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都市言情>国潮1980> 第九百四十七章 合作关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四十七章 合作关系

跑业务当然就免不了送礼和交际。

由于这个年代的日本不是泡沫之后,所以日本的法律除了对企业和官员间的“经济互动”有所限制之外,对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际费”并没有规定最高限额。

实际情况反而倒是因为日本大部分行业都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在日本企业相互间的商务活动中,交际费在以极快的发展态势飞速增高。

连日本政府非常乐于见到企业多花交际费。

官员们都认为企业的消费越多,越能刺激生产,对日本经济有益。

所以国人印象中日本人送礼和请客小气的现象,在这个时代,只存在于普通人的私人交往中。

送个毛巾肥皂、书签茶杯什么的。

企业对企业可不是这样的,反而大方得很呢。

可以说即使与几十年后华夏经济最好的时候相比,日本社会此时奢靡之风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日本人大手大脚花交际费,是从上到下,一荣俱荣,遍及大多数行业的人,具有普遍性的。m.

不像华夏,哪怕经济再好,也只有个别领头行业才能享受到的这种钱多的幸福。

只有企业的头头脑脑们自己“闷得儿蜜”的份儿。

像宁卫民联系拉杆旅行箱的业务时就发现,不管他和对方谁请谁。

外面吃一顿饭就要几万円,送一件礼物价值起码五千円起。

有时候还会附赠各种商店的消费券、餐饮券、打车券。

谈合作到签订合同的阶段,更到了当天晚上要不去俱乐部或夜总会坐坐,花个十万八万的,就属于没有诚意,别人无法相信你的地步。

就连头几天为他找库房的香川美代子,还以公司的名义送了他一个面包机。

闻着味儿追踪而至,顺便推销火险的左海佑二郎,还主动请他和美代子吃了顿餐费两万円的寿司,然后眼也不眨地说“不要紧,公司有交际费”呢。

由此可知,他们俩的日子最近也好过多了,房地产中介和保险公司的生意都不是一般的景气啊。

所以在拜访“大和观光”各个分社的过程里,宁卫民是真没少出血。

好在他送的礼物,大多都是邹国栋从国内带来的茶叶、料器和漆器

这些以人民币计价,花费并不算多的东西,放在锦盒之内,日本人也摸不清楚到底值多少,反正看着就觉得很名贵的样子就是了。

这倒是惠而不费,能省下不少的钱。

不过有一利就有一弊,基于每个人审美、知识、经历的不同。

这些东西在不同年龄的人眼中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产生的效果也明显不同。

宁卫民就发现,像年岁偏大的分社部门经理更喜欢这些东西。

因而对他就比较热情,在合作条件上就容易点头。

反观三十岁以下,较为年轻的部门经理就不是很“感冒”了。

越是年轻人,对这些礼物的态度就越平澹,难免要斤斤计较起来,有时还会额外找点麻烦。

好在宁卫民倒是个善于总结,懂得抓住主要矛盾的人。

很快他就逐渐掌握了和日本人打交道的窍门,开始走出思维定式,采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通杀了。

敢情他发现几乎每个人,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压根就没有不喜欢拉杆旅行箱的。

哪怕是各个旅行分社的一把手,二把手对拉杆旅行箱也充满兴趣

以至于询价之后,许多人都想要自掏腰包买下来。

说白了,这种拉杆旅行箱对需要经常旅行的人,那就是刚需啊。

而他基于此类现象,也开始意识到、

其实恰恰正是这种刚需,才是真正打动这些旅行分社负责人,让他们不去在意他的国籍、企业规模和信誉度,愿意与他合作的原因。

所以从此之后,他登门找旅行分社谈合作压根就不带礼物了。

干脆商谈合作最初他直接摆明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个条件——愿意按各个旅行分社的人数和职务级别,提供相应数目和品牌的拉杆旅行箱,给这些愿意合作的旅行分社免费试用。

对于部门社长

和部门副社长,宁卫民给予的是皮尔卡顿品牌的高端货。

对于分社的各组组长,给的是金利来品牌的港产中档货。

广大的普通职员,当然是去用产自共和国的首都,物美价廉的易拉得了。

虽然这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箱子一送。

净成本是十几万円起步,多则得几十万円,甚至上百万円。

看起来付出的成本好像更高了,似乎有点亏得慌。

但其实这笔账不能光看表面,好好算一算,还是很划算的,由此而来的好处显然更多。

要知道,首先,这已经不是宁卫民在讨个人的喜欢了,而是他在赎买整体。

宁卫民懂得一个道理,办什么事儿都得靠令行禁止。

光上面下令没用,如果落实不了,就是一纸空文啊。

如果单让社长高兴,中层管理者从中作梗,基层人员再阳奉阴违,那一样也白搭啊。

这么一来就不一样了,旅行社上上下下都会满意,推销拉杆旅行箱一事就必定尽力。

其次,这些旅行社的职员,尤其是导游,那是经常出入机场的,本身就是最好的移动广告。

就像宁卫民上次去机场送邹国栋那一趟,他不就凭着手里的拉杆箱,吸引来了主动询问的顾客吗?

长此以往下去,那销售量还会低吗?

还有,宁卫民送出去的是商品,计算的是没商业附加值的净成本。

可在对方的眼里,他们所收受的礼物却是以市场销售价来计算价值的。

所恐怕不少人都会以为宁卫民是一气儿送出了价值几百万円的礼物。

这么土豪的大手笔,自然会让对方佩服,狂刷信任度和好感。

再有,也别忘了,宁卫民他还不是一般人。

对于三家公司来说,他的地位很特殊,也就不能把他的经营成本等同于一般的海外代理商。

别说押金没有了,合同可以后补,价钱是最低价,就连拿货他都不用出一分钱。

他送出去的所有拉杆旅行箱,都是皮尔卡顿、金利来和易拉得三家公司自己出运费给他送到日本来的。

实际上,他付出的钱,只是清关提货时付的关税。

等卖掉货,他先拿走一份代理费,才会给三家公司的账上回款。

所以他这么送礼自然没有多少资金压力,完全送得起。

而且送的越多,合作单位就越多,卖的货就越快,反而他账上会越宽裕呢。

至于最后还有一条呢,什么事儿都得讲究有来有往啊。

反过来,那些惊叹宁卫民如此手笔的旅行分社,自然也要尽力做对等的回应。

哪里还好意思让宁卫民再花钱请吃饭,请花酒呢?

这些当然就是对方包揽的事儿了。

所以无论是大吃大喝,还是消费券、回礼,可都落入宁卫民自己的兜里了。

看看吧,这里外里,这小子有多划算啊!

完全是把以权谋私的精神和本事发挥到极致了!

可这样的中饱私囊,谁又能说出他的不是来呢?

怕是大师、宋华桂和曾老板都在这儿,眼睁睁瞅着他这么干,也没法怪罪。

反而还得夸上他几句,关心备至地说——真是辛苦你了!要注意身体啊!m.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对于一项合作而言,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哪怕合作双方关系再和睦也没用,还得看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符合双方谋求的共同利益。

不过在这一点上,宁卫民的拉杆旅行箱完全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要知道,越是体力不佳,有长途跋涉需求的人,越能体会出这东西的好处来。

签订合同之后,宁卫民分别把数十个,上百个不等的拉杆旅行箱,送到这些“大和观光”的旅行分社。

没想到到很快就被推销出去卖掉了。

这样一来,不但旅行社的职员们因此得到了不菲的额外佣金,更提升了他们卖力推销拉杆旅行箱的动力。

关键是免费使用拉杆箱的导游,以及购买了拉杆旅行箱的顾客们因为率先使用了这玩意,在旅途中出了风头,实实在在省了力气,极大提升了旅

游体验,口碑和反响极佳。

为此,参团的每一个没买拉杆旅行箱的游客,几乎都因为亲眼所见的反差后悔了。

打算回去就要买,急不可耐在旅行途中就跟导游订了货。

不少人还主动把有旅行需求的亲戚朋友推荐给了“大和观光”。

这更进一步促进了拉杆箱的销售以及“大和观光”旅游产品的销售。

这一来,那还了得啊!

用股市里的一句话形容,那叫戴维斯双杀啊!

“大和观光”的销售和导游们尝到了甜头,觉得这钱不就跟白捡一样啊!

那还不都跟打了兴奋剂一样拼命推销啊。

就这样,拉杆旅行箱的销售量呈现出病毒式营销的效果,开始急速增加起来。

头几天还每天几十个不等的往外走货呢。

没想到一周之后,居然是每天二三百个的卖货了,而且还以极高的趋势在增长。

宁卫民前期库房存放的三千六百多个拉杆箱,预计起码得卖俩月的货物,居然没到十天就下去一半了。

各个大和观光的旅行分社都疯了,挨个打电话要求宁卫民增加送货量和次数。

这不但让宁卫民惊讶的发现,他这点货很快就得售罄,库房面积也不够用了。

而且应收账款已经高达上亿的情况,也把他着实吓了一跳。

不得不赶紧联系香川美代子,提出要租上千坪的库房。

然后火速拨打国际长途给邹国栋和曾宪梓,还发了传真过去。

要求大陆和港城的工厂,无论有多少现货都尽快给东京这边发过来,他全要。

而与此同时,对于大和观光在东京各区与宁卫民建立了合作关系的七八家旅行分社来说。

当然也意识到了跟宁卫民合作的好处了。

这些旅行分社无一例外,定下这次合作的部门社长,威信都是空前高涨。

许多人都是头一次被员工歌颂为“英明神武”,堪称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副社长和组长们也成天乐呵呵的,都在憧憬着分社业绩勐增后,自己能拿到手的绩效奖金,以及讨论分社的业绩排名能提高多少。

尤其想到在季度汇算时,自己的分社肯定会惊吓到其他的分社,必定得到总社的表彰。

他们连下班后去喝酒的兴致都增加了,直接促进了东京餐饮行业的消费。

于是合作关系,不知不觉中就一下调转过来了。

这些大和观光的旅行风社开始增加对合作的重视,重新审视他们的合作关系。

尤其关切宁卫民的货量够不够,会不会因为生意好做了就后悔,要改动合作条件。

而对于宁卫民而言,他的工作和生活,恐怕只能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了。

一方面得为货量紧缺而道歉,紧急安排补救措施。

另一方面呢,因为这些旅行分社的部门社长挨个请客送礼笼络他,意图加强情感联系,夯实合作关系。

他又又过上了出门随意叫出租车,夜夜笙歌的生活。

别说打车券和消费券收获了不计其数,连名酒、名表,和大牌首饰他都收了好几件。

所以他现在的日子,在物质方面那叫一个滋润。

吃饭打车都不用花什么钱了,消费券都用不过来。

生存已经差不多超然于现金之外。

现在要是有人采访他,他比马云可牛逼,提前几十年就能说出这样的话,“我都快不知道现金长什么样了?”

而且要说不句好听的,光看他这灯红酒绿的小日子,光看这些礼物,他比小白脸还小白脸,被牛郎还牛郎呢。

得亏这年头,不是网络炫富的年代,否则他只要把这些礼物拍个照片发网上去,已经足够这年头脚踏好几条船的东京高价姑娘,甚至是被富豪包养的银座小姐嫉妒的了。

而且事儿还就这么气人,他不但不用伺候人,赔笑脸了。

甚至每天晚上,他都是吃请的的一方。

白吃白喝,白摸小手不说,还被男人当成衣食父母奉承着,被女人当成皇帝一样的伺候着。

你瞧瞧,一不留神就在东京混成这地步了,哪儿说理去?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