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222章:航运公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222章:航运公司

按照朱万化的计划,这艘船将用来实验开通国内的近海航线,今后这种船将制造多艘,开通更多的航线。

首个实验航线为:从北方的起点大沽口、第二站威海、第三站舟山、第四站台北、第五站台南、第六站离岛(将来要到广州湾)、终点站琼州文昌。一共七个站,总里程6000多里,预计单程需要六天。

试航之后在中华日报上刊登公告,公布班船日期和票价,开始运营,首期航行定为每一个月一个航班。

这艘船的下水是朱家的一件大事,所以朱万化打电报到辽宁,让他们组织一个商船下水和宣布组建航运公司的仪式。

朱万化说仪式要隆重,由布政使毛九华主持,巡抚王元雅将宣布商船命名和下水。商船的命名规则为大明的县级地名,府级以上城市的名字留给大型战舰命名。

毛承祚还远在赫图阿拉,当然不能出席这个仪式了。

在仪式上毛九华将宣布开始组建第一家海运航运公司,公司采用股份制运作。将来至少还要成立另一家海运航运公司,大型的公司要避免垄断市场,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垄断的市场会导致官僚化,霸王经营,垄断的价格。

将来还要成立几家内河航运公司,几条主要的河流都要通商业班船。在没有铁路的年代,内河,近海的航运是最重要的运输手段。

在朱家势力达到的地区还要成立以客运马车为运输工具的陆路运输公司,使客货运输畅通起来。

在利润的刺激下把修公路,开辟运输线路引入正常的发展道路,有盈利才能促使人们把银子投入进去。

新的客货商船是机器动力的,因此,朱万化命令黄海舰队出水手,帮助第一艘商业运输船开动起来,在新的商船上各工作岗位均配两人、三人,这种多配置就是为了培养水手,为后面的商船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商船上的武装归对应的舰队统属,内河商船队的武装归对应地区的内河舰队。

三月初十,在安东造船厂举行了隆重的第一艘航运商船的命名、下水仪式。

仪式举行之前,王元雅、毛九华等官员在造船厂的头面人物陪同下登上商船参观。

登船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甲板,由于风帆的减少,普通海船上杂乱的风帆绳索不见了,代之的是平整的甲板,和甲板上一些钢木结构的座椅,乘客们可以随意的在甲板上散步,凭栏远眺。

甲板上立柱式的扶手很多,这是防止因船只晃动摔倒的扶手。

甲板上部第一层有众多的服务设施,主要的是一间可以容纳百人同时用餐的餐厅,有餐厅就要有厨房,厨房设在餐厅下面的甲板下一层,目的当然是尽量节约使用高档次舱室的面积。餐厅旁边还有小型商店,出售一些旅途的必需品、简单食品、纪念品。还有一个可以为旅客提供电报业务的窗口,由于朱家掌握着无线电报的技术,所以船上将公开提供电报业务。一层还余下大半的面积就是一等舱的客房。

二层的前部是驾驶舱室,船长、大副、二副的办公室,船长的办公室比较宽大,可以兼做会客室使用,其他舱室面积也不小,其原因就是一岗多配置,培养人才,人多,总要有休息的地方。底层的水手休息室也同样宽大,目的也是为了容纳更多的水手

二层的绝大部分面积都是客房,一、二层的客房都是一等舱。舱室中分上下层有四张铺位,就像后世火车的软卧车厢。每个铺位都有一件救生衣,每一层都有分别男女的水洗厕所和饮用水罐。

第三层,也就是顶层,是高等客房,最前端的是一间超级豪华的客房,内有卧室,办公室兼会客厅,卫生间,小饭厅。前方、侧面都是大玻璃窗。

三层余下的面积都是单独的客房,内有双人床,桌椅,面向大海的玻璃窗。三层的顶部有一个面积较小的甲板,是供三层客人专用的。有钢木结构的座椅和极小的可以放茶具的桌子,上有遮阳棚,甲板上摆放一些花草,环境很优雅。

顶层甲板的前端是高高的瞭望塔,上面还有可以旋转的无线电报的定向天线。后端是粗大的烟筒。

甲板之下的前部、后部都是货仓。

下一层是二等客舱,大房间双层铺位,有饮水罐、公共厕所。下二层是筒仓,不分房间,只有一排一排的座位,但是座位比较宽大,左右扶手,靠背可以倾斜,便于休息。座位下是救生设备。

水手的休息室在下三层,机器房在三层以下。

各等级的舱室都有取暖设备,就是利用蒸汽机的尾气余热供暖。

参观的官员们都没有见过这种非常新颖实用的客房,容纳的客人多,还很舒适,大明的客船他们也都坐过,从来没见过这种设施和房间的安排。这种客舱等级分明,花不同的票价乘坐不同的仓位。在这之前也没有这种定期运行的公共交通,都是自己包船。可以想象这种经营方式,即方便了乘客,又有比较可观的收入,只要乘客足够的多,航运公司肯定是赚钱的生意。

这种船在大海上航行速度快,从大沽口到广州湾原先预计行程六天是最保守的估计,按估计的最高时速15节计算一昼夜可以走1300里,全程只需要四天。交通的便捷是重要的优势。

大明朝的人出行,即便是官员,无论乘船还是坐轿,从京城到江南就是一个月的行程,如果到福建广东走两个月是正常的,走三个月也不出奇,因为难免会遇到风雨天气,半路上耽搁是常事。进京赶考的学子全凭两条腿走路,时间长不说,那份辛苦就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

对于经商者来说,出行方便就等于是金钱,这个南北的交通如果正常的运作起来,有十几条船,甚至是几十条船,开通更多的航线,对于经济文化都有极大的促进。沿海地区从来就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这与交通的方便不无关系。

当然,初期运营不一定顺利,甚至客源不足,这就要靠财大气粗的朱家坚持下去,朱万化相信时间不会太长,就能取得好的经济收益。不光是要算经济的账,政治上的账也要算,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就是最大的政治。

对商船参观过后,就是正式的仪式了,数百名造船厂的工人充当了基本观众。辽宁还是人口太少了,看热闹的都没有几个人。

毛九华主持仪式,致辞之后,毛九华宣布,威海航运公司成立筹备处,开始募集股份。然后请巡抚王元雅宣布商船下水。

王元雅宣布命名第一艘客货商船为“威海号”,以纪念北方的第一个陆海军基地。蒙在船头的红布慢慢的落下,露出了侧舷的“

威海号”三个大字。

然后他宣布客货两用商船威海号下水。当然,中国的船只下水仪式不会使用酒瓶子砸船头的标准彩头。只是锣鼓喧天。

挂满了彩旗的威海号,松开缆绳后,缓缓的沿着滑道进入海水之中,激起了数丈高大海浪。在欢呼声中威海号平稳下了水。

大明的第一家航运公司即将诞生,预计一年之中至少还要有三家航运公司诞生。

对于内河航运朱万化也是很重视的,中原大地上的河流,除了运河之外,多数是东西走向。中国的大江大河就是长江和黄河,从航运的角度看这两条河流区别很大。

黄河可以正常行船的一段只有从龙口(入海口)到孟津(小浪底),过了孟津就进入了山区,黄水咆哮,水浅流急,极难行船。就是可行船的这一段,到了冬季,船只不是不能走,而是很艰难,原因是黄河道冬季水少,而且最冷的时候还有冰凌。这个冰凌很可怕,人不能在冰上走,因为不是封冻河流的冰,而是冰块浮在水面上随水漂流,船只也不能走,因为冰块太大,能够把船撞毁。这时的黄河就断绝了南北的交通,所幸这种情况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天时间。

下游的这一段,黄河的河道非常宽,有十几里,二十几里。宽宽的河道中,不好判断那一处才可以行船,所以要有非常熟悉这一段河道的人,才能行船。

综上所述,黄河上没有商业航运的条件,至多是开封以下的河段可以季节性的运营。由于朱家在山东、河南的经济军事活动,还是需要利用黄河做水上交通。为此特别委托舟山造船厂生产一批黄河专用船只,就是平底宽大的小型船,风帆、船桨、撑杆,什么动力都能用。另外还按照这种式样制作了20只武装船,安装机枪或者半自动机枪和防护板等,辅助以步枪、喷子手榴弹等常规武器,由于木船比不上炮艇坚固,承受不了火炮的后坐力,所以不能安装火炮。以此成立了一个黄河编队,用于黄河的巡逻保安,属于第三师管辖。

长江的航运条件就好多了,特别是从宜昌直到入海口,全长2000多里的航路,水势平缓,水量充沛,沿途都是经济、农业的发达地区。自古以来长江航运就是中国的东西向的大动脉。

安东刚刚下水的1500吨的商船完全可以在长江中下游航行,因此下一步就要考虑成立长江航运公司。朱万化重视长江航运除了经济的原因之外还有政治上的考虑。随着航运的发展,用保护航运的理由,成立一个长江内河舰队,国防军也逐步向长江沿岸渗透。最终越过长江三峡,进入四川。朱万化始终记着四川的大屠杀,进入四川就可以避免这段惨痛的历史。

但是到四川并不容易,长江三峡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个年代的三峡与后世完全不同,后世的现代曾经在长江三峡进行多次排除暗礁的爆破,清除了三峡航运的危险。修建了三峡水库之后,三峡彻底的变为了平静的湖面。古代的三峡江流湍急,暗礁密布,非熟悉这一带地形的老水手绝对不敢再这里行船。长江三峡就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从宜昌到奉节全长400里。这400里就是鬼命关。

占领长江中下游航道之后,朱万化就要考虑进入四川了。

--- 第22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