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两国交锋,小弟遭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两国交锋,小弟遭殃

尽管硕托安慰了金尚宪,让他放宽心。

大夏帝国对于朝鲜绝不会坐视不管的。

可事实是,朝鲜依旧陷入了极大的混乱当中。

这群人的尚无精神甚至不如小八嘎呢。

许多朝鲜士卒都是找“陷阵营”,代替他们打仗。

这些雇佣兵,一场仗下来活着你有赏钱,让你看着一丝希望。

要是死了,那钱还省了。

虽然豪格政治敏感度不高,但他依旧一个合格的将领。

朝鲜的将领根本就无人是他的对手。

至于朝鲜士卒集体寻找来的陷阵营士卒,武器装备一点都不好,就更不用指望他们能取得什么样的胜利了。

屯驻旅顺的锤匪守军,也不过是向着周遭辐射,传播大夏帝国的声音。

不断的宣扬着,满清统帅阿巴泰带着十万人马,在山东被大夏帝国全都斩杀殆尽。

大夏势要收复辽东等诸多事宜。

当然为了让辽东本地百姓知道大夏帝国是怎么出现的,自然是把前身锤匪覆灭大明的应用事迹又着重的宣传了一遍。

甘泉县驿卒贺今朝,带领兄弟们推翻了只会压榨百姓的逆明。

他们在辽东搞了一波,针对鞑子控制下对百姓宣传上的攻势。

为了让满人听懂,硕托也整了一次双语突击。

满清的统治基础是八旗,并不是所有满人都加入了八旗。

在努尔哈赤的统治时期,多是是被打服被动进入八旗,可是女真散处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各地,习俗各异,制度不一。

有的女真人汉化较好,居室耕种,有的是依山靠林而居住,靠打猎维持生计的猎人。

而且被编入八旗的女真人遭受着比以前更加繁重的徭役,诸如修筑堡垒、种植粮谷、制作舟车,导致女真、蒙古人时不时的离旗逃亡。

科尔沁右翼中旗首领鄂巴台吉经历了多次与努尔哈赤的战争,也逐步认识到八旗军队的强大。www.

他为了共同对付察哈尔蒙古林丹汗,于天命九年(公元1624年)接受努尔哈赤授予的土谢图汗封号和大量赏赐。

并娶努尔哈赤的侄孙女(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孙女)为妻。

这些蒙古王公贝勒虽被编入满洲八旗,他们对八旗的态度仍然是想借助八旗的力量保存自己的实力,暂时与强手联合,企图东山再起。

通过皇太极的不断劫掠,让旗人们感受到了以满洲共同体为核心的好处。

为其成员提供了稳定的生活经济来源,切实的安全保证,便捷的入仕升迁之道以及各项较民人更为优厚的待遇。

当然旗人更加优待且有凝聚力的时候,还得是入关初,多尔衮让他们即子孙后代都衣食无忧,所谓的我这辈子的苦,我爷爷、阿玛他们入关的时候都替他吃完了。

但现在八旗制度因为军事失败遭到了严重的冲击。

八旗制度毕竟产生于简单的自然经济阶段,其战斗力必须依赖满洲人游猎尚武习俗的保持。

成年男子往往就是天生的职业军人。

以前皇太极自己都在锤匪手里栽了跟头,如今阿巴泰带领那么多人都没回来,损失了许多职业军人。

再加上听闻战败消息的皇太极被“吓杀”了的谣言屡禁不止,自是有人开始逃离八旗。

生怕自己这个旗人的身份会直接顶替父兄的去同锤匪厮杀。

再加上有爱新觉罗硕托的带头投降的招牌一亮出来,旅顺周遭的旗人有不少偷偷摸摸的前来投靠锤匪。

当然也有心思缜密之人,愿意给锤匪当谍子,以传送消息,获取更大的利益。

八旗战无不胜的神话已经被锤匪打破几次了。

再加上他们凶悍的作风,那些被砍成残废送回来的满人士卒的例子,是及其容易瓦解战意的。

八旗制度第二个弊病便是自身缺乏长期维持军事财政的功能。

就是军队没有财政基础。

现在抢掠这条路断了,还要支出一大笔抚恤。

旗产平时分配由旗人耕种交纳产品后,又由八旗组织进行分配供养军队。

先前举全国之力打松锦之战就没缓过来,又被锤匪领导造反,搞

了一大波焚毁。

皇太极为了震慑人心,也杀了不少人。

现如今想要自给自足,用以耕养战,怕是有极大的难度。

锤匪只是发挥了宣传攻势,并没有同鞑子进行厮杀。

大冬天的,谁都不愿意出门晃荡。顶点小说

而旅顺周遭的清军反倒认为,这是锤匪在故意挑起纷争。

意图引诱他们进行反击作战。

这个当是不能上,故而他们严守摄政王的命令,在城中守卫。

满清是不允许,也没有条件让多线战争同时发生的。

只要保住周遭县城不被锤匪所得,他们想要袭击从朝鲜返程的大军,都极为困难。

夏清之间的交战,不单单是朝鲜这个小弟遭到了战争的摧毁。

作为满清作为忠实的盟友,科尔沁部落已经面临崩溃的境地了。

当年科尔沁也是与后金打个不停,一个区区女真也配让我这种老正牌蒙古帝国臣服?

但打着打着就服了,随着皇太极登基为帝,科尔沁左右各设置三旗。

左翼前旗,旗治设在伊克岳里泊,有三个牛录。

中旗,旗治设在伊克唐噶里克坡,有四十六个牛录。

后旗,旗治设于双和尔山,有三十二个牛录。

右翼前旗,旗治设在锡喇布尔哈苏,有十六个牛录。

中旗,旗治设于巴音胡硕山之南的塔克禅,有二十三个牛录。

后旗,旗治设在额默勒图锡里,有十六个牛录。

这么多年,也就左翼前旗安然无恙,几乎没有什么损伤,其余五个旗或多或少都遭到了打击。

阿巴泰率领的十万大军,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共计五万人,其余外藩等蒙古小部落,一下子就贡献了五万人。

占据了他们部落一半的兵力,结果全都没回来。

依附满清的蒙古各部落可谓是损失惨重。

这些小部落蛇鼠两端,跟着锤匪吃肉就去抢掠科尔沁,跟着清军能吃肉,就去抢掠大明。

再加上锤匪这次重点突袭的依旧是科尔沁。

科尔沁本就损失惨重,全都沉浸在失去亲人以及壮劳力的悲伤当中。

在草原上,要是没有了顶梁柱男人,妻儿极其容易沦为奴隶。

或者在寒冷的冬天,她们饿死也是正常的事情。

按照蒙古人的传统,遇到了白灾之类的,老人妇孺是被抛弃的第一选择。

只有壮年男子以及接近成丁的男子才能处于人群圆圈的最中心,受到保护。

这群人对于加入锤匪的蒙古人毫无招架之力。

娜木钟对于青壮年男子皆是下令杀掉,只留存妇孺牛羊等一同带回去。

清廷对于蒙古,一直都遵循努尔哈赤的北不断亲的遗训。

不说其余外藩部落,光是嫁到科尔沁的公主与格格就极多,科尔沁嫁给满清的三帝以及宗室也最多。

科尔沁部在清朝入关和征服各部落的战争中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为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位列24部之首,爵高位尊,俸银俸缎均高于其他蒙古各部,是清廷统治蒙古地区的重要依靠力量。

可随着在锤匪名下的蒙古人再一次入侵,左翼前旗全军覆灭,他们就三个牛录,在郡王额森的带领下,直接投降锤匪了。

因为他爹洪果尔跟随济尔哈朗掳掠大明,见识到了锤匪强悍的战斗力。

再加上娜木钟不断的派人游说。

两年前左翼前旗洪果尔想要纠集众人叛逃满清,投靠锤匪,结果事泄,被右翼中旗巴达礼亲王给率众擒杀。

瓜分了左翼前旗的部众,只给额森留下了六百个士卒,以及为数不多的老弱。

尽管额森继承了郡王的爵位,并且世袭罔替。

可是他连一个小部落的实力都不如,再加上杀父之仇,果断投降了锤匪。

娜木钟许诺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事成之后便会把他送到北京拜见大夏皇帝。

然后在他的带路下,科尔沁其余几旗就遭遇了重点关注。

且成功反杀右翼中旗巴达礼,为父报仇。

左翼中旗亲王满珠习礼以及其兄吴克善逃到盛京。

这一家子可以说是满清的铁杆中的铁杆,他们兄弟全

都娶了满清宗室的女儿,他们的妹妹大玉儿、海兰珠,姑姑哲哲分别嫁给了皇太极以及努尔哈赤。

吴克善的女儿也被定下要嫁给顺治的。

多尔衮对于科尔沁部落也是极为重视,可万万没想到因为左翼前旗的背叛,会造成如此大的后果。

皇太极就该心狠手辣一点,直接覆灭左翼前旗,留下那一千多人做什么?

打蛇不死,反倒受到了伤害。

在草原上行军,八旗士卒真的比不过蒙古人。

多尔衮派出人马追击一无所获,面对蒙古亲王、郡王的哭诉,很是难堪。

他们为了大清进入明境内掳掠,派出去了部落当中最为精锐的士卒。

结果那些士卒全都战死,或者说有降卒也被娜木钟带走,用来寻找他们的聚集地。

他们的草场虽在,可是牛羊人口等皆是无了。

锤匪作战十分凶悍,带不走直接宰杀全都吃掉。

胆敢逃跑的俘虏,也全都砍掉脑袋插在木棍上,冻成了一个一个地标。

以战养战的法子,可是满清的一贯手段。

现在被除非应用到他们盟友头上,当真是憋屈的很。

满清目前的情况自给自足就极为困难,可这些盟友的缺口依旧是需要他去填补的。

若是连铁盟友科尔沁部落都保不住,更不用说那些蛇鼠两端的外藩部落了。

那群人为了活命,恨不得在战场上背刺满清八旗士卒,然后再前去找锤匪主动投降,希望看在往日合作的情分上,放他们一马。

两国相争,本部都没怎么受到损失,可满清盟友的损失极大。

此番结果可以说是被锤匪一把砍去了左膀右臂。

以至于八旗以战无不胜的武力,强行把满汉蒙古三族凝聚在一起的信心给打的消散了许多。

辽东的冬天极为漫长。

大夏与满清之前相互试探,小心翼翼,并没有爆发直接冲突。

尽管豪格在朝鲜内连战连胜,可最终也没有如愿攻克汉城。

可几方之间的战事一起,最受苦的还是治下的百姓。

朝鲜北部百姓本就过的牛马不如。

现在战事越发的激烈,少数有脑子的朝鲜人成了真正的牛马,因为他们投靠了满清鞑子。

尽管先前也有吸收朝鲜人进入八旗,可终究是少数人。

自从阿巴泰战死后,满清一下子损失了那么多的士卒,自然是想要想方设法的增加兵员。

况且有些朝鲜士卒的射术,无论是弓箭还是火铳的技术都比较不错。

豪格一改往日大杀特杀的脾性,也仿照锤匪搞了陷阵营,让朝鲜人去攻打朝鲜人的地盘。

什么我大清使者杀了朝鲜的世子,你才杀了大清的使者,我豪格根本就不认这种事。

以至于到咯后期,变成了朝鲜人之间的互相残杀。

投靠新主子的朝鲜人自然想要表现一番。

他们打不过锤匪,清军,明军,还打不过你们这帮只会鱼肉百姓的狗军官吗?

多尔衮说是前去追击,可他也不敢轻易开启两线作战,还要防备锤匪从山海关大规模出发。

大清如今根本就没有实力,再同大夏进行一场类似于松山之战的战略性决战。

他们没有这个底气了。

不单单是科尔沁损失惨重,达延汗六世孙腾机思与其弟奔赴车臣汗硕垒处。

因为多尔衮与腾机思早年间留下了间隙,对腾机思采取压制。

他们又不想投靠锤匪,也看到了脱离满清统治的好机会,便直接跑路了。

多尔衮也没机会派遣多铎追击,因为根本就来不及。

现在他对于锤匪发动的这场战术,当真是没有一丁点的应对法子。

被变相扣押在府中的洪承畴,通过先前投降的汉臣整理的消息,手中的黑棋落在棋盘上,又拿起白棋仔细思索。

贺今朝能调动的人力物力,绝非天启、崇祯能够比得过的。

庞大的国力一旦支撑上来,困居弹丸之地的满清政权一下子就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洪承畴把白棋放回棋碗里,默默在心中叹了口气。

“多尔衮想要挣扎,也只能学崇祯做那饮鸩止渴之事了。”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