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224章:河道慈善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224章:河道慈善会

崇祯五年三月十日,就在赵率教准备启程前往台湾时,朱万化带着他个私人班子来到了济南,由于秋香怀孕,陪他同行,兼做秘书处领班的是春香。

随同他一同来到山东的还有章世照带领的一个工程组。章世照是朱万化的大舅哥,从修建金华、杭州的公路起就一直在负责公路工程。这次就是从台湾的公路工程中把他抽调来的。黄河河堤工期紧张,没有得力的管理可是不行。

其实仔细琢磨这里就有升官之道了,你成天在领导面前转悠,领导对你了解了,知道你的长处,紧急时领导抓来就用,升官的机会就来了,呵呵,我可没有教你拍马屁哦!

他还带来了第一批黄河专用船只,其中就有十艘武装船。这些武装船将成立一个黄河编队,归属第三师,因此第三师要尽快组建这个内河编队,配置人员军官,展开训练。

他还带来了一批特别的炮弹,以前用过的,就是迫击炮、掷弹筒用的宣传弹,专门散发传单用。在乱民中招收劳工,必须有宣传手段。这种炮弹各个作战单位都有,但是这一次要大量使用,并且是特制的,所以他特意带上一批。

从外观上看,这一批炮弹的弹体略微长了一点,这是因为它还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特别之处,它是用于试验的首批火箭增程弹。并且是试验失败的副产品,这就有点意思了。

掷弹筒简单轻便,单兵就能使用,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也很严重,就是射程很近,只有250米(半里地)。很多人就想,能不能打得远一点,这个意见别人没有办法解决,就反映到了朱万化这里。朱万化自然是有办法的,火箭增程炮弹在后世使用的很普遍,之所以朱万化此前没有采用这个技术是有原因的。

头一个原因是,常规的武器弹药做好了已经是很超前的东西了,用不着搞得太复杂,能用是他的原则。第二个原因是在比较落后的技术条件下,火箭增程弹有一定的危险性,掌握不好,就会伤到自己。

为什么有危险呢?这是因为炮弹中装的是火药,弹壳是导热良导体,高温容易引爆火药,而火箭增程就是在炮弹的尾部装填液态燃烧剂,让炮弹的尾部喷火。

炮弹在空气中高速飞行使弹体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尾部再加温,这就相当于把火药放在铁锅里下面架火烧,弹头中的火药就要自燃引爆,没有达到射程的炮弹突然爆炸就容易伤到自己人。因此,这是个冒险的事情。

朱万化善于凑合,但是不愿意冒险。经过试验还真如同他估计的那样,炮弹出膛后火箭点燃,半空中飞行的炮弹就爆炸了。

解决的办法到也简单,就是在火药与弹体间增加隔热层,这个隔热层要求跟高:要隔热、要防火、要防止火药渗透、要轻薄、要抗震动,要求太高了!在后世很方便,隔热材料也很多,但是朱万化做不到,原因就是没有那些五花八门的化工产品,找不到廉价的原料,所以这个试验就放弃了,失败而终。

但是一个副产品出来了,宣传弹里面装的是传单,不是火药,火箭增程弹就可以用了,终于没有白干,有了一点收获。

经过试验,火箭部分在最多装药的情况下可以打到三公里,就是六里远,所谓最多装药的限制,就是不要把纸做的传单烧糊了。不同的装药量可以控制射程。火箭燃料是石蜡加火药的混合物,炮弹一打出去,高温就让它成了液态,总装药不多,燃烧五六秒就够了。用注射的办法(火箭燃料是油膏状态),发射之前按射程装药。

这样一来,小小的掷弹筒可以打六里远,用掷弹筒发射宣传弹就有了极大的优势,这次正好用上。

......

募捐修黄河河堤的消息已

经在中华日报上发布,山东、河南、台湾、辽宁四省已经开始募捐。朱家带头认捐,朱大典认捐五万两白银,朱万化认捐四万两,其余朱家四兄弟每人认捐二万两。孙元化父子认捐八千两,王元雅等一干官员也都认捐几两到数百两,然后是朱家的大小工厂商铺也纷纷认捐,这些认捐名单都通过中华日报出大红榜公布。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国度,佛教信徒遍天下,百姓都怀有慈善之心,有不少这四省之外的士绅富人看到了中华日报,通过邮政信件向中华日报报社询问他们如何把善款寄到相关机构,以实现他们向善的愿望。

这个情况让朱家父子始料不及,不过,熟悉各种运作方式的朱万化很快就想出了办法。

找来后世有关慈善机构的资料,稍加整理,划出重点,由春香带着秘书班子连夜整理,一份慈善会的资料就出来了。那些中资料有很多简体字,春香经常整理资料已经很熟悉了。但是这些后世的资料仅限于春香一人查看誊写,这是严格的保密原则。

秘书处还有四名女性成员,两名是朱家下人有文化的子女,俗称家生子,另外两名是从女兵中选出的受过教育的士兵。这个秘书处是朱万化三个私人班子中可以接触最核心机密的单位,人员都是极可靠的,薪俸待遇也高。

在封建社会之中也有一个副作用,外人会以为这些都是朱万化身边的女人,身份有些不清不白,这些事情还没法解释,正所谓越描越黑,所以朱万化从来也不解释这些。这样混沌着也有好处,就是外人没有敢打这些女人的主意的,都是花季的少女,少一些复杂的关系,有利于保密。到了非出嫁不可的年龄再说,有朱万化的地位,这些人是不愁嫁的。

成立“中华河道慈善基金会”,简称“河道慈善会”,选一个知名士绅做会长,账目完全公开,定期在报纸上发布,大额捐款名单全部公布,账目细则随时可以查阅。在曙光银行设立专用捐款账号,户名“河道慈善”,全国各地,只要有曙光银行的城镇都可以把捐款存入该账号,中华日报将定期发布大额捐款名单。早期的河道捐款也全部打入了该账户。

账目公开是杜绝贪污的重要措施,朱万化可不想在慈善事业中弄出贪污的丑闻来,后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太多了。贪污慈善捐款不但罪大恶极,而且是道德败坏,为天下人所不容!

后来经过朱家父子的游说,山东曲阜的桁圣公,大名鼎鼎的孔胤植(孔子65代孙)出任了中华河道慈善基金会的会长。没想到这位圣人之后,接任了会长后乐此不彼,原本打算请一个牌位放在那里,打个明星牌而已,可是这位亚圣人还当了真,从此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之中。

这也难怪,他满肚子的学问,终日无可事事,吃穿不愁,功名没有,事业也没有,正所谓闲的蛋疼。突然间得了这么个差事,又是行善又是扬名立万,一时间高兴得找不着北了,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在了他的头上。

朱家也很高兴,永远不要担心他贪污,赚黑心钱,他自己的钱多的花不完,本人又是普天之下的道德楷模,做善事,得荣耀,光宗耀祖是他的毕生追求,他就是那种容不得半点暇渍之人。

有了桁圣公这尊大佛可是不得了,短短一个月,河道慈善会收到的捐款竟然突破两百万两,这一次的河道修缮是用不了这么多钱的。为此河道慈善会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声明:

由于本次黄河河道的修缮时间急迫,工程仅限于紧要之处,因此今年的工程量不大,用款不多。但是,今后将继续施工,以求完善,给人们以安宁。除了黄河之外其他有灾害的河流也在慈善修缮工程的范围之中,并且河道慈善会也会参与突发的灾祸救援。并且

再次申明河道慈善会账目公开的原则。

同时河道慈善会宣布,八月初一将在洛阳白马寺做隆重法事,为认捐的行善之人祈福,届时全部认捐善人的名单将在白马寺由僧人誊写,法会期间供奉于佛寺大殿。

这一下更不得了了,又推起了一波认捐的狂潮,中华河道慈善基金会的账户很快就突破了五百万两。

四省的河道募捐机构也都成立起来,在朱家的带动之下,河南山东的士绅、工商界人士也都跟进认捐。为此山东、河南两省还在各府县较大的城镇组织艺人募捐义演,官府衙门、重要路口设置募捐箱,一时间河道慈善会搞得红红火火。

朝廷的大佬们都是目瞪口呆,惊叹朱家敛财有道,五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崇祯年间全国的农业税、商业税一年收入的总和才不过两百多万两!这五百万两比大明朝廷两年的正常收入还多!大明真的不穷,民间财富多的很,就看你有没有办法!

......

有了钱,而且是善款,朱万化可不敢怠慢了,各种工作紧锣密鼓的干了起来。

首先要成立一个管理工程的机构,朝廷有个河道衙门,但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工期如此紧张,朱万化可是不敢用他们,放在平时,以朱万化的秉性还是尽量将就,照顾朝廷的脸面。但是现在不行,这关系着数十万黎民百姓的生死,关系着捐款人的善良期盼,将就不得。

于是“黄河河堤修缮工程管理处”就成立了,由章世照做总掌柜。有了这个得力助手,朱万化轻松了不少。

河堤的勘测,在朱万化还在台湾时这边已经在朱大典的主持下开始做了,现在已经勘测了一半。章世照立即接手这个工作,继续加派人手,按照黄河沿岸的地图,展开全面勘测,并且要求勘测数据全部标注在地图上。

为了安全,由第三师抽调一个排,跟随勘测人员。同时督促黄河舰艇编队,加速组建,十天之内要派出首批武装船只。现在这个内河编队已经有10艘新的黄河专用武装船,还有原来的十艘炮艇,原有的炮艇在这一区段上大部分地段都可以行驶,前提是有熟悉河道之人,它的火力强,依旧保留。

作为工程的主要物资,在济南建立了专用的粮库,存放台湾运来的粮食,建立账目,有专人保管,武警部队守卫。

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难办的问题了,这就是人力。好在朱万武就在山东,他现在也是为了整编部队忙得团团转,目前正在灵山卫(青岛)。朱万化到达济南还没有见到他,朱万化到达当天就用电报通知他速回济南,接受新的任务。

现在已经进入了农忙季节,工程的劳动力就指望聚集在山西的乱民了。既然打这个主意,首要的就是宣传手段,要让乱民知道:到了黄河边,参加河堤工程,就有饭吃,就能活下去。乱民中的底层民众识字的少之又少,基本都是文盲,散发宣传单他们不认识,看不懂,怎么办?还是老办法——画连环画,就像小人书那样的东西。

用几幅连环图画表达出一个意思,就是:向南走(黄河在山西的南边),黄河边,修河堤,有饭吃,要求是文盲一看就懂。

朱万化要求用十幅之内的图画表达这个意思,任务就交给了中华日报报社,并且在朱全柱的参谋处找两个善于绘画之人,带着任务,快马前往威海,中华日报报社就在威海,报社有专门的板画艺人,由报社设计印刷装订成册,运到济南,这些画册将装载到宣传弹中打出去。

三月十二日,朱万武回到济南,朱家父子三人加上章世照就关在书房里,连夜商议河堤工程和这次到山西的特殊军事行动。

--- 第224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