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四:九州风云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九州风云_第281章:老回回到了

崇祯六年四月底,赵率教率领着国防军四川派遣军夺取了秭归,从而开始了入川的行动。

负责“追击”国防军的洪承畴,慢慢悠悠的进入了湖广境内,他实际上就是尾随着国防军向南走。双方都不想发生冲突,只是远远的观望着。国防军后卫队伍走的很慢,一是为了监视、提防着跟在后面的洪兵。二是前面的队伍运输量特别大,成千上万的平民搬家,东西就会多,男女老幼的也不可能行动迅速。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镍矿石需要分段转运,速度必然很慢。

洪承畴心中不安,总是惦记着陕西的情况,隔几日就会有潼关的快马过来通报消息。就在四月十八日,他得到了潼关通报:乱民过了黄河,进入了陕西,这是他最不愿意听到的结果。河南的情况他也知道,河南军与西北军发生了内讧,混战中周延儒脱离了部队。面对这种乱局他很无奈,他总在想如何回军陕西,但是没有军权,没有军令,他也不敢随便行动。

不过到了四月十九日,他终于可以回军陕西了,因为他从中华日报上看到了朱家和朝廷达成的协议,其中规定了四月二十日西北军必须离开河南回到陕西,这是朝廷同意的,这就等于给了他回军的军令。于是他也不等周延儒的军令了,自己决定,他命令部队走山路,取商洛线路,直奔西安、渭南,如果速度快,就有可能在那里拦截到乱民。从现在的形势看,这是最好的军事安排了。

......

山西的乱民并没有全部去陕西,有一部分就聚集在晋城地区,随时窥探着河南,他们也不时地派出斥候侦查黄河北岸的情况。乱民的一些首领也学会了经常的从中华日报上取得信息,因此也知道河南现在很乱,乱,自然就会给他们带来机会。

就在陕西的官军开始退出河南,回军陕西的时候,第一批打算进入河南的乱民来到了黄河岸边,并且开始收集渡船。

黄河以北的国防军已经退回了山东,负责黄河巡逻国防军的船队,由于冬季冰封和后来的冰凌期的原因还没有开始巡逻。从目前的情况看,黄河的巡逻船队是否还需要巡视河南的一段,在国防军中也存在争议。

就在这个当口,四月二十日,这一批乱民从孟州渡过了黄河,黄河南岸的位置就在洛阳以北。这一股乱民总数约三万人,是由十几股乱民队伍组成的,为首的是号称老回回的马守应,此外还有革里眼(贺一龙)、一条龙、一丈青等等,总之,除了老回回多数是不太知名的小字辈。

老回回马守应,听名字就知道是回族人,祖籍陕西绥德,当过边兵,请注意,在乱民中有当过兵经历的一般都比较能打。他的名气虽然没有李自成、张献忠大,但也是造反工龄比较老的一个,他曾经是高迎祥的属下,也曾经领导过张献忠。历史上,在高迎祥死后,曾经一度是乱民中的老大,势力最强。只是因为他死的早,才没有成大气候,那是崇祯十七年,他是因病死亡。

乱民过了黄河就到了洛阳城下,乱民各部对于富庶的洛阳垂涎三尺,纷纷摩拳擦掌就要攻城。这时老回回就传下了命令:不准攻城,绕城而过!

老回回的资格比老一辈的王自用等是差了一点,但是,毕竟是最老的一辈,那一辈头领都死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剩下高迎祥和他了,所以威信还是有的。

他说道:“这里背后是黄河,东面是河南首府开封,最要命的是西边的潼关到此地不过200

里,洪承畴的西北边军不在潼关就在河南,近在咫尺,一旦攻城,官军的援兵指日可至。这城里有福王,此王非一般王爷,乃当今皇上的亲叔叔(朱常洵)。有福王再此,哪一个官员敢怠慢?且洛阳城池坚固,旬日难以攻破,我等不是自寻死路吗?听我命令,绕道而行,快速通过,离开这里!”

马守应说的有道理,再加上他的威信,于是他们没有攻击洛阳,而是绕过洛阳奔汝州方向而去,看来是奔着比较混乱的汝州、南阳地区而去的。这个方向还可以随时向河南的南部、东部流窜,都是平原之地,空间很大。

这一支乱民队伍进入河南,就使河南这个乱局更加混乱了。

洛阳的官军没敢出城与乱民交战,原因显然是兵力不够。这支乱民队伍有三万之众,数量也不少,并且此时的乱民队伍中几乎全部是基干队伍,没有携裹的民众,战斗力相对要强一些。

同时洛阳的官府用电报上报到了开封的巡抚衙门。河南的大城市目前仍然通过邮政业务保持着电报的联系,但是如果战乱继续下去,破坏了线路,不少地方就会中断电报业务了。

河南省的所有军队都是归于巡抚的管辖之下的,省内出了如此的大事,巡抚玄默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现在河南的布政使吴甡就在南阳,河南都指挥使钱继功在西峡县,并且除了本地卫所之外还有钱继功临时调过去的一万机动部队。所以玄默就命令他们调动当前掌握的部队准备迎击乱民军,他也找来了在开封的总兵刘永福,商议迎敌的对策。

刘永福手中有接近一万的营兵,数量比卫所军少多了,但是在吴甡整顿、训练卫所军之前,那是河南的主要军事力量,营兵的质量要强于卫所兵。

刘永福说道:“玄大人,开封是河南之首府,地位重要,不能不严密设防,今卫所兵尽数被钱继功调往南阳,开封空虚,因此,我的营兵不可轻易离开开封。”

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想参战,让钱继功去打吧!大敌当前,不思退敌,先考虑内斗。他对吴甡的怨愤仍然很强烈。在他的心里,吴甡被乱民杀了才好。

玄默虽然也是朝廷安插的对付吴甡的筹码,但是他本人对吴甡并没有仇怨,处事尚可持公允的立场。

玄默说道:“大敌当前,应以退敌为要,开封城高壕深,有千人守卫即可。若钱指挥使迎敌于前,刘总兵带兵击贼众之后,则两面夹击,可收奇效。”

玄默毕竟是上司,并且说的有理,刘永福不敢直接反驳。但是他想到,我带兵离开开封,到了外面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怎么打还不是我说了算?于是欣然领命,带兵五千,奔洛阳而去。因为他知道,贼兵已经离开洛阳,那里没有战事。一旦玄默指责,他还可以用保护福王推脱。

在南阳的吴甡和钱继功得到乱民直奔汝州南阳而来的消息之后,又得到了玄默的军令。现在的河南由于邮政的电报业务,消息和政令、军令传达迅速,因此,应对的反应也就迅速了。吴甡、钱继功、谭镒三人商议结果就是立即出击。钱继功带五千兵先行,吴甡带着后队随后,大军向北直奔汝州,好在是本地作战,辎重并不繁重。

由于前些天与西北军的战斗消耗了一些弹药,特别是手榴弹,原来数量就不多,只有200箱,已经差不多用去了一半。因此吴甡给朱大典发电报商量能否补充一些。朱大典得到消息之后,考虑到这是用于剿灭

乱民,是正事,于是复电给吴甡,告诉他,已经命令位于老河口的独立一团,用六辆马车运送一批军火前往南阳,最多两天可以到达。这一批弹药除了充足的枪弹之外,还有400箱手榴弹(每箱20颗),足够他们用了。

洪承畴的兵撤了,周延儒的兵也撤了,道路已经畅通无阻。但是国防军还要观望,等待时机,现在还没有返回南阳。

四月二十五日,在登封之西的颖杨地区,钱继功的河南卫所军与乱民军的先头部队遭遇。此地是山地的边沿地带,北面就是著名的少林寺所在的嵩山。

河南军五千人,乱民军一万,人数差了一半。

乱民队伍此时刚刚进入河南不久,洛阳地区没敢停留,过了洛阳之后,抢劫了一些小的村镇。乱民又拿出了他们的惯用伎俩:抢光、烧光,然后携裹无家可归的民众,因此队伍也就开始膨胀,由渡河时的三万人迅速地膨胀了一倍,已经达到了五万多人,这支先头部队中骨干和刚刚被携裹的民众各占一半,其战斗力就不用说了——不怎么样。

但是河南军的装备好,新式火铳有200支(另外100支在后队手里),此外还有手榴弹和自制的轰天雷,河南的骑兵中一部分装备了三眼铳。这种武器装备的水平已经很先进了,再加上国防军教官的训练,他们应该是绝对的优势。

乱民一方队伍杂乱,完全不成队形,旗帜众多,也只是由于这些旗帜的存在,才勉强像一支部队的样子。

河南军的一方,旗帜比较少,但是几个方阵严整,几百名骑兵在侧翼随时准备出击。只听得军号声声,一个方队喊着口号,开始踏步向前。由于队列训练的成果,踏步整齐,一千多人“啪啪”的踏步声也是惊天动地的。队伍速度不快,却是格外的威严,配合着“万胜!”的呼声震慑人心。这个阵势堪比精神战的场面。

第一场战斗用一触即溃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乱民军那里见过这样的阵势,被携裹的民众尚不能死心塌地地跟着乱民军,在平原地带,四面都是开阔之地,所以战斗尚未开始就是四散奔逃,不但乱民的人数大大减少,也冲乱了乱民自己的队伍,河南军的先进装备还没有来得及施展,乱民就已经开始溃败了。

钱继功也没有穷追猛打,他必须收拢这些被携裹的民众,本乡本土的,看着也是可怜,如果不能及时收拢救助,就是扰乱地方的因素,有一些还有可能落草为寇。

老回回马守应得到前锋战败的消息吃惊不小,原以为到了河南就会如入无人之境,那曾想还没到据说已经乱套的南阳就遇到了一股强军,一万人的队伍还没交手就败下阵来。

怎么办?继续向南是不敢了,向北就是黄河,向西是潼关,没有选择只有向东,从嵩山南麓简直向东。此时天色已晚,明军都没有夜间行动的习惯,乱民也不会夜间行动的,但是非常之时就得行非常之策。马守应决定连夜向东进军,或者叫做奔逃。否则到了明日,对面的官军打过来就是彻底的溃散了。

这个时代,由于营养不足,不少人是有夜盲症的,天一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所以夜间行军就要丢失很多人,危机就在眼前,什么也顾不得了,队伍连夜开拔,向东急进。

第二天当河南军向前搜素敌人的时候,看到的是大队人马溃逃后遗留下来的残破景象,敌人逃走了。

--- 第281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