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711章 绥靖国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1章 绥靖国内

第七百十一章 绥靖国内

就这样,在张由松的软硬兼施之下,一个堂堂的大清帝国的国母,皇太后,皇国母,居然沦为了大明皇帝的**尤物,那婉转的身躯,婉转的歌喉,是那样地动人心弦,让这个皇帝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身心征服!

从此以后,在大明皇宫里,再也没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前清皇太后那端庄忧郁的身影,而只有一个火辣辣神魂颠倒的盼望着丈夫相会,柔情似水的妻妾!

好多天的时间里,这个春情勃发的女人,在渴望和热情绽放中迎接来自己有一个春天。

一六四九年的夏天,明朝已经在军事上达到了相当成功的阶段,不仅仅将满清地区平定,蒙古地区平定。而且,军事的装备和部队的编制训练等,也都实现了正规化。财政上,尽管战争消耗巨大,可是,张由松当皇帝伊始就疯狂地捞取的数亿白银黄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撑了大明的数年战争。接着,部队进行了整合,经济则进行了调整,极大程度上振兴了工商业,使朝廷的财政得到了根本的扭转。明朝百业兴旺,蒸蒸日上。

不错,今后就应该大力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了。可惜,在此之前呢?还有一件大事情需要完成,那就是国家的统一。

这年的五月份,张由松派遣官员和李自成张献忠进行了沟通,然后决定,明朝将统一所有的国内地区,张李二人的统治区将全部地收缴给朝廷!

为了这一点儿,张由松派遣了多批官员,反复向两人痛陈厉害,希望两个绝世枭雄能够理解朝廷的用心。张由松以皇帝的名义向他们保证,赦免以前一切两支部队人员的罪过,永远不再追究责任。以后所在的地区,所有的官员,都以现行的官员为主,但是,官员的履历等,由朝廷掌握,之后和全国各地实行统一的升迁奖惩标准。

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张由松为此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连下数道诏书,向全天下的百姓宣告,因为以前的战乱,原因很是复杂,对所有人的罪行都不再进行追究,更规定,绝对不允许朝廷上有朝廷官员和其他官员的分别。敢有分别者,即为歧视,是居心叵测地破坏国家和解大政方针,要施加重罚。

这些诏书,以后被称为《大明国家和解法令》。

张由松的诏书,在当时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张由松宣布,洛阳之变,主要是饥民之乱,原因很最复杂,相当于暗地里承认,不完全怨人家李自成。诏书中,他还代替了朝廷,代替了崇祯皇帝和洛阳的老爹福王,向所有的大明受苦受难的百姓们道歉,承认大明朝廷治理国家不善,才导致了百姓困苦,社会动**,宣称要建立一个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第一的帝国,结束百姓们饥饿和流离失所的日子。

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张由松也给予了很恰当的安排,先是询问两人自己有何打算,然后安排,将李自成册封在陕西的北部大同城,赐予郡王位,张献忠封赏在四川西部的康定一代,赐予郡王位,两人分别号称爱义王和护民王。希望这两个枭雄能够及时终止所有的野心行动,使国家避免分裂和流血。

开始,这两个反对明朝的起义军领袖,还是很小心的,因为他们知道,明朝中央政府的军事实力,强大得太多,他们根本无力抵抗,再有,虽然他们从各种各样的渠道知道了明军使用的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可是,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设备,他们根本就无法模仿!

可惜,这两人的部将们,都有些愤愤不平,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皇帝的一个阴谋诡计,意在使用和平的手段,直接剥夺起义军部队从满清军手里夺取了的战果。甚至要学习北宋朝廷对付梁山泊宋江部队的方法,逐渐得削弱直到最终消灭他们。

七月份,已经签约的和谐协议忽然被撕破了。

李自成和张献忠结成同盟,一起反对明朝中央政府,表示,应该按照现有的地盘,此前张由松答应的内容,实行裂土分封,让两个人分别担任本地区本军队的实际负责人。

李自成对于明朝皇帝赦免自己的罪行,绝对不敢抱有幻想,女子是杀父之仇啊,不共戴天,反正,他自己没有这个非凡的肚量,在部下宋献策,牛金星,大将刘宗敏等人的唆使下,毅然决然地和明朝廷决裂。

张献忠最不满意的是,自己明明已经占有了陕西,四川,却要退让出土地,自己跑到遥远偏僻的四川西陲当一个康定的郡王?那不是一个小小的土司吗?我呸。

张由松决心实现民族和解,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给二人的封赏确实不高,他想,这不就是政治交易吗?讨价还价嘛。

将张献忠分到四川康定,将李自成分到大同,确实是一招试探。完全打乱了两人的势力范围,如果两人真地不服,可以文的来,上表辩论,张由松还准备了其他几种方案,比如,让两人进入中央官场,担任兵部或者其他部门的官员,再不,也可以将两人的亲信部队,集中起来。在边境地区驻扎,担任帝国的方面边防军。总之,张由松有许多的预备选项,觉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必须结束民族的纷争。

然后,事实证明,他错了。

从一六二八年就开始的陕西大起义,延续到了一六四九年,整整二十一年了,世事风云,沧海桑田,两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早已经是身经百战,精神丰富的老将了,如果不是武器装备不如明军,两个人谁也不会把一个傻瓜小王爷组成的南京派的杂牌军放在眼里的。早就挥师东向,将北京城的大门再一次打开了。

将李自成分封在张献忠控制的大同城,在两人看起来,这是朝廷在挑拨离间,唆使两人的实力集团发生火并。居心险恶。

这种情况发生以后,张由松立刻启动了第二套方案,由两人自己来提出条件,可惜,两人的根本意思是,维持现状,陕西四川为张献忠的统辖区域,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山西全部,河北一部分,都由李自成来管理,实际上又推翻了所以还政于国家的原则。

张由松自然不能答应,再一次反对,并提出了新方案,要求两名领袖,自我选择一个边防的方向,比如,李自成军全部调集往东北地区,自立为大明的附庸国,实行高度自治,张献忠为西北地区的边防军,驻扎在甘肃一代,可以将势力向新疆蒙古边缘,青海等地区进展,要不,可以调集往四川,过云南,在云南贵州的边缘担任总督,自己的势力可以向缅甸,印度等地区发展。

这种方法,再一次被拒绝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认为,这是朝廷卸磨杀驴,要抹杀所有两个集团的攻清的功勋。将两个集团驱赶向不毛之地。

张由松又提出,两人可以在边疆的任何一个地方驻扎军队,如果军饷无法维持的话,中央政府将给与补贴。皇帝答应,封赏两个领袖均为大明的兵部尚书,兼任所在部队的都监察御史。赋予很大的独立性。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