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302章:化整为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302章:化整为零

崇祯六年八月二十四日,老回回的队伍刚越过汝河,就迎面撞上了国防军。

老回回用兵也是老到的,大军行动远远的就派出了斥候,其实就算没有斥候,老回回也已经发现了不正常之处,那就是远远的靠到天边上一左一右,有两个模模糊糊的影子,虽然看不清,但是绝对不正常。

那两个东西当然就是气球。在平原上,四五十里之外也能看到,当然你的眼力要好,或者有望远镜。气球本身是天蓝和白色的迷彩,不特别的注意往往就忽略了过去。但是,如果有灯光通信时,几十里之外也是清晰可见,因为那一闪一闪的灯光太夺人眼目了。

来自山西的乱民首领们,即便是没有见过气球,也是听说过的,那可是花皮特有的东西。

不光是老回回,其他的人也同样注意到了情况的异常,这时候已经有斥候飞马传报:前方遇到了花皮,并且已经有斥候兄弟阵亡负伤,众头领不约而同的聚集到了老回回身边讨主意。

老回回问斥候:“花皮有多少人?”

回答:“不知道!”

“你看到了多少?”

“只是看到了几十辆车,能看到的人影也就是几个,我们前面的弟兄想靠近看看,就被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铅子给打死了。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

这就是冷热兵器作战的区别了——看不到人。

此时对阵双方的距离至少还有15里以上,相隔尚远,根本看不到对方。但是气球上的观察员除外,他们在气球上用望远镜可以清楚的看到对方的动向。此外还有附近的侦查员,也在监视着乱民军的一举一动。

来自山西的乱民还是知道花皮厉害的,河南的几个人物更是知道。碰上谁不好,单单的碰上了花皮,一时间众头领都慌了神。但是也有不要命的,大喊大叫的说:“冲过去!我打头阵!”说话的是一丈青,但是没有人接这个茬。

头号的谋士李岩说话了,他说道:“前方的花皮究竟有多少,我们还不知道。但是花皮从来不犯险,也不会摆空城计,既然来了,那就是来者不善!所以请将军速速决断,大军掉转方向,急速转移,并且做好随时疏散的准备。”

打不过就躲开,躲不开就化整为零,这不是游击战的战术吗?李岩无师自通,也不简单。如果按照一丈青那个莽汉的办法,伤亡还不知道要多少?

老回回问:“李公子,我们转向何处为好?”

“将军,在下以为应该向东。”

“不,应该向西!武胜关在西边。”说话的是贺一龙,他还惦记着“起自武胜关”那句话,宋献策真是害人不浅。

此时的宋献策已经躲得远远的,生怕他的“主公”向他咨询,他除了忽悠,没有别的本事。他已经感到了危险,也想安全逃命,因此,他也是希望老回回能有个正确的选择,活命要紧呐!

牛金星不懂军事,但是他也看出来了,他说:“主公,不能向西呀!花皮的老窝就在西边的南阳,眼前的花皮就是从西而来,请主公明察!”

牛老兄也是急了,否则,军事上他不该乱插话。

李岩又说话了:“将军勿忧,花皮军力强,但也不是没有弱点,他们的弱点就是人少。现在我大军人数已经超过三万,我估计,对面的花皮应该是四五百人,最多不超过一千。将军请想

一想:在这大平原上,几百人奈何我几万之众,我们的应对之策就是快速的分散转移,使花皮无所适从。不能在耽搁了,请将军速速决断!”

化整为零是绝招!

马守应也不是犹豫不决之人,他果断地说:“好,向东,那么聚伙之地是哪里呢?”

乱民军对于分散之后的聚合,那是很熟练的,也算专业水平了。

他看着李岩,很明显,他对这里的地理不熟悉,他在征求李岩的意见。

李岩迅速的从自己的背囊中取出了一卷地图,这是一份河南及周边地区的地图。李岩随身带着两份地图,另一份是大明全国地图。他的地图还是那种示意性的,完全不成比例的地图,但是他们看习惯了,还是能有个指导的作用。

马守应指着地图说道:“就是这条颍水河吧,在颍上(地名)周围聚伙。”

这种地图看不出距离多少,老回回又不熟悉,所以就选了东方的颍上。

李岩说道:“能不能再远一点,到颍上估计有一百多里,距离太近了,一旦花皮追击,哪里怕是立不住脚。可否在淮南一带,那里水网密布,不利于花皮行军作战,我们可以就地取得一些船只,在水网地区就灵活了。”

“好,就按李公子所言。”这时的马守应对于李岩已经是言听计从了。

他转过身,大声的命令:“退回汝河北岸,然后各伙分散,自寻方向,聚伙地点为淮南的北岸地区。立即分散撤离!”

他们刚刚渡过汝河,汝河是小河,自然会有桥梁,他们过河之处就是一座桥梁,所以退回北岸还很方便。

一声令下,乱民军也是行动迅速,也有不过桥在南岸立即向东的、向西的。总之乱民军对于这种聚聚合合的也习惯了,大的团伙千把人,小的团伙几百人。向着四面八方散开,除了南边,那个方向都有,这就是一哄而散了。老回回自己的部队比较多,有六七千人,因此,也分散为数伙,各自找方向,奔逃而去。老回回带着李岩和自己的亲兵队,也就是四五百人的样子,先向北,然后向东逃走了,他现在已经感觉到李岩的价值,离不开他了。

国防军的一边就比较郁闷了,气球的观察哨和几处的侦查员都汇报了这一情况。敌军尚未接触战斗,就一哄而散,依靠自己不足千人的队伍,如何行动?一点追击的价值都没有,就算追上一两伙又有何用?再者说,自己所处的位置还必须要守候,防止乱民乘乱过淮河,那可是军令要求的,淮河必须防守。所以只好按兵不动,马上上报大都督府,请求下一步的方略。

朱大典父子得知这一情况也是很无奈,命令魏四虎坚守两日,待附近没有乱民队伍时,即可撤回,第二批出发的部队立即撤回。这一次出击是虎头蛇尾了。

但是随后的几天,以中华日报为代表的宣传攻势却大张旗鼓地展开了,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彻底的剖析批判“杀富济贫”。加上各种艺人的戏曲节目的演出,持续两三个月的宣传把“杀富”口号彻底搞臭了,估计再也不会有人打这个旗号了,因为打出这个旗号无异于当众宣布自己就是强盗。

......

已经快进入九月了,又到了征收农业税的时候了,现在朱家已经控制了四个省。这四省的赋税增加迅猛。

山东去年的农业税加上工商、市舶、特别税(盐、铁、茶)总计全年收缴了

800万两,上交朝廷320万两。今年预计要突破千万两的大关,上交的数字能达到400万两。

台湾省由于移民的逐年增加,农业、工商业更是发展势头强劲,台湾的外贸也是一个大头,因此市舶税就更多了。当然了,用武力特别收取泰西人的银两是保密的。这些银子几乎全部用于国防军的军费了,这一部分绝对不会给朝廷纳税,再说这也不是正常的生产收入。

辽宁的增长点一是移民数量的增加,二是控制地域极大的扩张,并且辽宁明年将逐步的接收清国的地盘,地域会进一步的扩张。但是将来吉林、黑龙江、滨海(海参崴地区)、和其他北方领土形成规模之后,将逐步的独立建省,这就会划分辽宁的地域。

唯独不十分理想的就是浙江。浙江本是鱼米之乡,本来不应该有问题。但是朱万武报上来的情况看,浙江今年糟了虫灾,特别是水稻田,今年的螟虫侵蚀了江南的大片地区,导致水道严重减产。幸亏一体纳粮的政策、和增值税的征收,扩大了税源,再加上工商的税收,总体上不但没有下降,还略高于往年。预计上交朝廷的部分不会少于300万两。

当朱万化在大都督府看着这些资料的时候,浙江的水稻田虫灾提醒了他,使他猛然间想到了一项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田养鱼!它也是治虫害的一种有效手段。

朱万化对于农业可以说完全外行,他只是知道后世平常人都知道的一些信息,比如袁隆平啊、杂交水稻啊、温室技术等等,但是深究起来那一项他都说不明白,好在手头的资料可以提供一些准确的东西,并且是有科学依据的。

比如这个水稻田养鱼他就知道,可以防虫害,增加水稻的产量,同时又可以收获鱼。至于实施的细节,查一下资料,给出一个原则的指导还是可以的。

其实稻田养鱼的技术太简单了,大概比较重要的注意事项只有一个,那就是:水稻和养鱼还是有矛盾的,要注意解决、排除这些矛盾。矛盾有三个:化肥、农药、和水量。对于这个时代,化肥、农药都没有,于是就剩下一个水量。

稻田中的水量,根据水稻的生长是有变化的,有时多,有时少,有时候甚至排干了水,叫做晒田。这时就要在排水口处留出一个小水池子,让鱼类不要死掉,好在这个时候还是鱼崽子,一个小小的池子就放下了。

如果没有资料这些细节朱万化绝对不会知道,于是他找出这些资料,写出草稿,由春香的秘书处抄写形成完整的资料,朱万化再次修改,交给机要处整理印刷,下发到所有种稻子的地方去试验,朱万化规定各地都要用试验田试验一年,然后再推广。

仅此一项,没有多少付出,两年之后,几乎所有的稻田病虫害大大的减少,水稻产量提高一成,就是百分之十。此外每亩地还多收获了一百斤鱼。

增产的原因是,鱼类吃掉了水中的幼虫和水草,疏松表层土壤,稻田增产。鱼类得到了免费的饲料,鱼儿也长大了。

增加一成的产量可是不得了。大明的全国都可以种植水稻,排除北方的干旱因素,淮河、秦岭以北就不算了,还有南边半个中国,而且是当时的主要产粮区。稻米加鱼类等于全国增加一成以上的粮食收入,意义非比寻常,特别是这一技术没有太大的投入,也没有高深的操作技术,非常容易实施。

--- 第30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