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强国梦> 卷二:初露峥嵘_第131章:新装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二:初露峥嵘_第131章:新装备

安排好搬迁筹建工作,就散会了。然后朱万化和孙家三兄弟一起视察了曙光基地,并检查当前军械研制生产情况。

他们首先来到枪炮厂,查看旧火炮改造的情况。在厂房外的空地上,堆放着数十门旧式火炮,这些都是从攻打基隆时缴获西班牙战舰上拆下来的,已经按口径分开摆放。因为高性能炮管钢材的研制困难重重,自己的大口径火炮一直没有研制出来,这些旧火炮就有替代的利用价值了,因此,按照朱万化要求,开始改造这些旧火炮。

这些火炮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炮管已经经过多次射击检验,质量是没有问题的。

孙和斗负责金属加工和枪炮弹药制作,因此由他来介绍情况,他说:“这些旧火炮,口径型制不统一,非常杂乱,按照如若兄的要求,根据这些火炮的口径,我们定下了80毫米、120毫米、160毫米三种标准口径。但是倍径都偏小,基本都在20以下(倍径等于炮管长度和口径之比)。因此我们打算分两种情况处理。

其一是安装于泰西兵舰上的火炮。这种用途的火炮我们仅加工内径,使其统一口径,其他方面均不做改动,包括炮架都用原来的,以适应原有战船的构造。原有的实心弹、开花弹、链弹全部废除,采用我们迫击炮弹的型制重新制作。这样改造后,炮弹统一,后勤供应方便。射击的准确度提高了,火力更是大大的加强了。”

朱万化插话说:“80毫米、120毫米口径也是我们迫击炮的标准规格,炮弹可以通用。海战还是以穿甲弹为主,配以少量的标准弹(开花弹)和燃烧弹。160毫米火炮还是以原来的球形实心弹为主,这种火炮太少,也不是我们标准形制,单独制作炮弹不划算。以后也可以考虑废除这个口径。”

孙和斗接着说:“其二是为海防岸炮和陆军重炮使用的。由于原有旧炮型制不统一,倍径偏小,而我们需要的是加农炮,或者接近加农炮的标准。因此我们打算基本按照原构造,适当改进设计,全部融化重新制作。”

朱万化说:“80毫米口径的,统一用青铜制作,用于陆军攻坚重炮。120毫米口径的用于海防岸炮。只考虑这两个型号。”

孙和斗说:“倍径用30先试制两门,我们预计炮管还是可以承受的。这样80毫米炮的炮管就有2.4米长。120毫米的炮管就有3.6米了。80毫米青铜炮,后部装弹,有炮闩,用液压伸缩管消减后坐力,安装橡胶车轮,折叠炮架,重量预计不超过两吨。四到六匹马可以拖动。可作为陆军重炮。120毫米铸钢炮,也采用后部装弹,有炮闩,用液压伸缩管消减后坐力,安装在轨道车上,重量预计不超过四吨。”

朱万化说:“对!安装在轨道上是个好办法。这样岸防炮可以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机动。台湾的海岸线很长,将来也有可能修铁路,一列专用的火炮列车可以在沿海机动。

老式火炮翻新改造的设备就留在曙光基地,重新铸造、重新设计的这部分全部迁到台湾。”

朱万化又对孙和鼎说:“申敬兄,我们的炮管材料不过关,你们可以借此机会分析一下泰西火炮的材料,提高自己的冶炼技术。”孙和鼎是负责冶金的。

孙和鼎说:“说来惭愧,我们冶金拖了后腿,不过近来还是有一些进展,70火炮已经成功了,只是重量大一些,如若兄今天可以看一下实弹射击。”

说道炮管材料,朱万化知道,没有电炉冶炼技术是很难达到要求的。

“申敬兄不必自责,我知道你已经努力了,能制造出来已经很好了。火炮自重多少?有效射程多少?”

“自重约五吨,射程5000米,还是不太理想。”

“我们的70火炮已经算是加农炮了,主要用于战舰和海防,重量大没关系。我预计它的膛线寿命不会太长,能打100多发炮弹就不错了。炮管需要经常更换。”

孙和斗想到旧炮改造加工内径的困难,忍不住请教朱万化,他领着众人来到一个接近十米的大型镗床前,介绍说:“这是为改造旧式火炮特意制造的超长镗床,由于轨道太长,是分三段连接的。如若兄,我们有一个难点希望你能指导一下:两米多长的刀杆难免有弹性,这严重的影响了加工精度,可有好的办法?”

朱万化随众人一起仔细查看加工情况。一个旧火炮的炮筒装在工作台上,火炮的底部是封闭的,只能从炮口深入加工。镗床主轴上手臂粗的刀杆有两米多长,头部装有刀具。朱万化拿起一只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形,然后把圆形三等分,画了间隔120度的三条线。

他说:“我们的刀具就是这其中的一条线,他一个点受力,过长的刀杆必然变形。如果我们在另外两条线的位置,安装两个支撑托块,它顶到已经加工过的内径上,起到支撑作用,就克服了刀杆的变形。这样一来镗杆的头部机构复杂了,金属碎屑不易排出,就需要利用镗杆中空的孔径用水泵注水,冲出碎屑,还要不断的停车清理。麻烦一些,但是还是可以加工的。”

孙和斗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加工,自己怎么想不到呢?

朱万化又说:“还有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切掉火炮的尾部,使火炮的内径两边通透,用拉刀解决,加工就简单了。以我们的技术手段另外加一个尾部,并牢固连接不成问题。还可以考虑把它改成后部装弹,更方便火炮的射击操作。

但是这也有一个问题。这种火炮原来是整体铸造的,他的内膛大部分采用砂型的芯(也有用金属芯的),所以就可能有铸造缺陷产生的‘砂眼’,就是局部残留的沙子颗粒。这就会损坏拉刀。这种炮管基本就废掉了,不能再加工。所以我们自己铸造的炮管要用离心铸造法,避免产生砂眼缺陷。”

众人心中佩服,加工工艺,果然是加工的艺术,学问是无止境的。

午饭后,他们又来到火炮的生产线。

朱万化说:“根据实战情况,我们的82迫击炮的底座部分需要加装缓冲器,实战中经常有底座被震裂损坏的。迫击炮重量轻,是步兵的好装备,制作也相对容易,因此,要开始研制120迫击炮。由于炮管长,炮弹重量大,因此,要考虑后部装弹,射程4000米即可。重量估计会有七百斤左右,因此需要专用的运输炮车,最好不卸车就能发射。作为陆军常备重炮使用,改装的青铜重炮毕竟是三千多斤的重量(两吨),除非特别的攻坚战,一般情况下不能出动。常规的重炮还要由120迫击炮承担。”

来到步枪的枪管生产线,孙和鼎拿起一根枪管说:“我们用合金冶炼的方法,加渗碳处理,终于制造出强度比较好的枪管,这是一批20支用来试验的枪管,如果成功,我们的二年式半自动机枪就可以极大的减轻重量,真的成为一只步枪了。”

朱万化拿起枪管,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比较优良的材质,满意的点点头。说道:

“很好!有了这种好材料我们的二年式半自动机枪也可以减轻一些分量,起码单兵携带不要太困难。总结实战的经验,我打算把我们的步枪形制大改动一下,这是我准备的图纸资料。”说着,把新的资料交给他们传阅。

“试验的枪管不妨按新的型制试验。这次提出的就是两款步枪,第一种作为部队常规装备的步枪使用,可以替代现在的左轮步枪,另外一种叫做狙击步枪。这次改动基于战场上对步枪的使用经验,实际的战场大量

的战斗都是发生在一两百米的范围。所以,我们常规装备的步枪只要保证有效射程300米就行了,超过这个距离我们还有其他的火力。另外,半自动的装置虽然增加了火力,但是回火复退枪机的机构增加了枪支的重量,使士兵携带使用均显得沉重。常规步枪去掉半自动功能,得到减轻重量的好处,还是划算的。同时也节约了弹药,随着部队人数的增加,弹药对后勤的压力也不小。

这样一来,在我们改进枪管材料的基础上,这种步枪可以保持在七八斤左右,是比较合适的重量。半自动加装的两腿支架,战斗中非常实用,所以,尽管累赘,我该是加上了,为了减轻重量使用1毫米壁厚的钢管制作,支架重量不到半斤(250克),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子弹口径不变,还是7.92毫米,但是,装药少了,弹壳变短,弹头依然为圆头(由于冲压加工问题,朱万化没有选择尖头弹,全部子弹均采用圆头),可以称作七九短弹。弹仓容量五发,刚好是一个弹板,装弹方便快捷。没有了半自动功能,每一发就要拉一下枪栓,这款步枪留有安装瞄准镜的位置,但是一般不配瞄准镜。

狙击步枪同样去掉半自动功能,目的也是减轻重量,力争不超过10斤(5公斤)。使用原来的7.92标准弹,弹仓5发,安装瞄准镜,带支架,可以装刺刀。这样士兵携带就方便了。”

孙和斗说:“经过两年的试验,并吸取半自动步枪的技术,轻机枪的样枪已经经过了多次试验,还是比较理想的。缺点就是重量太大了,我们只好给他装上轮子,连同支架、轮子总重量大约40斤。”

朱万化一听,这外观不就是重机枪的样子吗?比马克辛机枪还重。好在是有了,机枪可是对付骑兵的利器。另外舰船上也可以使用,装在船上重量大也无所谓。他心情比较急迫,说:“带上一挺,到靶场试一试。”

几个人在靶场上围着这挺轻机枪看,由于原图是仿捷克式轻机枪,因此,枪的外观还是捷克式的样子,由于安装瞄准镜的原因,弹夹在下部,枪管粗且长,装上了支架和两个轮子,简直就是一门炮的样子。

孙和斗介绍说:“弹夹30发,采用标准7.92步枪弹,快慢机分三档,分别是:单发、三发、连发。有效射程3里(1500米),1200米以内最佳,可装瞄准镜。”

500米以外设了几个靶子,带来的机枪手开始实弹射击,单发、三发、连发都进行了测试,效果很理想。连发的状态下30发弹夹不到约五秒全部打光,速度还是很快。并且由于过于笨重的原因,后坐力得到了缓解,连发中很稳定,反倒多出了一个优点。对付大规模的骑兵冲锋,只要两三挺机枪就足够了。阵地战中,机枪搭配铁丝网,可以建立更牢固的防线。1500米的射程,在舰船上也会发挥很大的威力,可以考虑在每个炮塔中安装使用。

朱万化说:“既然这个机枪已经很笨重了,就不妨再增加一个挡板,要求能挡住弓箭和步枪子弹攻击就可以了,4毫米厚应该差不多。行军时装在专用马车上。我们的战车上也可以考虑给它一个专用位置。”

最后大家一起又观看了70火炮的实弹射击。在这个年代70毫米火炮绝对算是重炮了,自重约五吨,巨大的炮管接近3米长,采用伸缩液压消减后坐力,倍径大约40,整个火炮安装在一个固定的基座上。大炮一响,惊天动地,炮位处烟尘飞扬。今天是按照最大射程试验的,实测射程约5000米,大约半个时辰后,大家才乘车赶到炮击地点。巨大的弹坑直径差不多有五米,深不到一米。这种火炮威力,一般的木结构舰船如果打在要害部位,一炮就能击沉。

--- 第131章完 ---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