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506章 土地策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6章 土地策略

第五百零六章 土地策略

三个人的想法,都是负责任的,很靠谱,让张由松的心里,颇为得意:“嗯,不错,不错,有想法,很实际,果然都是朕的好臣子,也说明,朕的眼光不差?”表扬为主,是他调教这些新老大臣的主要策略,你给不了最好的待遇,就得给最大的希望,如果连希望也没有,你就得给最好的感情,融洽的同事关系,皇帝和大臣,固然是不同层级的人,可是,在实际上就是同事。

“多谢皇上谬夸,臣等惭愧!”两大书生在此,客气是自然的。

“那么,土地问题真的不能再提吗?真的会立刻干扰了南征计划?”张由松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等于突然亮剑,将刚才的表扬全面推翻了。自然,让三位大臣尴尬不已。

“皇上,您的意思是?”顾炎武担忧着。莫名其妙啊。

陈子龙看出了问题,知道皇帝已经有了成见,干脆询问:“皇上请讲,臣等无不遵照。”

冯可宗见情况复杂,又见皇帝的目光瞅着那两人,也乐得轻松干净,干脆将脸上作出了白痴的单纯可爱的表情,眨着眼睛,在倾听呢。

|“诸位。”张由松站了起来,背着双手,作出了深思熟虑的样子,其实,心里在好笑,作为文科的毕业生,他的阅读经历也不算浅薄,更非一直停留在网络小说的娱乐性质。至于现实版本的中国土地政策,来龙去脉,还是知道些的,因此,成竹在胸:“诚如诸位所言,慎重从事的话,土地问题确实不应该提出来。以免影响各田主对朝廷的拥戴之心。他们拥有大量田产,有的甚至成千上万亩,数量极其巨大,仅仅一个小小的南湖,一个被匪徒控制的韩家庄子,居然有韩家的家主,占有两千余亩土地,而其他各村民共有田地才一千亩不足,不仅如此,韩家庄主,还占有了三片竹林,四片树林,一处湖面,这种情况,尽管来源复杂,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可是,其结局是触目惊心的,现实之中,大田主不仅控制了田产,也控制了大量的庄客,因此,现在或者将来,直接动田主,会有很大麻烦。”

“不错,皇上,臣等正是此意啊。”陈子龙等不解文说。

“可是,还有一点儿,不知道诸位注意了没有,在一个小村子,无地或者基本无地的百姓,户数居然占全村的三成,少地根本不够自养的,需要向田主租借田地的又占了四成,可以说,一个小村子,只有一成的户数是田产者,一成到两成的人可以自给,田产正好,而七成的百姓,都缺乏土地耕作。”张由松再次强调了这个数据:“虽然朕还没有继续调查,也即将要求锦衣卫队继续此事,可是,此事已经足够危险了。不知诸位所见,有此情况否?”

三人认真地思索了一阵,都表示,大田主占有巨多的土地,多数百姓已经没有了土地,这是事实。但是,具体的情况,可能会有很大不同。

“嗯,很好,诸位都很坦诚。”张由松笑容可掬:“既然情况严重,诸位以为,这里是否必须变革?”

三个人思考了一阵,议论不同,冯可宗不赞成,顾炎武主张将来必须变革,而陈子龙认为,变革与否,不重要,关键的是,要制定国策,使田主把租税降低了,只要控制了租税,一切都好说。“皇上,根本上动田,会引起大乱子,若是控制了租税,将以最小的代价,稳定改良,收富国强兵之效。”

张由松看了看他们,回忆着自己的历史知识,侃侃而谈,“几位的主张,各有根据,很好,朕并不赞成非要意见一致,朕只希望,朕的大臣能够独立思考,不过,朕要明确的问题是,这个土地集中的状况,必须调整!”

张由松讲了很多,讲得三个心腹大臣目瞪口呆!特别是顾炎武,他看着陈子龙,意思是说:我们太走眼了。

顾炎武和陈子龙,都在南京逗留过,甚至,陈子龙还做了兵部的给事中,顾炎武呢,在南京呼风唤雨,也是风云一时的人物,参加复社,与会黄宗曦等,更因为是当时大儒刘宗周的大弟子,受到了士人的尊重,可惜,因为马士英和阮大铖的排挤,愤愤不平,转回了老家,有的历史上说,顾曾经被马阮势力逮捕入监狱,在清军南下,南京城投降以后,才被大赦免回家的。不管怎样说,身受迫害的政治异类。他们对于南明的政局黑暗,对于皇帝的昏迷,是非常了解的,但是,现在的弘光皇帝,实在是太出他们的意料之外了。不仅聪明能干,发明了种种武器装备,还关心民众,亲自下到村民中调查研究,更能够对历史上的经济类事情如此熟悉,叫他们叹为观止。

“皇上熟悉典史,成竹在胸,臣等愧疚莫明,万不能及,受教了,”顾炎武真诚地说。

张由松主要是讲了一个问题,中国历史的王朝更迭周期律,排除了部分的暴政外,主要的政权更替,其内在的经济原因,都是土地问题。他将土地问题,归结为中国历史变化的核心问题,并深刻地讲明了原因。这些东西,远不是古代书本傻瓜所能够学习的东西,也不是普通士人们所熟悉的领域,就是在坐三人,能够想到这里,关注这儿,有兴趣的,仅仅顾炎武一人,可以说,张由松绝对是专家的水准。

“术业有专攻,朕关注多了,思想多了,自然有所得,如此而已。”张由松谦虚了下:“朕必须让你们知道,我中华历史朝代的更替,或者说大王朝亡国失权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问题的失控!”

西汉之所以动**,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王莽乘机夺权,东汉之所以迅速崩溃,一直沦为军阀割据战场,乃至于三国分立,南北朝对峙,根子是豪强地主的分裂离心势力,唐朝中期,均田制度崩溃,国家很快就陷入了动**,藩镇割据等,宋代元代,无不以土地问题为最大,“诸位常说,民心向背,最为干将,可是,如何才能决定民心向背?一个国家,朝代,政权,绝对多数百姓都没有土地,如何能够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感?孟子说,有恒产才有恒心,是说的百姓啊,恒产者,即土地也!只有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有了自己足够的土地,那么,他们自然心向国家,拥戴本朝。”

“皇上说得极是!”三个大臣敬佩得几乎五体投地了。

张由松挥手致意,让他们歇息着,该凉快凉快去,自己继续讲:“就以我大明而言,二百多年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所以,陕西一带一发生严重干旱,那些田主们尚且能勉强糊口,普通的百姓都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了!李自成贼,张献忠贼,等等之类,之所以能够以小小的边兵,邮传的卒子,一呼百应,成为流民的领袖,祸国殃民,关键不在于其如何聪明才智,而是土地问题!”

“皇上说得极好极是啊。”顾炎武叹息一声:“其实我大明江南,也有不少的动**,那些游民无着落,就转为草寇,幸好江南水土丰厚,庄稼尚好,才没有激发民变!”

张由松道:“这个自然,所谓民以食为天,可是,庸俗的儒者,却不进一步思考,何以民食?民食从何而来?自然是田产了!”

“对呀!”顾炎武和陈子龙几乎异口同声地鼓掌大声喝好。

对于解决的办法,张由松轻轻**开一笔,“朕确实决定,暂时不改国家的田制。”他讲述了均田制,屯田制,以及农民变革,武力修改田产分配的可能性,“要朕来更改,绝对不可能,最起码,在五年之内,是不会动的,就是真的动了,朕也不会损害田主的利益,否则,朕之改革,必然失败!”

这一论断,更让顾炎武佩服,“皇上知识渊博,见解精深,臣等实在是心悦诚服,只是,皇上,既然不准备动,又为何谈啊?”

张由松哈哈大笑:“朕要以此为诱饵,平息南方三王!朕要以最小的代价,迅速平定之,”

这一结论,自然又是玄妙无比了,两个所谓的参谋将军,向来自负的人,都觉得自己的脑袋瓜子不好使了。

“朕要你们知道,朕即将颁布法令,在三年之内,要给所有无地或者少地的百姓以田地种,一,朝廷出钱收购,二,开拓疆域,至于百姓所得田产,为朝廷分配,不需要一分一毫。”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