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三:崭露头角_第172章:大海战(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崭露头角_第172章:大海战(三)

西南方向是南海舰队的主力,铁甲护卫舰两艘、炮舰六艘,它们的火炮主要是40毫米炮,炮弹威力大,射程远,并且都是双联装、三联装的火炮。装甲厚,抗打击能力强,既不怕碰撞也不怕火烧。想靠近更难,它的每个炮塔中都有双管机枪。它可以直接闯入这种低水平武装的海盗船队里,左右开弓大开杀戒。这八艘战舰是这场大海战的主力。

一艘海盗的大型战舰很猖狂,轰轰的炮声不断,整条船都包裹在烟幕之中。护4号距离它至少还有5里,用前主炮打了四炮,就是12发炮弹,命中四发,把它的船头都打烂了,硝烟还没有散尽就激起了一个冲天大浪,它沉入海底了。

这几炮有点运气,40直射炮有效射程12里,5里的距离不成问题。但是400吨的船体不是很稳,打准了不容易,能有百分之十的命中率就不错了。正常情况应该是命中一发或两发。命中了四发,其中有两发是穿甲弹,只能说是幸运。

不过这几炮打出了威风,等于是给海盗们来个杀鸡给猴看的表演。这么远的距离,打这么准,炮弹的威力也太大了,一轮火炮,这么大一艘船就沉了!近处的海盗船,基本上是一发击沉一艘。

南海舰队的炮艇一共有十艘,他们速度高,在海盗船队的外围灵活机动的打击海盗船。不过那两艘西洋战舰很有自知之明,也是留在外围,不敢贸然杀入敌群。这种木制的战舰,甲板上桅杆帆索众多,最怕火攻。

到这时候,刘香的船队被剿灭已经是必然的了,海盗们能够逃出几只船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炮声轰鸣不断的战场的西边,又来了不速之客。那是三艘中型的西洋兵舰。船帆众多。很是威风漂亮。这就是被张三海请来的澳门的葡萄牙人。

张三海并没有资格登上佛兰机人的战舰,还是驾驶着他自己的小船,跟在后面。葡萄牙人来到战场边上,就不走了,几个军官都拿出单筒望远镜在观看,似乎是看客来看一场好戏。急的张三海跳着脚的喊叫,不过也没人听他的。

葡萄牙人也不傻,他们来到澳门也快有一百年了,已经在这里安了家。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岂能被别人当枪使。刘香是地头蛇,他们也惹不起,所以对刘香很和善。不过那不是朋友关系,而是避免自己的麻烦。刘香召唤,他们不得不来。如果刘香很顺利,他们也会表示一下“支援”的意思。刘香要是败了,他们绝对袖手旁观。

大海战已经进入了尾声。被击伤的、起火的战船比比皆是。当然了,战场上也少了很多船,它们被大海吞噬了,成了鱼虾的食物。更多的船挂起了白旗,在南海舰队的指挥下向一起聚集,老老实实的停在哪里。也有乘机逃跑的,被炮艇赶上去击沉了。刘香的旗舰也挂着白旗,据喊话的海盗头目说,刘香被他杀死了。不过谢鹏举不太相信,事实还需要调查。

跟在葡萄牙人旁边的张三海,张着大嘴看得目瞪口呆,直到小喽啰提醒他时才醒过来。乘没人注意赶紧跑,这可不是久留之地。他这一只船十几个人,大概是刘香一伙海盗中为数不多的逃亡者了。

因为出发前,五爷特意的吩咐过对待葡萄牙人的策略,所以谢鹏举远远的看到那三艘葡萄牙人的战舰,就下令各个舰艇不要去攻击他们,监视即可。葡萄牙人的战舰看到战斗结束也就掉转船头回去了,他们观战的感想想必也是很震撼,不过也不用去管他们有什么想法了。走了就好,大家相安无事。

朱万化在交给他们的文案中规定了暂时不收复澳门的决定,也叙述了原因,就是为了不干扰悄悄地占领广东以南的南海海域这个大策略。与这个大战略相比,赶走葡萄牙人就是一件小事了,不能因小失大。

大明朝的禁海政策执行了很多年,“片板不得下海”这句话史书上说的太多了,笔者在这里就不再叙述评论。其结果就是大明对外界一无所知,连近在眼前的台湾都不了解,琼州(海南岛)距离大陆太近了,才50里,所以才委派官吏,设衙署,纳入了版图,但是也仅限于海南岛的北部东部地区,其余的地区连官吏都没有。广东沿海岛屿稍远一点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南洋了。如果不是菲律宾出产紫檀木,可以打制很好的家具,恐怕连吕宋在哪里都不知道。

南海舰队占领广东沿海岛屿,直到控制南洋,朱家只要不惹事,朝廷,甚至广东官府都不知道。为了一个澳门,惊动了朝廷皇帝,大家打嘴仗,闹分歧,影响政治改革,甚至动了刀兵就太不值得了。小小的澳门什么时候想收回,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葡萄牙人占领澳门几百年(从1553年起占领了四百多年),除了这“殖民地”三个字难听之外,还真的没有跟中国人结什么仇怨。在这几百年中,特别是信息发达的时代,也没听谁骂过葡萄牙人,也没人仇恨这些葡萄牙侵略者。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做太恶劣事,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类的罪行。否则朱万化一天也容不得他们。

一旦时机成熟,朱万化会立刻收回澳门的,商馆可以设,生意可以做,但是占领我们的土地不行,驻军更是不能允许。葡萄牙人可以做侨民,但是不能在大明的土地上作为殖民者存在。现在暂时容忍他们只是权宜之计。

......

剿灭刘香的大海战结束了。俘虏、缴获船只的数量都很可观。

谢鹏举传出命令,停在后面的十艘商场,载着陆战三营向离岛进发,在舰队的掩护下,分三个地点登陆离岛,清剿残匪。离岛很大,方圆二三十里,并且地形复杂,山中林木众多,彻底清剿干净恐怕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

俘虏的海匪达到3000多人,按照朱家的一贯做法,组成军事法庭,对这些俘虏进行甄别。大小头领也审问一下,避免有错杀的,这些人基本上是就地正法,但是不波及家属。审问中也搞清楚了刘香的死因,他是用佩剑自杀的。其他的海匪喽啰甄别的就要细一点,凡是在抢劫中有杀人罪行的一律枪毙。海匪多年横行海上,这种人很多,于是军事法庭就大开杀戒,差不多杀了一半。剩下的俘虏强制劳动改造,离岛和海南岛的文昌要修建大型的码头和海军基地的设施,需要大批的劳动力,正好用上这批俘虏,对于他们的劳动改造至少要五年以上。

因为不想和官府打交道,所以俘虏全部自己处理了。

缴获的大小船只,除了广东沿海留用一批之外,都运往澎湖列岛和台湾,那里也需要大量的船只。

然后就是例行的战斗总结会,立功受奖,颁发勋章,提升军衔,晋级等等。

按原计划,整个广州湾地区组建一个营级单位的武警部队,驻扎在离岛。配合驻扎在海南岛的南海舰队,这一带的匪患就有希望根除了。

南海舰队的十艘炮艇全部留下,海军陆战队三营暂时留下,他们眼下的任务就是继续剿匪。刘香覆灭了,他的余部还没有剿灭干净,这一带的大小海盗团伙

还不少。在剿灭这些残匪的同时,逐步建立排级的武警小队,分区警戒,剿匪保安。浙江、台湾抽调的基层军官很快也会过来,协助武警部队的组建。

南海舰队教官杨书堂留下指挥广东沿海的这些工作。再留下两艘西洋护卫舰,分别驻在文昌和离岛。使用两艘西洋战舰驻在这里主要考虑到他们可能经常接触大明的各种人物,或者与泰西人打交道,这种船只不算过分张扬。另外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剿匪,火力还是做够的,这种船只也有个优点,就是载重量大,仓位众多,不需要辎重船跟随也可以完成较长途的作战任务,便于指挥官巡视各处海岛,指挥作战。

安排好之后,谢鹏举、杨书堂换乘护105号,带上一艘武装商船,一个排的陆战队士兵,和几名开办邮政业务的人员,前往海南岛的文昌县视察。作为舰队司令和教官,文昌将要建成南海舰队的基地之一,他们还是要看一看的。

六月二十四日谢鹏举、杨书堂到达文昌县码头。

文昌县有一个小小的海湾。它的入口最窄处还不到一里宽,里面最宽阔处约20里,并且水不太深。做大型的港口或海军基地它显得太小了。但是,这个年代没有太大的船,舰队的军舰也不是很多,还是勉强可用的。

农场(就是橡胶园,对外称农场)、护场队的头头都到码头上迎接,迎接的人却中居然还有当地的知县。见面互相介绍认识、寒暄问候、接风洗尘的俗套就略过不提了。

谢鹏举、杨书堂视察了橡胶园,山坡上大片的橡胶树已经长高了,这些橡胶树是崇祯元年种植的,据说要到崇祯六年才可以割胶。种植,维护直到将来的割胶,都是按照朱万化提供的文案进行的,大家都没有经验,只是摸索着干。

除了橡胶园之外,为了维持这么多人的生活,除了浙江在钱财上,建筑材料上的支持,他们自己也种了不少地,主要是水田,出产稻米,另外还有水果、蔬菜、养猪场、养鸭场。因此生活上还是很富足的。

护场队也很有作为,文昌县境内以及它北面的琼州(海口)和附近地区的土匪剿灭的干干净净,是海南岛最平安的地方了。要不是有禁令,恐怕海南岛上的土匪都会被他们剿灭干净。

文昌县的县官之所以跟他们关系很好,剿匪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在整个广东省(海南岛属于广东,当时叫琼州府)文昌县政通人和,没有匪盗,平安太平。知县仰仗农场之力,关系自然就好。另外,农场每年都是按时交纳数量不菲的土地税,不用催促,足额缴纳,从不拖欠。这文昌县的政绩怕是有一半来自农场,知县老爷能不感谢吗?

琼州府名义上是一个府,只有北部、东部那几个县,其他地方还是蛮荒之地,居住着黎族的一些族群。卫所兵极少,等于是一个没有武装的岛屿,山贼海盗自然就猖獗,文昌的护场队就成了岛上最强的武装了。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连民团的名义也用不着。

杨书堂告诉他们:你们可以采用武警的编制扩充一个辅助的连队,和原来的护场队混编,打牢基础之后,可以扩编为一个独立营。待部队组建完毕,就可以出动,在南海舰队的配合下,大张旗鼓的剿灭琼州岛上的土匪,让琼州变成太平岛。

谢鹏举安排了邮政、通信和码头的建设事务之后,就离开了琼州,率领大大缩水的南海舰队返回了台南。这里的后续工作由教官杨书堂负责。

--- 第172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