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70章:西康攻略(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70章:西康攻略(续)

对于康藏军,国防军给出的编制体制,与当初对罗汝才的部队改编时基本相同,中间等级的编制比较严整,便于指挥,上下两端适当放开一点,尽量靠近他们的习惯。

部队的基本编制就使用“小队”、“中队”、“大队”的名称。小队300人、中队1000人、大队5000人。岳西军现在有六万多人,编了十几个大队。

队的番号使用数字编号,例如一大队、二大队之类的,也可以临时给一个特别的名称。这三级很规整,也是战场上调动的常用单位,便于头领指挥。

小队之下有:大旗(百人队)、小旗(十人队),但是都比较随意。

大队之上是按照临时需要组建的,名称可以叫做联队、也可以叫做军团,总之不是固定的编制,随用随编,不用就解散。

部队设一个总兵官,是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国防军建议暂时由马守应自己兼任,日后看情况再改变。以朱万化的知识,还看不出革左五营的哪一位具备统帅的才能和品行。

康藏军的训练稍微简单一点,火铳的射击和手榴弹的投掷他们自己已经训练过了,动作、队形都不怎么样,但是对上冷兵器的藏族、蒙古族的军队还是不成问题的。三眼铳他们没有用过,应该训练一下,特别是骑兵,如果武装上三眼铳,他们将杀遍西南无敌手。

所以军队的训练主要就集中在军纪方面了。岳西军原来的军纪就不错,有点基础,但是他们原来组织松散,战场纪律也就不很严格。现在就要拿出一些军纪的条款,特别还参照了罗汝才的西路军的军纪条款,让马守应、李岩与众位头领修改,制定符合康藏军的军纪、战场纪律。条款要简单,所有军人都要懂得,还要会背诵。再结合队列训练强化军纪。

康藏军的队列训练是很初级的,没有“左右左”步伐整齐的训练,只要能够跟着队形走,运动中不乱套就可以了。各级军官都要下去喊口令,训练场中,就是军纪训练的集中体现。

训练的过程中,给他们配的三门火炮运到了,老回回的队伍组建炮队相对容易一点,因为中原地区,文化程度高,识字的人很多。识字,能看懂教材就好办。

这个炮队有三门火炮,每门火炮十人,加上辎重、警卫,炮队编制100人。

大炮实弹射击的那一天,不少头领都过来看,马守应、李岩、牛金星等等都来了。当他们看到大炮的射程有五里之远时,都很兴奋,有了这样的大炮,对付西南那些土山寨就是攻无不克呀!康藏军在西南地区就是一霸了,谁能为敌?

在康藏军整编练兵的时候,河南巡抚吴甡来了,他名为视察大别山区新收复的各县,实质上他还有一个特别的使命,这是朱万化特意请他来的。这个原因只有朱万化知道,他要给马守应看病!因为朱万化知道历史上的马守应大约十年之后就病故了,并且病故之前好几年的时间已经是病魔缠身。现在,马守应肩负着西南的使命,眼下的康藏军中还没有可以替代他的人,朱万化可是不想康藏的策略半途而废。吴甡不但是个官员、政治家,他还是个医生,而且是名医!医术了得,在明末很有一些名气的。

看病是秘密进行的,马守应是康藏军的灵魂,可是不能造成军心不稳。马小六派人以会商军务的名义把马守应接到岳西城中,河南省的巡抚亲自给他看病,特别是吴甡暗中点明这是督军大人的关照,马守应可是受宠若惊

,不知如何是好。

结果还真是没有白看,作用很大。马守应的病是“心血不足”,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冠心病。在古代是不能做支架的,没有那个医疗水平。但是中医对于慢性病的保养、治疗、饮食起居方面的养身之道可是很专长的。吴甡给他开了药剂,都是药材品种不多,剂量很小,很多都可以与茶饭同时进食的。还写明了今后的保养方法,饮食禁忌等等。按照吴甡事后对朱万化的禀报,马守应现在的病不严重,只要治疗保养得好,与常人无异。有了这个结论,朱万化就放心了。

这件事对于马守应可是不得了,回去之后,他激动得坐卧不安,最后在家里设立了督军大人的牌位,每日焚香祈祷,发誓要尽全力报效督军大人。

......

康藏军有六万多人,按说他们这么多人,向西康进发就应该从陆路行进,这一路上只有入川的一段的道路比较艰难,但是,从湖广进出四川的通道也是千百年来走出来的古道,大军同样可以通过的。可是这样一支曾经的乱民大军招摇的通过湖广、四川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有麻烦。这两个省份目前还都在朝廷的控制之下,这种事情传到朝廷还不一定会引起什么样议论和事端。

因此,联省就打算通过水路转运康藏军。上船地点选择安庆上游大约四十里的一个偏僻处,修建一个临时码头,这个码头在潜山境内,距离岳西不远。调动大型的客货船只从这里起运,第一站达到宜昌。

长江中下游的船只都比较大,每一条船都可以运输1000人左右,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运输完毕。

运输中存在问题的是长江上游,那里的船只太小。以国防军的客运船为例,最新式的客运船只客运能力只有200人左右。

这种船是汉水客运开始之后研制的新船型,他专门用于上下川江和汉水。是在长江三峡军用船只的基础上加宽加长改造的,排水量达到了70至80吨。客船的客舱采用双层结构,下层为有座位的筒仓,上层为双层铺位的三等舱,每只船有一个房间为二等舱,载客量约200人。

这种船只集中全力大约可以调动15到20艘,这是因为上下川江的航运尚未正式开通,全部的船只都可以调用。这种运力也算不小了,一次可以运输三四千人,需要一两个多月的时间。

为此,康藏军的训练尚未完成之时,七月底就开始了运输工作。在宜昌临时修建的较大的转运兵营。在宜宾修建了大型的接收兵营。

......

驻四川的第七师,从今年四月开始从达州向川江上游发展,占领沿途城镇、码头,经过半年的努力,已经到了宜宾。这就为康藏军进军西康打开了通道。

第七师向宜宾的进军比较顺利,但是,也不是没有波折。头一站忠州就遇到了秦良玉的白杆兵的反抗。这一段内容前面已经交代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为了安抚秦良玉,事后朱万化特意亲笔书写了一封长信劝解她,这完全是看在她的历史功绩的份上。

客观上说,即便不算川北,第七师占领的川江沿线就占了四川一半的面积。四川的官府衙门所管辖的市县城镇大大的缩水,只剩下了成都平原。

当然了,如果从物产上说,成都平原是最富足的,川蜀的富饶说的就是成都平原,说四川的出产全部在成都平原也不为过。但是,毕竟半数之地已经没有了,特别是重庆,他

是四川水路运输的枢纽,进出四川九成以上的货物都要经过重庆。这样的地方落入了他人之手,四川的官府不能没有反应。四川巡抚刘汉儒曾经书信联系国防军,也曾经派出使者到第七师,质问他们,要求退出重庆。

得到重庆之后,第七师的师部就迁移到了重庆。

赵率教委婉地拒绝了刘汉儒的要求。理由也是有的,那就是长江航道上水匪猖獗,帮会,就是袍哥会势力强大,非军事力量不能剿灭。赵率教明确的质问刘汉儒,你居于四川巡抚之位多年,为什么不治理川江航运,任由土匪黑帮作恶?如若我国防军退出,袍哥和土匪必定卷土重来,你们能剿灭吗?能保证川江航运的平安吗?

另一方面,国防军占据了这些地方,并没有违抗官府的动作,官府的税收照旧,货物人员照样畅通无阻,甚至更安全了,朝廷的政令照样执行。从这个角度说,四川官府并没有丢掉管辖的国土,也没有丢掉城镇。

信件、使者都不解决问题,出兵打吗?他们不敢,因此,就只能糊涂了,只要朝廷不过问,就糊涂着过日子把!

重庆古称渝州,重庆简称渝就由此而来,宋代称作恭州,1189年皇子恭王(赵接踵)正月封王,封地恭州,二月继承帝位,两个月内接连两次大庆,因此,更名“恭州”为重庆,并升格为府。这就是重庆名称的来历。

第七师的前锋已经到达了宜宾,正在集中力量巩固各地政权,抓捕水匪、帮会的余孽,稳定地方,为川江航运的全线开通做准备。此时接到了转运康藏军,建立接待兵营,建立后勤补给基地的命令。他们全力组织船只,通过大都督府的调令,调运武器弹药、粮草、银两,在宜宾建立基地。

经过一个多月的转运,康藏军的半数已经到达宜宾,马守应、李岩、牛金星等主要头领也已经到达宜宾。于是,八月底,暂驻宜宾的康藏军,开始了准备向雅安的进军。他们也是惯于做情报工作的,一批一批的探子就派往了雅安。

大都督府给他们的命令是,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占领雅安府的全境,稳扎稳打,建立政权,实质上占领、控制雅安府,不要有疏漏,取得经验。此后就要加快进度,不要给敌手反应时间,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到崇祯九年初,全部占领西康。

对西康的巩固时间给出一年的期限,最迟到崇祯十年夏季应该进军西藏。

在西路军进军巴尔喀什湖的时候,青海湖以东地区已经在独立第六骑兵团的控制之下了。所以控制西藏之后,大西北、大西南就全部在控制之中了。当然还有一个准格尔蒙古的隐患。

大都督府还指示马守应,在西康注意寻找名叫“达赖活佛”和“班禅活佛”的两位活佛,找到后,立即送交国防军手中,他们将转运到开封,进行教育,成熟之后,将册封为藏传佛教的领袖。当然了,如果这两个活佛不理想,也可能选其他的活佛,那么将来的藏传佛教领袖就不一定是这两位了。

大都督府告诫马守应,初入西康,手脚要放的开,无论僧俗,也无论是汉族还是藏族、蒙古族,不认同大中华一统的坚决杀,国家的统一,民众的认同是要有血腥的手段的,大杀大伐之后才有认同和安宁。这种杀伐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平安和社会的稳定,分裂带来的战争更可怕,会使更多的人陷入苦难。因此,这种杀伐是对民众的慈悲,是大善!

--- 第370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