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次子> 第三百三二章 南北恩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二章 南北恩科

“休县不大...一个十三个镇子,是德庆侯廖永忠的封地...!”

曾牛说完,一边的朱二虎连忙补充道:“德庆侯廖永忠英勇善战,跟随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攻克广州,平定广东;攻克象州,平定广西;明灭夏之战中,作为南路军右副将,赢得夔州之战,为最终消灭夏政权铺平道路。

参加鄱阳湖之战,战功卓著,得到陛下“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赏赐...!

特别是鄱阳湖之战...敌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坐船,常遇春将其射跑。

廖永忠驾快船边追边射,张定边身中百余箭,汉兵死伤很多。第二天,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敌军楼船数百艘。

又率六艘战船深入敌阵搏击,然后迅速绕出,敌军大惊,以为遇到了神兵。

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陈友谅死去后,廖永忠随军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分兵在四门设立栅栏,又在江中将船只连成长寨,断绝其出入之路,陈理只得投降,升湖广行省左丞。

廖永忠回京后,陛下将写有“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的漆牌赐给他,悬于家门外。”

“那是一名忠臣呀...休县的县令是谁?”朱朗再次问道。

“县令名叫周段奕...是洪武三年的新科进士,那一年本来没有他的,他是北方的学子,最后加了恩科,他才榜上有名...!”朱二虎微微的道。

“他居然首次恩科的进士...。”朱朗微微得露出笑容。

这首次明朝的恩科就是洪武三年,那一次恩科李善长,宋濂,差点都被砍了,为什么...因为开国第一次恩科考试36个学子全都是南方人,北方一個都没有,大家怀疑主考官徇私舞弊。

请求朱元璋派人严查,朱元璋道:当务之急是朝廷如何善后!

洪武三年杨宪还没有死,这个杨宪就是李善长的死敌,他二话不说,直接上表:“许多学子群聚在那蜚短流长议恩科取士不公,为维护朝廷尊严,臣建议立刻将他们逮捕关押,以免事态扩大!”

这是要将主考官李善长一网打尽。

好在这个时候,宋濂见状,立刻劝道:万万不可!如果首次恩科就激起血案,那有损朝廷的尊严。臣建议迅速派人进行抚慰,并将他们封闭在客栈中。暂不准归乡,也不使之与百姓接触,以免谬言误传!

杨宪怎么会让这个机会逃走,连忙恭敬的再次上表说:此次大试全国举员共有278人,皆为各省才俊,为何偏是这36人入士而不是另外的36人,为何入士者全是江南学子,这其中定有弊端,请皇上明察。

意思就是干掉李善长,不得不说,杨宪太锐意进取了,也太想当然了。

跟着胡惟庸急忙辩解:禀皇上,臣相信主考官李相国,宋大人的品德操守,绝不会徇私舞弊。此外,有两位柱国大臣主持首届恩科,乃是皇上钦定,更是两大人绝大的荣誉,两大人岂敢渎职。

再者,两大人皆为众臣的前辈,早就功成名就,沉稳厚重,他们怎么可能愚蠢到了借恩科谋私的地步。果真如此的话,那不仅是朝廷的丑闻,更是天下笑谈了

后面杨宪不服跟胡惟庸吵了起来,见二人争吵不休,朱元璋没办法只好道:取仕风波不光要明断,而且还要速决。因为那些学子们正在外面蜚短流长,百姓们也都翘首观望着呢!

说完,看着殿下官员,说道:六部三院的大臣们今儿都在这儿,你们可都是读书人的尖子,这些考卷是不可给那些学子们看,但是你们可以看。

听旨:这些考卷依然要遮住姓名,年龄,还有籍贯,全都给拿到奉天殿来,你们全都轮流阅看。倒要看看你们所选的上乘卷子,到底是哪些,和主考官他们所选的到底有多大的差别。这样,大致可以判断出取仕是否公道!

于是,众大臣在大殿公开重新阅览考生试卷。

朱元璋殿外遇见朱标,问:你怎么看?

朱标是老好人,他当然要维护自己的老师,所以连忙说道:相信李善长与宋濂不会徇私舞弊。

儿臣认为,造成今日的窘境有三个原因:一,宋元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历来是物华天宝之地,才子辈出。

因此科举入仕者大多来自南方,实为正常听到这,朱元璋问:山东呢?孔孟的故乡,难道山东都出不来一个进士

朱标接着说道:山东二贤刚刚被灭族,风声所及,仕子之心无不颤抖。

估计,山东学子恐怕大部分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进京应试,即便来了几个,也未必是杰出学子。

所以,他们落榜在情理之中。再者,此次恩科北方考生须千里跋涉而来,而南方考生可以就近赴考,因此南北考生比例失调,也是正常的;三者,黄河以北刚刚平定,那里的部分仕子,恐怕仍然恪守昔日的君臣之道,对大明新潮心存观望。

朱标的话倒是让朱元璋微微满意。

半天过去,阅览考卷结果出来了:除杨宪等两人之外,所有臣工都认为取仕妥当,无伪弊!

这事闹的沸沸扬扬,马皇后也很着急,见到朱元璋就问:搞清楚了吗?

朱元璋说:清楚了!李善长,宋濂取仕公道让他俩虚惊了一场。

虽然取仕公道,但是问题一点没解决,反而更糟。这取仕虽然公道,但是全国来看,还是不公道啊!

如果只是南方人入仕,这大明江山不就成了半边天下了,而这皇上不就成了半拉皇上了吗?又不能宣布此次大试做废。又不好只承认这36进士,接下来还要亲自主持殿试,还要钦点状元,榜眼,探花,你说这怎么点啊?

好在马皇后建议道:“这36个进士都得承认。要是否了,朝廷就是掌自个儿嘴巴,北方也许不闹了,南方学子又闹起来了。接着,伱把北方学子都召进京城,再办一场大试,现在这场叫恩科南场,下一场就叫恩科北场。

这么一来,就可以把恩典赏给北方人啦!最后,朝廷诏告天下,本次恩科皆因北方初定,驿道未开,致使众多学子被山川江河所阻,未能及时赶赴京城。

首场考试北方诸省仍有众多学子源源而来,应礼部所请特增设恩科北场,以应天下学子之望。等北场应试罢了再把南北学子拢到一块同场举行殿试,钦点状元!”

这位周段奕就是当时北方的学子,也算是捡了一个便宜,事实其实就是南边的学子要比北边的学子强一些,没办法因为明朝前期以应天为都城,应天地处南方。

南方士子靠近京畿重地,地理、政治、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当时的科考试题,并非如后世所言,仅仅背书即可,内容涉及面甚广。

出题人无论是大臣,还是皇帝本人,都难免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

相比之下,北方士子面对明显带有南方特色的考题时,难免发挥不利。

以后这南北恩科还有的脑,明年就要开科取士了...又是一个大麻烦等着大明朝。

.................................

三月,初春。

看最新章节内容下载爱阅小说app,最新章节内容已在爱阅小说app,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