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二:初露峥嵘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二:初露峥嵘_第138章:疑似穿越者

崇祯四年正月二十日,过完年的朱万化带上夫人章氏和儿子朱钰,登船前往山东。

从舟山调来六艘大型海运客货船,停在曙光基地,因为船太大了,不能通过兰溪到达金华。所以朱万化全家只好乘小船到洋尾,然后换乘大船。

朱万化自己的家人、秋香带的秘书班子、内卫,和朱顺的警卫排乘坐一条大船,这条船上还有10名曙光学校调来的学员及一套印刷设备,他们是用来办报纸的。朱万化打算办一份报纸,地点选在威海。同坐一船为的是路上商议办报纸的事。

护路队抽调的100名基层军官,连同一个团的军事装备,一共装了四条大船。

老太太何氏已经习惯了有上下水道的卫生间,到了济南生活很不自在,特意嘱咐朱万化给他带来一套上下水的设备。朱万化就顺便带上蒸汽机等一些常用的工业装备,准备在济南搞一个小小的建设。主要是围绕着生活设施,顺便也算给当地人立一个现代化的榜样,起到一点宣传作用。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加上一些礼品,也就装了一船。朱万化的私人班子:纪养斋带领的机要处、朱全柱带领的参谋处也安排在这条船上。

还有两种新产品也被带上了船。一是便于携带的钟表,也可以叫做腰表吧,因为它有一个卡托可以戴在腰间。这批表产量还不大,准备先配备给高级军官。二是带上了作为试制品的10台自行车。工人们生产这种车就带着一个很大的疑问,只有两个轮子,上面还带个座位。这要坐上去能不摔倒吗?本来首批使用者就是警察、武警,刚好朱万化去威海,这10台车就由朱万化带给威海警官教导队了。朱万化也能亲自示范,教会他们骑这个铁驴子。

在舟山的东海舰队派出一艘护卫舰、一艘炮舰共两艘铁甲舰护航,朱万化出行非同小可,东海舰队绝对不能等闲视之,安全上必须双保险。

长途旅行各船的生活设施也很完备。这么多人一路上吃饭就是大问题,所以各船都有伙房和食物储藏室。朱万化对这些生活细节也是很注意的。

船只出海后,海天一色,朱万化的心情也舒展了不少。隔着窗户看到朱钰正在船上玩耍,身边寸步不离的跟着一个卫士,朱钰腰里栓一条绳子,另一头一个水手拽着。这是朱万化出的主意。

初次见到大海,所有人都会兴奋,更不要说小孩子了。朱钰今年六岁,正是七八岁讨狗闲的时候,狗在跟前都要踢一脚,见到大海那里还控制的住!按夫人章氏的意思就把他关在船舱里,不许出去,这要是掉到海里还了得!

可是朱万化不同意,说小孩子就应该无忧无虑的玩耍,他才能在玩耍中学会很多东西,管束过分就把孩子管傻了。可是无论章氏还是丫鬟,到海上一颠簸都不同程度的晕船,尽管他们乘坐的大船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平稳了,也是受不了。哪知这小孩子适应能力很强,完全没有晕船的迹象。

不得已之下,就找了一个护卫,一个水手,寸步不离的看着,朱万化又出了个主意,用一条绳子拴着,安全就没有问题了。

这下朱钰高兴坏了,在甲板上可劲的疯!章氏担心得很,不顾晕船,眼睛不眨的盯着,朱万化却笑呵呵的没当回事。

虽然是大船,船的舱室都很窄小,只有位于尾部的船楼才有几间宽敞的舱室,甲板上虽然宽阔,但是基本上被风帆、索具占满,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随时

到甲板上舒展一下的。因此,长途旅行还是很辛苦的。

朱万化起居办公舱室就安排在船尾的船楼上,四面都有窗户,非常敞亮。

船队离开杭州湾还不到一天,舱门轻轻敲了两下,秋香走出去,接过来一份报文,然后转身来到朱万化的书案前,说:“大爷,这是通信快船刚送来的台湾急报。”

朱万化愣住了,这次出行他还真的没有考虑到紧急通信的问题,他的船队连快速通信船都没带。现在可用的通信手段真不多,今后这个问题真应该考虑。但是,这快船是怎么找来的?想一想也明白了,现在刚出杭州湾,杭州是通电报的,台湾的通信船到达舟山后,用电报就可以传到金华。朱万武知道我在路上,就可以命令舟山的通信船快速赶来,幸亏没走远,否则就只能等到济南在通信联络了。

朱万化连忙接过信封,拆开细看,报文上写着:“台湾急报,澎湖列岛近日出现多股武装海船,挑衅滋事,已经数次小规模交战,抓捕的俘虏称,是福建郑芝龙的部下。请示处置方略。朱万杰。”

朱万化抬起头,靠在椅子上,皱着眉头在想。郑芝龙这个时候接受朝廷招安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了,他的部下原本就比较松散,郑芝龙本人威信还不足,所以不服郑芝龙的大有人在,现在正是他最虚弱的时候。郑芝龙想探听台湾的消息是可能的,主动挑衅可能性不大,他的那些羁傲不逊的部下,擅自挑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朱万化也知道,郑芝龙的这些结拜兄弟和部下,也会陆续被他剿灭、杀掉,比较有名的有刘香、李魁奇、钟斌、刘六、刘七等。

“大爷,来人说,事情紧急,还等着回报哪。”

朱万化说道“你拿笔记一下:坚决打击!追查海盗窝点,全部剿灭!”

秋香坐在桌旁,熟练的写好报文,交给朱万化。朱万化接过报文,看了一遍签上名字交给秋香,秋香拿过信封装好,转身送出去了。

在船上的朱万化反复思考着将要在台湾执行的新政,台湾是个新政的试验场,目的还是要对大明进行全面的改革。政治改革远比军事战争要复杂,风险更大,即便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朱万化也不能打成功的包票。关键点还在于要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实际情况,改革措施不能过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所以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不小心,处理不当,后果将十分严重。

从历史上可以吸取很多有益的经验,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改革莫过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就败在那个“砸缸”的司马光的手里。

在王安石之前还有一个变法改革大家,这就是王安石的本家王莽。王莽的改革变法也失败了,悲剧的是,他夹在东西汉之间。从老刘家手中接过政权,又被老刘家夺了回去。成了东汉(后汉)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靶子,泼污水的对象,把西汉(前汉)的各种问题罪过都承载到王莽的身上,当了个篡国篡位的逆臣、千古罪人。

王安石虽然败了,但历史上不乏赞扬之声。王莽篡了西汉刘家的位,又败在东汉刘秀之手,篡位的逆臣就板上钉钉了。没有人给他翻案。

翻看王莽的历史,朱万化不由的想到,难道王莽是穿越者?这个王莽的确有太多的疑点。

首先,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民选最高统治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请看历史记载:

莽不受新野田(朝廷赐予王莽的封地,在新野县)的消息传出,朝廷收到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恳请王莽接受封地。有人统计,当时全国人口五千万左右,以当时识字率不超过人口的百分之五计算(北京大学研究成果),汉朝识字者最多两百万左右。长安及周边地区能读书识字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四十八万这个数,就是说,几乎所有能上书的人都参与了这个运动。

如果当时进行民意测验,王莽的支持率当在百分之九十九左右。高层官员当中,支持加九锡(皇帝的仪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享受皇帝待遇)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包括皇族,有九百零二人,几乎百分之百。

由此可以看到,王莽加九锡,当皇帝是民选的,是不折不扣的民选皇帝。

他的国号是“新”,史称新朝,他的年号叫“始建国”。像穿越者起的名字吧?

西汉末年地主豪强大肆兼并土地,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这情况与明末极为相似。

王莽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最严重的问题是土地。于是王莽下手改革土地制度,宣布土地国有(这可是现代的办法),禁止买卖。分配土地给无地的农民,有点后世土地改革的意思。以王田制(就是土地国有)为名恢复井田制,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汉末土地兼并带来的的危机,但严重损害了大地主豪强的利益,使他们开始反对王莽的统治。后世的土地改革那可是疾风暴雨的革命,要杀人的!由于地主阶层的反抗,地主豪强多余的土地大多没有交出来,所以朝廷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无地、少地农民,使他们也失去了信心。侥幸分到土地的人也不满意仅仅得到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的“王田”,就是国有土地。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王莽在朝野的压力下,宣布恢复土地自由买卖,他失败了。

纵观历史,实行土地国有化,这是新中国19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被王莽提前了一千九百多年。

他进行了币值改革,用低于币值的金属铸造钱币,有点后世货币的意思,后世的银行无论发行纸币还是金属币,例如中国的袁大头银元,都是低于币值的货币。这就需要官府的强大经济能力和权威做信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造成了钱币信用的危机,这一点王莽是不成功的。

信用货币是近代的事情,王莽又提前实施了。

王莽禁止买卖奴婢,这也是近代人的平等民权思想。这个政策遭到贵族、官僚、地主的反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同样也遭到奴隶、农民的反对!因为在他们生活破产无着时,失去了卖身为奴隶,继续活下去的一条出路。三年后,王莽只得让步,于是土地和奴婢买卖合法恢复。

为了抑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控制物价,改善财政,王莽在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下诏实行五均六管。这些内容细说起来就没人爱听了,简而言之就是用国家的力量平抑物价,给需要钱的人发放小额无息贷款,以抵制高利贷。国家对盐、铁、酒、铸钱等实行管制,不许私人经营。

这些政策都是后世的成熟经验,如果认真推行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的。但是王莽同样失败了。

王莽有后世人的思维?他也是穿越客?

--- 第138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