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15章:一箭双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15章:一箭双雕

崇祯六年九月十八日,以及之后的几天里,清军派遣军到达了九州岛的南端,实现了对九州岛的全部占领,战事暂时告一段落。清国需要一段时间建立完善政权,制定对待日本人的政策,制造一个平稳安定的环境,在新的制度下恢复农业生产,巩固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秩序。

九州岛原有日本人口150万到200万之间,逃走一部分,但是估计逃走都是社会的上层人口,数量不会太多,被清军屠杀的数量很大,估计超过百万之众。按清国初步的统计,当前九州岛上日本人还有大约40万,清国的政策是把剩余的日本人全部分配给各旗(包括蒙古的旗)的民户做奴隶。40万人这个数字也已经接近了清国本身加上部分蒙古人的总和,对于清国来说还是太多了,日本还有三个岛呐,要是每个岛都留下40万那还了得?但是大规模的杀戮已经不可能,只能今后慢慢的减丁。

比如国防军要求的首批一万年轻女子,现在就可以选送过去。对于这批人,朱万化规定的就是移民身份,国防军给清国一些补偿从其他方面体现出来,反正是,绝对不准说成是买卖人口。并且今后还会有后续的移民要求,并且可能还会有男性的日本人。

清国对待日本人奴隶,首先就要求改变发型、服饰,一律女真族人的装束打扮,男人当然要留辫子。日本人不要说反抗,稍有不满就会遭到满门的屠杀,因为清军正在寻找屠杀的借口,送上门的岂有不用之理。

其次是语言,日本语言文字全部废止,不允许写,也不允许说!只能说女真族语言或者汉语,暂时不会说就得装哑巴了,因为用日本语对话也是死罪!

然后还有名字,日本人多数没有名字,但是阿猫阿狗的也有个习惯的叫法。清国就学习了朱万化的政策,规定全部要使用女真人习惯的名字,汉语名字也可以,绝对不允许日本的名字存在。

对于民族问题,清国的上层人士还在研究,他们也倾向于定下一个统一民族的政策。

历史上,清兵入关之后,他们就把八旗之下的女真人改为满族,“满”字来源于满洲。

“满洲”二字兼有部族和地域的概念,做地域解释时,它是对东北地区的泛称。做部族解释时,它泛指八旗中的女真人。深究起来,它来源于藏语的汉译词汇“曼珠”,是颂扬吉祥的意思,之后“曼珠”二字演化为“满洲”。由此也可以看出清国上层与藏传佛教关系密切。

那么历史上的满族的组成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我们拭目以待。

清国对日本人的政策中还有一项更厉害,自称是武士的人,带武士刀的日本人,杀无赦!在清国的土地上不允许武士的存在!

清国对日本人绝对是高压政策。

在以范文程为首的官员们的努力下,各级政权也建立起来。他们仿照大明的方式,把九州岛设为行省,但是“九州”二字不当,应该废止,改为“南满省”,九州岛也就更名为南满岛。省下设县,政权到村一级,但是有品级的官员到县一级为止。

清国还有一项重大的改革,那就是把大明的科举制度照搬过来,明年即开乡试。武举同时举行。

之所以说这是一项重大措施,是因为它彻底的改变了日本的社会结构。日本的社会结构是:武士、农、工商、贱民,日本就是以武士为主体的社会,日本没有科举,也就没有知识分子阶层。大明的社会结构是:士、农、工、商,“士”就是士绅,是以科举知识分子为主体的。

清国用科举制度,再辅助以杀武士的政策,就彻底的消灭日本的原有社会结构,也就消灭了日本人的劣根。

确定科举制也是一箭双雕的好举措。

......

随着南满省(九州)的建立,整个南满岛逐渐平定,走上正常运作的轨道,国防军也派出了农业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恢复生产,清国也就有了稳固的根基。按照双方的协定,从现在起,清国就要陆续的退出辽东之地了。

于是朱万化致信给皇太极,要求他安排逐步退出辽东的计划,并且安排出第一批应退出的土地,以便双方交接,同时双方的经济基金会进行具体

的折价运作。

理论上说,从辽宁向北直到东西伯利亚都是清国的国土,但是,他们实际的军事力量达到的地方就是松花江一带,并且所驻扎的军队极少,最大的力量就是吉林将军府、宁古塔(今牡丹江之南的宁安)将军府,他们距离黑龙江还很远。到了黑龙江沿岸地区,他们既没有军队,更没有作为政权的官府。

不要说清国,就算清国兴起之前,大明帝国的官府对那里的管理也是很弱的,明朝在黑龙江流域有一个被称为努尔干都司的官府机构,也是非常初级的政权。

朱万化向辽宁巡抚王元雅下达了指令:现在就要做好接收的准备,首要的是准备大批的官员,年后,趁着天气转暖,就要开始接收。

去年,山东省曾经支援他们大批的学员,辽宁的政务学校规模已经极度扩大,学员总数已经超过了千人,即便把这些人都用上,辽阔的北方地区,也只能完成粗线条的管理。

实际上这个辽阔的地区是好几个省,但是,初期的政权没有那么大的规模,所以,朱万化的意思是暂时降低为府级单位,统归辽宁省管辖。这几个府是:吉林府、黑龙江府、滨海府(海参崴)、兴安府(兴安岭之外,直到北冰洋,西到贝加尔湖一带,真正是地域辽阔、地广人稀的一个省)。除此之外,蒙古暂时还没有考虑。

这么大的地域,一千个官员还是太少了,还要考虑到使用官员最多的沈阳、金州,辽西地区。

除了官员,就是军队和武警了,接收的时候,恐怕第四师,辽宁的武警全员出动也不够用。所以,大都督府又向第一师(浙江)、第二师(台湾)、第三师(山东)下达了各准备一个团,年后支援辽宁的任务。

......

清国撤出辽东之后,据守锦州的祖大寿就突出了出来。从道理上说祖大寿和他的关宁军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堵住了清国进关攻击中原之路,处于前线位置,是大明最重要的边关,朝廷是要花费大量的粮饷养着他们的。但是如果清国不存在了,整个东北之地都落入国防军之手,关宁军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这支强军将何去何从呢?

还有一个情况,一年多之前,祖大寿宣布辽东进入宪政,对于朝廷已经是听调不听宣了。

当然祖大寿所说的辽东仅仅是山海关到锦州、大凌河这小小的一块地盘。清国也说自己的地盘是辽东,可是清国说的辽东是从辽河平原一直到东西伯利亚的辽阔区域。朝廷眼中的辽东是从山海关起经锦州、辽河平原一直到鸭绿江畔。同样是辽东,地域却是大不相同。

清国退出,祖大寿会不会乘机向东扩展,侵吞一部分土地呢?他自称辽东宪政,就会认为沈阳也理所应当在他的管辖之下,应该说想法肯定有,但是他不敢。祖大寿从来没有和国防军交过手,但是国防军的实力他还是知道的。他的家将祖宽就灭亡于国防军之手,他手中的大凌河城也是国防军收复的。

想要辽东之地又不敢动武,那就剩下谈判了,所以估计他会找上门来讨要,要到多少算多少。

祖大寿还真是个麻烦,如何处置呢?朱家父子又要费脑筋了。

朱万化说道:“头一个问题是从政治上看,祖大寿这股势力是个什么地位?他与朝廷分心,自称宪政,实质上就是一个军阀。那么我们对待军阀是什么态度呢?如果没有朝廷这股对抗宪政的势力,那就简单了——坚决消灭他。无论用战争手段还是用和平手段,总之要消灭。但是有朝廷在,那就不同了,最低限度我们不能动武消灭他,甚至还要利用他。”

是啊,在朝廷和国防军两家之间,祖大寿就是个搅屎棍,他在那瞎搅合,别人还要忍着点。

朱大典心里明白,这个搅屎棍就是他背着朱万化私自搞出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朱家的利益。

于是他说道:“辽宁的地方不能给他,他现在占据的地盘我们也不好要回来。但是有个地方我们可以给他,估计他也能很满意,朝廷也能满意。”

朱万化一愣,问道:“有这样的地方?父亲说说看。”

“科尔沁蒙古。”

朱大典狡黠的闪烁着目光,得意的笑了

。这老爷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思维竟然如此快捷。

朱万化以手加额,说道:“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科尔沁蒙古是清国的铁杆,皇太极的两个老婆都来自哪里,清国的派遣军中就有科尔沁的王世子,清国人口不足,科尔沁极有可能追随清国,全体都会移民日本,我们也可以促成一下吗?这样一来,科尔沁就空出来了,那可是蒙古各部中最好的地方,并且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气候好,不亚于辽宁省。祖大寿如果得到这个地方,还不要乐翻天?此地历来就没有在朝廷的管辖之下,远在明朝初年的朵颜三卫占据的就是这个地方。祖大寿占据此地等于是朝廷间接的收获了一片国土,开疆扩土谁不乐意呀?所以朝廷也会满意。”

朱大典说道:“还不止这些,此地连接着外蒙古,我们暗暗的提示一下祖大寿,再帮他一把,外蒙古也就在控制之中了。”

“还有个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外蒙古的活佛),我们提前下功夫,控制住他,则蒙古无忧了。”

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应该于明年圆寂,转世灵童要往后拖几年出现在青海,提前抓住这个机会还是容易的。

一箭双雕,一举多得!

想到这里,朱万化向朱大典介绍了后来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常规的规制办法,其中就有一条,这些活佛灵童的确认,以及后面的教育,坐床(正式执法,相当于皇帝登基),都是必须经过中国的皇帝确认册封的。这是在漫长的历史斗争中逐步演化而来的,也是后来的清王朝统治蒙、藏地区的成功政治手段。中国皇帝的这一项权利是政治、军事斗争的结果,不是凭空得来的。现在的明朝皇帝就没有参与活佛的确认授权活动。

既然知道这个历史,知道他的作用,朱万化就要争取它,促使朝廷早日掌握这一项权利。因此,朱万化就策划派出一个使臣,拿着国防军大都督府的奏疏,去游说朝廷大臣和皇帝,向他们说明利害。争取拿到用皇帝名义,给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颁发的金印和册封的金册。有了这个东西,后面的事情就会容易一些。这个年代还没有章嘉呼图克图,否则一起办下来,内外蒙古就都解决了。

安定蒙古人也历来是朝廷头痛的问题,相信这个解决办法,朝廷也会赞同。

朱大典听着不断的点头,连说好办法,立即办。于是一件意外的奏疏就送到了朝廷。

实际上科尔沁这块地方就是后来的热河行省,地域位置都差不了多少,所差的就是包括了后世内蒙古的很大地盘。一旦祖大寿占据了这里,就别让祖大寿自称辽东了,改称热河即可。热河向西是察哈尔,再向西就是绥远、宁夏,这些就是后来内蒙古的主要地域。按这个地域概念说,大明现在的边关中最有可能出现险情、战端的就是察哈尔了,也就是宣化、大同一线。这一线现在的守将是我们的老熟人——卢象升,他的手下还有一个人,叫做史可法。史可法现在默默无闻,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朝灭亡后的南明政权中他可是一个大英雄。

宣大边关去年曾经打了一仗,那是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次试探性的进攻。

现在清国的隐患没有了,但是蒙古各部从来也不会消停的,劫掠中原历来是蒙古人的一项日常“业务”。他们总会经常性的试探,一旦有机可趁,就会大举进攻,因此,卢象升一直也没闲着,不断的对付着蒙古人的挑衅。

如果祖大寿能够顺利的控制热河,则热河省就会从侧后威胁察哈尔的蒙古人,宣大边关的威胁也就解除了大半。

热河在对蒙古的战略上意义重大!但是还要耐心地等待机会,俗话说:上赶着不是买卖,朱家不能去主动的找祖大寿说:“送你一个大便宜!”

如果祖大寿不来,国防军也可以自己占领热河,但是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国防军的军力不足,官员不足,占领这么辽阔的一片地域不容易;二是祖大寿地位尴尬,不好处置。灭了祖大寿朝廷方面不好交代,在全国各种势力面前也会给别人留下极坏的印象,觉得国防军消灭异己,从而对国防军敬而远之。

此事还要耐心等待,等待时机。

--- 第315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