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712章 手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2章 手腕

第七百十二章 手腕

事情就这么简单,张由松幻想以重大的代价来维系国内的和平,尽量减少国家的混乱和纷争,所以,一再地对李自成和张献忠集团进行让步,最终甚至这样说:“朕为和谐绥靖国内计,以李自成和张献忠当年起事的叛乱为民变,且为了反击贪婪官员的欺压与掠夺,希望两首领能够从国家民族和千秋万代计,忍小辱,成大事。朕或可提升两人为一等亲王!”

从最初的比较苛刻的条件,到最终几乎是无限拔高没有底线的让步,张由松的本质上,是对两位农民起义军的尊重,张献忠是个枭雄就不用说了,还干过许多违法犯罪的事情,李自成则完全是个良民,县城里的小驿卒,被衙门的小官员勾结霸占了妻子,又被人冤枉,被捆绑起来游街示众,可以说仇大怨深,这样的情况下,稍微有些血性的人,都会起来战斗到底的!

张由松也会。

再说张献忠,虽然说他杀伐果断,祸害了不少的明朝宗室,可是,那些敲骨吸髓的皇家王八蛋们真的是社会的人渣寄生虫,他们不灭,没天理!至于说在四川如何如何地滥杀无辜,在张由松这儿,根本不会相信,历史向来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满清得了天下,肆意的屠杀汉人,不抹黑别人,怎么能使自己的猴屁股好看一点儿?从东南沿海一带清军进行的野蛮大屠杀可以看出,四川历史上的人口大减少,原因很复杂,但是主要是清军进行屠杀的!因为,他们还迟缓地发展在奴隶社会后期的历史阶段,刚向封建时代转移,这样的部族,难道比张献忠还要文明?笑话!

在晚明那样污浊的社会氛围里,就是张由松穿越当了张献忠,也很难不奋起反抗,而去当一个顺民。

不过,在部将的拥戴下,实力迅速恢复发展了的两个人,似乎头脑膨胀起来,软底硬抗,拒绝了皇帝关于国内情况的调整。

张由松醒悟了。

他发现,立刻派遣了许多官员,特别是秘密的锦衣卫人员,潜伏进入了李自成的军中,山西和河北一代是李的势力范围,所以,进入这一带最为容易,锦衣卫人员只有一个目标,调查李自成军的情况。

大量的军情更多更快地从李自成的军中转移了过来,到了张由松的案头。数天时间,锦衣卫就闹到了这么多的东西,效率还不低。

张由松研究了李自成军的情况,特别是中下层军官和普通士兵的想法。这才发现,这些人想象的是如何分享现实的利益,升官发财,如果这样的话,一,李自成军可能在高级将领的煽动下,对抗大明朝廷,独立自主,二,如果对李自成军的中下层军官和普通的士兵进行物质上的引诱,保证,则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弱其叛乱的基础。

张由松立刻责成内阁研究,在一天之内就拿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案,宣布承认所有李自成军现有的省份行政设置,将河北山西河南湖北的局部地区,凡是李自成军控制的,都设立为特别行政区。由李自成任命的官员长期担任,这是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宣布,凡是李自成麾下的官员,如果愿意调整职位地区,到中央朝廷统辖的区域去的话,官员的品级和军衔都不变化。

朝廷还宣布,因为时间久远,政府对于民变造成的社会耕地财产的变化,不予追究,承认现状。

这些措施,实际上是承认了李自成军的实力集团一切的现有成果。这样的结果,让北京城里的内阁成员,都很头疼,他们强烈反对,可是,皇帝执意坚持,甚至以撂挑子来威胁,这些人终于勉强同意了。

不料,李自成军依然对最终的多项选择方案置之不理。而且,纠集部队,加紧训练,磨刀霍霍,似有异动!

张由松怒了。

大明朝的内阁成员也都愤怒了。

“皇上,叛乱贼子如此嚣张狂妄,必须予以惩罚!”内阁首辅大臣史可法义愤填膺:“我朝廷大军起兵十万讨伐之,必然在数个月之内,将之一举平定,恢复我大明千秋万代基业!”

“皇上,臣等愿意统领大军作战,为皇上剿除此等凶徒恶贼!”黄宗羲,顾炎武,陈子龙等,都跃跃欲试。

“皇上啊,您真是一位千古罕见的有道明君!”刘宗洲感慨万千:“皇上对于李自成闯贼,苦口婆心,仁至义尽,奈何此贼贼星不该,不识王化,也枉费了皇上一片拳拳爱民的才情!臣等愿意追随皇上,奋勇当先,讨而灭之。”

不仅是内部的朝廷官员愤怒,就是军队官员,也纷纷向朝廷请战,金声桓,胡广,庞领奎,徐允爵,数百名将领,都致书皇帝,要求参战,一举扫灭李自成的贼军。

张由松在内阁官员的压力下,依然坚持对李自成军的妥协友好态度,最终取得了足够的效果!

因为他坚信,无论是谁,都不愿意打仗,特别是这些农民娃子起家的起义军们的中下层人员,最理想的就是当上一官半职,可以更好的老婆孩子热坑头!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到战场上拼命?

许多李自成军的小军官和小官员,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朝廷表示,自己不愿意打仗,想服从中央朝廷,如果不幸而发生战争他们会随时随地配合朝廷的军队,从内部分化瓦解李自成军!

张由松派遣的锦衣卫们,在李自成的势力范围之内,还做了许多的宣传工作,告诉大家,朝廷如何如何有诚意,李自成本人也有意服从朝廷,就是有许多的高级将领想当开国元勋,想牺牲无数百姓和士兵的性命为自己谋取私利,所以,才拒绝了朝廷的主张的。

还有大量的政工干部,也纷纷地潜伏进入了河北山西等省份,至于说河南湖北一代,就更多了,反正,张由松力图通过舆论战来取得道义上的优势。从来,道义的力量都是最强大的!这就是信仰。

大量的朝廷人员,潜伏在李自成的地区,将皇帝的伟大英明和仁慈,渲染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同时,又将朝廷和李自成张献忠集团的交涉情况,也向普通的百姓和官员都宣讲了,孰是孰非,付诸百姓公论。

“谁愿意打仗啊?兴亡都是百姓苦!”

不用说,这种舆论战的结局,是相当成功的。你看看现代国际上某霸权国家颠覆敌对小国的手腕和卑鄙无耻的策略,就可以知道。

张由松最后又施加了一手,这一手被认为是朝廷开始强硬的标志:“大明朝廷,拥有百万大军,精锐骑兵三十万,更有新式步枪三万枝,新式便捷大炮两千门,子弹炮弹无数,可以在一个月之内,消灭任何敌人,任何对手!”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