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524章 招降失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4章 招降失败

第五百二十四章 招降失败

“这也行啊?嘿嘿嘿,不过如此。”张由松在福州城内,骑马巡视着街道市面儿,面对一个著名的省城,他端详着每一处房屋的风格,尽管这儿都差不多,可是,福州啊,福建省的首个大城市,几百年前的风景,老古董,免费参观不亦乐乎?

让郑成功担任福建的地方军事长官,代替他老爹,是一个不错的策略,构思来源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事情,诸葛亮撤除了李严的职位,重用了李的儿子李丰,因此,在《三国演义》上,得到了众人的夸奖,在民间,也被看书的人暗自钦佩,别的阴谋诡计,张由松的善良人品,估计也学不来,可是,这一点儿,还是能做的。

构思不错,要真正地做下来,不容易。

张由松巡视了福州城,任命张煌言为福州巡抚:“朕信任你,你年富力强,又有才能,赈希望你能把福建治理好,又要同郑成功处理好关系。”

治理稳定福建省,最重要的是找个人才,自己放心,大家也放心的人,而且,张煌言的叛军官员的资格,还有助**速安定投降过来人们的心思。

“皇上,微臣惭愧,皇上以如此大任委臣,臣不胜惶恐。”一番应景式的表态之后,张煌言还是很高兴很激动,因为,他已经成为皇帝的亲信了,从叛军首领鲁王都不待见的不入流官员,到现在的封疆大吏,他铁心要把皇帝吩咐的事情做好。

“你立刻组织人等,筹建福建巡抚机构,接手福建的行政事务。”张由松想了再想,把准备调走的原福州知府杨庭麟留了下来,“他毕竟是地头蛇,东道儿官儿,熟悉情况。”

福州知府再一次被改动,担任福建省的布政使,这升了级别,所以,杨廷麟还是很感激皇帝,向皇帝发誓,要听从张煌言的吩咐,把朝廷事情办好。

张由松又派遣人手,向福建省南部的晋江而去,那儿是郑氏集团的大本营所在,郑芝龙的巢穴,早一段时间,郑芝龙找了借口,将郑成功诈骗回去,也都在哪儿了。

对于解决郑芝龙的问题,张由松坚持两手都要抓,一是招抚,一是镇压,尽管郑芝龙是个软蛋,一见风头不对就会屈服的,可也未必全能如愿,必须有万全之策。

在福州,张由松一面训练官兵,特别是部队的整体进攻战术,配合默契性等等,还有操作步枪和大炮的技巧,至于新兵,自然要加强基本训练了。

对于俘虏的郑军官兵,除了军官进行鉴别逮捕以外,普通的士兵,一般都释放了,而且,只有极少数被编制进部队中担任向导等事务。

在分割田产,大量配给百姓以后,福州附近的百姓们,兴高采烈,纷纷主动要求加入皇帝的大军,这种情况下,由张煌言和杨廷麟出面,组建了闽军三个警备旅,一万五千人,一方面为福州附近的守备,一方面,也是对郑家势力的遏制,闽军的武器装备问题,由京军解决,暂时先进行新兵入门训练,由京军出抽调骨干担任中下级军官。

在组建警备军的时候,也适当吸收了部分原郑家军的士兵,不做故意排斥,激化矛盾的举措。

“皇上,以和招抚郑芝龙,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吧?”黄宗羲等人表示了严重怀疑。

“当然不是招抚,朕要捉拿郑芝龙,他是福建叛乱的罪魁祸首之一,朕必须惩罚的。岂能姑息迁就?朕要的是,看郑芝龙是否够聪明,他要聪明的话,就该前来请罪就范,如果他不够聪明,那朕也只有成全他的愚蠢,以大军征讨之。”张由松对于福建事变的态度,成竹在胸。

“普通人去招抚,恐怕不易,臣愿往!”黄宗羲请求。

“你?不方便吧?”张由松笑了。

“为什么啊?皇上!”黄宗羲很不服气。

“大行皇帝说你是忠臣孤子,说的不错,你性格刚烈,万一到了晋江,和郑芝龙一言不合死掐了起来,问题就搞砸了。”

其实,怎样处理福建事务,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益,是很困难的,很复杂。

果然不出所料,使者从晋江带来话说,郑芝龙严词拒绝了皇帝的命令,不仅不认罪,还叫嚣要与皇帝决一胜负。

军使的左耳被割掉了,疼痛和感染让他憔悴不堪,那疲惫的样子,丑陋的模样,使所有的官员极为愤怒。

张由松也很愤怒,想不到郑芝龙这么不识抬举。

“好吧,我们丢掉幻想,举兵南下。”张由松立刻布置了战略任务,举兵南下。“看来,朕不得不做一个马上皇帝了。其实,朕最喜欢的还是和你们几位爱卿在秦淮河里钓鱼!吹着夏天的凉风,或者扑进河里洗澡!没办法,朕得提刀战场杀人了!”

张由松的话,让大家都很感慨,越是真实的话越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费尽心机的策略没有实现,并没有使大家失望,以大军彻底平定郑芝龙海匪势力的呼声,越来越高。

张由松非常痛恨郑芝龙,尼玛的面对满清军的威胁,你小子说投降就投降了,为什么面对朕的大军,连甩了你两个大耳刮子,眼泪都给你打出翔来了吧?干吗还不投降?

福州南五百余里的泉州城,一队垂头丧气的郑家军从船队上下来,军旗歪斜地扛着,士兵有气无力地走着,浩浩他妈的*的船队还是那么威武,而乘船回来的官兵却显得格外稀疏了。

“唉,败得这样惨啊。”终于有人憋曲不住,回望着大海,喊了出来。

这是北上福州的大军,为了增援福州,造成夹击的效果,这支军队还从福州北面的宁德登陆,构思相当巧妙,可惜,一战而败,只有数千人逃了回来。

郑芝龙得到了消息,亲自在泉州迎接,可是,看到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官兵,不禁热泪盈眶。

“大哥!”一名军官从船上跳下来,哭着奔向了他。

“起来起来!”郑芝龙急忙将他搀扶起来。“芝豹?没事儿的。”

“大哥,我们,我们……”郑芝豹再也说不下去了。

郑家四兄弟,老大郑芝龙,原名一官,作为泉州一个小小的库吏的儿子,四兄弟之间是亲近的,可惜,数年前,郑芝虎就海上战死了。这老兄弟俩更加亲近,北上增援福州,由郑芝豹全权负责,八万大军,几乎是郑家军的一半主力。

在海坛岛,南北两路郑军会师,全部撤回,去时的八万大军,现在只有数千,让郑芝豹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他哭诉了战斗的过程。

“李魁奇阵亡?杨六杨七兄弟不知所终?郑明郑彩等人不见踪影?”郑芝龙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战斗的结果如此悲惨,不过,丰富的阅历使他冷静地听完了叙述。

泉州是中国东南的大港口,曾经在唐朝和宋朝元朝时,辉煌一时,尤其是在元朝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口,在明朝,也仍然很是著名。这儿,是郑芝龙的老家之一,他跟随着他爹在这儿句了很久,所以,泉州是他郑家军的核心巢穴之一。他的大部分的家当,都在这儿。尤其是军队,船队,以此为核心,虽然他的真正的老家在晋江。

“莫要着急,安顿了兵马再说吧。”

就在张由松的小朝廷议论纷纷,决策着处置郑芝龙集团的方案时,郑家集团,也在议论着对策,压抑的气氛在泉州知府衙门的客厅里弥漫,每一个与会的将领都在摇头叹息,郑芝龙手下的十八个部将,被称为十八芝,号十八部先锋,可是,只打了一仗,就丢失了五人!而部队折损过半,更令人发指。

郑芝凤,又名郑鸿奎,是老三,他没有上前线,所以,没有受到惨败情绪地直接打击,“大哥,诸位兄弟,福州失陷,我军挫折,下一步该怎样走啊。”

“打,只有打了!”好几个部将都异口同声:“为咱的兄弟报仇!”这些人在说着的时候,眼睛红红的。

郑成功也在座,他低声道:“诸位叔叔,别打了,我们是打不过皇上的,再战只有死更多的人,皇上聪明才智,远过于人,京军装备将领,士气高涨,我军岂是对手?”

“没出息的东西。”郑芝龙恶狠狠地骂道:“才几天工夫,就向着外人说话了。”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