀长矛,竟然还有火铳。执法的警察当场阵亡一人,武警战士伤两人,这一下闹大了。得到消息的警察局调来了一个连的武警,包围了王府,就向王府里进攻。武警的一个连可是有两百多人的,步枪、喷子、火铳、手榴弹全面开火,就差

没有开炮了。家丁那里是正规部队的对手,几重大门连续被攻破,前后宅院内一片的喊杀声,“投降不杀!”的劝降口令也喊出来了。

如果哪一个房间内有射击的火铳,则一排手榴弹就投进去,里面就会被炸得稀烂。无论玻璃、窗户纸,那是挡不住手榴弹的。

时间不长所有家丁均被擒获,所有的人,不论男女老幼也全部看押到院子之中。这王府的人还真是不少,光年轻女子就有两百多人,被看押的人员总数多达四百多人。王府的后宅还是第一次有外面的男人光顾,士兵们也不懂什么王府的规矩,所有的俘获人员全部拘押在一起,哪管什么男女有别。

这种混杂的关押居然出现了新情况,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哭喊着“二大爷”就扑向了一个壮年男子,期间还有人不顾眼前的警察,企图阻挠,显然这个女孩是那个壮汉的内侄女。

警察不同于士兵,立即从中看出了蹊跷,命令武警把这叔侄两人带走,那阻挠之人也当场被抓走。

福王是极好辨认的,别人不知道,警察还是知道的,“肥王爷”之名,在洛阳城内那是大家都知道的。

“你的姓名?”警察面对一个出了号的大胖子问道。

大胖子瞪着眼,没有吱声。这难不住警察。

“你听清楚:我问三边之后,如果你不回答,将作为无名氏关入大牢。那时候为了验明身份可有点麻烦!”

这时旁边过来两人,企图阻挠问话,被砸了两枪托,倒在地上,不敢出声了。

“你的姓名?”这是第二遍问话。

福王哼了一声,大声说道:“我是王爷!你敢无理?”

警察只是一笑,继续说道:“这可是第三遍了。”

然后,板起脸来厉声问道:“你的姓名?”

沉默时间不长,福王有气无力的答道:“朱常洵。”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就是福王当前的心情。他不敢不回答,他还真不知道当做“无名氏”坐牢是个什么结果,他是真害怕了,否则,在他面前谁敢说“朱常洵”三个字?他自称“朱常洵”恐怕这辈子还是头一回。

那位警官毫不客气,只说了两个字:“带走!”

拿过一条绳子把朱常洵困了的结实,连推带搡的就被拉走了。

“我是福王!......你们敢无理?......造反吗?......放开我!......”

声音越来越远了。

警察来王府的目的是拘捕福王,如果福王老老实实的跟着走,那是绝对与他人无关的,警察不会动其他的人。就是福王本人,警察也会客客气气的请他到警察局,蹲班房也不会亏待他,也能够给他比较好的生活条件,甚至单独开一处特别的牢房也是可能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变了,出了暴力抗法的事件,还动了兵器,不但大刀长矛是违制兵器,还有更严重的火铳,并且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在后来的进攻中又出现了一死四伤,火铳的近距离射击杀伤力很大,算上前面的就是两死六伤的结果。事态就严重了。

因此,福王府里的家丁全部拘捕,带回去审查,按刑法定罪。王府的其他人基本上与抗法事件无关,全部按照户籍登记在案,其中数人没有户籍,没有户籍的也不便拘捕,做详细的登记之后全部当场释放。并且警告他们老老实实的呆在王府里,等待审查,有问题的赶紧自首,可以罪减一等。

联省官府不能干杀富济贫的事,处理完之后就全部撤出了,但是,王府周围放了岗哨。

--- 第389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