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288章:减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288章:减丁

派遣军国防军团的军官们都得到了朱万化的秘密指令,就是要促使清军大量、彻底地屠杀日本人,否则国防军出钱出力,又费尽心思的把清军引入日本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除掉这个祸害吗?

因此,国防军就要奖励鞑子们屠城!于是,毛承祚颁发命令:抚恤清国作战伤亡的士兵,阵亡的,发抚恤金20两白银(不少啊,相当于人民币一万元),受伤的发慰问金10两,其他参战人员每人一两,军官的慰问金从五两到100两不等。总计一万多两白银,全部用曙光银币支付,交给了多尔衮。

清国人刚开始接触曙光币,因此只能使用银币,等到他们习惯了曙光货币,就会发放纸币了。这也是逐步引导他们使用曙光币的方法。

占领了北九州之后,朱吾安执掌的外贸公司将会来到这里设立商铺、钱庄,展开贸易,从而也诱导清国人自己发展工商业,不求他们如何繁荣,最起码应该自给自足。

当然这些也要清国当局同意和批准,人家的内政还是要尊重的,尊重他们才更显得国防军的诚意,双方才有更好的合作基础,一味的想当老大,盛气凌人,关系就不会和谐,早晚会有横眉冷对,关系破裂的一天。

清国在建立政权、恢复、发展农业、工商业方面还很幼稚,甚至他们都想不到这些,但是,这毕竟是清国人自己的内政,国防军不宜过多的干预,说多了还有干涉内政的嫌疑。所以这些方面就由清国自己慢慢的做,国防军只是在自己利益相关之处才有所举动。

把北九州城从战乱破坏中清理出来就需要一些时日,占据了第一个比较大的城池之后,就要清理周边地区,休整部队,建城防、建据点等等。第一个要清理的就是海峡沿岸地区,驱逐或者屠杀那里的所有日本人,建立向对岸炮击的炮兵阵地,然后,封锁海峡的炮舰快艇就可以出动封锁海峡了。对于本州岛方面的炮台,都给予炮击清除,必要时陆战队还可以临时登陆清除这些军事据点,以消除隐患。

此外还要修复并建设码头,以便于后续人员物资的运输。

后方稳定之后就要向周边地区出击了,日本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现在正是庄稼的收获季节,对于收获的差不多的地方就要去征粮,所有的粮食都要抢光,一方面充实军粮。另一方面也是驱赶、屠杀日本人,这一带都要被即将到来的清国民众所填充,土地房屋都要分配给清国的民众。

多尔衮看到北九州这个不大的城池里就有这么多日本人,还有城市周边密密麻麻的村庄,他问毛承祚:“毛将军,这个东瀛有多少人口,九州岛又有多少呢?”

这个问题朱万化始终没有向清国方面介绍,担心的是怕清国人打退堂鼓!日本人太多了,实话实说会吓着清国人。但是,现在不同了,清军已经登陆九州岛,远征日本已经成为事实。另一方面,为了作战的需要,起码九州岛的情况要说清楚,否则不利于决策。

所以,按照朱万化的指导意思,毛承祚说道:“多将军,整个东瀛人口,我们只是知道比较多,有点像我中华的江南地区,人口密集,具体数量我们不掌握。九州岛的情况,我们从琉球人那里知道一些,据琉球人说,九州岛的人口大约有100万人。”

毛承祚称呼多尔衮为多将军是目前最恰当的称呼,多尔衮的爵位是贝勒,但是皇太极降低为国王之后,在清国除了皇太极别人就不能称为王爷了。在满清的爵位中从高到低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然后才是公

侯伯子男。大明的爵位是:王、公、侯、伯、子、男。所以用大明的爵位去套满人的爵位的话,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均属于“王”这个级别,那么除了皇太极其他人的王爷地位均不能成立。可是清国又没有改封其他的称号,作为外人就不能犯忌讳称呼多尔衮为贝勒爷了。

毛承祚这个人口数量的话打了埋伏,或者说朱万化的指示,就是打了埋伏的,实际上九州岛当时的人口数量接近200万人,毛承祚给打了一个对折。即便如此,清国人口才十几万,虚报一点数字也就是20万人。九州岛上的人口就是他们的十倍!

听到这个数字,多尔衮倒吸了一口凉气,日本人太多了,清国人能驾驭的了吗?当采取什么办法呢?当然,他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杀!

多尔衮想到“杀”的办法,不是作者杜撰,这可是有根据的。

蒙古一直是后金和后来的大清的盟友,清兵进关做了天下,蒙古这个盟友就有了潜在的威胁,因为蒙古人历来都会到中原来抢劫骚扰,后金鞑子自己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当然门儿清。如何解决这个亦敌亦友的矛盾呢?满清的贵族们认为,关键在于人口。蒙古的人口比满族人多了不少(注意:不是女真人,女真族人很多,满族和女真不能划等号)。有人说明末清初蒙古人口上千万,这个数字不可靠,比较靠谱的是四五百万,包括了内蒙古、外蒙古和漠北蒙古(俄罗斯境内)。清兵入关时满族人口是十几万,与蒙古人差了十几倍!怎么办?

清朝的办法是“减丁”,“丁”就是男人,减丁就是减少男人,怎么减?最简单的就是“杀”。这一政策执行了很多年,减丁政策的制定是在顺治年间,顺治年间的当政者就是多尔衮!多尔衮即便不是制定者也是参与者。所以由他来给日本人减丁就不足为奇了。

“减丁”政策是很残酷的,清朝为蒙古各部都制定了一个男丁数量标准,超过了就要减丁。减丁的办法又很多说法,有的说“抽签”决定生死的,有的说按照蒙古人使用的勒勒车的车轮为准,身高超过车轮的就杀。爱新觉罗家族的铁杆盟友,出了三位皇后的科尔沁蒙古也不能例外。葛尔丹反叛、外蒙独立原因很多,但是口头上的理由中,都有这么一条——反抗减丁。

因此,多尔衮的“杀”就是自然而然的办法了。

多尔衮也是搞政治的,他也会用一些手段,针对当前的情况,他就提出了征粮,并且规定了日本人的家庭中不准超过三斗稻米,超过了,就是隐匿粮食罪——杀!这就是减丁、征粮一起办。

这个办法传到了朱万化的耳朵里,朱万化不由得想起了日本人在满洲国颁布的法令:中国人不准食用大米和面粉,一经查获,就是经济犯!要枪毙!

一还一报,报应不爽!

对于这种征粮队,就不需要国防军配合了,清军自己出动马队,四处征粮,除非遇到难啃的堡垒才请求国防军团的炮兵出动一下。

每当清军的将领来到国防军团驻地请求支援的时候,任根伢(派遣军国防军团团长)都是笑脸相迎,说:“将军又给我们送军粮来了?”

原来这也是双方的习惯,攻破了城堡,打了胜仗,缴获定然不少,清军将领不好意思独吞,往往拿出金银财货、年轻女子赠与国防军。国防军是有军纪的,女人绝对不能收,金银也不行,于是就剩下食品了,酒肉、粮食、蔬菜这一类的国防军可以收。到不是国防军缺这个,这是为了面子,什么都不收就卷了清军的面子,日

后还如何相处?

北九州就没入腥风血雨之中。

派遣军占领的这一地区尚需要稳固一个时期,让军事占领地平稳下来,才能考虑下一步的动作,即从辽东调集更多的军队到日本,同时也要考虑普通的民众迁移到日本,还要建立自己的官僚体系等等。

......

放下九州这一头,我们该说一说国内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崇祯六年六月,周延儒因为贪腐,任用私人而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现在温体仁用不着费那个心思了,周延儒现在已经离京,其职务就是名存实亡了。他带着西北军进入河南,征缴花皮,无论周延儒能力强弱,干的好还是不好,也无论胜败,更不管他运气好坏,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背上一身的不是,带着一堆的错误,受到数不尽的指责和弹劾,灰溜溜的下台滚蛋。

事实就是如此,六月初五朝廷的旨意到了潼关,周延儒因为延误战机,驭下不严,军纪废弛,放纵乱民进入陕西等一大堆的罪名被罢官,还好没有革除功名,令其回乡养老去了。

京城里温体仁自然是接任了首辅的位置。

传达旨意的是杨嗣昌,他来潼关就是奉旨接任三边总督的。三边就是陕西、甘肃、延绥、宁夏。洪承畴的三边总督被罢免,原因自然是作战不利,居功自傲。但是洪承畴没有一免到底,他被任命为陕西巡抚,圣旨责令他戴罪立功,统帅陕西官军围剿乱民。原陕西巡抚甘学阔因为围剿乱民不力,被免职回京,但也留有余地,可以侯任其他职务。

这一系列的调动还是意在围剿陕西境内的乱民。洪承畴的军事才能可是比甘学阔强过百倍,给了他陕西的军权则乱民在陕西可就呆不下去了。

杨嗣昌的能力也不错,崇祯同志的这个任命倒是有识人之明。杨嗣昌是靖绥派,他的靖绥是对后金的,就是对后金求和,以求全力镇压乱民,简单的说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调他来安内是最合适的。在围剿乱民上他会和洪承畴联手的,西北的乱民们日子又不好过了。

本来已经十分消极的洪承畴,只好重新打起精神到西安赴任。他到了西安倒是没有耽搁,立即调动西安附近的陕西官军,从中精选了两万人,配合着洪兵,大约有五万人,就向宝鸡方向进兵。

以高迎祥为首的乱民队伍已经在宝鸡附近停留一个多月了,这支号称十万的乱民队伍现在真的达到了十万之众,可能还要多于十万。

西安以西的渭河平原就被乱民给毁了,原本的富庶之地,现在是十室九空,遍地烽烟了。各股乱民都发了大财,粮食充足,金银、布匹、财宝同样富足。本来富足之地的平民是不会跟着乱民走的,但是乱民的两光一抓政策厉害,抢光、烧光之后,无家可归,无米下炊的民众只能被乱民携裹,毕竟跟着走有一口饭吃。

就这样,这股乱民潮在渭河平原的西部,就像是滚雪球一样,滚来滚去,越滚越大。就在这时,洪承畴的兵杀过来了。

在宝鸡附近的乱民,有两个出路,一是向南过秦岭进入汉中,二是继续向西到甘南(甘肃南部)。无论汉中还是甘南都是富足之地,在汉中可以进一步进入四川,而甘南再向西就是河西走廊了。毫无疑问四川的诱惑要大得多。

后世的红军长征最后一战——攻破腊子口,目标就是脱离川西北的贫困地区,进入富足的甘南,使疲惫的红军得以休整。

--- 第288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