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44章:阚城狼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44章:阚城狼烟

国防军的重机枪战车在库页岛发威时,阚城也有了新情况。

从崇祯七年七月二十日起,坎岱道尔吉王爷的蒙古兵进驻阚城之后每天就是训练火器的使用,他们在城外立上靶子,站在城头上,砰砰的打,火炮也不时的打上两炮。这些天来一直枪炮声不断。

从阚城到乌尔格一千多里的路程上,蒙古人仿照大明的墩台式样,在大明工匠的指导下修建了三个烽火墩台,每个墩台放上十几个兵。各种烟火的信号也反复的测试,效果极佳,绝对不会发生误解。

墩台的士兵就生活在那里,他们都带上自己的家属,也有自己的牛羊,可以放牧,也有汉人士兵,还可以种一点庄稼,加上后方的补给,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大明的边关墩台也是这样管理的。

墩台很高大,有围墙,具有一定的防守能力。

墩台的唯一任务就是日夜的轮班职守、瞭望,只要不耽搁消息的传送就算完成任务。此外就是往来的信使可以在这里歇脚,兼有驿站的功能。

烽火台的烽火又叫做狼烟,那是因为放烟的燃料中加入了狼粪。为什么要加入狼粪呢?这是因为狼粪燃烧冒出的烟很浓,并且可以笔直向上,不易分散,一般的风力吹不散它。

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千古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个“孤烟直”说的就是狼烟,它对狼烟形容的非常形象。

到了八月中旬,阚城外终于来了一队罗刹人,数一数有十七个人,都骑着马。他们应该是很久没有得到雅库茨克的消息过来看个究竟的。原雅库茨克的俄国驻军被全歼,一个也没有跑出去,因此西边的俄国人不知道这边的情况,这一小队人就是来联络的。

他们看到城门上巨大的汉字、城墙上各种不认识的旗帜都说明这个城池已经易主了。罗刹人也是骄横惯了,十几个人竟然还敢跑到城下转一圈,叽里呱啦的大叫。蒙古守军练枪练炮的正上瘾,看到这个情况就一排枪打下去,虽然准头不怎么样,可架不住枪多,两个罗刹人就被打下了马,他们距离太近了,否则说不定大炮都能轰他两炮。

不多时城门打开了,一队四五十人的蒙古骑兵就冲了出来,马刀崭亮,挥舞起来,“嗷!嗷!”的叫着就冲了上去。以多欺少,是个便宜仗,焉有不打之理!

罗刹人已经被火铳打蒙了,几十个彪悍的骑兵也不好惹,那里还敢迎战,赶紧催动战马奔逃。蒙古人的马术也不简单,再加上国防军提供的优良的马刀,和箭簇杀得罗刹人落花流水。大约十七人的一个小队,逃走的不足五人,要不是俄国人骑的顿河马速度快,恐怕就都留下了。

蒙古人得胜而归,高兴得杀羊摆酒大肆庆贺一番,当然也没忘了派快马向坎岱王爷禀报。这种复杂的信息烽火台是传递不了的,只能派人禀报。蒙古人马匹多,信使都是一人双马甚至是三马,至多四五天就是一个来回,也很方便。

坎岱道尔吉得到阚城报捷自然是高兴,他下令赏赐阚城的守军,同时他也来到祖大寿的军营,寻找祖大寿商议。因为他知道,今年的冬季之前怕是要在阚城打上一仗了。那老毛子白白的丢了一个阚城岂能善罢甘休,定然会兴兵来战。如若没有花皮的支援,阚城他是守不住的。他的蒙古兵不是老毛子的对手。

祖大寿得知这个情况后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那就是老毛子必定会派出大队人马攻击阚城。时

间上的快慢就要看老毛子在唐努乌梁海的兵力了,如果兵力不足需要从本土调兵就会慢一点。另外就是老毛子必然会带来重炮,因为他们需要攻城。祖大寿立即派人去请国防军第五骑兵营的营长阚文明。

原来跟随祖大寿进入外蒙古的第26营已经完成任务撤回了辽宁,现在外蒙古的驻军只有第五骑兵营了。

三方坐在一起商议着应对之策,阚文明说道:“祖大人,坎岱王爷,下官会做好出兵的准备。这条路我已经走过一次了,骑兵通过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军有一些车辆,因此道路需要修整,提前修整一下,避免日后耽搁进兵的速度。我们有工兵、舟桥兵可以但当此差,为了加快进度,还希望王爷出动一些民夫协助施工才好。”

坎岱问道:“阚将军需要多少人?”

“我的工兵和舟桥兵加在一起有70人,王爷再派出100人就足够了,民夫不必携带工具,我们的工具很齐全。”

“阚将军,100名民夫,明日一早就会交给你。还有什么需要尽管说。”

“王爷最好能准备好1000名骑兵,至少500人,做好出征的准备,随我军一同出征。为了两军配合,还要训练几日才好。”

“阚将军放心,这几天我就会挑选1000精兵送到你的军营。”

阚文明又说道:“既然是两军合作,有些事情还需要事先讲清:粮草辎重王爷能够准备多少,事前要有个数字报到我这里,以便我们做好准备。另外就是缴获的武器物资,我们两家平分。但是俘虏必须全部押送到辽宁省,由国防军统一处置。对此,王爷可同意?”

坎岱道尔吉心想,国防军也真牛,仗还没打就先算计缴获了,他哈哈大笑,说道:“阚将军太客气了,仗打赢了,保住阚城就好,缴获要不要都行,一切都由阚将军安排。”

第五骑兵营也有一个架子营,坎岱派来的骑兵就会填充到架子营之中,只要三五日的训练即可使用。

八月二十五日,第五骑兵营派出了两个北上阚城的小队,第一个小队是营属的特务排,有30人,他们的任务是直达阚城附近,隐藏在山林中,侦察监视敌情,与营部保持联系,这支部队是秘密出动的。特务排长名叫杨荣。

原来是打算派出一个班的特种兵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大都督府的命令改变了这个决定。大都督府有两点考虑,其一,是因为他们有可能碰上俄国人,如果在大草原上遭遇,无处躲藏,兵力太少就危险了。其二,一旦阚城出现突然的危机,而大部队尚在千里之外,那么这个特种兵小队就可以有所作为。阚文明知道自己考虑不周,就修改了命令,一个排的特种兵全部派出去了。

特务排编制很小,只有三十人,为了加强他们的火力撤下来两门掷弹筒,换上一门82迫击炮,带四十发炮弹。此外还有马驮的一部无线电台。其他辎重也都是驮马,没有车辆。

第五骑兵营中蒙古族士兵占多数,但是特务排还是汉族士兵多,其原因是蒙古族士兵普遍文化程度低,达不到特种兵的要求。特种兵要会使用各种武器;会看地图,按照侦查画出地图;要会使用灯光通信和电报,没有文化知识是很难达到的。

临走之前,阚文明对杨荣说,你们要多带给养,因为俄国人什么时候来不好预测,有可能十天半个月,也有可能一直到初冬。只要不是大雪封山,他们都有可能过

来。你们埋伏监视的地点最好在阚城以西一两天路程的位置,这可以为大军争取一天的时间,如若遇到紧急情况,准许你们进入阚城。

另一个北上的小队是修整道路的工程队,他们的任务是沿途修路、建立路标。修路小队有营部直属的工兵排和舟桥排共70人,他们携带了工具车辆,还有100人的蒙古民夫。

严格地说他们不是修路,是清除道路上的障碍,使得国防军的马车能够通过即可,因此工程量不大。

......

阚城已经安排就绪,就看俄国人来不来了。我们暂时放下,也该说一说辽宁了。

现在已经是秋季,按照计划,清国和跟随他们的科尔沁蒙古人应该在今年的秋季全部撤离。清国的留守大员是豪格,他还是比较守信用的,现在是八月末,他们最后等待运输的人员已经不足三万,这其中包含了他们做善后的官员,平民已经不多了,如今这些人都集中到了金州地区。因此,到现在为止,整个辽宁已经被国防军接收了。

辽宁的官府衙门迁到沈阳,接收之后的工作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建立政权,辽宁的官员们也都在为政权的各种事务忙碌。这几年培养的年轻学员都用上了,这才勉强支撑起县以上的政权。乡一级的政权多数是就地选人,稍加培训就认命临时职务,有的连临时的职务都没有,就给一个“书办”之名暂时办公。

大批的移民工作还要等待,原因是辽宁的变化还在保密之中,不宜大张旗鼓的招揽移民,尽管这种保密已经越来越困难,不少心机灵敏之士已经闻到了味道,朝廷的探报体系也会逐渐的得到消息,但是,事情没有公开,他们也就是议论揣测而已。

......

这个时代俄国人到达唐努乌梁海地区时间还不长,他们投入的力量还不大,原因只是部分贵族在主张向东扩张,反对的声音也不小,没有办法动员俄国的全国之力。因此,他们的人力,兵力都还不足。这就导致了唐努乌梁海地区久久的不能完全平定,这一年多的时间俄国人一直在忙碌着平定收服这里的蒙古人,这就是他们到达了贝加尔湖沿岸暂时停顿的原因。

为了平定这一地区也需要不小的军事力量,为此俄国人找来了部分哥萨克骑兵,用他们来对付蒙古人。俄国人的各种力量加起来,在这一地区也有六七千人了,号称两万。有洋枪洋炮,有彪悍的哥萨克骑兵,这几千人足以在这里称王称霸了。

他们得到雅库茨克城失守的消息定然是不可理解的,在他们的眼中雅库茨克城堡之坚固,蒙古人是无法攻克的。但是事实如此,雅库茨克确实被蒙古人占领了,十七人的一个联络小队,只回来四人。这个结果骄傲的俄国人无法接受,他们还没有把蒙古人放在眼中。眼看冬季临近了,必须及早用兵,否则就要等到明年了。为此他们紧急集结了三千人的队伍,其中一千人的洋枪队,并且装备了两门重炮,小炮四门。因为要攻打城池,所以必须带重炮,这六门炮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力量了,还都是从城防中临时拆卸来的。另外两千人是哥萨克骑兵。这样的兵力无论攻城还是野战都将向所无敌。

阚城以西山区中埋伏的国防军特务排并没有等多少时间,到九月十二日上午,他们就发现了大队的俄军。侦查清楚俄军人数装备之后,报告军情的电报就发到了乌尔格。

--- 第344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