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二:初露峥嵘_第141章:南洋贸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二:初露峥嵘_第141章:南洋贸易

谢鹏举想:只要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强大,他们就有了依仗,也就安心了。

因此谢鹏举大致地介绍了朝廷收复台湾(大员)的经过,特遣舰队此来就是护送释放的第二批红毛人战俘,和访问荷属东印度公司,并与红毛人签订双边关系和贸易协定的。

听到这个情况,程志明心中也有一些疑惑,红毛人厉害它是知道的,他们已经被大明的官军打败了?事实摆在眼前,这么强大的军舰就停在红毛人老窝的码头上,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彻底放下心来,这一趟没白来,送礼也送的舒心,对大明朝廷也更加敬畏了。接下来他关心的就是贸易了,于是,他问道:“谢大人,不知朝廷需要购买是么货物,出售那些货物呢?”

谢鹏举说:“我大明和红毛人谈判并签订一个协议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此事能够圆满完结,才能谈生意的事情。到时候我会招呼你们的。现在也可以先透露一点给程先生:我们大宗采购的将是粮食,主要是稻米。我们出售的货物分为奢侈品、日常用品、丝绸、布匹、茶叶一类的货物,到时候我们会有一个产品展厅,会召集本地客商前来谈生意,那时还要拜托程先生牵线搭桥啊!”

“程某一定会尽力的。另外,本地的同胞对朝廷官军的到来都非常振奋,在南洋酒店置办了酒席,委托鄙人,诚恳的邀请谢将军出席今晚的接风宴会,他们都盼望着亲眼目睹我大明威武之师的光彩。还望将军不要推辞。”

离开码头的程志明拿到了一份厚厚的回礼,礼物丰厚得让他有些不安,这份回礼差不多把送礼的银子都找回来了。

当晚,谢鹏举带领几名军官和一个排的护卫,出席了当地华人举办的隆重宴会,谢鹏举携带了丰厚的礼物给到场的各位华商。

大明舰队的到来给东印度群岛的华人长了脸,令他们扬眉吐气,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家家燃放鞭炮烟花大事庆祝。同时也极大的震慑了那些时刻想占华人便宜的当地土著。

......

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总督科恩坐在上手,下面坐着几位下属,前台湾总督普特曼斯、舰队司令斯兰特也在座。

荷兰和英国都有一个东印度公司,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地点在印度。这两个公司绝非现代的公司可比,他们都拥有军队和庞大的舰队,可以对一个国家宣战,签订条约,其权利与一个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科恩是个白胡子老头,看来年龄不小了。他看着众人说道:“生理人的官军真的像你们说的那么厉害吗?我们绝无战胜的可能?”

斯兰特说道:“总督大人,我亲自和他们交过手,所言不虚。大人您可以到码头上看一看,起码能看到他们战舰的钢铁装甲,我们的炮弹是打不透的。”

科恩又说:“按你们的说法,生理人对我们还算客气,还愿意继续和我们做生意?”

“是的。”

“看来,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在加上这么强的军队,是我荷兰在东方的劲敌呀!好在他们还愿意做生意,这就好,我们千里迢迢到东方来,不就是为了金钱吗?这样吧,明天我亲自去码头迎接他们,把我们的士兵都接回来,再谈谈看,谈好了,就签个约。谈不好再商议。都下去准备吧。”

谢鹏举得到荷兰方面通知,崇祯四年三月十八日,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在码头上举行仪式,欢迎大明国舰队来访。

西方的重要仪式是要奏国歌的,朱万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早有准备。就是不知道那个凑数的国歌效果如何?

崇祯四年三月十八日巳正(上午10点)时分,雅加达码头。

隆重的欢迎仪式开始。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科恩率领公司官员来到码头,随同他们一同到达的还有公司的卫队,以及仪仗队,军乐队。

大明的旗舰靠在码头上停泊,其他舰船都停在锚地,其中的护

106号,就是原荷兰驻大员的舰只,不少荷兰人是认识的。看到这艘军舰挂着大明的国旗、军旗他们心里不会好受,那是战败的耻辱。

码头前的广场树立的旗杆上悬挂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旗帜,就是荷兰国旗上方一个字母“V”穿过字母“O”和“C”,“VOC”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缩写。另一边的旗杆上飘扬着大明的日月旗。

当荷兰官员列队站好之后,大明特遣舰队靠在码头上的旗舰也挂满彩旗,鸣响汽笛,军舰上身着白色礼服的水兵整齐列队走出,到船舷一侧站坡,甚是威风。挂少校军衔,着白色军礼服的谢鹏举率领数名军官缓步走下舷梯。已经在船旁列队的仪仗队、军乐队,在口令中立正敬礼,仪仗队是持枪礼。

大明的仪仗队动作整齐划一,刺刀闪亮,虽然站着没有动,也是八面的威风。

谢鹏举走到科恩总督面前,拱手行礼。双方礼仪方面都陌生,所以都行动小心。在翻译的帮助下,双方互相问候,简单的交谈了几句。在科恩总督的邀请下,他们上前几步占到了中心位置,正式的欢迎仪式就开始了。

荷兰的仪仗队入场,也是队伍整齐衣着鲜亮。他们的军服谢鹏举早就见过了,就是红上衣白裤子,只是增加了漂亮的肩章飘带。荷兰军队也是以火器为主,但是仪仗队却是手持盾牌和腰刀。可能他们的火铳没有刺刀,看上去不威风,所以持刀。

西洋的行走姿势各有不同,依然是整齐威风。仪仗队在谢鹏举他们正面站定后,侧面的荷兰乐队开始奏国歌。在指挥者大声的口令中乐曲奏响,荷兰人开始大声歌唱。这时的西方军乐还是以木管乐器为主,风笛是主要的乐器,配以弦乐,就是小提琴大提琴之类,当然军乐也是少不了军鼓一类的打击乐器,音乐委婉动听。

荷兰的国歌叫做“威廉·凡·那骚”,歌词写得很有气势,也是世界上不错的国歌了。照顾到大多数读者,英文原文就略过了。翻译的中文歌词如下:

我威廉·凡·那骚

出身日耳曼血统;

我一心忠于祖国

直到我的生命告终。

奥伦治公爵自由而无所畏惧;

对西班牙的皇帝我永远尊重。

我信赖你,

依靠你,

我的主和上帝!

我的行动听命于你,

我的信仰决不放弃:

永远保持虔敬,

永远为你效力,

去驱逐凶恶的暴君,

他践踏我的心。

东西方观念差距巨大,莫过于荷兰对国家的观念了。荷兰人认为钱财大于一切,赚钱是最重要的事情,管理国家太繁琐了,他们没有时间处理那些麻烦事。因此,他们很情愿找一个有权威的王室做他们的国家元首,现在这个王室就是西班牙国王。但是不要误会,荷兰绝对不是西班牙的属国,他们在远东与西班牙人还有很大的矛盾。奥伦治公爵才是荷兰的统治者。

奏完荷兰的国歌,就轮到大明国奏国歌了。大明的乐队指挥举起了指挥棒,大明的国歌奏响。雄浑的次中音号,在军号高音的配合下军乐声奏响起来。

铜管乐的雄壮气势,其他乐器是没法比的。整个码头广场都充满了乐声,声音之大远近都能听得清楚。乐队中三名歌手那是专业水平的,古代没有扩音设备,戏曲演出,演员全要靠一副好嗓子。这三名歌手来自戏班,科班的教育,绝对专业。嗓门高亢,号声也压不住。再加上大明的士兵们也跟着高唱,歌声远播四方。

“好一朵茉莉花......”歌声响起来。

远处也聚集了大批的市民凑热闹观看,人群中当然是华人居多,这是华人露脸的事,哪能不来。歌声一起,他们听出来了,这个歌大明人太熟悉了,几乎人人会唱。他们不懂什么国歌不国歌的,反正是大明的歌,他们会唱。

于是人群中自发的跟着唱了起来。气氛倒是不错,朱万化要是在场一定会大笑起来,不是笑别的,是笑这个歌词有点玩笑了。

客观的说,曲调不错,歌词也有意境。但是,作为国歌还是差了点。不说别的,与荷兰的国歌比,就差多了。反正现在他们也听不懂。

这首歌朱万化选得草率,不是特别恰当。好在普及率高,人人都会唱,也就将就了。“将就”二字也害死人哪!朱万化做事处处将就,终于将就到国歌这个大笑话。读者权当笑话听,相信朱万化会换一个更好的国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南洋的华人们,不管是东印度群岛还是吕宋、马来西亚,都不约而同的在集会庆典的场合,悬挂起大明的日月旗,大家齐唱好一朵茉莉花。直到后来大明颁布了正式的国歌也没有用,好一朵茉莉花真的成了他们心中的国歌。对此,朱万化要负责任的,流毒不浅哪!

国歌唱完了,科恩总督引领着谢鹏举检阅荷兰仪仗队。仪仗兵在口令声中,刷的一下子举起了军刀,行注目礼。

之后,在谢鹏举的引领下,科恩总督等一干荷兰官员登上旗舰参观。大明的仪仗队终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在军鼓声中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舷梯旁列出欢迎队列。仪仗队的亮点就在列队行进、立定向左转,抢下肩,举枪敬礼。那动作整齐的像一条线,看得荷兰人目瞪口呆,军队能训练成这样?荷兰的仪仗队动作也很整齐,也只是要求口令下达后,士兵都能准确执行,快一点慢一点没关系,最终动作到位即可。

在军乐队的迎宾乐中,在仪仗队的注目礼中,荷兰人在谢鹏举的引领下登上了旗舰。

从登上大明的军舰那一刻起,荷兰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看着什么都新奇、震撼。装甲的钢板光滑平整,关键部位10毫米厚(现代的军舰装甲都有100多毫米厚,战列舰甚至达到200、400毫米厚的装甲)。火炮安装在旋转的炮塔上,炮塔装甲达到30毫米的厚度。船上仅有的几个三角风帆也已经降下来了,科恩也听说了,大明的铁甲舰靠机器动力。所以要求到机器房参观,谢鹏举大方的答应了,并引导他到了机房。机房中的锅炉、蒸汽机更是让他们惊呆了。世上竟有这么完美的机器!心中对大明国产生了深深的敬畏。态度逐渐恭敬起来。

......

接下来的协议、双边贸易谈判就容易多了。

在东方,大明的威严不容挑衅,荷兰人心里服了。

双方对等的开设商馆。为方便贸易,各自在对方首府开始银行分支机构。用黄金、白银结算。

贸易关税是对等的,你征我的税,我就征你的税,所以双方都给出了优惠的税率。朱万化知道自己的造船能力不够,眼下又急需。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他们的船自然是又多又好。所以,朱家从荷兰进口的主要是商船,大小都要,越多越好,新旧都行。约定,船只到达台南(就是原来的热兰遮城)后,由双方共同评估定价。其次就是粮食。再其次是香料、贵重木料、燕窝鱼翅之类。但是严禁鸦片进口。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大量的鸦片贸易,但是,无论荷兰还是英国人,都已经把鸦片当做主要的盈利产品了,贸易量也不小。

荷兰人虽然没有直接购买过朱家的镜子、玻璃、明磁,但他们是知道的。由于大航海和侵占殖民地,欧洲的国家,现在都很富有。所以,他们会大宗的进口这些奢侈品。这也是朱家乐意看到的结果,对于朱万化来说,简直就是无本的生意。

其他正宗的传统货物,像丝绸、茶叶也是大宗货物。台湾的特产:樟脑(樟树)、鹿皮(梅花鹿)鹿肉、蔗糖,荷兰人更是熟悉。他们在台湾这些年,这些货物没少搜刮,现在可要真金白银的花钱买了。

双方贸易基本是平衡的,荷兰人也不缺白银,不足的就用白银补齐。

--- 第141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