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28章:扩军和临时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28章:扩军和临时营

朱万化在朱万文、孙和京的陪同下视察了科研所和一些军工厂。黄火药在长江排除礁石的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也是他视察的重点之一。

朱万文介绍说道:“黄火药已经改进了几次,但还是有一些毛病,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爆炸后的残留物较多,并且有粘性,如果用它制作子弹,打上一两发子弹就要清理枪膛,并且清理的难度大,因此不能使用。”

朱万化听了之后笑了起来,他说道:“二弟,你想偏了,这个黄火药主要用途不是发射药。假如它没有你说的缺点,它依然不能用作发射药,原因是我们的枪管、炮管强度都是勉强够用,如果发射药爆炸力强了,我们的枪管、炮管受不了,还需要改进才行。所以这个黄火药是用来装在炮弹弹头、手榴弹、地雷中的爆炸药,用以增加杀伤力。打出去的炮弹爆炸后残留物多与少完全没有关系。现在就装入弹头实验,各种炮弹、手榴弹、地雷等等全面试一试。”

朱万文一听也笑了,用手挠头,说道:“大哥,是我钻牛角尖了,我马上安排实验。”

朱万化也非常高兴,黄火药对于提高弹药的性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特别是20毫米直射炮,炮弹直径太小,用黑火药做爆炸药威力太小了。用上黄火药之后,20直射炮将派上更大的用场。它重量轻,一匹马就可以托运,在作战一线机动性很好。

走进试生产黄火药的厂房,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非常呛人,旁边的工厂技术员连忙拿出几个口罩给他们带上,说道:“请监军大人带上口罩,这个厂房气味不好闻。”

朱万化知道化工厂都是这样,并且有一些化学物质还是有毒的。他问道:“是什么东西的味道?”

朱万文说道:“是生产黄火药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它也是可以爆炸的,但是威力小,还赶不上黑火药。”

“你们怎么处理它。”

“有什么办法,只能挖坑掩埋,它的气味太难闻。”

“我们去看看。”

朱万文引领着来到一堆废弃物面前,是粉末状的白色物体,就是带着口罩,依然气味呛人。朱万化总是觉得这个气味熟悉,他一边闻,一边回忆,猛然间他响起来了:前世在农村参加劳动,向田里喷撒化肥,就是带着口罩,一股刺鼻的尿骚味呛得几天吃不好饭,这不是尿素吗?是化肥!

他抓起一把,看到都是细小的晶体,纯度还不错。他拉着朱万文、孙和京就进了厂房里的一间办公室,对他们说道:“拿这个东西到农场去,在已经出苗的田地里,每亩地用量分别用半斤、一斤、一斤半等等多种不同的剂量,用水融化后喷洒,各种分量都来试验一下,均匀的洒到地里。从这个气味看,它有可能是上好的肥料,只要三两个月就可以得到验证。如果它确实是肥料,它的作用可是比黄火药重要的多了,它是增产粮食的宝物啊!”

“什么?!”

朱万文、孙和京都大吃一惊!这个废物比我们的产品还有价值?

朱万化说道:“此事还有待验证,先不要声张,一切要到实验之后才知道。如若果然是肥料,它的价值确实重大。你们想一想,我大明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粮食!还有什么比粮食更重要吗?”

孙和京说道:“如果验证了它确实是肥料,我们是不是要单独的建立工厂生产它?”

“对,要建厂,而且要建大厂,尽量的扩大生产。刀枪是杀人的,粮食是救人的,当然肥料更重要。”

这个时候的朱万化缺少检测手段,也没有完整的化学理论,朱万化本人化学知识少的可怜,所以就只能用实践检验的办法,他实在想不出别的主意。好在这个办法是最有效的,只是时间长一点,另外就是化肥的使用剂量也需要试验。

朱万化还告诉他们:“要加强工人的防护,如果是肥料的话,此物没有毒性,但是气味难闻。不管有没有毒,都要制作一种封闭的呼吸器,用我们的橡胶产品制作大口罩,罩住口鼻,用水罐、木炭、棉布多层过滤,最大限度的

消除气味,保护工人的健康。否则这种工作谁愿意干。”

......

重机枪的实验产品也做出来了,今天打靶实验,朱万化也到了靶场观看。

重机枪不光是连续射击,更重要的性能是打得远、穿透力强、射速快。有效射程至少要800米到1000米,能穿透薄装甲,射速要达到每分钟200发。

本来按照目前国防军的装备水平,用不着重机枪,朱万化下达研制的命令是考虑到北方领土,就是说这个东西是用来对付俄国的,它主要安装在要塞之中,用于防守,也可以安装在马车上,这就是战车了。重机枪对付哥萨克骑兵最有效,它是骑兵的克星。

重机枪在马车上的安装方法类似于战舰上的炮塔,射手用脚蹬踏就可以旋转,并随时制动刹车。炮塔的四周有防护装甲。如果给马匹、驭手也装上防护装甲,这就是装甲战车了。

朱万化仔细的看着这个样品,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重量大,达到了80斤,一个人勉强可以拿起来。枪架是三腿支架,有钢板的护板,枪管外面加了一个水冷的套子,有点像后世的马克辛机枪,但是太笨重了,在野战的一线很难使用它。它采用五十发弹板供弹,只要连续的送入弹板,就可以连续射击。正常操作需要三个士兵,一个射手,两个副射手。

为了增加射程和威力,子弹采用8.8毫米的专用子弹。

兵工厂对于试制武器,靶场测试都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因此测试也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射程、穿透力、射速都进行了测试,其中也有连续十个弹板的连发射击,即测试射速也测试枪管的质量。试验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朱万化告诉孙和京,按照测试结果做一次修改设计,改善性能,第一批试制数量是十挺,一半按战车安装,全部发到辽宁用于实战测试。

......

国防军的扩军计划早定下来,这还是朱万化在济南与朱大典共同确定下来的,计划年后开始实施。这一次扩军数量比较大,并且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

国防军的扩军一方面根据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装备的生产能力。很多常规武器都有专用的生产线,但是,毕竟不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的,特别是被服帐篷一类的物资,基本都是手工作坊式的人工缝制的加工方法,生产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扩军就要考虑到各种物资的生产能力。

朱万化知道,粗笨一点的缝纫机制造难度不大,是否应该制造缝纫机呢?这也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因为他牵涉到为数众多的人群的利益。现在朱家这些服装、被褥、帐篷等棉布缝纫制品,都是由被服厂分配给千家万户的家庭女人们在自己家中缝制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组织机构。军用品的生产也养活了千千万万的民众,使得坐在家中的妇人也能赚取一份收入,同时也加强了民众之间的联系,密切了人群的关系。如果有了缝纫机,就使得少部分人赚了大钱,多数人就失业了,机器抢夺了这些平民的饭碗,它未必是好事!所以才有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的说法,这种血腥不光是殖民地的杀戮,也有机械与人的斗争。工业革命的初期,不断的发生工人破坏机器的事情,就是这个矛盾的体现。大明还处于动乱时期,任何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事情,朱万化都不会做。所以这个缝纫机的想法立即就打消了,社会稳定为上,技术的进步也要循序渐进,不可冒进。

受到四川派遣军组建临时营的启示,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朱家父子决定,把临时营的结构纳入到部队正规编制之中,这样做有很多优点和好处。

首先它可以快速的解决国防军兵力不足的问题,部队数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扩充,不需要的时候又可以转为预备役,安置这些士兵到民间工作,使部队数量迅速缩水,同时还不影响战斗力。其次是装备简化了,减少了先进装备数量的压力。这就使得需要的时候,有大批的部队可用,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大量的减员,减少军粮军饷的消耗。

“营”是国防军的基本单位,这次扩编中编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营的结构上了,不光是新编部队,老部队也要按照这个要求改编。

在正规军的营之中设立一个临时营的编制,营番号使用加“临”字的办法,例如:第三营之下的临时营,就叫做“临三营”。

临时营设营长、副营长各一名,连级军衔。

临时营之下设一个辎重连,四个普通连,是五个连的大编制,每个连都有连长、副连长各一名,连级军官按排一级授予军衔。每个连之下设四名排长,排长是上士军衔。

如果没有招收士兵,那么这个临时营就是个架子营,只有32人,但是他们需要的装备都在库房之中,只要需要,招收士兵即可参战。

士兵人数的标准是:每班15人,可以超员两人,士兵的武器全部是长矛、短刀和盾牌。全部士兵按正规军的列兵待遇,军饷伙食标准与正规部队相同,临时指定的班长,给职务补贴。

军装依然用原来的鸳鸯战袄,成本较低便于区别,士兵的其他待遇是相同的。所以被子、帐篷与正规军相同,还有水壶、餐具都不能少,每个班一顶帐篷,每个连有一辆炊事车,这些也要到位。辎重连有10辆马车,山地部队可以改装备独轮车。全营满编1200人左右,差不多是正规营的一倍半多一点。

原来一个师的编制是一万人,如果临时营满编就变成了两万五千人的部队了。

如果出动一个营,它配有临时营的话,人数就从700人变成了1700人。队伍可就庞大多了。

临时营的旗帜还是要打的,对于缺少训练的士兵,旗帜还是最简单易懂的指挥工具。但是又不能完全的迁就落后的方法。于是就规定旗帜到连一级为止,旗子多了反而乱套,这是因为临时营执行任务时,一般的说,连是最小单位,能跟着连队的旗子也不会有大错。第二,旗子以文字为主,辅助以颜色,就是那么几个字,一两天也就认识了。

这种混编办法还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国防军的马匹很多,行军速度极快,临时营无法装备那么多的马匹,行军时就要脱节,在紧急时也就只好让他们临时脱离开,单独行军了,或者临时的组织交通工具。

在冷兵器为主的时代,这支军队也算够强大了。

目前急需扩军的有三处,一是辽宁到黑龙江流域,地域太大,并且要执行保卫北方国土的任务,所以要组建第五师,驻地暂定松花江流域。但是吉林、黑龙江地区目前人口太少了,预计第四师第五师兵源会存在很大的问题。二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就是宜昌以下的长江,需要组建第六师,组建之后长江舰队将附属于第六师。三是四川派遣军要扩充为第七师,并组建一个长江上游的川江舰队附属于它,四川的第七师还有一个潜在的、长远的任务,那就是西藏。在明代,中原的势力基本没有到达西藏。西藏的问题比较复杂,有民族问题、奴隶制问题、宗教问题、彻底的改变政权模式和社会文化模式的问题、还有一个高原反应,很多人不适应的问题。在完成中原的政权体制改革之前,朱万化暂时还不想动他,除非有意外的事件发生。

还有配合航运的汉水、运河都有内河编队,也都有一个团级编制的陆战团(番号陆战六团、七团),这两个团原来都不满员,这一次也要招兵补足编制。

除此之外,南海舰队的陆战三团扩编为陆战三师。位于台南的护航分舰队奉命组建陆战四团。海军的陆战队也全部增加临时营的架子营编制,便于战时扩充。

这一次扩军完成之后,国防军的陆军就有七万多人了,算上海军已经是接近十万之众,虽然还远远的赶不上朝廷的官军总数(估计官军的野战部队就有五十万左右),考虑到军力,已经超过了朝廷的军队。如果考虑到临时营的编制,国防军就是大明境内首屈一指的军队了。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政治局势,也会影响到各方势力的态度。

--- 第328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