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03章:火烧福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03章:火烧福冈

崇祯六年八月初三,第二批清国的征日派遣军出发了。

经过清国内部的磋商,这一次带队的是代善,兵力是两黄旗和蒙古兵,此外还有一批用于建立政权的官员和普通民众,总数达到了一万多人。

占领日本的前景已经明朗了,日后,日本领土将取代现在的辽东,成为清国的领地,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皇太极派出自己最信任的代善就势所必然。本来还有一个人选,那就是处于世子地位的豪格,但是,考虑到多尔衮的威望和能力,豪格不足以震慑多尔衮而取得领导地位,所以不能考虑豪格,只能是代善。

多尔衮要求增兵,并希望两白旗全部过去,被皇太极否决了,皇太极不得不提防着多尔衮的野心,所以这一次出动的就是正黄旗、镶黄旗各2000人的部队,两黄旗是皇太极的嫡系部队。另外又从科尔沁调2000蒙古兵,合计就是6000人的部队,九州的派遣军将累计达到一万二千人。

为了平衡多尔衮的情绪,两白旗的民众选出4000人,加上两黄旗的民众2000人,还有科尔沁蒙古打头站的1000民众,这又是7000人。所以这一次的运输总量是一万多人,为了安全和运输途中舒适一些,这些人将分两批运送,第一批运输部队,第二批运送民众。

此外清国抽调了100多名官员将跟随第一批运送过去。这100名官员中有三分之二是汉人。

关于汉人的事情已经达成了协议,因此,在金州码头,国防军也要例行公事的进行审查,挨个的询问是否自愿追随清国,并且要具名画押。这种审查就是避免胁迫,多少能起到一些作用。

本来15艘商船足够使用,但是这一批人,无论是鞑子部队还是平民都携带了大量的物资,这也难怪,他们这就是搬家,家中的细软、贵重物品都随身携带着,如果不是规定了不准带家具的话,恐怕运输量还要大。所以这个运输队就有20艘大型商船,护卫的舰只是一艘护卫舰、两艘炮舰。

这期间多尔衮也没闲着,他的部队几乎每日出击,九州岛北部的平原地带已经完全占领。一旦遇到难于进攻的堡垒,他们也不会强行进攻,而是找国防军团寻求火炮支援,这种打法当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多尔衮的减丁政策被彻底的执行,杀红了眼的鞑子兵们几乎是见人就杀,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也是日本人的反抗所致。日本的女人留下的还是比较多,一方面是因为女人反抗的力度小,另外鞑子们也需要女人来泄欲,再有就是总要有一些劳务活计需要人们去做,于是日本的年轻女人们就充当了免费的劳动力。

由于清国的平民还没有来到,所以除了重要的城镇驻扎一些部队之外,村庄、小的集镇清军并没有派人驻扎,只是不停的扫**。抢光、杀光的两光政策不断的在北九州大地上上演。

相对中国的幅员辽阔,日本还是太狭窄了,北九州的这个小平原,最长的长度不过六七十里,巴掌大的地方已经让鞑子们翻了个底朝天,反反复复地杀了无数遍。

清军的下一个目标是福冈,再下一个是久留米,这两个地方拿下来之后,九州岛的北部就完全占领了。

国防军的海军派遣军同样也没有闲着,他们带着一批鞑子兵在九州岛的北部扫**那些近海的岛屿,没有人的小岛看一看就算了,有价值的岛屿都要登岛扫**,然后派军驻守

,缴获的日本船只就分配给这些驻岛的守军做交通船使用。还要派出专人教鞑子驾驶船只,这些骑惯了马的鞑子们,很少有会用船的。

这期间多尔衮收到了朱万化的一个电报,要求从他手中得到一批日本女人充作移民,首批数量大约一万人,年龄要求15到25岁之间,以后根据需要还会陆续补充数量。朱万化说绝对不会让清国吃亏,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这是移民交换,绝对不是买卖人口。

多尔衮猜测国防军是不是建妓院或者供部队使用,这个猜测是错误的,朱万化的目的是处置那批从汉中转运来的乱民战俘,准备让他们去开发巴布亚、新西兰、澳洲使用的,总不能让这一群乱民打一辈子光棍吧,他们也是要繁衍后代的,没有后代政权如何巩固?

现在这批人都已经到了台湾,执行关押和做苦工。台湾的南北铁路已经修了一年,差不多完工一半了,铁路工地正需要大批的劳动力。

那些乱民的首领们还是有一些优惠待遇的,他们没有去做苦力。原因之一是怕他们煽动闹事,其二是,既然想利用他们,就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教育。教育的内容以伦理道德和佛教的教化为主,起码要有基本的道德观念。其次,灌输大中华的思想,将来到了海外,最低限度不要与大明为敌。最后就是一些农业的基本知识,要让他们懂得生产,到了海外,以抢劫为生是不能持久的,需要自己生产粮食布匹,维持最基本的需求。

只有完成了最基本的道德、生产技能的训练,才可以放他们走上一条新生之路。

八月初六,代善带队的六千清军和一批以范文程为首的行政官员到达了北九州,阿济格也同船返回。代善的到来自然就取代了多尔衮成为清国派遣军的最高指挥官。

这批到达的清军,下船后同样也要接受国防军为他们准备的装备。与上一批相同的就不说了,这一批武装的重点是新式三眼铳,总数1000支,然后就是加大了手榴弹的供应量。这也是双方商定的。清国主要是骑兵,他们对于三眼铳普遍反映很好,实用、火力强。

首先投入工作的是以范文程为首的官员,按照中国历朝历代的习惯,政权就是到县一级为止,其下的乡、镇、村都是士绅家族的天下,至多有即不是官也不是吏的保甲,实际上还是士绅权利的延伸。

国防军所建立的政权是建设到乡一级,每个乡有三四名工作人员,他们是乡长、警察、农艺师(或经济师),比较大的乡可以增加一个文书。这些人都不算官员,就是没有品级,但是有薪水。

日本的乡间只有武士,没有士绅这个阶层,所以国防军曾建议清国把政权建到乡一级,否则就会缺失基层的控制。清国接受了这个意见,把一个县划分为10到20个乡村,每个乡村两三名工作人员,暂定名称保长、副保长,同样是无品级有薪水的雇员。这种实验性的政权机构就从北九州开始建立,同时也包括重新命名村、乡、县的名称。

代善告诉范文程,政权的建设要尽快,因为几天以后,清国的平民就到了,需要按照乡村安置。此外,就是对于日本遗留下来的人如何管理,也要定出章程。

援军的到达也就可以实施攻击福冈的军事行动了。

福冈的位置在九州岛的北方偏东,那里是一个更小的冲击平原,从沿海地区和东部有通往北九州的通道。因此,如果从这

两个方向上夹击福冈,就堵死了倭寇的逃跑之路,逃入山区的就只能是少量的人,多数人是无路可走的。

此外福冈还是优于北九州城的海港,占领福冈之后,派遣军的主要码头便会迁移到这里。

经过一番谋划、准备、调动部队,八月初十早晨,清军分两路出动包围了福冈。这两路是:一路沿海出击,另一路从福冈的东面包抄过来。除了这两条路,倭寇如果逃跑的话,就只有进入山区了,福冈的西面临海,但是海面已经被国防军的海军控制了,近海的几个岛屿,这两天也已经被清军占领。城南面被放开了,没有布置军队,还是围三缺一。福冈城周围还有众多的村庄,清军暂时没有管他们,外面的路已经全部堵死了,反正日本人也是无处可逃。

沿海过来的一路就攻击福冈的北面,另一支清军攻击福冈城的东面。福冈东面的山口就连通着北九州的小平原,向南连通着“久留米”,这个位置已经被清军控制起来,多尔衮就负责这里的防御,他就不参加福冈的战斗了。

攻城部队就绪之后,代善、阿济格、毛承祚就现场商量攻城之策。

福冈城太小了,也就是两里见方。代善用望远镜观察着城池,放下望远镜之后,他问毛承祚:

“毛将军,依你之见当如何攻城?”

毛承祚说道:“代将军,福冈城虽然小,却是有瓮城的,所以就只能用重炮轰击城墙了。我们的重炮已经带来了,并且已经做好了炮击的准备,就等将军一声令下了。”

代善又问道:“如果你们不是配合我清军攻城,而是国防军自己攻城,毛将军当如何呢?”

毛承祚考虑一下说道:“我们会火烧福冈城!”

“为何?”

“代将军,我们与倭寇并非第一次交手,对他们非常了解。倭寇的官兵异常顽强,即便重伤依然会突然袭击我们的士兵,对于这种敌人我们也会斩草除根不留余地。另一方面,将军你也看到了,倭寇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质的,容易燃烧,所以我军就会纵火焚烧,目的是减少我军伤亡。”

“那么我清军是不是也可以用火攻呢?”

“这就要代将军决断了。火烧虽然能减少我军伤亡,组织战斗简洁,速度快。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福冈城被付之一炬,玉石俱焚,城中的建筑十不存一,大量的财物、粮食、布匹、字画、古玩等等也就都焚毁了。福冈也是富庶之城,财物也不是个小数字啊!”

“毛将军此言差矣,北九州城是破城而入的,最后还不是焚毁了吗?我意已决,烧!”

这话倒是不假,当初攻入北九州,还不是因为反抗激烈,伤亡太大,最后不得不放火焚烧吗?

既然代善下了决心,那还有什么可说的!于是任根伢亲自到迫击炮连指挥,10门迫击炮(共二十门,只带来十门)先用开花弹向城内攻击一轮,造成城内的混乱,和部分建筑物破损,以便更容易燃烧,然后就是燃烧弹夹杂着开花弹向城内轰击。特别是气球观察员指示城内有一个小的城中城,估计是福冈藩主之所在,于是就特别的照顾那里。燃烧弹打木制的房屋那是立时见效,城内的大火冲天而起,越烧越旺,借着海风的威力,顿时就是一片火海。距离城墙稍近的清兵都被大火烤的纷纷后退,城中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

--- 第303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