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五:纵横天下_第335章:立威于外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五:纵横天下_第335章:立威于外蒙

朱家栋的锦州之行成功地游说了祖大寿,祖大寿凭空得到热河,他真是阳光灿烂,意气风发!外蒙古的事情他就更不敢耽搁了,那个哲什么巴糊涂老头不知道那天就死了,他要是死了,哦不对,叫圆寂,他要是突然圆寂了,我这个控制蒙古的差事还真的不好干,这事必须赶快办!

他定下了日期,朱家栋也调来了三师二团的第26营,外加一个辎重队和两部无线电通信车。三师二团现在就驻防在大凌河,调动十分便利。辎重队除了携带部队本身的辎重之外,还携带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粮食、布匹、日用品,这些都是收买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礼物。除此之外还带有建筑工匠20多人和专用的工具、特殊的建筑材料,如铁钉、鱼皮胶之类的在蒙古缺少的材料,这是为了修建大寺庙准备的。

祖大寿自己带了5000骑兵,为了这五千骑兵,国防军给他装备了两千新式三眼铳和一批手榴弹,骑兵使用三眼铳本来就是关宁军的发明,手榴弹又是极容易使用的武器,所以稍事训练就可以了。

国防军一个营有700人,加一个辎重队一共一千人,全部乘马乘车。

所以祖大寿这支六千人的队伍机动能力极好,行军速度很快。

他们计划取道龙城(朝阳)、赤峰、锡林格勒前往乌尔格,总行程接近3000里。前一半的行程都在热河境内,由朱家栋通过清国与科尔沁蒙古打了招呼,这一路上不会有问题。出了科尔沁的地域,也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原因是蒙古地广人稀,即便碰上几个蒙古人,不等他们做出反应,大队人马就过去了。这支队伍在大草原上,一天走两百里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祖大寿于二月初一出发,二十天之后,二月二十就进入了外蒙古。在他们通过外蒙古的第一个集镇——赛因山达时,还是惊动了外蒙古人,蒙古人的快马通报到了外蒙古王爷坎岱道尔吉那里。

明军与蒙古人的装束是完全不同的,一支六千人的明军突然来到了外蒙古,就惊动了外蒙古人。得到消息的坎岱道尔吉不可能没有反应,这位王爷亲自带领一万骑兵前往拦截,也算是很重视了。在接近乌尔格的巴彦地区坎岱道尔吉拦住了祖大寿的队伍,这一天是二月二十二日。

祖大寿此来的目的是安抚、控制外蒙古的,对于外蒙古的上层人物尽量采取和解的态度,即便动了刀兵,除了必要的震慑之外,也要留有和解的余地,因此,处处要显得有礼貌。看着对面的王旗,知道来了一位王爷,当然也要以礼待之。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两军相距三里(距离比较近,可能是估计对方没有火炮的原因),都扎住了阵脚,列好了队伍,蒙古方面首先派出了使者,驱马来到明军阵前询问情况,看来蒙古方面也是想问清情况,不是不问情由上来就开打,这就是一个好开端。

蒙古方面的使者汉语很好,由于元朝的缘故,蒙古人曾经是中国的老大,蒙古上层人物也就都有良好的汉语教育,汉语的说与写都没有问题的。

他说道:“我是坎岱道尔吉王爷派来的使者,请问明军来到外蒙古有何事?为什么事先没有通告?”

祖大寿亲自上前作答,他说道:“我是大明皇帝的使者,辽东总兵官祖大寿,此来参拜哲......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这个名字不好记忆,他可是下了功夫才记住的。

“并且奉皇帝陛下的谕旨,前来册封大活佛的。”

祖大寿一摆手,一名部下,双手托着一个漆盘,上面摆放着圣旨,和红绸子包裹着的金册、金印。

在电视剧中,皇帝御用之物往往都是明黄色,这里怎么是红绸子?不是穿帮了吧?不是的,绝对不穿帮!皇帝处处使用明黄色,那是清朝的事情。明朝属于火德,官服都是大红色的,皇帝老儿的龙袍也是红色基调的,上面用金线绣出图案。御赐之物用红绸子包裹非常正确。清朝属水德,官员

的官袍都是藏蓝色的,官府之物都是藏蓝色的基调。清朝的皇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生怕自己的名分不够,才处处使用明黄色,以示身份尊贵。

那使者不知深浅伸手就要接过来,被祖大寿制止了。祖大寿挥一挥手,圣物被收了回来。

祖大寿又说道:“请使者如实回报坎岱道尔吉王爷,我们此来没有恶意,还希望王爷撤军放行。我方也会派使者当面向王爷解释。”

还是刚才那个捧托盘的部将,随即走出来,与蒙古使者一同来到蒙古一方的军阵前。

坎岱道尔吉听了禀报,心中疑惑。现在的大活佛在蒙古有一定的威望,但是还没有到后来那种唯我独尊的地步,皇帝册封就匪夷所思了。不会是以此为借口来征伐外蒙古吧?想想之后,他还是觉得没有册封的必要。于是,他对大明的使者说道:“册封就不必了,你告诉祖总兵还是回去吧?”

明朝中后期,蒙古对于大明皇帝存在着矛盾的心里,一方面认可他是大中华的皇帝,承认这个地位,另一方面却又桀骜不驯,不服管辖,不时的还打上一仗。由于元朝那一段历史,他们也认为自己是中华的一份子。总之就是一种矛盾的状态,所以他想驱逐明军也属于正常反应。

大明的使者说道:“我家总兵身负皇命,怎能半途而返,我大明天军的确没有恶意,完成册封之后,我大明天军旋即返回,绝不会搅扰外蒙古各部的。因此,还希望王爷撤兵,让我军通过。”

使者的话不卑不亢,软中带硬,反正就是要过去。

坎岱道尔吉也来了脾气,他说道:“我要是不让路呢?”

“我大明天军将在此等候,直到王爷让路为止!”

不好,双方谈崩了!坎岱道尔吉挥一挥手,退回军阵中,蒙古的军人护卫就来驱赶大明的使者,使者无法,只好返回禀报。祖大寿一听这是要开打!为了示好对方,他还是决定不主动进攻,继续等待蒙古方面的反应。为此,他派人找来了国防军26营的营长赵三本,研究对策。

从辽东出发时,祖大寿头一次见到赵营长,双方介绍之后,祖大寿对这个名字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只听说有叫‘三省’的没听过叫‘三本’的。”

赵三本答道:“这是家父取的名字,他老人家的意思是:作为平头百姓,读会三本书足以,学多了没有用,还可能闯祸。”

“哪三本?”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

“哈,哈,哈!”祖大寿听了可就笑弯了腰,古人笑点太低,其实没那么可笑。

至此,祖大寿一见赵三本就想笑,就好似后世人见了赵本山似的。

“三本兄弟,我们此来不是为了打仗的,所以,为了留有余地,我们暂时不要主动进攻。但是要防止他们进攻,你们的部队如何布置为好?”

“祖将军,蒙古人如果进攻,我们就必须击退他们,如果我们客气了,他们的马刀可是不能客气的,那会砍到我们的头上!因此,我想在将军军阵的左右翼各放上一个连,剩下一个连做预备队,并且保护中军。如若蒙古鞑子兵进攻,我们会让他有来无回,一次就打痛他,让他不敢来第二次!”

“果真如此?”

祖大寿知道国防军厉害,但是他没有亲眼见过。

“将军的部队也要做好准备,可能有漏网者。”

赵三本还是谦虚了一下。

“好,三本兄弟去安排吧!”

不过祖大寿总是想着那个三本书的故事,见到三本就想笑。因此,总是笑眯眯的。赵三本心里想:都说祖家兄弟是猛将,怎么总是一副笑脸啊?那见过这样的猛将?

明军列阵的两侧各放了一个连的国防军,在这里要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下一个连的重火力。一个连有两门82迫击炮,排之下的火力班配一挺轻机枪(这是一线部队的配置,由于轻机枪

数量不足,非一线部队用老式的半自动代替,另有4门掷弹筒),和在一起就是两门82迫击炮,三挺轻机枪,营部再支援一门20直射炮,用于打散弹对付骑兵。一个连合计掷弹筒近三十门,全部按射击散弹设置阵地,这是敌军临近200米时的最后一次打击的力量。

除了两侧各一个连之外,营部还有四门82迫击炮置于后队,随时可以开炮支援。

其实双方的列队距离只有三里(1500米),国防军的很多火力都能够打击到对方的本队,国防军没有开火打他们,就是留情面、留余地。

双方这种对持局面时间不长,外蒙古一方率先发动了进攻,出击的人数真是不少,一次就出动了三千骑兵,大概坎岱道尔吉王爷是想一战解决问题,赶跑了就完事,因此他的其余人马应该是准备就绪了,前方冲击得手,大队就会掩杀过来。

赵三本不断地下达着命令,通信的旗语兵不断的挥舞着旗子,军号不时地吹响。

冲击的马队一旦脱离本队,就是这边开火的时机,这是避免火炮打到蒙古人的本队之中,万一伤了哪位重要人物,后事不好处理。

三里的距离很近,蒙古骑兵一出阵就立即加速,当前锋冲击到一半路程时,三千骑兵才脱离本队。蒙古人很讲究骑兵的队形,那是一个尖头的三角形,前面的马队居然是重甲骑兵。马蹄敲击着大地,一片轰鸣,骑手们尖声的“嗷!嗷!”的叫着,这是蒙古骑兵冲锋时特有的声音。

距离已经很近了,不能再等了,祖大寿都有些慌乱了,赵三本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因为距离太近,危险性很大,所以后队的四门炮也一同加入了炮击,八门迫击炮射出常规开花弹,两门20直射炮射击散弹,六挺轻机枪也同时开火。这些火炮机枪的声音震得大地都在晃动。蒙古鞑子的三千骑兵被笼罩在硝烟之中,只是一瞬间,各种步枪也开火了,因为马匹速度太快,前面已经有冲出烟雾的个别骑兵,他们进入了步枪的射程。

最终也没有轮到掷弹筒开火,掷弹筒打散弹只有150米的射程,这个距离上只能打一炮,如果不能奏效,敌人就冲上来了,当然了,在更近的距离上还有一波手榴弹的攻击,关宁军可是配发了手榴弹的。如果数十门掷弹筒开火射击散弹,那可是致命的。可是始终没有鞑子骑兵进入这一距离。

火炮开始稀疏下来,步枪也停止了射击,因为都失去了目标。慢慢的战场上安静下来。春天的草原上,风还是不小,硝烟很快被春风卷走了。露出了残酷的战场:各种旗帜以各式各样的形状斜插在草原上。受伤的马,胡乱奔跑的马,站立着不动的马,不停的嘶鸣着,更是增加了凄凉的气氛。可以站立着的鞑子兵,或者受伤还能爬动的鞑子兵们,艰难地移动着身体,越过数不清的尸体,向自己队伍的方向移动。还骑在马上的鞑子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战斗的双方都愣愣地看着战场的惨象,关宁军也是第一次看到国防军的威力。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三千人的马队前边还有重甲骑兵,瞬间遭遇如此的打击,他们是绝对想不到的。在他们的经验里,即便有绝对的优势,要消灭三千人的马队至少要挥刀砍杀一个时辰,即便是杀3000头猪也要一刀一刀地杀呀!

赵三本来到祖大寿身边,轻声地叫道:“祖将军!”

没有回应。

又放大声量,叫道:“祖将军!”

这回有反应了,祖大寿转过头来,看到是赵三本,他笑不出来了,说道:“赵将军,什么事?”

无形中他换了一个称呼。

“我们应该后退一步,让他们救护伤员,收拢尸体,如此方显得将军仁慈。”

“啊,对,对对!传令,大队后撤三里!”

大明的部队,牛角号“呜,呜!”地吹起来,旗帜舞动,大军缓缓后撤。

--- 第335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