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217章:赫图阿拉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217章:赫图阿拉城

大凌河城是面对后金的最前线,属于军事重地。但是,其军事作用还不仅仅限于此,假如有一支军队由此向北出击到阜新、通辽就可以断绝后金与内蒙古的交通。后金如果进攻喜峰口、冷口或者向西进攻宣化大同,从大凌河出发可以断他的后路。大明的官军没有野战能力,体现不出这个军事价值。如果国防军在这里,形势立刻就变了,后金怕是不敢走这条路了。

那么为什么国防军不据守大凌河呢?主要原因就是国防军兵力太少,不能战线拉得太长。其次是有祖大寿这个猛将驻在这里,只要不断粮,后金就不容易过这一关,国防军驻扎觉华岛给予一些支持,宁锦边关就固若金汤了,而锦州大凌河一线在固守的同时也是对后金政权的威胁。最后一个理由就是,现在也不是对后金赶尽杀绝的时候,还要留给他们一条生路。所以说国防军驻扎在觉华岛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回到觉华岛的朱万武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准备在觉华岛立一块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刻上“天启六年觉华岛惨案纪念碑”一行大字,旁边刻上一行小字(崇祯五年大明国防军立)。背面将篆刻屠夫努尔哈赤对东北民众的杀戮,特别详细的记录觉华岛惨案发生的原因、经过和死亡人数。所有的文字都是中华日报的编辑撰写的,由朱大典执笔正楷书写,在山东请来的石匠凿刻。

石料就取自觉华岛,立碑的位置就选在觉华岛西侧,正对着主要码头的一个高地上,碑高一丈,外建碑亭,前面设香炉供后人祭祀供奉。

朱万武主持了奠基仪式,并亲自挥动铁锹挖出第一铲土,士兵们鸣枪致哀。纪念碑破土动工了。

......

几乎在国防军收复大凌河城的同时,正月二十日,辽宁的第四师第33营,由毛承祚亲自率领来到了赫图阿拉城下。

辽宁军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修建到海参崴的公路,这条路已经修建了一年,由于沿途多山,所以进展缓慢。现在尚未到达天池,这里已经是长白山的腹地,崇山峻岭修路极为艰难,隧道和桥梁就不可避免了,朱万化指示,尽量减低对于路面的要求,条件是单车道一辆马车能够通过即可。对于这个年代的工程队,建设隧道和桥梁是极为困难的,好在现在开挖隧道可以使用炸药,当然隧道不能太长,建设桥梁可以使用钢材。安东到海参崴的陆地距离不是特别远,直线距离只有七百多公里,通过公路连接这两点,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关系到黑龙江以外的大片国土,所以朱万化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也要打通它。

第四师是奉国防军大都督朱大典的军令,从桓仁出发行军60多里来到赫图阿拉。朱大典的命令是驱逐后金军,就是说不必追求打围歼战,打跑就行了。

从进入赫图阿拉起,就进入了后金统治的中心区域,这就需要注意对女真族的民族政策了。

朱万化的民族政策就是以汉文化为基础的大中华民族,不歧视少数民族,同时也不承认少数民族特殊习惯、宗教等等,总之不承认汉文化之外的特殊文化。如果有人要坚持民族的特殊文化,那就是异端邪说,要坚决用一切手段废止,包括武力镇压。

这不是大汉族主义,是符合所有各民族利益的,强调民族的特殊性,就隐含着分裂、暴力、动乱和战争。而动乱和战争损害了所有人的利益,特别是平民百姓。

不允许任何的以民族名义组织的团体、教会、文化等活动,服饰、语言文字、均以汉文化为准。

后金政权范围内执行的是奴隶制,多数女真人实际上都是最底层的奴隶。但是,在后金政权强化统治的地区,这些身为最底层的女真人奴隶们,同时又是拥有若干汉人奴隶的奴隶主。奴隶主的等级是一层套一层的:四大贝勒是所有后金人的主子,各个旗主都是四大贝勒的奴才。一个旗下的所有人又是旗主的奴才,就是说后金的鞑子们每一个人都同时有奴才和主子的身份,是一层压迫一层的关系。

所以国防军到达之后首先就要废除奴隶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自由人,特别是被当做奴隶的汉人要全部解救出来,恢复其自由人的身份。

对与后金人的辫子,朱万

化也有处理意见。按说一个人留什么发型是个人的自由,不应该干涉。但是后金人的辫子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这就不能允许了。但是又不能因为辫子杀头,历史上满清执行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蛮横政策不能用。批判别人野蛮,自己就不能干野蛮的事儿。

怎么办呢?首先是规劝,当然其中也包含着某种程度的强制,事实证明大部分人是听‘劝’的,是懂道理的。对于不听劝,顽固到底的怎么办呢?给他两个出路:第一条路,发给路费,自己走人,到后金统治的地区去,继续留辫子。第二条路,进监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直到不保留那条辫子为止。劳动改造也要看对象,也要有例外,老年人残疾人就算了,这些人的社会影响面不大,否则就不近人情了。

对于女真人非罪大恶极的不能处理,同样也不能剥夺财产,除非拿出非法侵吞的证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从一开始就要执行。

可能有人要问:对于大量的土地兼并,贫苦佃农没有土地的情况如何处理?

这的确是需要处理的,但是不能愤青,不能不顾法理。土地说到底是生产资料,只不过在农业社会,土地成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地位特别突出而已。

失去生产资料的人什么社会都有。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也不能避免。

今天革命了,没有生产资料(土地)的也都分了一份。不用多长时间,最多三五年,又会出现失去生产资料的人,怎么办?再革一次命!再斗一次地主!那就五年一革命好了,这社会上的人们就不用干别的事了。其结果就是养懒汉,大家一起穷,你穷我比你还穷!你家有一张破桌子,你就是地主!“斗地主!”高喊着口号去分一个桌子腿!这种原始的平均主义会导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蔓延,会导致社会的倒退。

即便是恶霸地主抄没了所有的家财,当然也包括他的土地,这些财产、土地要收归国有,并不能见面分一半,参与的人都有一份,这就是鼓励吃大户了,是很危险的。比如,家门口的房产开发商犯了罪,被枪毙了,附近的居民,没有房子的,面积小的就可以分一套房子,其后果就严重了。房产开发商中,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他的性命堪忧!

佃农被高地租压迫生活艰难,这就像工厂里被盘剥的工人一样。就要用法律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地租分成标准,减租减息,让他们能生活下去。经济发达了,国家富了,还可以有最低生活保障,如此等等。

对于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的怎么办?两条办法:第一,累进税,就是现代社会的所得税,赚的钱越多税就越多,富人要多为社会作贡献,富人要养活穷人。第二条更狠:继承税!下一代继承财产时,按照财产额度纳税,中等以下收入的人,这个税额度很小,等于没有。但是对于富可敌国的人那就狠了,视财产额度而定,多的可以拿走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财产收归国有!

这就是用法律手段来维持社会的公平,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

有关土地的话题多说几句,是因为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打土豪分田地。就此打住。继续攻打赫图阿拉城。

......

毛承祚和一干军官对照着地图,用望远镜观察着赫图阿拉城。与其说是个城,还不如说是个大村庄,它的确太小了一点,方圆不过一里多。

这里属于长白山区,从地图上看它就是建在一片高地上的一个小城,之所以叫做高地,因为他处于山上,山上的地势比较平坦。与周围相比它的边沿要高出三丈(大约10米)左右,一道用石头简单堆砌的墙,刚好沿着地势修建,因此城墙不是常见的四方形,而是顺势修建。墙本身就像是一个土围子,还不到一丈高,但是因为很好的利用了地势,就显得很高了。没有文化的后金人连个城墙也修不好。只是用石头堆砌起来。

现代的人们到赫图阿拉看到的是城砖砌的城墙,那是为了赚旅游的钱,2000年前后修的。

赫图阿拉城有两个城门,一南一北,北门是正门,借着地势挖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沟充作进城的通道,这就使矮矮的城墙显得高大了。南门

非常窄小,上山的路也很窄,只能一个人登着台阶上去。

这个城如果用冷兵器进攻的确有难度。沿着城墙的山坡很陡,石头墙本身就是武器,搬起石头就可以往下砸。

当初努尔哈赤起家的时候,在这里也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这个孤零零的小山头虽然不高,却建成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城池。

看完地形,毛承祚带着33营的军官一起研究作战方案。毛承祚说:“大爷已经定下了作战目标,就是击溃敌军,夺取赫图阿拉城,不以歼敌为目标。我军的火力夺取城池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此城易守难攻,如何用最小的伤亡,或者没有伤亡夺取城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大家都各抒己见,如何打好这一仗?”

第33营的营长说:“我觉得南门有机会。用火炮炸平南门,用机枪掩护沿着台阶攻上去应该问题不大,其他的位置确实不好攻,只能架云梯。火炮轰是没有用的,因为那就是个山体。另外就是夜间偷袭的办法,我们拥有这么强的火力就用不着偷袭了。”

火炮排的排长说:“毛指挥使(毛承祚是辽宁的都指挥使,兼任第四师师长),我同意营长的攻打南门的意见。我也补充一个建议,我们火炮排有四门82迫击炮和两门20直射炮,每个连还有两门82迫击炮,合起来就是10门迫击炮。在南门外有一个小山坡,可以建一个炮兵阵地,把这些迫击炮都放到哪里。升起气球做炮击的观察指挥。光用炮弹轰也可以击溃敌军。”

赫图阿拉城是一个孤独的小山,但是他的南部不远处就有一个高度差不多的小山,虽然不高,也可以看到城里的部分情况,刚才军官们观察地形,就是站在那里的。距离城墙有两里,距离赫图阿拉的北门有3里多,虽然不能居高临下直视炮击,也是不错的炮兵阵地。

毛承祚说:“好,就把迫击炮都放到哪里,用气球指挥炮击。等敌军有溃败迹象时,直射炮负责炸平南门,部队就从南门上去。各部做好准备,午饭后开始炮击。”

赫图阿拉城虽然远离后金的统治中心沈阳,但是多年来一直属于后金统治的核心地带。它的周围遍布女真人的屯落村庄,所以国防军的到来他们早已经侦探清楚,知道来的是令他们恐惧的花皮,数量七八百人。因此他们早就做好的战斗准备,他们知道花皮厉害,所以没有敢出击。

赫图阿拉城内现有两个牛录,可战斗的士兵280人。

“牛录”的汉语意思就是“箭”,女真是渔猎民族,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弓箭,箭矢需要金属的头部,就是箭头。对于猎人而言金属的箭头就是重要的财产。狩猎活动需要多人配合才能有好的收获,所以女真人就以十人为一个单位组织在一起,每人出一支箭(平均担负作战物资),进行狩猎活动。这就是“箭”这个组织的雏形。女真人是奴隶制社会的结构,就是人与人之间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箭”就演化为狩猎与作战的基本单元,牛录的首领叫做“额真”,翻译成汉语就是“佐领”。

到努尔哈赤组建政权时规定一个牛录有300人,注意,这300人是有户籍(在旗)的女真人口总数,包括老人、妇女、小孩。而人口是可以繁衍的,所以人口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这些女真人又用各种方式又拥有数量不等的没有户籍的汉人奴隶。所以一个牛录总人口数量一般都会超过一千,战兵数量在100到300人之间。汉人奴隶是没有资格做战兵的,只能是战兵的跟役。一个牛录的军队出动时,假如是200人,他们的队伍实际人数可能在400以上,因为战兵都随身带有奴隶身份的跟役,这些人是不计算人数的,实际上这些跟役的大多数是不参加战斗的,他们的责任是侍候主子。他们的口粮要自己携带,自己做饭,因此鞑子的队伍辎重很少,小部队作战根本就没有辎重。

赫图阿拉城有两个牛录,280名战兵,实际可作战的人数在400人以上(有些跟役也可以上战场)。如果不知道后金的这种奴隶制社会的结构,连后金军队的人数都计算不清楚。

正月二十日中午,随着一声炮响,赫图阿拉城的战斗打响了。

--- 第217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