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16章:梦想陇海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16章:梦想陇海路

到了崇祯六年的年底,进入了十二月。

长江航运迎来了两艘新的客轮,这两艘船是安东造船厂新建造出来的,这一批同时建造三艘,吨位都是1500吨。这三艘船将为近海航线增加一艘,长江航线增加两艘,这是由于长江航运客流量大,沿海的航运客流量的发展赶不上长江航运的原因。

用于海运的一艘被命名为“厦门号”,用于长江航线的两艘被命名为“镇江号”和“安庆号”,他们的航路都是上海到武汉。这两艘新船加入长江航线之后,上海——武汉段航运就可以每月大约十个航班的密度了,这条航线就真正成为了天下第一航线,他将极大的促进长江沿线的经济发展。

其实长江航运进入四川的一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四川盆地,乃至西康西藏地区的主要物流出口就在长江上,其他商路的货运量总和,也赶不上长江航运的一个零头。

但是朱家一系的航运现在就到宜昌为止,并没有进入四川。其原因有二,一是国防军仅仅控制了长江三峡,到达万州为止,仅开通宜昌到万州意义不大,国防军再往前走就进入了四川腹地,目前国防军的军力还不足。其二是,三峡清理礁石的工程进展不够理想。以滟滪堆为例,预计到明年开春时只能干掉它的一半,需要明年继续爆破。

炸掉了一半的滟滪堆,其险情将大大的降低。道理很简单,变小了的暗礁所形成的漩涡就要小,“滟滪不可下”的谚语说的就是那个漩涡很可怕,没有了巨大的漩涡,这段航路就安全多了。其他清理礁石的工程点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莫不如再等一等,等待更好的时机再开通四川航运。

......

北方的各种事务处理暂时告一段落,年底之前朱万化就要返回台湾了,那边也有很多事务,朱万化远在济南处理起来也是不方便。

但是,每逢重大事件,朱大典的作用不可小视,所以朱万化还是觉得重大的事件需要与朱大典商议,电报通信毕竟比不上当面交流,因此他也感觉两难。

由此他就想到了交通。他现在有自己的专用坐船金华号,航速非常快,正常的航速就是25节,最快可以达到30节。台北到威海(也可以选择青岛)只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已经是非常快了。陆地上从威海到济南约一千里,虽然有公路了,可是乘马车最快的速度也要两天,这主要是路况不允许马车全速奔跑的原因。那么能不能修一条高速路呢?让马车快速地奔跑起来,这样就可以用更换马匹的办法高速通行了。

这个想法有点奢侈了,有多少人可以享受这种高价昂贵的旅行呢?一天跑不了几趟车的路又有多大的价值?

这让朱万化不由得又想到了铁路,台湾的南北铁路已经修了一半,并且已经开始试运行,铁路的确是最经济的运输,运费比水路高不了多少,并且速度很快。

放眼全国,南北有运河以及沿海的近海航路,基本解决了南北发达地区的交通,长江解决了东西向的交通。但是由于黄河基本不能通航,在北方就少了一条东西向的通道。

如果考虑到新疆、蒙古等疆土的稳定,如果有一条铁路通达到乌鲁木齐,哪怕到达兰州也好,那么情况就会大大地改观。

乌鲁木齐,古称轮台,后来又有迪化之名。迪化和乌鲁木齐均为清乾隆时期所定名称,“乌鲁木齐”之名在前,“迪化”之名在后,迪化沿用时间较长,新中国后恢复旧称“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在明代它的名称就是“轮台”。

既然如此,就不如慢慢地做起来,不怕慢,就怕不干!几千

年都过去了,几十年算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十年不过一瞬间。想到这里,朱万化来了精神。又去找朱大典商议,先把济南到青岛(这时叫做灵山卫)的铁路修起来,从济南经淄博、潍坊到达灵山卫,一路是平原,长度与台湾的南北铁路相当,都是700里左右。

济南到灵山卫这一段,即便是用五年修完,也是意义重大,从历史上看用五年也是高速度了。

后世的陇海路东部起点是连云港,时代不同,经济、政治的要求不同,这条路就要有所差异。修到济南之后可以考虑沿着黄河南岸直到潼关,这一路都是平原,并且由于黄河是高架河的原因,它几乎没有之流(只有运河),除了运河之外它不需要大型的桥梁,这是非常理想的线路。

技术上还有一个大便利,那就是即将收复辽宁,那里可以很快的建成大明的第一个重要的钢铁基地,修铁路至关重要的铁轨就不愁了。

沈阳之南的鞍山是优良的钢铁基地,那里有易于采掘的铁矿石,品位中等。沈阳之东的抚顺盛产煤炭,它的煤炭从质量上说可算得上世界第一,并且储量丰富,埋藏浅,容易挖掘。距离不远的本溪更是出产围绕着钢铁产业所需的多种矿藏,可以便利地生产出不同品质、用途的钢铁。紧邻沈阳北侧的铁岭也大量的蕴藏着煤炭,距离稍远的阜新更是一个大煤海。在后世,这里被称为中国的鲁尔区(鲁尔区是德国重工业的发祥地),是重工业、钢铁工业的摇篮。这些知识一般人都知道,笔者就说这几句,到此为止。

但是有一样东西真要说一说:除了这种完美的矿物搭配之外,针对当前朱万化的技术水平,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物质条件:在鞍山可以轻易地也练出“球墨铸铁”,这绝对是得天独厚的。

球墨铸铁是什么?朱万化有什么用?为什么鞍山是它的产地呢?

球墨铸铁的发明及应用时间不到百年,是出现的比较晚的钢铁制品,所以在二战那种大规模的战争中,它没能发挥作用。当然这其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争论,比如,有人说中国早在某某年就已经有了球墨铸铁,这些就扯得太远了,我们就不管他了。

大家都知道钢和生铁都是铁和碳的合金,铁碳所占比例的不同就是钢和生铁的区别。而球墨铸铁就是:从碳含量上看它属于生铁,但是它内部的碳,微结构上是成球团状的,这就使得它具备了钢的特性。比如说:它可以锻造,就是烧红了用铁锤可以锻打它,以便打造成型,因此,球墨铸铁又叫做可锻铸铁。

听明白了吗?更浅显的解释就是:像生铁一样廉价,容易生产,可是它具备价格昂贵的钢的特性。钢和生铁的差价是很大的,在大明这个时代是五到十倍的差价。

如果说球墨铸铁可以代替钢,就有点夸张了,球墨铸铁仅仅是趋近的钢的性质,还是达不到钢的高品质的。但是,台湾的铁轨是铸铁的,球墨铸铁可就极大的提高了铁轨的性能,更小重量的(瘦身)的铁轨具备了更强的载重能力。还有,在钢铁产业还处于低水平的大明来说,大量的民用工具、农具,可就实现了铁代钢,其经济意义之大不可估量。

再说说鞍山和球墨铸铁的关系。

大明的时代是没有鞍山这个地名的。那时的辽阳是这一带的大城市,辽阳曾经是辽东的中心,曾经是这一地区最大的城市,鞍山就在辽阳城之南不远处。

球墨铸铁的生产方法很多,其中一个最简便,质量最高的办法就是炼铁时加入菱镁矿。菱镁矿的储藏量中国是世界之最,并且产地就在鞍山(别处没有),从菱镁矿的品味质量上说鞍山的菱镁矿是世界上独有的。所以综合存储量和质量就可以

说这是全球唯一的。如果从制造球墨铸铁来说,没有鞍山的菱镁矿就要选用其他复杂的生产方法了。

通俗地说就是:离开了鞍山,就没有那么便宜的球墨铸铁!

这个球墨铸铁的发明者就不用说了,就是后世的鞍钢。

对现在的朱万化来说,鞍山就是大规模建铁路的第一有利条件。如果读者还记得的话,台湾的铸铁铁轨是两端镶嵌钢铁以防止冲击的,用球墨铸铁铸造铁轨,这一条就免了。以前朱万化不提球墨铸铁的理由也就不用说了,不到鞍山谈何容易?

......

朱大典对于这条北方的东西运输大动脉的意义那还是很清楚的,但是铁路的投资可不是个小数字,大明帝国有这个经济实力吗?

因此,他说道:“铁路之事真是急不得,初期要压缩到最小的规模,以减少投资。募集资金可以用股份制,但是,在初期,恐怕只有我朱家一家入股了,这么大的资金,没有认识到经济利益的人是不会投资的。所以第一期工程就选济南到济宁之北,运河进入黄河前的位置,里程大约200里。如果资金能跟上,一年可以竣工,然后就运营这一段,只要取得效益,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朱大典的意思很明显——要经济效益!运河是南北运输大动脉,但是运河不经过济南,虽然通过黄河,济南可以连接运河,但是黄河的河道太不适于航运了,一般的船走不了,并且一年之中要看时间,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行船。也就是说运河经过山东,但是山东不能充分的利用它。这条铁路就把运河与山东腹地连接了起来,经济意义就很大了。

朱大典的眼光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朱大典又说道:“万化,修铁路就少不了桥梁,我们现在选择的路线很少经过河流,桥梁就少了,小的河流容易,因为不必考虑下面行船,可是将来总要过运河的,运河的帆船高度虽然有沿路桥梁的限制,毕竟也很高,这个桥不容易呀!你想过办法吗?”

这条线路的确非常好,除了运河之外,直到西安也不会跨过需要行船的河流。

在大明这个年代,大型的钢架桥梁是修不起的。哪一座桥的投资都是天文数字!可以说桥梁就是银子堆起来的,明代不具备这个财力。

朱万化说:“办法有,头一个就是隧道,隧道与桥梁相比要容易的多,廉价的多,特别是运河的河道很窄,隧道很短。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降低桥梁高度,就像吊桥一样可以从两边把桥梁中部拉起来,船只定时通过。最廉价的可以选择用渡船渡过火车。总之哪个便宜可行就用哪一个,有铁路就比没有铁路强。

但是过了河南,到了西北就不容易了。西北的河流有一个特点:平时就是乱石滩,也不能行船,但是洪水来了,可是不得了,水量大得很。还有就是黄土高原上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有极深极宽沟壑,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对付它。好在这也是几年,甚至是十几、二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但愿能有好办法。”

年后在济南就要组建青西(青岛、西安)铁路公司,灵山卫的港口已经被命名为青岛,这条铁路的中期目标是西安,所以叫做青西铁路。

其实朱万化还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他没有说,那就是黄河大桥或者隧道,它的意义太重大了。

千百年来,在一年之中,春秋两季至少要有半个月的时间,黄河要把中国分为两半,黄河两岸之间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通过黄河,这就是黄河的冰凌期,连接南北的运河也中断了。对于一个国家,这就太严重了。

因此,黄河太需要一座桥梁了。

--- 第316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