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505章 土地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5章 土地问题

第五百零五章 土地问题

很多年以后,韩家庄的村民,还能够清清楚楚地回忆起大皇帝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点子,两个金点子,让这里的百姓受用无穷,许多高处的地方,因为水无法浇灌,费尽心机望天收,亩产很低,用了这种办法,省心省力,民皆喜悦,更增了收成。而番薯的教导,更使这里番薯的种植量暴增,也使若干年后,这儿真的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蝗灾以后,居然轻松地渡过了难关,大量的番薯成为人们的主食。而且,番薯的产量很高。也让村民们尝到了大甜头。

“皇上真是聪明绝顶!那是真神啊。”韩成在七十岁的时候,还能回忆起那一幕,并且讲述了自己的种种感受:“皇上还说,我们这一带的螃蟹,都是生了什么虫的,必须煮熟才能吃,否则,就会有虫侵入人的肺腑里为害,确实,我们这儿的人听了大皇帝的话,不再生吃虾蟹以后,无端得病的人少多了。”

“还有呢,皇上说,咱们这儿血吸虫病,那都是一种特殊的螺蛳闹的,对,就是那种,所以,要我们大量捕捉了晒干烧死!嘿嘿,皇上怎么知道得那么多啊?”

要做好皇帝,就得给老百姓以好处,而且,是给绝大多数人好处,换句话说,有两种类型,一,给所有人好处,比如,技术上的,知识性的,改善改良了生产的生活的知识经验,全社会得利,再一种,就是利益的再分配问题了,对社会资源的掌握控制,动用行政的力量,实行总量的阶梯的控制均衡,比如,土地兼并问题,有人说土地兼并是正确,比如从资本主义诞生发展的历程看,就应该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线,其余的都是副线,只看有没有助长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资本主义是历史的潮流的话,那就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等等,这些人还以英国等为例子,阐述大土地集团的优越性。其实这是扯蛋,因为所有的农业支柱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化的时候,必须防止类似的土地集中分化,在美国是向印第安人的抢劫扩张中满足的,造就了大量小农,英国是海外扩张,工业优先,吸附了大量人口等等。

在韩家庄子的调查,让张由松明白,南明的人口,其实已经相当众多,可是,耕地的综合效益不高,最主要的是亩产量太低,普通的小麦水稻之类,只有三二百斤,而且,土地集中严重,造成恐怖的贫富分化。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将大土地所有者拆开,才能够使绝大多数人拥有土地资源,保证对国家和社会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动**,当然,还得想方设法改良品种,增加产量等等。

回到了嘉兴城,张由松一直在犹豫着,是不是立刻就宣布土地新政策,想了再想,也没有敢乱动,他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血气方刚的小公务员了,而是一个成熟的,阅历丰富的大国领袖,没有把握的事情,轻易不会乱来。

将自己的担忧和韩家庄子的情况调查,写了出来,交人连夜送往南京,提醒史可法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这是很高明的方法,皇帝只说要大家想办法,却不提自己的思路,不能给人一个鲜明的立场,万一遭到太多的反对,自己就无法收回成命,和整个朝廷的直接对立,张由松还没有想过,最起码,现在来说,那是找死。

这是先放出风声,同时,也得注意周围官员对这事情的看法。

张由松在嘉兴,先将南湖之行,给大家讲了,主要的人有三个,一,陈子龙,二,顾炎武,三,冯可宗,依然是先亮出了题目,给大家思考。

“诸位,朕的南湖之行,感慨良多啊,”他详细地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游玩带来的麻烦,对于南湖的私人化,对于匪徒的猖獗,对于地方政权的衰败,对于农村中严重的土地分化,都给予了关注,他开始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只讲事实真相,特别是对于韩家庄的调查记录。

三个人都没有吭声。顾炎武迎接皇帝于韩家庄,已经有所耳闻,他关注的焦点是,江南一带匪徒的猖獗,居然敢霸占一个村落近三年,地方的官员居然不知道,把干涉,不解救,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现在,皇帝又讲了这么多他已经敏感出来,皇帝的一次南湖之行,震撼非常,已经在酝酿着大动作。

“皇上,臣等愚昧,请您赐教,”他问道。

“是啊,皇上,皇帝上甘冒危险,勇闯龙潭虎穴,以为我大明情况调查,臣十分敬佩,皇上爱民如子,时刻关心忧虑,让臣的惭愧不安,臣等也没有如此啊。”陈子龙说。

“皇上,您就直说吧,该如何做,只要您一声令下,则可宗将率领全部的御林军,锦衣卫队,勉励实行,督率全天下。”

有的圆滑,有的打了擦边球,有的,只表示自己是爪牙,不是思想者,趁机将这麻烦事儿推开了。

“顾炎武,陈子龙,冯可宗,你们啊,两是个朕的参谋将军,一个是锦衣卫队的副都督,实际上,是统领官,因此,你们都是朕的心腹!懂得吗?心腹!朕现在要说,将来还要说。”张由松先将立场表明,感情浇灌一下。

果然,三人情绪激动:“皇上信任臣等,提拔臣等于江湖草野之间,臣等就是皇上的奴才,皇上但有吩咐,臣等无不遵照!”这是陈子龙。

“皇上,臣愿意为皇上的任何事情,赴汤蹈火!”这是顾炎武的表态。

冯可宗已经表态过了,自然不再多说,他本就是皇帝的心腹,现在说多了,也就没有意思了。

“多谢诸位,你们啊,都是大明的臣子,绝世之才,冯可宗精明强干,顾炎武脚踏实地,陈子龙聪明才华,各有特点,而且,朕在南出南京之前,已经有所耳闻,决意罗致了,现在,新得两位大才,朕的内心十分高兴,经过这些天的摩合历练,朕以为,假以时日,你等数人,必然成为大明的中流砥柱,哦。陈子龙,顾炎武,你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没有南京城中那些年轻学子们的浮华习气,所以,朕就想了,若干年之后呢,这大明的内阁大臣,应该有你们的位置。”张由松公开了自己期望,器重。

“皇上大德,臣等没齿不忘。”三人急忙跪拜。

张由松一一搀扶他们起来,亲切友好,“好了好了,其实,朕对你们的器重,不应该多感谢朕,而应该感谢你们自己,朕是国君,只选才任用,你们的才华,品德,都没得说,是你们自己,确实配这国家干城重器之位!”又是一番表彰。

对于嘉兴一带,这几天来的情况,张由松大加赞扬,并且表示,将陈子龙和顾炎武的官阶从目前的正四品提升到了丛三品,提了一级,至于冯可宗,奖赏了两千两银子。

“诸位,你们是朕的亲信,朕才托付心事儿,别的不说,农村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朕觉得,将来必须有一个大的动作,所以,先求问诸位。”张由松绕了一圈儿,又回到了问题实质,要求大家好好想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况不同了,受到了皇恩激励的三个官员,都果断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顾炎武以为:“皇上,此事很难,若是将田主的田都拆分开,如何拆分?田主岂能甘心情愿?所以一旦拆分,将会遭遇那些田主的激烈反对,甚至,武装暴乱,也不是不可能,更危险的是,现在施行,或者仅仅放出风声,就会有重大影响,那些田主,都会改变对我皇朝的态度,迅速支持三王的叛乱,那时候,尽管三王的部队不多,武器不良,可是,这帮田主,却最难办,会想方设法对抗政令。难以想象啊。”

陈子龙也劝慰道:“皇上,此事可以想,将来可以慢慢来,但是,现在绝对不行,时机不对,”

冯可宗没有表态,他更多是个特务头子的角色,所以,他很认真地说:“皇上,微臣以为,现在既然要以南征为主,搁置此事,最为妥当,所以,臣可以吩咐锦衣卫队们,分出一部人手,开始调查此事,以备将来皇上运筹帷幄。”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